原教旨主義究竟是什麼?
原教旨主義是怎樣開始的呢?上世紀末,自由派神學家紛紛改變自己的宗教信仰,以求迎合聖經考證學和各種科學理論——例如進化論——所提出的主張。這大大動搖了許多人對聖經的信心。為了應付這個情勢,美國保守派的宗教領袖制訂了稱為基本要道的信綱。a20世紀初期,他們出版了一系列研討這些基本教義的書刊,名為《基本要道:真理的證言》,「原教旨主義」(又稱基要主義)一詞就是從這個書名衍生出來的。
在20世紀的前半部,原教旨主義不時引起人們的注意。例如在1925年,宗教的原教旨主義者把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名叫約翰·斯科普斯的教師抓上法庭。這宗案件後來被人稱為斯科普斯的審訊。斯科普斯犯了什麼罪呢?他違反了田納西州的法律,在學校講授進化論。在當日,有些人認為原教旨主義不久就會銷聲匿跡。1926年,基督新教雜誌《基督教世紀》週刊說,原教旨主義的見解「空洞虛妄、生造硬砌」,「乏善可陳,對人毫無造益,絕不能歷久不衰」。這樣的評估多麼不確!
自70年代以來,新聞經常報導原教旨主義的消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富勒神學院的米羅斯拉夫·沃爾夫教授說:「原教旨主義不但留存下來,而且勢力日張。」今日「原教旨主義」一詞除了用來指基督新教的宗教運動之外,也用來指其他宗教,例如天主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的宗教運動。
對我們這時代的反彈
為什麼原教旨主義會日益擴張呢?研究這個問題的人認為,因為這個時代在道德和宗教上都缺乏固定標準。即使這不是全部理由,也至少是部分的理由。許多年前,大部分社會都過著一種基於傳統信念、有明確道德標準的生活。時至今日,這些信念若非受到質疑,就是被人摒棄。許多知識分子認為根本沒有上帝存在,人只是孤零零地活在這個冷漠的宇宙裡。許多科學家主張,人類是進化碰巧產生的結果,而不是一位仁愛的造物主的傑作。於是一種不受約束的放任精神大行其道。社會各階層都喪失了道德價值觀而深受其害。——提摩太後書3:4,5,13。
原教旨主義者緬懷往日的生活標準;他們當中有些設法在自己的社區和國族裡恢復他們心目中的正當道德標準和基本宗教信念。他們極力迫使別人按照「正確」的道德標準和信仰體制而生活。原教旨主義者堅信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詹姆斯·巴爾教授在《原教旨主義》一書中說,原教旨主義「這個名詞常被視作含有敵視和輕蔑的意味,暗示偏執、盲從、蒙昧和分門結黨」。
既然沒有人喜歡被人視為偏執、 盲從、或思想狹隘,因此對於怎樣的人才算是原教旨主義者,很難有一致的意見。可是,宗教方面的原教旨主義者卻有若干顯著的特徵。
辨明誰是原教旨主義者
通常宗教上的原教旨主義者一面設法保存他們心目中的原有文化傳統和宗教信念,一面抗拒他們所謂的世俗精神。這並不是說原教旨主義者對一切現代事物都一律反對,因為有些原教旨主義者曾成功地利用現代的通訊方法去宣傳自己的觀點。可是,他們卻大力反對社會的世俗化。b
有些原教旨主義者不但決心保存傳統教義的架構和生活方式,還強要別人接納他們的生活方式,改變原有的社會架構去符合原教旨主義的信仰。例如天主教的原教旨主義者不獨反對墮胎,還向國內立法機構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通過禁止墮胎的法律。據波蘭的《共和國報》報導,為了通過一條反墮胎法案,天主教會發動了「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教會傾盡全力務求得勝」。教會官方的作風跟原教旨主義者如出一轍。美國基督新教的基督教聯盟也發動過類似的「戰爭」。
原教旨主義者最顯著的特色是,他們懷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念。因此,基督新教的原教旨主義者堅持按字面解釋聖經,包括相信地球是在六個實際的日裡被造的。天主教原教旨主義者則篤信教宗是絕無謬誤的。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何以「原教旨主義」這個名詞使人想起無理性的狂熱精神,以及何以許多人對於原教旨主義勢力日張感到不安。以個別而言,我們可能並不同意原教旨主義者的主張,或者對他們的政治手段和暴力行為感到震驚。事實上,一個宗教的原教旨主義者甚至可能對另一個宗教的原教旨主義者的所作所為大表反感!可是,目前社會一些日益嚴重的現象,例如道德淪亡、信心盡失、現代社會對屬靈事物的抗拒,大大助長了原教旨主義的擴張;許多有思想的人都對這種情勢深表關注。
那麼,原教旨主義是應付這些趨勢的惟一對策嗎?若不然,還有什麼可行的方法?
[腳注]
a 在1895年界定的「五點要道」就是:「(1)聖經各卷都是靈意,是永無謬誤的;(2)耶穌基督是神;(3)基督是童貞女所生;(4)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為人類贖罪;(5)基督肉身復活,並將以肉身再次降臨人間。」——《神學研討》。
b 「世俗化」的意思就是著重世俗事物而非屬靈或神聖的事物。世俗化的人對宗教和宗教信仰都漠不關心。
[第5頁的精選語句]
1926年,基督新教雜誌《基督教世紀》週刊認為原教旨主義的見解「空洞虛妄、生造硬砌」,「乏善可陳,對人毫無造益,絕不能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