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希——對後世發揮重大影響的聖經注釋家
最早期印刷出來的希伯來語書籍之一是哪一本?它是1475年在意大利雷焦卡拉布里亞市出版的《摩西五經評注》。這部評注的作者是誰?是一個名叫拉希的人。
何以一部聖經評注會獲得這個殊榮?埃斯拉·舍列舍夫斯基在《拉希——其人其事》一書說,拉希的評注「成為了猶太家庭和猶太經學院的主要解經課本,沒有任何猶太著作曾獲得這樣高的評價。……已知共有200多個附加批注,直接注釋拉希的《摩西五經評注》」。
拉希的評注是否只跟猶太人有關?即使許多人沒有察覺到,多個世紀以來,拉希的《希伯來語聖經》評注一直對聖經翻譯發揮重大影響。但拉希是什麼人?他是怎會對人操有這麼大影響的?
拉希是誰?
公元1040年,拉希在法國的特魯瓦出生a。他年輕的時候負笈於萊茵蘭的沃爾姆斯及美因茨的猶太經學院,在歐洲最有名氣的猶太學者門下攻讀。大約25歲時,拉希由於個人理由,不得不返回特魯瓦。當時他已被人公認是個出色的學者,所以沒有多久,他已成為當地猶太社區的宗教領袖,並開設自己的經學院。過了一段時間,這個新成立的猶太經學中心甚至比拉希的導師在德國開設的學院聲望更隆。
那時候,法國的猶太人跟自稱信奉基督教的鄰人相安無事,所以拉希有較大的自由去追求學術上的成就。不過拉希絕非自命不凡、孤芳自賞的學者;雖然他是個響噹噹的導師,又是經學院的首席拉比,他仍以釀製葡萄酒為生。由於精通這門大眾化的生意,拉希經常接觸到許多猶太平民,有機會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情他們的遭遇。特魯瓦市的地理位置也是個有利條件,幫助拉希擴闊視野。特魯瓦位於主要的貿易通道上,是國際通商的重要樞紐。拉希住在這裡,有機會結識不同國族的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
何以需要一部聖經評注?
猶太人素以聖典之民為人所知。這部「聖典」,即聖經,是用希伯來語寫成,然而猶太人當時說的卻是阿拉伯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以及其他許多不同的語言。雖然大部分猶太人仍然從小學習希伯來語,他們卻無法明白聖經的許多專門詞語。此外,多個世紀以來,人民深受拉比猶太教的強烈影響,他們很少理會經文的字面意思。在猶太人當中,與聖經詞語和句子有關的寓言和傳說多如恆河沙數;不少這類注釋和故事都被編進汗牛充棟的文獻裡,這些文獻統稱為《米德拉西》。b
拉希的外孫拉比塞謬爾·本·梅伊爾(拉什班,Rashbam)也是一位聖經學者。他對創世記37:2所作的注釋說:「[拉希之前的]前輩注釋家……著重說教(德拉紹特,derashot),他們認為說教是最重要的目標,[可是]他們卻很少深入鑽研聖經經文的實際意思。」《松奇諾聖經書集》的主編科恩評論這個趨勢說:「拉比確曾規定,不准接受那些跟佩沙特(peshat, 即經文明顯的字面意思)有出入的解釋。然而在實際上,他們對這個規定毫不理會。」在這樣的宗教環境裡,一般猶太人閱讀聖經時都感到不甚了了;他們很需要有些工具去幫助他們明白經文的意思。
拉希的目標和方法
拉希一生的願望,是要使所有猶太人都能讀懂希伯來語聖經。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揀出自己認為讀者較難明白的特定詞語和句子,然後為這些詞語和句子搜集批注。拉希的筆記提到他多位導師的解釋;此外他還借助自己從所有拉比文獻所累積的廣博知識。至於語言學方面的研究,拉希更翻查所有手頭資料,仔細留意馬所拉學士的符號和音標怎樣影響經文的意思。每逢闡釋詞義,他的《摩西五經評注》時常引用阿拉米語譯本(翁凱洛斯的《塔古姆經》)。拉希靈活變通,敢於嘗試以往沒有使用過的方法,去解釋介詞、連接詞、動詞的含義,以及語法、句法其他方面的特色。他的批注對於幫助人了解希伯來語的句法和語法,有很大的貢獻。
跟拉比猶太教的一般趨向不同,拉希刻意突出經文簡單的字面意思。然而,猶太人素來熟諳的《米德拉西》寫作,是他無法忽視的。這些著作時常使經文的實際意思變得隱晦難明。拉希評注的一個傑出特色是,每逢提到《米德拉西》著作,他總能去蕪存精,把有關經文的意思加以澄清。
拉希對創世記3:8所作的批注解釋說:「哲人把許多闡釋性質的《米德拉西》適當地編進《貝雷希特拉巴》,和其他《米德拉西》選集裡。然而,我惟獨關注經文的字面意思(佩沙特),以及按上下文解釋經文記載的阿加多特 c。」藉著挑選、修改一些他認為有助於澄清經文含義和經文上下文意思的《米德拉西》,拉希剔除了那些引起矛盾和混亂的《米德拉西》。由於採取這個步驟,後世猶太人開始熟諳拉希所選用的《米德拉西》。
拉希雖然敏於表揚自己的導師,但每逢他發覺導師的見解跟經文的明顯意思有衝突,就會毫不猶豫地提出異議。如果他不明白某段經文,或認為自己曾就這段經文提出錯誤的解釋,他會很樂意承認過失;他甚至舉出若干例子,說明他的學生怎樣糾正他的觀點。
深受他時代所影響
拉希是當代頗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位作家這樣綜述他的成就:「[拉希]對猶太人生活的最大貢獻是:他用當時通俗、清晰、好懂的語言把所有相關的段落重新加以詮釋。他行文親切而富人情味,筆觸流露著不尋常的技巧和淵博的學識。由於這緣故,他的評注像聖典般備受尊崇,像文學巨著般深受愛戴。拉希寫希伯來語文章跟寫法語文章一樣擅長,既風趣又優雅。每逢他找不到適當的希伯來詞,他就用個法語詞去代替,然後用希伯來語字母把它音譯過來。」拉希共用了3500多個音譯的法語詞;這些詞語是後世研究古代法語的語文學及發音學的寶貴資料。
雖然拉希生於一個相當安定的環境,他在晚年卻目睹猶太人跟自稱信奉基督教的人關係日趨緊張。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使萊茵蘭(拉希以往攻讀的地方)的猶太社區大受蹂躪。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慘遭殺戮。看來,拉希聽到這些屠殺的消息之後,健康蒙受極大打擊(他的健康持續惡化,後來在1105年逝世)。自那時起,他寫的聖經評注有個明顯的轉變。其中一個觸目的例子是以賽亞書53章,這章論及耶和華手下一個飽受痛苦的僕人。較早時,拉希像《塔木德》一樣把經文應用在彌賽亞身上。但十字軍東征之後,他認為這些經文應該應用在飽受不平待遇的猶太人身上。這是猶太釋經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捩點。d因此,基督教國那些違反聖經的行為,使許多人(包括猶太人在內)都憤而拒絕關於耶穌的真理。——馬太福音7:16-20;彼得後書2:1,2。
他對聖經翻譯有什麼影響?
不久,拉希的影響力已不僅限於猶太教的圈子。法國方濟各會學者里拉的尼古拉(公元1270-1349年)經常引述「拉比西羅姆[拉希]」的主張。由於這緣故,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西羅姆第二」。後來不少聖經注釋家和翻譯員也深受里拉所影響,他們包括《英王欽定本》那些帶動翻譯聖經工作的翻譯員,以及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馬丁·路德非常倚賴尼古拉的評注;由於這緣故,當時有句打油詩說:「路德跟在里拉後面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
拉希深受違反基督教真理的拉比主張所影響。不過,由於他深入鑽研希伯來語及這種語言的句法和語法,同時不斷努力了解經文的字面含義,他能夠看出聖經用語的真正意思。因此,對其他研究聖經的人和翻譯員來說,拉希的評注的確是有用的參考資料。
[腳注]
a 拉希原名拉比西羅姆·本·以撒(Rabbi Solomon ben Isaac),「拉希」是他的希伯來語名字的首字母縮拼詞。
b 「米德拉西」源自一個希伯來詞語,字根意思是「查問、研究、審查」,並可引申解作「宣講」。
c 阿加達(複數阿加多特)的實際意思是「闡述」,所指的是拉比著作中跟律法無關的成分。這些成分時常包括關乎聖經人物,但卻毫無聖經根據的故事,以及跟拉比有關的軼事。
d 如果想知道多點關於這段經文的資料,請參看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冊子《世界終有一天沒有戰爭嗎?》(英語版)第28頁附欄「『我的僕人』——他是誰?」
[第26頁的圖片鳴謝]
Text: Per gentile concessione del Ministero dei Beni Culturali e Ambient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