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治傳道訓練班的調整
1.我們在十二月份的《王國傳道月報》收到1983年的神治傳道訓練班秩序表。在「勸告與評論」的標題之下你會留意到秩序表說:「訓練班監督會提出具體的勸告,不一定要按照演講評論表所列出的逐步評論次序,反之他應當將注意集中於學生需要改善的範圍內。」這意味到在1983年,訓練班監督會運用判斷力自行決定對什麼品質提出評論。
2.新學生會需要鼓勵,因此指導員可以稱讚他在作第一個演講時所作的努力。新學生作過第二次演講之後,訓練班監督便可以對於某個優良的演講品質提出稱讚,然後在學生需要改良的一點上提出勸告。學生的委派若是朗誦經文,指導員提出的勸告無需跟從演講評論表上各點的次序,反之監督可以論及例如聲量、語意的強調、停頓或學生對所讀經文提出的解釋的正確性等。至於經驗較豐富的學生,訓練班監督對演講的一個傑出品質提出稱讚之後,可以將注意引到學生所缺乏而需要予以更大留意的一個演講品質之上。不然,他可以提及評論表上接著列出的品質,而訓練班監督會表明何以這是個優點。
3.訓練班監督在對學生需要改善的一點提出評論或勸告之前會先加以稱讚。學生的演講可能如此有效,以致指導員只是對兩個演講品質提出稱讚和說明何以這是學生的優點。
4.訓練班監督在提出勸告時會留意到學生最急迫的需要。視乎評論表上在上一次演講之後所註明的評語是「力」抑或「進」而定,學生會知道是否應當留意養成某項演講品質抑或在這方面作進一步的改善。若是經驗豐富的學生,他們的評論表若在上一次演講之後註明有兩個「良」,他們在為下一個委派作準備時也許可以留意一個在評論表上尚未註明有「良」的演講品質。
5.我們希望這項新安排會幫助我們所有人作出甚至更大的進步,使我們能夠在與別人分享真理方面成為更為有效。——提前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