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0 12/15 376-381頁
  • 對所有的人表現仁慈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對所有的人表現仁慈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善待陌生人是一種責任
  • 善待弟兄
  • 仁慈所帶來的酬報
  • 對別人表現仁慈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 仁慈的力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 表現仁慈以取悅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上帝的子民必須愛仁慈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守》60 12/15 376-381頁

對所有的人表現仁慈

1.缺乏慈愛對這個世界和世上的人有什麼影響?

現今的世界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世界,因為世上有這麼多人完全沒有慈愛可言。在這個世界裡陌生人所遭遇的時常是冰冷的思疑。恐懼無疑使一般人的仁慈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貪財之心更將剩下來的慈愛也一併扼殺。由於被人視為對謀利的一種阻礙,仁慈時常被無情的手段所代替。所以頭腦的精明並不能保證人有一顆仁慈的心。華生華特爵士(Sir Robert Watson-Watt),雷達的主要發明人,曾留意到這件事實說:「我在事業上從一些才氣卓越,聰明幹練,但卻未受過做人的教育的人所受的損害更大。」聰明而沒有慈愛使人變成好像,不是耶和華上帝,因為他是一個「有豐盛的慈愛」的神,而是那「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的魔鬼撒但一樣。誠然,「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沒有慈愛]。”——約拿書4:2;彼得前書5:8;提摩太後書3:1,2。

2.(甲)試將「上帝的兒女」和「魔鬼的兒女」作一比較,並表明他們個別所結的果實。(乙)「上帝的兒女」可以採用不仁慈的手段企圖擴展個人或基督徒的權益嗎?

2 既然基督徒必須證明自己是至高者的兒女而不是「魔鬼之子,」他在一個「沒有慈愛」的世界裡應該怎樣生活呢?他能夠容許自己像這個邪惡的世界一樣陷入冷酷不認的泥淖裡嗎?他能夠容許自己試用不仁慈的手段擴展他在商業,私人或基督徒的事務方面的權益嗎?絕不能,如果他想證明自己是至高者的兒子的話;正如使徒約翰指出:「從此就顯出誰是上帝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義的就不屬上帝,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上帝的兒女」絕不能採用「魔鬼的兒女」所用的種種不仁慈的手段。上帝的兒女不能像「悖逆之子」一樣產生腐敗的果子,反之他們必須「行事為人…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無疑「光明的子女」不能採用不仁慈的方法試圖擴展自己的權益或耶和華的權益;反之他們會運用「一切良善。」所以我們之是否仁慈可以表明我們到底是誰的兒女。——使徒行傳13:10;約翰一書3:10;以弗所書5:6,8,9。

3,4.基督徒可以怎樣向人推薦自己是上帝手下的傳道員?

3 仁慈向別人表明我們是否在效法上帝;它能夠成為一種推薦人的力量。甚至俗世也承認這件事實,例如有一次一個出名的人物在火車站裡不避麻煩地替一個年老的女人攜帶一個衣箱,當時一個旁觀者說:「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一個有腳能行的傳道演講。」在所有的人當中,基督徒最應該成為「有腳能行的傳道演講,」以他們每日的言論和行為推薦自己是上帝手下的傳道員。「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使徒保羅寫道,「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上帝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廉潔,知識,恆忍,恩慈。」——哥林多後書6:3-6。

4 所以仁慈乃是上帝手下真正的傳道員用來推薦自己的「各樣的事」之一,藉此他們向別人證明他們的確是「光明的子女。」因此他們必須「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基督徒必須將聖經的真理之光和他們的道德行為向別人顯明,由此在一個「毫無慈愛」的邪惡世界裡以這種雙重的方式像明燈一樣發出燦爛的光芒。——腓立比書2:15。

5.耶穌怎樣強調善待所有人的重要性?

5 因此基督徒若想向人表明自己是上帝的僕人,他就必須樂意以仁慈對待所有的人。這將他的基督徒弟兄,陌生人,「忘恩的和作惡的,」不錯,甚至他的仇敵,都包括在內。主耶穌曾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你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麼?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路加福音6:35;馬太福音5:44-48。

善待陌生人是一種責任

6.保羅怎樣強調我們必須善待所有的人?

6 善待所有的人,正如上帝的兒子有力地指出,乃是基督徒的一項責任。耶穌基督的使徒勸勉我們時時將這項責任緊記在心裡;保羅寫道:「你們務要長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由於善待所有的人,亞伯拉罕,羅得和瑪挪亞獲得多麼豐盛的賞賜!他們招待了天使和獲得至高者的祝福,因為他們沒有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希伯來書13:1,2;創世記18:1-10;19:1-29;士師記13:8-20。

7.今日基督徒怎樣善待陌生人?為什麼他們從這樣行獲得很大的快樂?

7 今日的基督徒可以怎樣善待陌生的人呢?藉著跟從耶穌基督的榜樣。他對所有的人都表現仁慈,而他這樣行的最重要的方法便是邀請別人領受他所準備的靈糧——關於「天國」的真理。為了擴展上帝的王國的權益,耶穌在每一方面都表現真正的仁慈。從他參加傳道工作的開始,他一直以慷慨仁慈的態度對待所有的陌生人以求能夠在靈性上幫助他們。當施洗約翰將耶穌介紹給他的兩個門徒時,他們開始跟從耶穌,並且問他說:「[你]在那裡住?」耶穌回答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那裡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由此可見耶穌的住處是一個慷慨的地方;他將它用來當作幫助別人認識上帝的王國的一項工具。但是耶穌所用的主要方法是到別人的家裡,使他們得益而不是向他們懇求幫助;藉著到別人家裡教導他們認識屬天的王國,他向所有的陌生人表現仁慈。因此今日的基督徒不但使他們自己的家成為慷慨的地方,並且願意到陌生人的家裡以求能夠在主耶穌所預言的這件偉大的傳道工作中盡一份力:「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目的在對萬民作一個見證。」今日這件偉大的傳道工作正由耶和華見證人在普世推行中;凡是在這件事上有份的人感覺多麼快樂!所有善待陌生人在今日便能夠帶來快樂的獎賞。使徒保羅曾寫道:「[要]扶助軟弱的人,又當紀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約翰福音1:35-39;馬太福音24:14,譯自NW;使徒行傳20:35。

8.為什麼有些人可能感覺不願對陌生人表現仁慈?但是正確的態度應當是怎樣?

8 因為今日有許多人缺乏慈愛的品質,有些基督徒可能感覺不很願意像耶穌和使徒一樣將王國的信息帶到別人家裡。這些人也許覺得,由於一般世人是如此缺乏感恩和仁慈之心,將屬靈的東西帶給他們簡直是太困難了。但是基督徒的心裡若懷有真正的仁慈,他便不會不願將自己所獲得的屬靈裨益和陌生人分享,不論這些人中間有些事多麼缺乏感恩之心。耶和華上帝豈不是甚至對忘恩和邪惡的人也同樣善待嗎?藉著將愛子派到地上來,耶和華對所有的人表現了他的慈愛,「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是上帝賜給人的額外恩典。基督徒雖然從事宣揚上帝的王國和其他的善工,他們仍然是不完美的;他們不能賺得救恩作為應得的工作酬報。因此耶和華以仁慈對待我們。上帝的仁慈應該多麼深深地感動我們效法他!「到了上帝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詩的慈愛顯明的時候,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既然耶和華立下了如此慈愛的一個榜樣,渴望成為至高者的兒子的基督徒怎能拒絕對陌生人表現仁慈呢?——約翰福音3:16;提多書3:4,5。

9.為什麼將王國的好消息和陌生人分享是很重要的?別人缺乏慷慨好客的精神會使上帝的傳道員感覺灰心嗎?

9 一個人若領受了上帝的恩典,但卻不願意將王國的好消息傳給陌生人以藉此向他們表現仁慈,他便可說是沒有仿效天上的父,反之他正讓魔鬼使他做著耶和華不願他做的一件事——不善待陌生人。善待陌生人是上帝對基督徒所訂的旨意。因此上帝手下的傳道員會很樂意探訪陌生人將關於上帝的王國的真理告訴他們,雖然有時他們可能需要通過別人門上的窺孔而這樣行。別人缺乏慷慨好客的精神並不能使上帝的傳道員感覺灰心;他絕不會因此而停止做仁慈的事。「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加拉太書6:9。

10.基督徒怎樣向仇敵和逼迫他們的人表現仁慈?這種行徑會帶來什麼有益的結果?

10 基督徒對別人的不仁慈怎樣反應可以考驗他們對陌生人到底是否懷有真正的仁慈和友愛。當他們受到不仁慈的對待時,他們「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摩太後書2:24,25)基督教的傳道員會用仁慈打消別人的仇視:「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4,20,21)我們又讀到:「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哥林多前書4:12,13)因此當基督徒被人辱罵時,他不會反唇相譏;反之他會祝福。當被人迫害時,他會忍受一切虐待而不灰心喪氣。由於基督徒『不斷祝福逼迫他們的人,』甚至獄卒和監獄的衛兵也曾受感化而接受真理。——使徒行傳16:25-34。

善待弟兄

11.在表現仁慈方面該猶立下什麼榜樣?

11 基督徒不但應該善待陌生人和逼迫他們的人,同時也有權利對他們所不認識的基督徒弟兄表現仁慈。使徒約翰曾寫信給他心愛的朋友該猶說:「親愛的兄弟阿,凡你向恩[陌生的]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們在教會面前證明了你的愛。你若配得過上帝,幫助他們往前行,這就好了;因為他們是為主的名出外,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所以我們應該接待這樣的人,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親愛的弟兄阿,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屬乎上帝。」所以基督徒不但藉著傳道和將上帝的真理告訴別人而表現仁慈,同時也像該猶一樣仁慈慷慨地接待別人。該猶所做的是一件忠心的事;約翰對他大為讚賞,因為他仁慈地接待的乃是「陌生人。」向人表現這種仁慈有時可能需要耗費相當金錢,但是該猶卻沒有因此將他的慷慨打一個折扣。該猶的仁慈為他帶來了許多幸福。除了使徒約翰寫給他的那封親切動人的信之外,他還有權利使他的住宅成為哥林多的基督徒小組聚會的地方,並且招待使徒保羅在他家裡作客:「那接待我也接待全教會的該猶。」因為富於仁慈和愛心,該猶獲得了難以言喻的幸福;關於他的仁慈的證據亦被載在上帝永遠長存的聖道裡。——約翰三書5-8,11;羅馬書16:23。

12,13.關於腓利門和阿尼色弗所表現的仁慈,聖經說些什麼?

12 另一個在善待基督徒弟兄方面立下好榜樣的人是腓利門。保羅在寫給他的信中說:「我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常為你感謝我的上帝,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信徒的信心。兄弟阿,我為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信徒的信從你得了暢快。」我們不知道腓利門做了些什麼事使聖徒的心暢快,但無疑是某種仁慈的行動。保羅為了腓利門所表現的這種愛心而在禱告中感謝耶和華。——腓利門書4,5,7。

13 阿尼色弗也同樣地以體貼的仁慈使保羅的心大為歡暢。他在羅馬到處查問保羅的下落;當他找到保羅之後,他顯然帶了一些食物給他。保羅時常有理由為了阿尼色弗的仁慈而感謝耶和華:「願主使他在那日得[耶和華]的憐憫。他在以弗所怎樣多多的服事我,是你明明知道的。」——提摩太後書1:16-18。

14,15.為什麼阿尼色弗,腓利門和該猶是基督徒的好榜樣?腓立比人怎樣也表現基督徒的精神?

14 阿尼色弗,腓利門和該猶這幾個基督徒對於表現仁慈的機會都非常體貼地密切留意,他們絕不錯過任何機會;他們並沒有對自己的事務如此專注以致忽略了別人的需要。在這方面我們會想到腓立比的信徒。從保羅寫給腓立比人的信我們獲悉在保羅和當地的基督徒小組之間存有一種親密同情的聯繫。事實上保羅寫這封信的原因之一便是向腓立比人表達他對他們的仁慈所懷的感激。他們曾好幾次在不同的情況之下對保羅表現真實的同情和仁慈,給他物質的援助和口頭的鼓勵安慰。當保羅在帖撒羅尼迦時,他們曾兩次對他有所饋贈,後來當保羅被囚於羅馬的時候他們更派以巴弗提將表達他們的愛的一個紀念品送給他。保羅託以巴弗提帶回給他們的信表明他在禱告中時常記得他們:

15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上帝。…我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意念原是應當的,因你們常在我心裡。」「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饋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上帝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我的上帝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1:3,4,7;4:15,16,18,19。

16.誰負責償還我們對眾人所表現的仁慈?

16 腓立比人的這種仁慈是絕不會得不著獎賞的,保羅表明上帝會使他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不論我們所善待的是陌生人抑或基督徒,耶和華上帝會負責償還我們所表現的仁慈。耶和華的道向我們提出保證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你們]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箴言19:17;傳道書11:1;以弗所書6:8。

仁慈所帶來的酬報

17,18.多加所表現的仁慈帶來什麼意料之外的酬報?

17 所以不論我們所種的是什麼,我們所收的也是什麼。我們所種的若是仁慈,我們所收的也會是仁慈;「日久必能得著。」由於對所有的人表現仁慈,基督徒時常獲得意料不到的酬報。約帕城的多加便是一個例證。「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地上她患病而死。」該地的門徒聽聞當時彼得正在臨近的呂大,於是他們打發兩個人道彼得那裡懇求他說:「快到我們那裡去,不要耽延。」當彼得抵達約帕之後,「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裡衣外衣給他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想像到當時的情景:一群寡婦因為失去了一個心愛的朋友而哀哭著,每個人都拿著表明多加的仁慈的證據向使徒申說她們個別從多加所獲得的恩惠。我們都知道後來有什麼事發生:彼得叫所有的人都出去,於是跪下向耶和華禱告靠。「她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的交給他們。」——使徒行傳9:36-41。

18 這是一項多麼意料不到的酬報!她竟得以從死裡復活!這是聖經所載由使徒施行的第一個復活奇跡,而這項奇跡可說是由仁慈所促成的。多加若不是如此富於慈愛,誰能說這件奇跡仍然會發生呢?當時得益的不僅限於多加和眾寡婦,而且由於這件事為真理作了一個有力的見證,以致「有許多人信了主。」——使徒行傳9:42。

19.關於粗暴無情的人,上帝所訂的律則是什麼?有什麼例證可以表明這點?

19 不肯對所有的人表現仁慈的人其實錯過了許多幸福。「仁慈的人善待自己」這句話誠然不錯,同樣真確地,「殘忍的人擾害己身。」(箴言11:17)這是上帝所訂的律則。亞比該和拿八的例將這點表明得很清楚。亞比該「是個聰明俊美的婦人,拿八為人剛愎凶惡。」大衛曾恩待過拿八,有一天他派人向拿八索取一點糧食,說:「求你隨手取點賜予僕人和你兒子大衛。」可是殘忍無情,吝嗇小氣的拿八卻「辱罵他們。」這使大衛感覺非常憤怒;他於是配起劍來帶領手下的人決定對拿八施行報復。拿八的妻子亞比該在半路上截住大衛,帶給他「二百餅,兩皮袋酒,五隻收拾好的羊,五細亞烘好了的穗子,一百葡萄餅,二百無花果餅。」亞比該在她所作的懇切陳情眾充分反映出她的仁慈和悟性,結果勸服了大衛不要妄犯流血的罪。至於拿八,聖經告訴我們「耶和華擊打拿八,他就死了。」大衛意識到拿八從耶和華受到了應得的懲罰。「大衛聽見拿八死了,就說:『應當稱頌耶和華,因他伸了拿八羞辱我的冤,…使拿八的惡歸到拿八的頭上。』」至於仁慈聰慧的亞比該,她獲得了一項出乎意料之外的酬報:「大衛打發人去與亞比該說要娶她為妻。」——撒母耳記上25:3,8,14,18,38,39。

20.為什麼卑鄙無情的人必定會受到應得的報應?

20 我們會從耶和華獲得我們應得的酬報。不仁慈必定會帶來報應,正如仁慈亦必定會帶來報應一般。小氣無情的人不但得不著向人表現仁慈所帶來的幸福,反而只會——甚至在好幾方面——「擾害己身。」殘忍無情的人若看來沒有從人受到任何報應或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對身體有害的情緒所影響,他仍然不能逃過準確的記錄者耶和華所施的報應。保羅宣布說:「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在另一方面,「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歌羅西書3:25;箴言21:21。

21.上帝反對什麼?但什麼是基督徒的精神?

21 我們有多麼充分的證據表明不仁慈——包括卑鄙,粗暴,吝嗇,小氣和自私等——都是上帝所反對的!基督徒的精神是和溫柔,同情,堅忍慷慨,大量等美德一致的。基督徒的「量器」絕不會短少欠缺,反而可能滿至溢出。耶穌曾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6:38。

22.基督徒應該怎樣將仁慈施捨出去?結果會如何?

22 所以讓我們將仁慈大量地施捨出去。當基督徒藉著教導別人認識王國的真理而向陌生人行善時,他們有機會將大量的時間貢獻出來以表現他們的慷慨。我們若其實有大量的時間,但卻只肯抽出很少的一部份從事宣揚王國的工作,我們便會使自己失去許多福樂:「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對所有的人慷慨地表現仁慈會帶來豐盛的賞賜和意料之外的幸福——不錯,這樣你便能夠證明自己是「天父的兒子。」——哥林多後書9:6;馬太福音5:45。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