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6/22 16-18頁
  • 河畔瑰寶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河畔瑰寶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蜻蜓的飛行本領
  • 複眼遮頭
  • 蛻皮羽化
  • 反駁進化論的證據
  • 空中飛龍
    警醒!1973
  • 蜻蜓的翅膀
    警醒!2010年
  • 讀者之聲
    警醒!1998年
  • 不可思議的昆蟲——令人類的飛機相形見絀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6/22 16-18頁

河畔瑰寶

《儆醒!》駐西班牙通訊員報導

我每次沿著河邊漫步,或在湖畔溜達,都會尋找我心愛的寶石——有紅的、藍的和綠的。我無意間瞥見一顆伏在葉子上,靜止不動。有時我又看見另一顆在水面盤旋,或像飛鏢般在眼前掠過。我一心尋找的寶石就是蜻蜓。在昆蟲世界,蜻蜓猶如閃爍耀眼的「直升機」。

多年前,我穿過樹林的時候,在水流緩慢的小溪旁,意外地發現了這些飛行寶石。在陽光照耀下,蜻蜓成群飛躍,時而閃現,時而消失。有的是鮮藍色,像金屬一樣閃閃發光;有的是青黃色,燦爛奪目。我花了一小時觀賞蜻蜓在空中翩翩飛舞。牠們把林中空地變為小型舞場。從那時起,我就對這種飛蟲心醉神迷。

我對蜻蜓的認識越深,就越覺得牠們姿容美豔、大有用處。我初次知道,原來蜻蜓跟豆娘有別。蜻蜓飛得很快,形狀比豆娘大;豆娘體形纖細,飛行力較弱。兩者的分別在於展翅的方式。蜻蜓靜止的時候,兩對翅膀通常平展。豆娘休息的時候,把翅膀合在一起,直立背上。a

我很想知道蜻蜓怎樣在飛行中捕食蚊子,牠們的動作多麼利落。我自己就連廚房牆上的大蒼蠅也拍不到。我不禁自忖:「這種飛蟲在什麼方面比我優勝呢?」蜻蜓有兩個長處:牠們不但善於翱翔,還有銳利的目光,叫警衛員羨慕極了。

蜻蜓的飛行本領

西班牙人給蜻蜓起了個「直升機」的綽號。但說真的,這樣的類比其實貶低了蜻蜓的飛行能力。牠們在空中表演特技飛行,動作那麼靈活,一時令人眼花繚亂。有幾種蜻蜓能『一飛沖天』,飛行速度每小時55公里。牠們既能在空中盤旋,又能在一剎那間快速轉向,不論前後左右。根據科學家的計算,蜻蜓每次在空中急轉,身體必須抵受達2.5G的重力。

蜻蜓有兩對柔韌的膜狀翅膀。翅膀雖然顯得纖弱,每秒鐘卻可以拍打多達40下,連碰撞也抵擋得住,而且損傷甚微。生物學家羅賓·伍藤形容蜻蜓的翅膀是「設計精緻、手工纖巧的傑作」。

他說:「我們越熟悉昆蟲翅膀的功能,就越發看出翅膀的設計多麼精美。……從技術角度來看,幾乎沒有飛行機械能媲美昆蟲的翅膀。」難怪航空工程師現正深入研究蜻蜓的飛行本領。

複眼遮頭

蜻蜓的飛行本領超越群倫,視力也一樣不同凡響。兩個巨大的複眼幾乎遮住整個頭部。每個複眼由多達3萬個六角形單位構成,各單位分別傳送影像到腦部,猶如眼中的小眼。這並不是說,蜻蜓能在同一時候看見盈千累萬的影像。人眼能夠『一目了然』,看見全貌;複眼只能感覺動作、圖案、對比和形狀。

所有這些視覺印象都要經過分析才能拼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所以,蜻蜓有百分之80的腦功能是用來分析視覺資料的。牠們的目光非常敏銳,一眼就看到20米外的蚊子,幾乎沒有其他視力系統能比得上。黃昏時分,光線暗淡,人眼很難看見的小飛蟲,熱帶蜻蜓竟能輕易把牠捕獲。

蜻蜓像飛鏢般掠過河邊的草木,其間迅速作了無數的飛行決定。蜻蜓能夠應付裕如,是因為在一秒鐘內,複眼能接收多達100個清晰的影像,超過人眼所能看見的五倍。在一秒鐘內,電影放映24個影像,但在蜻蜓眼中,這不過是一連串的硬照罷了。

蛻皮羽化

從外表看來,誰也料想不到,蜻蜓幼體成蟲後會變得美麗動人,還具有高超的飛行本領。水生的稚蟲從卵孵出後,一直留在池塘或溪流裡,幾乎靜止不動,伺機捕食靠近身旁的獵物。幼蟲期的長度因種類而異,有的持續好幾個月,有的長達幾年。在發育過程中,稚蟲蛻皮多次,最後爬出水面,依附河邊的蘆葦。這時候,稚蟲的形態出現了奇特的變化。

表皮自胸部裂開,一隻發育完整的蜻蜓從內裡爬出來。像蝴蝶一樣,首次露面的成蟲得等候數小時,直到翅膀變得堅硬才能開始新的生活。再過幾天,蜻蜓就可以憑本能捕食飛蟲,掌握複雜的飛行技術。

剛羽化的蜻蜓迅即成為捕食蚊蠅的空中高手。蜻蜓每天捕食相當於自身體重的昆蟲,對防治害蟲相當有用。雄性蜻蜓多半有自己的小地盤,牠們密切巡視,以防敵蟲侵入領域,奪去糧食供應。

有幾種蜻蜓捕食蚜蟲或甲蟲,其他種類則捕食小蛙。有一種熱帶豆娘竟以蜘蛛為食物。豆娘在巨大的圓蛛網附近盤旋,看見小蜘蛛在網上爬來爬去,從圓形織網蛛丟下的碎塊撿食物,就伺機把牠們吞掉。

反駁進化論的證據

不少支持進化論的科學家都認為,蜻蜓是最原始的飛蟲。法國發現了一塊化石,據說是蜻蜓的翅印,翅展長達75厘米!這是人類熟悉的昆蟲當中最大的,比現有的蜻蜓還要大兩倍有多。

我不禁自忖,「就人類所知,這種飛蟲的結構異常複雜。牠一下子就出現,而且發育完整。這又怎麼可能呢?」《異類——昆蟲生活探索》指出,「在原始無翅的昆蟲和有翅昆蟲之間,根本找不到任何過渡階段的昆蟲化石。」很明顯,蜻蜓是一位設計大師的聰穎傑作。

蜻蜓分布世界各地。牠們沿著高山湖邊、赤道附近的沼澤,甚或郊區游泳池的水面飛行覓食。

在非洲一個熱帶海灘,我見過蜻蜓成群飛躍。我也見過皇蜻蜓單獨飛行,在牠們偏愛的歐洲池塘上空不斷盤旋。在菲律賓,我划著獨木舟穿過樹木茂盛的峽谷,明耀迷人的豆娘甚至飛落我光溜溜的手臂上,伴我前行。

蜻蜓也許是世上最精緻的飛行機器之一,但令我心醉的並不是牠們的飛行本領,我總覺得牠們儀態萬方,婀娜多姿。牠們在空中翩躚起舞,給池塘和河畔平添不少生趣。這種「寶石」有其妙處,就是人人都可以隨時隨地觀賞。

[腳注]

a 蜻蜓偶爾也會改變姿勢:兩對翅膀向下傾斜,身體向上朝著太陽。這樣,牠們就可以把向陽的面積減到最少,從而降低體溫。

[第16,17頁的圖片]

蜻蜓一般比豆娘大;靜止的時候,蜻蜓的翅膀平展,豆娘則把翅膀合在一起,直立背上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