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你的孩子正受到威脅!
    警醒!1994年 | 10月22日
    • 你的孩子正受到威脅!

      孩童遭性侵犯乃是這個病態世界中的一項醜惡現實,《利爾的雜誌》評論道:「這類罪行比癌病、心臟病,和愛滋病所影響的人還要多得多。」因此,《儆醒!》雜誌認為有責任要提高讀者對這個問題的警覺性,同時提出應付問題的方法。——請參考以西結書3:17-21;羅馬書13:11-13。

      近年來,有關孩童受性侵犯的消息一經傳出,全球為之嘩然。可是,傳媒對問題的關注,加上一些名人公開披露童年受侵犯的經歷,反而導致一些普遍的誤解。有些人甚至認為傳媒爭相報導孩童受性侵犯的新聞只屬新興的時尚而已。然而,性侵犯其實絕非新事。它與人類歷史一樣那麼源遠流長。

      自古已有的難題

      4000多年前,所多瑪和蛾摩拉城均以道德墮落著稱。戀童行為顯然也屬區內的敗行之一。創世記19:4報導所多瑪城一群慾火攻心的暴民,包括少年人和老年人,試圖強姦羅得家中的兩位男賓客。請想想:何以稚童的頭腦也竟會充斥著要強姦男性的念頭呢?顯然,同性戀的變態行為已是當日司空見慣的事。

      多個世紀以後,以色列國移居迦南地。這地方的人如此深陷於種種的惡行,諸如亂倫、同性戀、獸姦、賣淫,以及把孩童獻與假神為祭等,以致摩西律法必須明令禁止以色列人行這類的惡事。(利未記18:6,21-23;19:29;耶利米書32:35)可是,叛逆的以色列人,包括一些不忠的君王在內,卻把上帝的警告置若罔聞,以致被這些可鄙的行為所沾污。——詩篇106:35-38。

      然而,古代的希臘和羅馬在這方面更劣跡昭彰。殺害嬰孩的暴行十分普遍。在希臘,年長的人與少年人發生性關係更是廣為人所接納的事。男童妓院在每個古希臘城市更觸目皆是。在羅馬帝國中,兒童賣淫如此盛行,政府甚至為這門行業設立特別稅項和假期。在公共場所之內,女孩子遭人強姦和被迫從事獸姦。類似的暴行在許多古代的國家中也同樣普遍。

      今日的情形又如何?人類已變得這麼文明,以致這些令人髮指的性暴行已無立足之地嗎?熟悉聖經的人不會這樣想。他們意識到使徒保羅將我們這個時代稱為「難以應付的日子」,並且詳述支配這個時代的種種精神,包括專顧自己,貪愛享樂以及親情泯滅等。他補充說:「只是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提摩太後書3:1-5,13;啟示錄12:7-12)那末,孩童受性侵犯的罪行實際上有因為那些作惡的和迷惑人的日益猖狂而變得每況愈下嗎?

      急待解決的難題

      兒童受性侵犯的個案十之八九均受到隱瞞,以致人們稱之為很可能是最常不被舉報的罪行。儘管如此,這類罪案在幾十年間仍然急劇增加。在美國,《洛杉磯時報》進行了一項有關的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27的女性和百分之16的男性均曾在童年遭人性侵犯。這份統計結果固然令人震驚;然而,就美國而作的某些較準確估計顯示數字甚至高得多。

      在馬來西亞,僅十年間,兒童受性侵犯的個案便增加了四倍。在泰國,接受調查的男子中有百分之75承認曾光顧雛妓。在德國,官方估計顯示每年有多達30萬兒童遭性侵犯。據南非《開普時報》報導,僅三年間,這類個案的數字急升了百分之175。在荷蘭和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全國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均曾在童年遭淫虐。在芬蘭,據報年屆15-16歲的少女和少男分別有百分之18和百分之7曾與比他們至少年長五歲的成年人發生過性接觸。

      此外,來自各地有關邪教虐害兒童,令人深感不安的報導也時有所聞。可是,這類案件的受害人卻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反而被人投以不信任的眼光。

      因此,兒童受性侵犯既非新事,也絕非罕見;這個難題由來已久,現在更席捲全球。這類暴行所造成的破壞極其深遠。許多幸存者會自覺一文不值,毫不中用而深受其苦。研究性侵犯問題的專家認為遭亂倫殘害的少女較普遍會患上的後遺症,包括離家出走、吸毒酗酒、灰心沮喪、企圖自殺、少年犯罪、濫交、失眠,學習困難等。較長遠的影響則包括不擅為人父母、性冷感、不信任男性、與戀童者結婚、同性戀、賣淫、虐兒等。

      當然,這些後遺症卻絕非無可避免;也沒有人可以以此作為行惡的藉口。不幸的際遇也不會注定受害人未來要過著不道德和不法的生活,更不會免除他們為日後的選擇所要付起的個人責任。可是,受害人經歷上述後遺症的危險倒是十分實在的。因此,更形急切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保護孩子免受性侵犯呢?

  • 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
    警醒!1994年 | 10月22日
    • 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

      「千萬不要告訴別人。這是我們之間的祕密。」

      「沒有人會相信你的話。」

      「你若說出來,你的父母定會把你恨透。他們準會認為是你惹的禍。」

      「難道你不再想跟我做好朋友嗎?」

      「你不會想看見我坐牢的,是嗎?」

      「要是你說出來,你的父母便沒命。」

      對兒童進行性侵犯的人除了利用稚子來滿足自己的變態性慾,奪去他們的安寧和童真之外,還對受害者別有所求——就是要他們噤口不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採用的伎倆包括利用羞恥之心、要保守祕密,或乾脆出言恐嚇等。這樣,孩子便連抵禦侵犯的最佳武器——即向成年人告發罪行和尋求他們協助的意欲——也被奪去了。

      可悲的是,成年人的社會其實往往不自覺地與侵犯兒童的人攜手合作。怎會如此呢?這是因為他們拒絕對危機提高警覺,採取祕而不宣的態度,寧願相信老生常談的謬論。這樣,無知、誤解與緘默遂成了侵犯兒童的人,而非受害者,的避難所。

      例如,加拿大天主教主教會議最近作出承認,天主教教士之所以能有恃無恐地在數十年間對兒童進行持續的性侵犯,正是倚恃著這項「保持緘默的密約」。《時代》雜誌報導亂倫的狂潮如何席捲全球時,也不約而同地將這項「保持緘默的密約」,稱為「悲劇不斷在家庭中重演」的因素之一。

      然而,《時代》雜誌卻同時指出,這項密約現在終於被粉碎了。何以故呢?一言以蔽之,就是透過教育。《亞洲週刊》(英文版)評論說:「專家一致認為對付侵犯兒童問題的最佳方法便是提高公眾的意識。」父母們必須看出威脅有多實在,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子女。千萬不要被一些誤解蒙在鼓裡,以致侵犯者反倒受到包庇,兒童卻沒有受到保護。——請參閱附框。

      教育你的子女!

      睿智的所羅門王勸誡兒子說,知識、智慧和思想能力能夠保護他,「救[他]脫離惡道,脫離說乖謬話的人」。(箴言2:10-12)這豈不正是孩童所需具備的東西嗎?聯邦調查局出版的《虐兒色情犯——一項行為分析》小冊在「典型受害人」的標題下寫道:「對大部分孩童來說,性是個不宜宣之於口的話題,他們所得的正確知識十分有限,從父母口中得知的更少之又少。」因此,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典型的受害人」,要給予他們適當的性教育。a例如,孩童不應在達到青春期之際,仍對身體在這段期間的種種變化懵然不知。無知會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羞恥——以及容易受騙。

      一位女子童年時曾遭性侵犯,我們暫且稱她做珍妮。多年後,她的兩個孩子也遭遇同一命運。她憶述道:「由於所受的教養,我們對性問題從來絕口不題。長大後,這類話題令我感到侷促不安。性問題彷彿是件可恥的事。當我身為人母時,情形也沒有多大改變。對別的孩子談性問題倒不困難,但我卻無法跟自己的孩子談論。我認為這種情況極不妥善,因為孩子若缺乏正確知識,便很容易受騙。」

      裝備兒女防禦受侵犯應從孩提時期開始。當你教導孩子認識身體各部分,如陰道、乳房、肛門、陰莖等時,要讓他們知道這些器官相當重要而且特別,可是它們也十分屬私人的。「不要讓別人觸摸你的私處——包括爸爸媽媽在內——除非爸媽在場或者先行取得他們同意,否則醫生也不能隨便觸碰你的私處。」b這些話最好由父母雙方,或者個別的成年監護人提出。

      舒賴爾·基艾沙在《安全兒童》一書中指出,雖然孩童本可以對來犯者不予理睬、大聲呼救或逃離現場,正如許多孩童在事後解釋,他們沒有這樣行是不想顯得無禮。因此,孩子們需要知道有些成年人也會做壞事。若有任何人吩咐他做不對的事時,即使小孩子也無需惟命是從。在這種情況下,小孩子也絕對有權說『不』,即如以往但以理和他的同伴拒絕吃不潔食物時,要向一些年長的巴比倫人說『不』一般。——但以理書1:4,8;3:16-18。

      一種備受推薦的教育方法是玩「假如……你會怎樣?」的遊戲。舉個例說,你可以問:「假如老師吩咐你打同學,你會怎樣做?」又或者:「假如(媽媽、爸爸或警察)要你從一座大廈跳下去又如何?」即使孩子的答案並不恰當或甚至錯誤,也不要嚴詞責斥。這個遊戲是毋須採用驚嚇手法的;事實上,專家們認為這個遊戲應以溫和,仁慈而輕鬆的方式進行。

      接著便是要教導孩子抗拒一些不當或令他們感到不自在的舉動。例如你可以問道:「假如媽媽或爸爸的朋友親吻你的方式有點奇怪,c你會怎樣做?」最好是鼓勵孩子實際示範一下他會怎樣應付,跟他玩玩「讓我們來假扮一下」的遊戲。

      類似地,兒童可以學會識破侵犯者的其他策略。例如,你可以問:「假如有人對你說:『你知道嗎,你是我最疼愛的小孩子。你豈不想跟我做個朋友嗎?』那你會怎樣做?」一旦孩子懂得怎樣應付某個詭計,你便跟他討論其他的巧言。你也許可以問:「若有人對你說:『你不會傷害我感情的,是嗎?』那你會怎樣說?」向孩子示範如何以言詞和堅定清晰的身體語言加以抗拒。要記住,侵犯者通常會先以花言巧語來試探一下孩子的反應才下手。因此,孩子們必須受到教導堅拒來犯者,並高聲喊道:「我要告發你。」

      訓練要徹底

      這種訓練不能靠一兩次的交談便完成。孩童需要受到不斷的提醒。運用你的判斷力來衡量究竟訓練應該率直明確至什麼程度。無論如何,訓練必須要徹底。

      為防侵犯者先行建議跟孩子來一個祕密協定,孩子必須知道沒有人有權要求他們對父母隱瞞任何事情。要確保他們明白,即使他們答應過保守祕密,向父母說出實情總是對的。(請參閱民數記30:12,16。)假如侵犯者獲悉孩子違反了某些家規,他們可能會以之作為要脅說:「你若保守祕密,我便不會告發你。」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說出實情,也不會受父母責怪。把惡行告發不會對他們不利。

      孩童也當受到訓練不怕威嚇。有些無恥之徒特意在孩子面前宰殺小動物,聲言會照樣對待他們的父母。有些人則恐嚇要傷害他們幼小的弟妹。所以,要教導孩子們無論威嚇有多可怕,也必須向父母吐露實情。

      在這方面,聖經是一項教導良助。聖經以生動方式強調耶和華無比的大能,從而使侵犯者的威嚇相形見絀。孩子需要知道無論壞人作出什麼恫嚇,耶和華也有能力幫助他的百姓。(但以理書3:8-30)即使惡人在耶和華所愛的人身上造成傷害,他也能夠把傷害除去,並使惡劣的情勢扭轉過來。(約伯記1,2章;42:10-17;以賽亞書65:17)要讓他們確知:耶和華鑑察萬事萬物,包括惡人和盡力抵抗他們的義人在內。——請參閱希伯來書4:13。

      像蛇一般謹慎

      以一般而言,使用武力對付兒童的戀童癖者僅屬少數。他們較喜歡先跟孩子交朋友。因此,耶穌吩咐人要『像蛇一般謹慎』的忠告的確十分適切。(馬太福音10:16)仁愛的父母若密切留意子女的情況,便能為孩子免受侵犯作好最佳的防禦措施。有些罪犯喜歡向一些單獨的孩童下手,先是與他們攀談,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你喜歡摩托車嗎?」「來,看看我車廂裡的小狗兒。」)不錯,你當然無法時刻留在孩子身邊。事實上,兒童護理專家均認為孩子應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可是,明智的父母卻不會過早給予孩子太大的活動自由。

      要確保你熟識所有與孩子有親密往來的成年人。要審慎考慮將孩子交託給誰看管。如果某保姆令孩子感到不自在,便應該格外留神。類似地,若有青年人對小孩子表現異常的興趣,而且沒有年紀相近的友伴的話,更應加倍小心。至於選擇日間託兒服務,則應仔細查察各項設施。要參觀託兒所的裡外,與職員會面,細心觀察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探知託兒所是否容許你未經預約便前來探望孩子;這項要求若不予允准,你便應當選擇另一間託兒所。——請參閱《儆醒!》1988年6月8日刊第3-11頁。

      然而,可悲的事實是,即使最小心謹慎的父母有時也未必能夠完全控制子女的遭遇。——傳道書9:11。

      儘管如此,父母雙方若能通力合作,則至少有一件事是他們可以控制的:就是家中的情況。既然大部份兒童均在家中遭遇性侵犯,下一篇文章將會集中討論這個問題。

      [腳注]

      a 請參閱《儆醒!》1993年12月8日刊第3-11頁,以及1992年7月8日刊(英文版)第30頁。

      b 固然,父母為幼兒沐浴更衣時必然要清潔他們的私處。然而,父母應盡早教導孩子自行沐浴;一些兒童護理專家建議,若是可能,孩童應在三歲時便學會洗潔自己的私處。

      c 有些專家的忠告是,父母們若迫兒女親吻或擁抱所有提出這些要求的人,這類訓練的效力便大受削弱。所以,一些父母會預先教導子女,別人提出的要求若違背他們的意願,他們大可加以婉拒或用其他方式替代。

      [第7頁的附欄]

      他高聲呼救

      「向耶和華求助使少年免遭性侵犯」,1993年5月5日美國《亞利桑那共和報》以上述標題作為頭條新聞。涉嫌的色狼以槍指嚇13歲少年,將其擄走,強行帶返自己的住所。不料少年大聲呼喊:「耶和華,救救我!」歹徒大感錯愕之餘,竟讓少年離去。歹徒事後遭警方逮捕。

      在這種環境下,求告耶和華的名固然是適當不過的事。可是,這卻並非意味到在這個難以應付的「末期」中,上帝的百姓總會幸免於難。(提摩太後書3:1-5,13)因此,基督徒父母必須訓練子女小心提防一切的陌生人,包括一些看來持有權柄的人在內。

      [第8頁的圖片]

      要教導孩子運用說話和清晰明確的身體語言來抗拒別人的不軌企圖

  • 在家中防患於未然
    警醒!1994年 | 10月22日
    • 在家中防患於未然

      莫妮克初次遭他淫辱時只有九歲。起初他只是偷窺她更衣;後來更在半夜潛進她的房間,撫摸她的私處。她若加以反抗,他便勃然大怒。有一次,他甚至用錘襲擊她,把她推下一段樓梯。「沒有人相信我的話,」莫妮克憶述——連她的母親也不肯相信。這個色狼不是別人,正是莫妮克的繼父。

      對兒童構成最大威脅的往往不是某個身披大衣,行蹤詭祕的人,也不是埋伏樹叢的獨行漢,而是家裡的人。絕大多數淫虐兒童的個案均在家中發生。因此,你可以怎樣行,使你的家不致成為罪惡的溫床呢?

      歷史家桑德·J·布賴內爾博士在《無辜者任宰割》一書中探討五個文明古國——埃及,中國,希臘,羅馬和以色列——當中的虐兒問題。他所得的結論是,雖然虐兒問題也存在於以色列國中,與其他四個古國相較下,則只屬罕有。何以故呢?與鄰國有別之處是,以色列人受到教導要尊重婦女和孩童——這種文明的觀念是以聖經為依歸的。只要以色列人在家庭生活上把上帝的律法實踐出來,虐兒問題便根本不會存在。今天,各家庭比任何時代更急需這些清潔高尚、切合實際的道德標準。

      道德律則

      聖經的律則對你的家庭操有任何影響嗎?例如,利未記18:6說:『你們不可露骨肉之親的下體,親近他們,我是耶和華。』類似地,今日基督徒會眾也謹守十分嚴格的規定,禁止一切形式的性侵犯行為。任何侵犯兒童的人均可能被開除及被趕出會眾。a——哥林多前書6:9,10。

      家庭各分子應該十分清楚這些誡命,並且整家人不時要一起加以重溫。申命記6:6,7敦促我們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不能僅憑偶然給一兩次的訓話,便期望可以把這些誡命灌輸到兒女的心裡。反之,這樣行牽涉到經常的溝通。父母雙方應該不時重申上帝對亂倫所下的禁令,並解釋這些律法背後那基於愛心的理由。

      你也許可以舉出大衛的兒女,即她瑪和暗嫩的事例,幫助孩子看出在性問題上,某些界線是不能逾越的——包括近親在內。——創世記9:20-29;撒母耳記下13:10-16。

      對這些原則的尊重甚至可以透過實際的起居習慣反映出來。一個東方國家所作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亂倫個案均發生於習慣人人同睡一床的家庭裡,很多時,這種習慣甚至未必與經濟狀況有任何關係。因此,隨著兒女逐漸長大,只要是可行的話,明智之舉是避免讓孩子們同睡一室。即使居住環境十分狹窄,在分配睡床方面,父母仍需運用良好的判斷力。

      聖經禁止人醉酒,因酒能使人亂性。(箴言23:29-33)根據一項調查,百分之60至70的亂倫受害者均表示,他們的父母在事發前曾飲用酒精。

      仁愛的家主

      研究人員發現侵犯兒童的事最常見於丈夫專橫武斷的家庭中。從聖經的觀點看來,認為女子僅是為了滿足男子需要而生存的流行謬見是絕無立足之地的。有些男子甚至借用這種與基督教原則大相徑庭的見解作為藉口,認為他們有權從女兒身上取得妻子未能滿足他的東西。面對著這種壓迫,許多妻子遂變成感情失調。有些人甚至因此喪失了保護子女的天性。(請參閱傳道書7:7。)另一方面,一項調查發現,父親若是個工作狂,以至極少駐足家中的話,發生於母子之間的亂倫行為便會趁機滋長。

      你的家又如何?作為一家之主,你有認真履行作為家主的責任嗎?抑或你總是把責任推卸給妻子?(哥林多前書11:3)你正以仁慈和尊重的方式對待妻子嗎?(以弗所書5:25;彼得前書3:7)你有考慮她的觀點嗎?(創世記21:12;箴言31:26,28)你的兒女又如何?你把他們視作寶貴的資產嗎?(詩篇127:3)抑或你視之為負累,是一些可讓你任意擺布的東西嗎?(請參閱哥林多後書12:14。)對於家庭成員所擔任的角色,你若能摒棄種種飽受歪曲,不符聖經的看法的話,你的家便會安全得多。

      感情上的安歇之所

      一位我們暫且稱為桑迪的女子這樣評論道:「我的家簡直是個危機四伏的罪惡淵藪。我的家人不跟外人往來,人人都我行我素。」與外界隔離,氣氛肅穆,以及過度神祕——這些既不健全,且不符聖經的行為態度可謂是虐兒家庭的標誌。(請參閱撒母耳記下12:12;箴言18:1;腓立比書4:5。)要在家裡營造一種令孩子感到安全的溫暖氣氛。家理應是個人人獲得造就,彼此能夠傾心吐意,開誠布公的地方。

      此外,孩童也亟需感受到別人對他們的愛護——如擁抱、愛撫、牽手、嬉戲等。不要對性侵犯的威脅過度敏感,以致不敢向孩子表達愛意。要透過自然流露的溫情和適當的稱讚,讓他們知道自己深受父母所珍視。桑迪憶述道:「我母親認為孩子無論如何也不應受到嘉獎,因為稱讚會使人自大。」桑迪默默忍受性侵犯達十多年之久。孩子若不能確知自己是否受人所珍愛和重視的話,他們便較易受侵犯者的讚賞或「愛慕」所騙倒,並且會恐懼失去他的喜悅。

      一個曾於40年間非禮過數以百計男童的戀童癖者承認,那些在感情上渴求友伴的男孩子「最容易」上當。千萬不要讓孩子的這種需要得不到適當的滿足。

      終止虐兒循環

      約伯在嚴峻的考驗下曾說:「我厭煩我的性命,必由著自己述說我的哀情;因心裡苦惱,我要說話。」(約伯記10:1)與此類似地,許多為人父母者意識到若要幫助兒女,他們必須先幫助自己。《哈佛精神健康通訊》最近指出:「虐兒的循環之所以永無休止,看來與社會強烈反對男子把心中的痛苦宣之於口有密切關係。」男子若從沒有機會把遭侵犯的痛苦滋味訴說出來,他們便較易成為虐兒者。《安全的孩童》一書報導大多數虐兒者均是那些曾在童年遭性侵犯,但卻得不到幫助踏上復原之路的人。狎玩其他兒童遂成了他們把內心的痛苦和憤懣發泄出來的方法。b——請也參看約伯記7:11;32:20。

      此外,為人母者若未能學會應付往日遭受性侵犯的經歷,她的孩子遭淫虐的機會便可能相應增加。例如,研究人員報導在少女時期曾遭性侵犯的女性時常會跟虐兒者結婚。再者,一個母親若無法面對自己的過去,便通常較難跟兒女討論這類問題。假如兒女真的遭受侵害,她們也較難察覺得到,甚至不願採取積極行動。然而,要為此付出高昂代價的卻是可憐的孩子。

      這樣,性侵犯的遭遇遂成了一齣不斷上演的悲劇。固然,那些情願不提痛苦往事,但卻仍然活得愜意的人十分值得讚許。可是,許多人卻因為絕口不提往事,痛苦越發刻骨銘心。因此,他們必須採取決斷的行動以求彌補所受的創傷——若有需要,他們可以求助於專業輔導,這樣行目的不是要沉溺於自憐中,而是要切斷這個害人不淺的惡性循環,使他們的家庭不致受其破壞。——可參閱《儆醒!》1993年6月8日刊第28-31頁及1993年7月8日刊第18-22頁。

      虐兒問題不復存在

      上述的資料若能加以適當的應用,便會大大有助於減低兒童在家中受淫虐的機會。然而,要記得,作惡的人總是在暗中行事的,他們利用別人對他們的信任,在一些天真無邪的小孩子身上施以成年人的伎倆。因此,無可避免的是,有些無恥之徒可能會逍遙法外。

      可是,我們大可放心,上帝對於這些人的所作所為瞭如指掌。(約伯記34:22)除非他們幡然悔悟,否則上帝絕不會忘記他們的惡行。當他指定的時間一旦來到,這些惡人便會原形畢露。(請參閱馬太福音10:26。)屆時他必定會伸張公義。耶和華上帝應許,會有這麼一個日子,就是一切奸詐的人均會『從地上拔出』,惟有愛戴上帝和鄰人的溫和、謙卑之輩才能在世上存留。(箴言2:22;詩篇37:10,11,29;彼得後書2:9-12)藉著耶穌基督的贖價,我們多麼欣幸擁有新世界的奇妙希望。(提摩太前書2:6)屆時,也只有等到那個時候,侵犯兒童的問題才會永遠終止。

      至於目前,父母們應該盡力保護自己的子女。他們是多麼的寶貴!大部分父母都會不惜冒性命危險,以求保護幼小的兒女。(可比較約翰福音15:13。)我們若在這方面失職,後果便可能不堪設想了。我們若能克盡親職,孩子們便得到一份最寶貴的禮物——一個天真純潔、無憂無慮的童年。他們的感覺會好像詩篇執筆者一樣,他寫道:「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上帝,是我所倚靠的。」——詩篇91:2。

      [腳注]

      a 對兒童進行性侵犯是指人利用兒童滿足自己的性慾。這種行為時常牽涉到聖經稱之為淫亂(波尼亞)的敗行。其中可能包括撫弄性器官、性交、口交等。此外侵犯兒童也包括聖經所譴責的『放蕩行為』在內:如撫弄乳房、淫褻的挑逗、給兒童觀看色情刊物、窺淫癖,以及暴露狂等。——加拉太書5:19-21;可參閱《守望台》1983年9月15日刊第29頁腳注。

      b 雖然大多數虐兒者曾遭人侵犯,這絕非意味到這種際遇必然使人成為色情犯。事實上,在被虐兒童當中,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後來成為侵犯兒童的罪犯。

      [第11頁的附欄]

      一位慘遭亂倫蹂躪多年的人哀嘆道:「這種獸行把兒童殘害無遺,破壞他們對別人的信任,剝奪他們應分享有的童真。因此,這正是何以兒童必須受到保護。現在我不得不重新建造我整個人生。為什麼要讓更多孩子受這種折磨呢?」

      不錯,為什麼?

      [第11頁的附欄]

      聽聽孩子的心中話!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近就30個戀童癖者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結果令人感到不寒而慄。這30個人合計曾對2099個孩童進行性侵犯。他們當中有整整超過半數的人更是被委以重任的——如教師,教士,行政人員及幼兒護理人員等。其中之一是個50歲的牙醫,在26年間,遭他淫虐的兒童差不多有500個。

      可是,正如多倫多的《環球郵報》指出:「在百分之80的個案中,社區裡總有某些階層(包括犯事者的朋友同事、受害者的家人、其他兒童,甚至受害者本身)對虐兒問題不是加以否認,便是淡然置之。」無怪乎,「是項報告認為否認與不信正是何以侵犯兒童的罪行日益猖獗的原因」。

      事實上,有些受害者確曾告發侵犯他們的人。可是,「幼兒的家長們大多不願相信孩子的話,」《環球郵報》引述是項研究時報導。類似地,最近德國一位官員引述另一項報告,顯示受侵犯孩童有時要對成年人說上七遍才能使父母相信他們的話。

      [第12頁的附欄]

      「現在便尋求幫助」

      「假如你正跟稚童亂攪性關係,你大概會自辯說:『她喜歡這個玩意,』或者,『是他首先提出的,』又或者,『我只是在傳授性知識罷了。』若然,你只是自欺欺人而已。真正的男子漢是不會跟孩童發生性關係的。假如你對孩子還殘留半點愛心的話,就應該馬上停止這種敗行。要現在便尋求幫助。」——有關方面提議所作的公眾通告,引自《沉默的印證》一書。

      [第13頁的圖片]

      孩子亟需得到別人溫暖、仁愛的關注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