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私生活受到干擾嗎?
《儆醒!》雜誌駐日本通訊員報導
一位著名的日本喜劇演員和11個隨從怒氣沖沖地衝進一家出版公司。他們揮舞著滅火器和雨傘,打傷了5個人。襲擊的原因何在?演員聲稱他的私生活受到該公司的圖畫雜誌所破壞。
侵擾別人私生活的雜誌在日本正日益增多。「青年攝影記者毫不猶豫地干擾別人的私生活,編輯部的人員卻稱讚他們『勇敢』,」一位自由攝影家說。
電腦的廣泛使用也使私生活受到威脅。據報一般美國人有18至20份資料檔案存於美國政府的各機構中,不少人可以合法地察看那些檔案。可是,有些稱為「私闖者」的人卻喜歡擅自窺探別人的檔案。
例證之一是,倫敦的《泰晤士報》報導有一名22歲的私闖者擅自窺探愛丁堡公爵的祕密電腦檔案,並且留下信息。一名私闖者也成功地干擾以色列外長的信息處理機,並且以幽默詞句竄改一篇演講稿。
認為受到威脅的不光是顯要人物而已,甚至普通市民亦成為受害者。根據美國在1983年舉行的民意測驗,接受調查的人有百分之77對私生活受到威脅表示關注。丹麥的《貝林時報》報導說:「有半數的丹麥人認為公、私檔案的使用方式是不安全或十分不安全的。」雖然私生活在日本不大受人尊重,許多人正在擔心和害怕私生活所受的侵擾會日見增加。
誠然,美國國立科學院聲稱,個人資料的自動化未必干擾到人們所享的個人權利。可是,許多人卻害怕會有一個『寡頭專制』社會出現,正如奧韋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所描述一般。
可是,除了電腦和個人資料的控制權之外,事情還牽涉到另一方面的問題。日本工商業管理統籌局的松村雅生把問題描述為「私生活的傳統方面——不受別人干預的權利」。
今日,甚至私生活的這個「傳統方面」也受到威脅。你也許試過希望「不受別人干預」,但卻仍然有人窺探你的私生活。你對自己的私生活懷有什麼看法?你認為不惜任何犧牲也要極力保護自己的私生活嗎?可是,首先讓我們考慮一下,私生活是什麼意思。
[第3頁的圖片]
隨著情報技術的發達,私生活的難題變成日益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