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蒂亞戰役——「熊」遭重創,一蹶不振
《儆醒!》駐希臘通訊員報導
肅寂無聲的古廟遺跡,屹然不動的雕刻石塊,渺無人煙的礫石小徑,綿延起伏的山麓小丘,中間夾著一片荒漠平原。在希臘雅典西北50公里外的阿索波斯河兩岸,遊蹤稀少,不勝寥落。
大約二千五百年前,波斯和希臘發生衝突,兵戎相見。當下我們處身的地方,正是兩軍後期交鋒的一個地點。在這個戰場上,波斯軍隊發動了最大規模的地面戰,也就是普拉蒂亞戰役。
預告兩國交鋒
聖經預言恍如精心編寫的劇本,早就說出了世上各霸權的興衰。聖經用熊和公綿羊去象徵當時稱霸世界的米底亞-波斯帝國。正如預言所說,這個世界霸權集中主力朝西進攻,侵佔別國領土。(但以理書7:5;8:4)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率領雄師攻打希臘。雙方在馬拉松交戰,波斯的侵略軍節節敗退。四年後,大流士怏怏不樂地死了。
但以理的預言進一步指出,「波斯還有三王興起」,第四王會「激動大眾攻擊希臘國」。很明顯,這個王就是大流士的兒子薛西斯。(但以理書11:2)他秣馬厲兵,一心要為馬拉松的敗仗雪恥。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大舉進攻希臘大陸。兩軍在溫泉關激戰一場,薛西斯的軍隊損失慘重,但最後還是取得了勝利。可是,在接著的薩拉米斯戰役中,波斯大軍卻慘敗收場。a
馬多尼奧斯——無心戀戰?
薛西斯的銳氣大受挫損,急忙退到呂底亞去。他吩咐身經百戰的武將馬多尼奧斯統率30萬士兵,鎮守波斯在希臘的佔據點。在色薩利軍營過冬期間,馬多尼奧斯曾派遣使節到雅典去招降,表示波斯願意無條件赦免雅典人,出錢重建被燒毀的神廟,容許雅典人收復失地,賦予他們自治權,使雅典成為自由市,雙方結成同盟,彼此公平對待。雅典人拒絕接受馬多尼奧斯的建議,還向斯巴達尋求軍事援助。
希臘的異見人士跟馬多尼奧斯志趣相投。他們給馬多尼奧斯出主意,教他用錢財收買希臘的領導層,從而把倔強頑抗的分子爭取過來。馬多尼奧斯不屑耍出這樣的伎倆。他力圖避免跟希臘直接對抗,一再用甜頭去誘使雅典人投降。雅典人始終不為所動,堅拒投降。
最後一役
公元前479年8月,波希交戰的最後一役在普拉蒂亞爆發了。斯巴達將領保薩尼阿斯率領一支約有4萬人的希臘步兵部隊,包括雅典、斯巴達和其他希臘城邦的士兵在內,就在這個地方跟馬多尼奧斯手下的10萬個士兵對壘。
波希兩軍都不想正面對抗。雙方在阿索波斯河兩岸對陣,經過三個星期的小規模戰鬥,兩軍還是相持不下。傳說波希兩國的占卜者分別向本國軍隊保證,他們只要堅守陣地,就必勝無疑。可是,波斯的騎兵隊卻不斷侵擾希臘的士兵。他們俘擄了希臘的輜重隊,為要斷絕敵軍的糧草和物資供應,又在希臘行軍所用的水井下毒。
在馬多尼奧斯看來,勝局已定。不過,這個波斯將領卻低估了敵人的作戰能力。馬多尼奧斯滿以為自己穩操勝券,快要帶著輝煌的戰果奏凱而歸,於是下令軍隊趕快過河進攻。
波斯士兵用柳條盾牌做圍牆掩護自己,向敵軍連珠炮似地發箭。跟波斯結盟的希臘叛軍向8000個雅典士兵發動攻擊,馬多尼奧斯的部下則集中對付斯巴達的1萬1500人部隊。飛箭像陣雨般落下,斯巴達人彎腰蜷縮,用盾牌遮身擋箭。不料,他們突然站起來,排成方陣,齊步前進,對敵軍進行反擊。斯巴達人身穿重甲,手執長矛,來勢洶洶地向波斯軍隊進逼。
波斯大軍措手不及,慌忙撤退。這其間,雅典人把希臘的賣國賊打個落花流水。在波斯騎兵隊的掩護下,馬多尼奧斯的部隊匆匆渡河退回後方。馬多尼奧斯在馬背上不幸遇害。蛇無頭不行,統帥死了,波斯士兵潰不成軍,四散奔逃。
與此同時,在米卡利的愛奧尼亞海岸,希臘海軍大獲全勝。經過一年前的薩拉米斯敗仗,波斯海軍只剩下殘存的艦隊,實在敵不過希臘的戰艦。此後,波斯全軍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熊」已搖搖欲墜
波斯軍隊再也不能入侵歐洲了。波斯的戰鬥部隊已潰不成軍。《壯志難酬》一書指出,此後,「薛西斯放下了征戰大計,在國都和陪都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儘管這樣,他有時也振作起來,把父親的建築工程推進到新的階段。在波斯的陪都波斯波利斯,薛西斯大興土木,廣築宮室和紀念堂。除此之外,他就沒有什麼建樹可言了」。
大王意志消沉,終日呆在宮室,深居簡出,生活天地十分狹窄。宮廷上下蜚短流長,圖謀不軌。就在這個小圈子,他遭遇了不幸。公元前475年,朝臣密謀造反,把被窩裡的薛西斯殺掉。
《壯志難酬》評論:「有關波斯帝國在這段時期的消息,大多是希臘作家透露的。不管怎樣,依他們看,繼薛西斯以後的波斯王,沒有一個比得上居魯士或大流士,沒一個像他們那樣威武善戰、才華出眾。薛西斯的兒子阿爾塔薛西斯(亞達薛西)一世在位期間,波斯帝國改變了策略,不再依靠軍隊,而是以金錢做餌,去擴張領土。阿爾塔薛西斯利用波斯帝國的貨幣去干預希臘的內政。他出錢收買一個又一個[城邦],從而煽動叛亂。……波斯帝國的貨幣,也就是達里克金幣,刻有大流士手執弓箭的像。希臘人語帶譏諷地把這些金幣稱為『波斯弓箭手』。」
在帝國消亡之前,波斯王室連連發生血腥事件,王室成員不是遭到暗殺,就是為陰謀所害。帝國漸漸沒落,波斯王朝大勢已去,朝政不修。
雖然王室成員試圖興利除弊、力挽狂瀾,但到亞歷山大大帝出現的時候,波斯王朝已搖搖欲墜、岌岌可危。亞歷山大大帝雄心勃勃,不斷向外擴張,野心之大可跟居魯士比美。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揮軍入侵波斯帝國的龐大領土。聖經預言再次應驗了,連片言隻字也沒有落空。
[腳注]
a 詳情可參閱《儆醒!》1995年5月8日刊「馬拉松戰役——令一個世界霸權蒙羞的一役」的文章,以及1999年4月8日刊「薛西斯慘敗收場」的文章。
[第26頁的附欄或圖片]
米底亞-波斯和希臘——對抗了兩個世紀
公元前539年。米底亞-波斯成為第四個世界霸權後,就朝著三方面攻佔領土:北(亞述),西(愛奧尼亞),南(埃及)(但以理書7:5;8:1-4,20)
公元前500年。愛奧尼亞(小亞細亞)的希臘人起來反抗波斯的統治者
公元前490年。雅典人在馬拉松擊退波斯人
公元前482年。薛西斯「激動大眾攻擊希臘國」(但以理書11:2)
公元前480年。在溫泉關,波斯人損失慘重,但最後還是取得了勝利。不料,在薩拉米斯一役卻慘敗收場
公元前479年。雅典人和斯巴達人結盟,在普拉蒂亞把波斯人打個落花流水
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在馬其頓登基作王
公元前331年。波斯大軍在高加米拉給亞歷山大大帝擊潰;希臘成為第五個世界霸權(但以理書8:3-8,20-22)
[圖片]
波斯弓箭手
希臘騎兵列隊行進
[鳴謝]
Musée du Louvre, Paris
Photograph taken by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第26頁的附欄]
列強爭霸終局
「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以理書2:44。
[第25頁的圖片]
普拉蒂亞戰場,波斯的戰鬥部隊就在這個地方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