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以來的世界
第八部:1970-1986年在分崩離析的世界中,願你的希望日益光明!
你為了世界情勢而感到困擾、煩惱甚至恐懼嗎?若然,就可從十九世紀美國著名詩人朗費羅(Henry Longfellow)的話獲得安慰。他寫道:「夜色越深,黎明越近。」
《儆醒!》出版者相信這話可以應用在1914年以來的世界之上。他們根據研究聖經所得,相信世界的夜色越來越昏暗乃是新的白晝光明臨近的先兆。1970年以來所發生的世事加深了他們的信念。請考慮證據所示。
從地上奪去和平
1970年,菲律賓爆發游擊戰;1976年,南非和安哥拉開始衝突。不久之後,越南和柬埔寨在印支半島爆發35年內的第三次戰爭。1980年,伊朗和伊拉克兩個伊斯蘭教國家燃起兄弟鬩牆的戰火。尼加拉瓜在翌年爆發游擊戰。英國和阿根廷在1982年為了福克蘭群島主權而衝突。自1970年以來,總共已爆發了超過50場戰爭。
另一種戰爭——恐怖活動——在1970年代又告升級。請回想一下因受到恐怖分子襲擊或暗殺而喪生的一些顯要人物:1973年,西班牙總理白朗哥遇刺;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沙爾和孟加拉總統拉曼在1975年遇害;意大利政治家摩洛在1978年被殺;南韓總統朴正熙和英女王堂兄弟蒙巴頓勳爵在1979年被暗殺;埃及總統沙達特在1981年被人行弒;印度總理甘地夫人在1984年遇刺。在那幾年當中,曾被人企圖暗殺不遂而安然無恙的有美國的福特和雷根總統,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和教皇若望保祿二世。
我們也可以憶述一下成為恐怖活動犧牲者的群體。1972年在慕尼黑的奧運會發生的爭奪人質慘劇,導致17人死亡,其中有11人是以色列選手。1975年,在奧地利維也納開會的石油輸出國組織11國首腦人物較為幸運;他們雖然被困作人質,卻得以逃生而倖免於難。美國在1979年開始了一場噩夢,那時有52個美國公民在伊朗被扣作人質達一年以上。1983年,在緬甸一間墓廟爆發的炸彈導致19人喪生,包括16位到訪的南韓官員在內。1985年,印航的一架噴射客機在愛爾蘭海岸不遠的大西洋墜落,共有329人罹難。
以上列舉的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例如,在北愛爾蘭和黎巴嫩,恐怖活動差不多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一本著名的百科全書聲稱,「利用劫機作為恐怖主義的政治行動在1970年代已成為國際難題,在1980年代初期更變本加厲。」因此,恐怖活動雖然還未殃及你身上,可是由於你的國籍或者偶然在某個時間置身某個地點,遇上的機會正日益增加。
鑒於這些事實,誰能否認啟示錄6:4(《新譯》)的預言,「從地上奪去和平,」已經應驗了呢?可是,聖經在較早時候的應許並未因此而作廢,它說:「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極。」(詩篇46:9)自1970年以來,事態有向這方面發展嗎?
謀求和平,卻手拿刀劍
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遜宣布該國政府打算以「談判時代」來取代「對峙時代」,以和平共存來緩和國際間的緊張。各超級大國同意召開限制戰略性武器談判,導致在1972和1979年的部分成功。柏林的火藥氣氛也因東、西德關係改善而減少。1973年,35國在歐洲赫爾辛基召開安全合作會議。和平的期望為之增高。
進展並非僅限於歐洲。美國和中國大陸經過二十年的互不交往之後,開始謀求關係正常化。兩者的交涉被稱為乒乓外交。與此同時,在風雲變幻的中東,穿梭外交看來有若干成效。最後,在1979年3月,經過締結大衛營協定之後,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和平條約。
各方面的發展清楚顯示,自1970年以來,世界曾經力求獲致和平。在1982年,聯合國宣布把1986年定為國際和平年,更進一步強調這點。當然,聖經所說的能夠「止息刀兵」的那一位並不是任何凡人而是上帝。可是,聖經早已預告,在上帝採取行動之前,人類會高叫「和平安全了!」——帖撒羅尼迦前書5:3,新世。
可是,世界雖然一方面謀求和平,同時卻依舊緊握刀劍。(參看啟示錄6:4。)它瘋狂地製造武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薩西斯大學科學政治研究院的卡爾多(Mary Kaldor)告訴我們:「從1971至1980年,國際軍備貿易在實質上已增加一倍」——並且不單以超級大國為然。她說:「賣給低度發展國家武器的貿易額甚至更大。」
在以往15年間,國防已變成如此重要,以致在最近一年間有77個國家把預算總額的百分之10以上撥作軍事和國防經費。事實上,有20個國家差不多把預算總額的四分之一用在國防方面;這些國家有半數位於風雲緊急的中東。這便是自1945年以來,據稱一直保持和平的世界!
難怪一位軍事要員最近聲稱,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暴力的和平時代」。由於這緣故,擁有159個會員國——在1970年只有127個會員國——的聯合國在1985年末期大受壓力,要它維持國際間的和平安全。世人在它創立時對之所懷的高度期望從未獲得實現。專欄作家艾弗(Richard Ivor)指出它失敗的原因之一說:「它從未能夠改變各國領導者和人民的心靈和頭腦。」英國駐聯合國前任大使卡拉登(Hugh Caradon)更簡要地說:「聯合國在基本上並沒有什麼毛病——除了它的會員國之外。」
不論你喜歡與否,一個國家在經濟、宗教或政治上的發展,現在比以前更能夠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反應。
經濟難題
例如,你還記得在1970年代初期,石油輸出國組織開始提高石油價格,從每桶4美元增至1981年的35美元嗎?結果如何?《新大英百科全書》說:「石油武器在先進工業國大大加強了通脹程度,在歐洲有些國家造成國際收支平衡的嚴重困難;在許多低度發展國家更造成經濟大混亂。」
經濟學家加德納(R. N. Gardner)警告說:「國際經濟機構的現存制度絕不穩定,聯合國的會員國沒有一個能期望不將這些安排作基本的改革而安然進入廿一世紀。」有些國家,如墨西哥、巴西和尼日利亞,已經處於破產的危險邊緣。世界經濟制度的不穩不久便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宗教與政治
在1970年代,不少來自宗教界的新面孔在政治舞台上出現。例如,美國有法爾瓦(Jerry Falwell)和他的道德多數派;伊朗有主張神權政治的教主;在歐洲,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教士攜手發動和平反核示威遊行;在南非,諾貝爾獎金得獎者的英國教會主教塔杜(Desmond Tutu)大力推行反種族隔離運動,但沒有什麼人能像波蘭裔的教皇若望保祿二世那麼引人注目;關於這位教皇,據報梵蒂岡的一位官員有一次說:「他甚至在舉行彌撒時也似乎含有政治意味。」
在1970年代初期,一位專欄作家預言說,「政治與宗教之間的聯繫可能在[美國的]社會風氣轉變中獲得新的重要性。」他的話已經實現了,但這種趨勢並不僅限於任何一國。1985年的《英國年鑑》說:「在1984全年之內,『宗教』與『政治』兩詞的連繫曾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不少新聞。」但兩者之間的摩擦卻日益加劇,正如同一本年鑑承認說:「政府權威和宗教權威的勾心鬥角已成為普世的現象。」宗教與政治之間的屬靈勾結不久便會以災禍收場。——啟示錄18章。
難題日增,希望卻日濃
專欄作家蓋耶(Georgie Geyer)寫道:「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所發生的事,顯示這個世界正在靜悄悄而毫不留情地被緩慢的崩潰所撕裂。」至於崩潰的原因,除了已經提及的幾項之外,你能想到更多的嗎?污染?濫用麻醉藥?公務員的行為不當?難民問題?饑荒?新發現的疾病,例如退伍軍人病、毒素休克症候群和最可怕的愛滋病?
耶和華見證人看出這一切事情顯示世界的黑夜正在加深,正如聖經所預言一般。可是,普世的300多萬耶和華見證人——從1970年的148萬3430人增至現今的數目——卻非常樂觀。因為有一位比朗費羅更偉大的人物以「夜色越深,黎明越近」的希望安慰我們。這人便是上帝的兒子;他在預言到末世日益惡化的情況之後說:「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加福音21:28。
我們沒有人能改變往事,也無法解除人類在1914年以來的世界中所經歷的悲慘和苦難。但我們可以跟從上帝的智慧行事而為快樂的未來作妥準備。這樣行的第一個步驟便是要看出,日益惡化的世界情況乃是無可反駁的證據,證明撒但統治的黑夜已行將結束,業已建立的上帝王國的白晝光明快將來臨了。
智慧的所羅門王警告說:「惡人沒有明天。」可是正如他說,尋找智慧的人卻「有明天」。(箴言24:14,20,譯自英文《耶路撒冷聖經》)令人感興趣的是,美國前總統詹森指出:「昨日不是我們所能改造的,但我們卻可以贏取或喪失明日。」「明日」——在上帝王國治下的地上樂園裡享有無窮的未來——是我們個人可以「贏取或喪失」的。你會作怎樣的選擇呢?
[第21頁的附欄]
成為當時新聞的其他大事
1970年——中國大陸部署人造衛星,成為世界第三個太空開發國
1973年——智利發生軍事政變,推翻社會主義政府,總統艾倫第(Allende)死亡
1974年——1972年開始審訊的水門醜聞案達到高潮,美國總統尼克遜屈辱辭職
1976年——發生連串大地震,包括稱為人類史上破壞力最大,導致數十萬人喪生的中國地震在內
1978年——第一個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
1979年——美國賓州三里島的核子反應爐發生嚴重意外
1980年——美國聖海倫火山爆發
1981年——美國太空穿梭機哥倫比亞號首次飛行
1983年——電腦獲《時代》雜誌選為「今年風雲人物」
1984年——蘇聯創下人在太空逗留237日的記錄
1985年——哥倫比亞的內華杜特魯茲火山爆發,有2萬5000人喪生
墨西哥市大地震,殺人數千
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太空穿梭機發生爆炸,7位太空人罹難
蘇聯的徹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意外,核子塵污染整個歐洲
[第23頁的圖片]
願世界的迅速崩潰使你挺身昂首,為新世界的較佳生活展望而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