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表現與上帝相若的仁慈嗎?
你還記得上一個對你表現真正仁慈的人嗎?毫無疑問,我們所有人都賞識仁慈的人所表現的樂於助人、富於憐憫和溫柔體貼的品德。
雖然在今日的世界裡仁慈的品德甚為罕見,但卻絕非未有所聞。售貨員受到囑咐要向顧客表現這種美德。商業人士應付客戶時留意到仁慈這種品德的價值。誠然,人許多時懷著不純正的動機而表現仁慈。可是,真正有人情味的仁慈品德仍然是存在的。例如,有一對居於遙遠地方的夫婦回來探視因中風而失去工作能力,甚至難於走動的父親,他們發現鄰居已替他照料好若干必需的家務。這使他們大受感動!
聖經含有一些表現仁慈的人的傑出例子。在乘船前往羅馬的途中,看管使徒保羅的百夫長猶流准許保羅住在西頓的朋友家裡受他們所照應。不錯,猶流「以富於人情味的仁慈寬待保羅」。(使徒行傳27:3)這事之後不久,船在米利大(馬爾他)島擱淺,島上的土人接待船上276名乘客和水手而表現『非常富於人情味的仁慈』。事實上,「島長」部百流的熱情款待特別感人。——使徒行傳28:1-10。
既然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人人都能夠反映出上帝的品格至若干程度。這從使徒保羅所說的話足以見之,他寫道:「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羅馬書2:14,15;創世記1:26)因此仁慈的品質可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可是我們卻能夠合理地期望真正的基督徒表現一種顯著地與上帝相若的仁慈。這種仁慈的性質如何?上帝怎樣表現仁慈?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上帝表現聖靈的這種果子?——加拉太書5:22。
耶和華的慈愛
聖經曾反覆頌揚上帝的慈愛。「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篇的執筆者說。(詩篇106:1;107:1)在希伯來文聖經裡,「慈愛」一詞是指仁愛地依附對象,直至達成目的為止的一種品質。因此,基於對人類的愛,上帝懷著拯救人類的目的向人表現慈愛。若非如此,人類早已滅絕了。上帝絕不寬容蓄意犯過的人,因此他把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從伊甸園裡逐出。可是,上帝仍然對他們表現慈愛。他賜衣服給他們穿,讓他們生兒育女,並容許他們存活一段不短的日子。——創世記3:21-4:2;5:4,5。
耶和華在許多方面對亞當有罪的後代表現慈愛。例如使徒保羅能夠向路司得的偽宗教崇拜者指出,上帝「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使徒行傳14:16,17)雖然這些人將崇拜歸於假神,耶和華卻仁愛地賜給他們豐盛的物質享受。
可是,上帝對亞當未出生的後裔所表現的慈愛含有更重大的意義。耶和華通過應許的「後裔」對人類提出了從罪與死的奴役中拯救出來的希望。(創世記3:15;羅馬書5:12)雖然人類留下了羞辱上帝的記錄,上帝並沒有撇棄人類。反之他甚至為人類捨了至愛的獨生子作為贖價祭物!(約翰福音3:16)上帝也作了安排使一些對他保持忠貞的人能夠與耶穌基督一起成為天國的繼承者以造福所有順服的人類。藉著這項安排,上帝進一步向人類表現「額外的恩典」。——羅馬書5:8,15-17,《新世》;8:16,17;啟示錄14:1-4。
表現與上帝相若的仁慈
不完美的人類可以怎樣表現與上帝相若的仁慈呢?在這方面耶穌立下了榜樣,並提出若干指導方針去幫助我們表現這種仁慈。(彼得前書2:21;馬太福音11:28-30)例如,他指出我們甚至應當對仇敵表現仁慈。耶穌說:「要[繼續]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加福音6:35)因此,我們若要表現與上帝相若的仁慈美德,就不但要對家人、朋友和基督徒弟兄表現仁慈,也要對那些忘恩負義及與我們為敵的人表現仁慈。我們這樣行並不是想故意激怒他們,反之是要幫助他們,把他們最好的內在品質引發出來。——加拉太書6:10;羅馬書12:20,21。
由於人的自然傾向是別人怎樣待我們,我們也怎樣待人,所以我們最好將耶和華的訓誨緊記在心;「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何西阿書6:6)這樣,我們若要贏得耶和華的喜悅,就必須在與別人的一切關係上竭力表現與上帝相若的仁慈或慈愛。(可參閱彌迦書6:8。)可是在表現這種敬虔的品德方面,我們必須以一種明確中肯的方式效法耶和華。這是什麼方式?既然耶和華首先採取行動使我們能夠在他面前享有清白的地位,我們也應當採取主動將聖經真理與別人分享。即使我們在起初受到拒絕,我們仍必須表現慈愛,不斷努力以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去打動別人的心。表現這種與上帝相若的仁慈而能夠幫助別人踏上永生的道路是何等美善的事!——馬太福音7:13,14。
怎樣培養這種品德
若要培養與上帝相若的仁慈,我們必須認識上帝的思想,並且行事與上帝在聖經裡所顯示的意念一致。的確,我們必須首先對真理獲得正確的認識。保羅稱讚歌羅西的基督徒,並且承認他們「因著真理確實認識了上帝[額外]的恩典之後」,真理在他們中間結出果子來。(歌羅西書1:5,6,《新譯》)可是,沒有任何基督徒能夠到達無需再作進一步的努力的地步。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3:18。
既然仁慈是上帝聖靈所結的果子之一,受聖靈所指引的基督徒會對別人表現仁慈。事實上,保羅明確中肯地把與上帝相若的聖潔和仁慈相提並論,說:「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歌羅西書3:12)因此我們必須有上帝的聖靈才能表現與上帝相若的仁慈。
可是我們怎樣才能得著耶和華的靈呢?藉著再三向他祈求。耶穌表明我們若謙卑地求耶和華賜予這項恩賜,他必定會垂聽我們所作的衷心懇求。在談論過需要『繼續祈求』和『繼續尋找』之後,耶穌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麼?」(路加福音11:9-13)的確,我們若祈求耶和華賜予聖靈,並且明確中肯地請求他幫助我們表現更大的仁慈,就可以放心他必定會垂聽。(約翰一書5:14,15)當然,我們若祈求上帝的聖靈,行動就必須與所作的懇求一致。
培養仁慈品德的另一項良助是通過我們從周遭所能觀察到的事物去沉思一下耶和華許多表現仁慈的作為。關於上帝,詩篇的執筆者說:「我也要思想你的經營,默念你的作為。」(詩篇77:12)我們從日常生活的觀察去留意和沉思一下上帝的各種品德會使我們獲益良多。上帝所造萬物的榮美,吃喝的快樂,使我們感到舒適和欣喜的各種物品,兒女所帶來的喜樂——甚至動物的詼諧動作——均述說上帝向人類所表現的仁慈。不錯,美麗的日落,彩色繽紛的天虹,一頓美味的飯餐,或一份珍貴的友誼,都應當提醒我們上帝仁慈地賜給我們的許多賞心樂事。事實上,「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各種品德,包括仁慈在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羅馬書1:20)我們若衷心渴望效法偉大上帝的仁慈,就必須沉思默想一下這些事物。
以此為目標
毫無疑問,立下目標去培養與上帝相若的仁慈品德是值得的。藉著向別人表現仁慈的品德,個人和家庭關係必定會大有改善。仁慈這種品德也能吸引別人對王國的信息有所反應。許多曾對聖經存有懷疑的人由於耶和華見證人在傳道工作上向他們表現恩慈而受到感動去查考真理。不錯,恩慈的品德的確能把那些本來敵視真理的人的內在美好品質引發出來。
一個年輕的見證人在從事逐戶傳道時遇到一個婦人斷然拒絕接受她所傳的信息。見證人留意到婦人正在患病,於是問後者可有需要她幫忙的地方。後者冷然拒絕任何協助。可是兩個星期之後,年輕的姊妹經過婦人的住所,便再次上門探視後者,並問婦人自她們初次遇見以來她能否出外購物。由於婦人仍然無法自己出外購買糧食,見證人遂堅持要到商店去為她購買必需品。這事以後,婦人對上門探訪的見證人態度溫和得多——全是由於年輕的姊妹表現與上帝相若的仁慈的緣故。
這種極為優良的品德的確具有吸引力。一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首次到王國聚會所時所觀察到的事足以說明這點。聚會所裡來自低下階層的見證人擔心這個女子對他們和他們的言談有什麼反應。可是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並沒有挑剔見證人可能表現的任何短處,反之,她只記得人人都對她十分仁慈;並對他們向她表現的真摯關注留下深刻印象。由於受到見證人的榜樣所感動,結果她將自己呈獻出來事奉上帝。不久,她向別人表現不自私的關注而成為經常先驅,後來並成為伯特利的成員。
的確,與上帝相若的仁慈是一種極為優良的品德。這乃是我們在待人處事各方面均應當表現出來的品德。你有表現這種品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