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命是怎樣開始的?
1.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得有多廣?
生命在我們四周無處不在。昆蟲嗡嗡作聲,飛鳥啾啾歌唱,小動物在矮樹叢中弄得枝葉沙沙作響,這都是生命的形跡。在冰封的兩極,在乾旱的沙漠,都有生命。由飽浴陽光的海面到黑黝黝的深淵,都有生命。在大氣高處,有渺小的生物浮游。在我們的腳下,有億兆的微生物埋在泥土裡工作,把泥土養得肥沃,使綠色植物可以生長,維持動物的生命。
2.有些什麼問題自古盤旋在許多人的腦海裡?
2 地球上的生物如此紛繁密集,簡直令人茫然。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我們這行星和其上的眾生究竟從何而有?尤其是人類,到底起源如何?我們是不是由像猿的畜生進化而成的?抑或是創造而有的?我們到底 怎麼會生在世上?答案對於未來表示什麼?這樣的問題自古以來一直有人提出,而且盤旋在許多人的腦海中,至今仍舊沒有解答。
3.有些人對於這些問題有什麼感想?但是何以這些問題對人人都很重要?
3 你也許覺得這些問題對你無足輕重。你也許想道:『從哪裡來有什麼關係?在這裡活著就是了。我大概會活60、70或者80年——誰知道?我們究竟是受造的還是進化的,對我現在來說,什麼也改變不了。』剛相反,這個問題可以改變一切——你的壽命、你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環境。怎麼會呢?因為我們對於生活、對於未來的整個態度,都在乎我們對生命起源有什麼看法,而且生命發生的方式肯定會影響到未來歷史的發展和我們未來的處境。
不同的看法
4.許多人認為地球上的生物前途如何?
4 許多接受進化論的人認為,生活總不外乎劇烈的競爭、衝突、仇恨、戰爭、死亡。有些人還覺得不久人類就會自我毀滅。一位顯要的科學家說:「我們距離世界末日,可能只有幾十年。……發展核子武器和附屬的輸送系統,遲早會導致全球災難。」1 即使這件事不會很快就發生,有許多人也相信:一個人壽終而死的時候,從此就永不存在。另有一些人認為將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會滅絕。根據他們的理論,太陽會膨脹成一個火紅的巨大恆星,到時,「海洋達到沸點,大氣消散在太空之中,我們這行星要面臨一場酷烈得難以想像的災禍。」2
5.(甲)「科學特創論者」對於地球有什麼看法?(乙)這種觀點引起什麼問題?
5 所謂「科學特創論者」並不接受這種推論。可是,根據他們對於創世記中天地受造一段的解釋,他們聲稱地球只存在了6000年,而創世記所載萬物被造的六「日」,每「日」只長24小時。但是這個論調有沒有準確地傳達聖經的實意呢?地球以及其上的各種生物是不是前後六天創造出來的呢?有別的、較合理的解釋嗎?
6.我們對於地球生物起源的結論應該以什麼為根據?達爾文怎樣表示問題未有定論?
6 許多人在考慮有關生命起源的問題時,每每受到大眾見解左右,或者感情用事。為了不犯這種毛病而達致正確的結論,我們需要客觀地思量一切有關的事實。有趣的是,進化論最有名的提倡者達爾文,也表示知道他的理論的破綻。他在《物種起源》一書的結語中指出,「功能紛殊的生命力當初可能由造物者注入一種或者多種生物體內」,而且慨嘆這個看法的偉大。3由此可見,起源問題仍然有進一步探討的餘地。
爭論點並不是科學
7.關於科學以及我們對科學的態度,這一段澄清了什麼立場?
7 在研究下去之前,且先澄清一件事,有助於理解問題:現在爭論點並不是科學的成就。任何稍有見聞的人都知道科學家在許多不同範疇裡的驚人功績。科學研究大大增加了我們對於宇宙、對於地球和生物的認識。人體研究改良了治療疾病和損傷的方法。電子學一日千里,引進了電腦時代,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科學家也做了些驚天動地的壯舉,甚至遣人登陸月球和重返地球。我們理當尊重科學技術,因為它大大增添了我們對四周世界的認識,從至微的東西到極大之物。
8.本書每用進化 一詞時,指的是什麼?創造 一詞又指什麼?
8 這裡也要澄清一下定義:本書每用進化 一詞,指的都是生物進化——有機生物最初由無生物發展而成的理論。據某些人聲稱,下一步就是:原始生物在繁殖的過程中,演化成其他不同種類的生物,最後產生了地球上所有存在過的生物來,包括人類在內。論者認為這一切都是未經任何聰慧指導或者超人參與而發生的。另一方面,創造 一詞指的是一個結論:認為生物出現只有一個解釋,就是有一位全能的上帝存在,他設計、製造出宇宙以及地球上所有基本種類的生物。
幾個基本問題
9.接受進化論的人辯稱創造之說怎樣?可是,進化和創造兩者都引起什麼問題?
9 在進化論和創世記中的創造紀錄之間顯然有深刻的差異。接受進化論的人辯稱創造之說不合科學。可是,我們也可以提出一個公道的問題:進化論又是否真的符合科學呢?反過來說,創世記是否像許多人所稱,僅是另一個古老的創世神話?還是它與現代科學的發現吻合呢?以下令許多人不安的問題又如何:如果有一位無所不能的創造者存在,為什麼世上有這麼多戰爭、飢荒、疾病,使千千萬萬人死於非命呢?他為什麼容許有這麼多痛苦的事發生呢?而且,如果有創造者存在,他有沒有透露未來會有什麼事發生呢?
10.(甲)本書的寫作目的是什麼?出版者有什麼期望?(乙)為什麼這很重要?
10 本書的寫作目的就是要探討這些問題和與此有關的事。出版者希望您會虛心思考書的內容。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這些資料對您的價值可能超乎您所想。
[第7頁的精選語句]
生命是進化而成的還是創造出來的?
[第8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對生活、對前途的整個態度都有賴於我們對生命起源的看法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接受進化論的人辯稱創造之說不合科學;如果說進化理論倒是真的符合科學,那又算不算公道?
[第12,13頁的附欄或圖片]
應該細想一下的事情
我們這個世界充滿著無數神奇的事物:
巨大的東西:夕陽把西天染成萬紫千紅。繁星擠滿了夜空。森林裡一棵棵參天大樹,透射著一道道柔光。崢嶸的山嶺上,雪亮的峰頂在陽光中閃耀。波湧濤起、被強風吹刮的海洋。這些東西令人精神振奮、嘆為觀止。
纖小的東西:一隻會唱歌的小鳥,在大西洋上的高空翱翔,朝著非洲奮飛,目的地是南美洲。到了大約6000米高度,牠迎著一股盛行風轉飛向南美洲。在移棲本能的引導下,牠數天不停地飛,飛越3800公里,始終不離航道——這是重僅約20克、裹著羽毛的勇氣化身。我們滿心欽佩稱奇。
精妙的東西:蝙蝠採用聲波導航系統。鰻魚發電。海鷗把海水化淡。黃蜂造紙。白蟻安裝空氣調節系統。章魚靠噴射推進而前行。雀鳥織巢,或者建造房子。螞蟻做園藝、縫紉、牧畜工作。螢火蟲設有內裝照燈。如此精妙設計令我們驚訝叫絕。
單純的東西:當我們的生命接近盡頭時,我們放在心上的往往是一些很單純的事物,一些以前視為必然的事物:一個微笑、手的一觸、一句仁慈的話、一朵小花、一聲鳥語、陽光的溫暖。
當我們想到這些令人驚嘆的巨大東西、引人激賞的纖小東西、叫人神往的精妙東西,還有我們遲遲才懂得感激的單純東西——這時候,我們把功勞歸於誰呢?這樣的事物到底可以怎麼解釋?這一切究竟從何而來?
[第6頁的整頁圖片]
[第9頁的圖片]
只有6000年歷史嗎?
[第11頁的圖片]
我們尊重科學技術是很應該的,因為它大大增加了我們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