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參考資料——2018年9月
9月3-9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約翰福音1-2章
〈耶穌施行的第一個奇跡〉
(約翰福音2:1-3)第三天,在加利利的迦拿有人舉行婚宴,耶穌的母親在那裡。2 耶穌和門徒也受邀請去參加婚宴。3 後來酒不夠用,耶穌的母親就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基督是上帝的力量〉
3 耶穌在迦拿的一個婚宴上施行了他的第一個奇跡。當時,宴席上的酒不夠所有客人享用。聖經沒有說明原因,但面對這種情況,新人一定覺得很難堪,因為主人本該慷慨款待客人才對。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也是其中一個客人,她希望耶穌可以幫助這家人。她必定沉思過所有關於耶穌的預言,知道耶穌會稱為「至高者的兒子」,所以相信他一定能解決這個難題。(路加福音1:30-32;2:52)耶穌跟馬利亞一樣,很想幫助這對新人,於是把380升的水變成了「上等的酒」。(請讀約翰福音2:3,6-11)耶穌一定要這樣做嗎?不是。耶穌這麼做是因為他關心別人,也想效法天父,慷慨待人。
(約翰福音2:4-11)耶穌對她說:「婦人,你為什麼要我這樣做呢?我的時候還沒有到。」5 他的母親就對僕人說:「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都要照著做。」6 原來那裡有六口石水缸,是照猶太人潔淨禮的規定擺在那裡的,每口能盛兩三桶水。7 耶穌對僕人說:「把水缸裝滿水。」他們就把水缸裝滿,直到缸口。8 耶穌又對他們說:「現在舀一點上來,拿去給宴席主管。」他們就拿了去。9 宴席主管嘗了用水變成的酒,卻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僕人當然知道,因為是他們把水舀上來的。宴席主管就叫新郎來,10 對他說:「別人都是先把上等的酒擺上,到大家有醉意了,才擺上次等的。你倒把上等的酒留到現在。」11 耶穌在加利利的迦拿所做的這件事,是他的第一個神跡,顯示了他的榮耀。他的門徒就信從了他。
英《道路》41頁6段
〈耶穌施行的第一個奇跡〉
這是耶穌施行的第一個奇跡。剛剛跟隨耶穌的門徒看到這個奇跡後,信心都得到了強化。後來,耶穌和幾個弟弟還有母親,一起去加利利海的西北岸,來到了一座叫迦百農的城。
挖掘屬靈寶石
(約翰福音1:1)在最初就有「話語」,「話語」跟上帝同在,「話語」是個神。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1:1
「話語」:希臘語原文是ho loʹgos(霍·邏各斯)。在這節經文以及約1:14、啟19:13中,這個詞都是一個頭銜。使徒約翰表明,這個頭銜是屬於耶穌的。無論是降世為人之前,或作為完美的人在地上傳道期間,還是返回天上以後,耶穌都是「話語」。他作為「話語」,即上帝的代言人,負責向其他天使和地上的人傳達上帝的指示和信息。耶穌降世以前,上帝應該曾派這位「話語」跟人類溝通,不少經文裡說的「天使」很有可能就是耶穌。(創16:7-11;22:11;31:11;出3:2-5;士2:1-4;6:11,12;13:3)
跟……同在:譯作「跟……同在」的希臘語原文是一個介詞,表示一種很近的距離以及一種親密的關係。另外,這個希臘語介詞前後連接的對象理應是不同的。在約1:1中,這個詞前後連接的對象分別是「話語」和獨一的「上帝」。
「話語」是個神:或譯「『話語』是具有神性的」「『話語』是位像神一樣的個體」。在這裡,約翰描述的是「話語」耶穌基督的屬性或特性。(「話語」的希臘語原文是ho loʹgos;參看本節經文的精讀本注釋:「話語」)「話語」地位卓越,以頭生子的身分與上帝一起創造了其他的萬物,因此他被描述為一個「神/像神一樣的個體/具有神性的個體」。許多聖經譯者認為,這句話應該翻譯成「『話語』就是上帝」,即把「話語」等同於全能的上帝。然而有證據表明,約翰並沒有把「話語」等同於全能的上帝。首先,約1:1,2清楚表明「話語」是「跟上帝同在」的。另外,在這兩節經文中,有一個希臘語詞the·osʹ(提奧斯)出現了三次。第一次和第三次出現時,the·osʹ前都有定冠詞,而第二次則沒有。許多學者同意,the·osʹ第二次出現時沒有使用定冠詞,這一點非常關鍵。在這個語境裡,the·osʹ前如果有定冠詞,就是特指全能的上帝;如果沒有,則是一個表示屬性的詞,用於描述「話語」的一種特性。因此,在翻譯這節經文時,許多英語、法語和德語的聖經譯本也採用了與《新世界譯本》相似的譯法,表明「話語」是「一個神/具有神性的個體」或「具有神性的/像神一樣的」。此外,成書於大約公元三四世紀的《約翰福音》塞得語譯本和波海爾語譯本(科普特語的兩個方言譯本)也支持這個觀點。這兩個譯本在翻譯約1:1時,都將經文中的兩個the·osʹ用不同的形式翻譯出來。它們的譯法都強調「話語」的屬性,表明他的本質和上帝相似,而不是把「話語」等同於他的父親——全能的上帝。與約1:1的意思一致,西2:9說基督「完全體現」了「上帝的本質」。根據彼後1:4,那些跟耶穌一同承受產業的受膏基督徒,也能「同享上帝的本質」。此外,在希臘語《七十子譯本》中,the·osʹ這個詞一般對應的是希伯來語詞ʼel(埃)或ʼelo·himʹ(埃洛希姆)。雖然這兩個希伯來語詞常常被譯作「上帝」或「神」,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它們的基本意思是「大能者,強者」。在聖經裡,這兩個希伯來語詞不僅用於指「全能的神」——耶和華上帝,有時也用於指其他神或人類。將「話語」稱為「神」或者「大能者」,這與賽9:6的預言一致。預言說彌賽亞將被稱為「大能的神」(而不是「全能的神」),也將成為所有臣民「永恆的父」;而「萬軍之主耶和華」,也就是彌賽亞自己的父親,「必熱心成就這件事」。(賽9:7)
(約翰福音1:29)第二天,約翰看見耶穌向他走過來,就說:「看,這是上帝的綿羊羔,是除掉世人的罪的!」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1:29
上帝的綿羊羔:在聖經中,這個短語只在本節經文和約1:36出現過。(參看《參考手冊》單元4)耶穌受浸並成功抵抗魔鬼的引誘後,施浸者約翰用「上帝的綿羊羔」這個頭銜來介紹耶穌。將耶穌比作「綿羊羔」非常恰當。在聖經中,人如果把綿羊當作祭物獻給上帝,就是表明承認自己有罪並渴望親近上帝。用綿羊獻祭的做法預示,耶穌將為人類犧牲自己完美的生命。「上帝的綿羊羔」這個短語能讓人聯想到聖經的許多經文。由於施浸者約翰非常熟悉希伯來語經卷,當時他可能想到了以下一個或幾個記載:亞伯拉罕獻祭時,用來代替以撒的公綿羊(創22:13);為了拯救受奴役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宰殺的逾越節羊羔(出12:1-13);每天早晚在耶路撒冷的祭壇上,獻給上帝的公綿羊(出29:38-42)。此外,約翰也可能想到了以賽亞預言中的那位「僕人」,這位「僕人」會「像綿羊被人牽去宰殺」。(賽52:13;53:5,7,11)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會眾的第一封信裡,把耶穌稱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林前5:7)使徒彼得說,基督的寶血「好像無瑕疵、無污點的綿羊羔的血」。(彼前1:19)啟示錄中有超過25次把得了榮耀的耶穌比喻成「綿羊羔」。(其中的一些例子是啟5:8;6:1;7:9;12:11;13:8;14:1;15:3;17:14;19:7;21:9;22:1)
經文朗讀
(約翰福音1:1-18)在最初就有「話語」,「話語」跟上帝同在,「話語」是個神。2 在最初,他就跟上帝同在。3 一切都是通過他而有的,沒有一樣不是靠他而有的。4 生命是藉著他而有的,這生命就是人的光。5 這光正在黑暗裡照耀,黑暗卻沒有勝過光。6 有一個人奉差來代表上帝,他的名字叫約翰。7 這個人來作見證,就是要為光作見證,好叫各樣的人都通過他而相信。8 他不是那光,而是為那光作見證的。9 照亮各種人的真光,當時快要來到世人當中了。10 世人是通過他而有的,他在世上的時候,世人卻不認識他。11 他來到自己的家,自己的人竟不接納他。12 可是,凡接待他的,他都讓他們有權成為上帝的兒女,因為他們信從他的名。13 這些人不是憑著血氣生的,不是憑著肉體的意思生的,也不是憑著人的意思生的,而是上帝所生的。14 「話語」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觀看過他的榮耀,正是從父親那裡來的獨生子的榮耀。他充滿分外恩典和真理。15(約翰為他作見證,甚至呼喊說:「在我後面來的,反倒在我前面,因為在我以前,他就存在了。」這句話正是約翰說的。)16 我們人人都從他所充滿的領受了分外恩典,而且恩上加恩。17 因為律法是通過摩西賜下的,分外恩典和真理卻通過耶穌基督而來。18 從來沒有人看見過上帝,只有在父親懷裡的獨生的神,才把他闡明出來。
9月10-16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約翰福音3-4章
〈耶穌向一位撒馬利亞婦人作見證〉
(約翰福音4:6,7)雅各泉就在那裡。耶穌因為旅途勞累得很,就坐在泉旁。當時約莫是中午十二點鐘。7 有一個撒馬利亞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給我一點水喝。」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4:6
勞累得很:這是聖經唯一一次描述耶穌「勞累得很」。當時大約是中午12點,耶穌剛剛結束了一段「旅途」。那天早上耶穌很可能從猶地亞的約旦河谷出發,走了一段海拔落差至少900米的上坡路,來到撒馬利亞的敘加城。(約4:3-5,參看《參考手冊》單元4)
(約翰福音4:21-24)耶穌對她說:「婦人,相信我吧,時候要到,你們崇拜天父,既不在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2 你們崇拜你們所不認識的,我們崇拜我們所認識的,因為拯救是源於猶太人的。23 不過,時候要到,現在就是了,真正崇拜的人會用心靈按真理崇拜天父,因為天父正尋找這樣的人崇拜他。24 上帝是個靈,崇拜他的,必須用心靈按真理崇拜他。」
(約翰福音4:39-41)從那座城出來的撒馬利亞人,有很多都因為那個婦人的話信從了耶穌,因為她作見證說:「他把我做過的事全都給我說出來了。」40 於是撒馬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留下來。他就在那裡逗留了兩天。41 結果,因為耶穌所說的話,相信的人就更多了。
挖掘屬靈寶石
(約翰福音3:29)娶新娘的是新郎。可是,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十分喜樂。所以,我這喜樂是完完全全的了。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3:29
新郎的朋友:在聖經時代,新郎的一個密友會作為他法律方面的代表,並在安排婚禮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在別人眼中,這位朋友就是讓新娘和新郎結為夫妻的人。結婚當天,婚禮隊伍會抵達新郎或新郎父親的家,新人會在那裡舉行婚宴。在婚宴中,「新郎的朋友」看到新郎跟新娘說話,聽到「新郎的聲音」就非常高興,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任務順利完成了。施浸者約翰把自己比作「新郎的朋友」,而耶穌就是這個比喻中的新郎,耶穌的門徒則組成了他象徵意義上的新娘。約翰為彌賽亞預備道路,將「新娘」的第一批成員介紹給耶穌基督。(約1:29,35;林後11:2;弗5:22-27;啟21:2,9)「新郎的朋友」成功地介紹了新郎新娘後,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再是個重要的角色了。同樣,約翰談到自己和耶穌時,說:「他必越來越昌盛,我必越來越衰微。」(約3:30)
(約翰福音4:10)耶穌回答她說:「要是你知道上帝白白給人的恩賜,又知道對你說『請給我一點水喝』的是誰,你就會求他,他也會給你活水了。」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4:10
活水:這個希臘語詞的字面意思是指流動的水、泉水或以水泉為源頭的井水,與之相對的是儲水池裡的死水。利14:5中譯作「活水」的希伯來語詞,使用的是「活水」的字面意思。在耶2:13和17:13中,耶和華被描述為「活水的源頭」,這裡的「活水」象徵賜人生命的水。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說話時,使用了「活水」一詞的象徵意義,但看來婦人最初只是按字面意思理解了耶穌的話。(約4:11)
經文朗讀
(約翰福音4:1-15)主知道法利賽派聽說耶穌收門徒,給門徒施浸,比約翰還多2 (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浸,而是他的門徒施浸),3 就離開猶地亞,又到加利利去。4 他必須經過撒馬利亞,5 於是來到撒馬利亞的一座城。這座城叫敘加,在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附近,6 雅各泉就在那裡。耶穌因為旅途勞累得很,就坐在泉旁。當時約莫是中午十二點鐘。7 有一個撒馬利亞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給我一點水喝。」8(他的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9 撒馬利亞婦人對耶穌說:「你是猶太人,怎麼向我這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跟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10 耶穌回答她說:「要是你知道上帝白白給人的恩賜,又知道對你說『請給我一點水喝』的是誰,你就會求他,他也會給你活水了。」11 婦人說:「先生,你連打水的桶也沒有,井又深,你從哪裡得這樣的活水呢?12 這口井是我們的祖宗雅各留給我們的,他自己和兒子、家畜都喝這口井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13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14 人喝我所給的水,就必永遠不渴。我所給的水要在人裡面成為泉源,不斷湧出水來,叫人得著永生。」15 婦人說:「先生,請給我這水,這樣我就可以不渴,也不用常常老遠到這裡來打水了。」
9月17-23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約翰福音5-6章
〈懷著正確的動機跟隨耶穌〉
(約翰福音6:9-11)「這裡有一個小男孩,他有五個大麥做的餅和兩條小魚,可是哪裡夠分給這麼多人呢?」10 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先坐下。」那個地方有很多草。眾人就坐下,男人的數目約莫有五千。11 於是耶穌拿起餅來,感謝了,就分給坐著的人;小魚也是這樣分給他們。他們想要多少,就給他們多少。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6:10
眾人就坐下,男人的數目約莫有五千:在記錄這個奇跡時,只有馬太補充了「另外還有婦女和小孩」這個細節。(太14:21)因此根據馬太的記載,耶穌這次施行奇跡餵飽的人數,很可能遠遠超過1萬5000。
(約翰福音6:14)眾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跡,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
(約翰福音6:24)群眾在那裡找不著耶穌,也看不見門徒,就上了這些小船,到迦百農去找耶穌。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6:14
先知:申18:15,18談到了一位像摩西一樣的先知,公元1世紀的許多猶太人相信,那位先知就是應許的彌賽亞。在約6:14中,「到世上來」這個短語反映出當時人們對彌賽亞的期待。四福音書中,只有約翰福音記錄了這件事。
(約翰福音6:25-27)他們在海的西岸找著耶穌,就對他說:「老師,你什麼時候到這裡來的?」26 耶穌回答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不是因為看見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27 你們不要為了必壞的食物工作,倒要為了那長存而帶來永生的食物工作。這種食物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父上帝已經悅納人子,好像在他身上蓋了印一樣。」
(約翰福音6:54)誰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誰就有永生。在最後的日子,我要叫他復活。
(約翰福音6:60)他門徒中有很多人聽見就說:「這樣的話駭人聽聞,誰聽得進去呢?」
(約翰福音6:66-69)為了這一番話,他門徒中有很多人離開,耽於已經撇下的事,不再與他同行。67 於是耶穌對那十二人說:「難道你們也想走嗎?」68 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我們還歸附誰呢?你有永生的話語啊。69 我們已經相信,也知道你是上帝的聖者。」
必壞的食物……長存而帶來永生的食物:耶穌知道,一些人跟他和門徒來往只是為了物質利益。實際的食物可以維持人每天的生命,但上帝話語中的「食物」卻讓人有機會享有永遠的生命。耶穌敦促群眾「要為了那長存而帶來永生的食物工作」,意思是人要付出努力滿足自己的屬靈需要,也要把學到的真理實踐出來。(太4:4;5:3;約6:28-39)
吃我的肉,喝我的血:上下文表明,耶穌的這句話不能按字面意思來理解。其實,人如果信從耶穌基督,就好像是在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了。(約6:35,40)耶穌說這句話時是公元32年,因此他不是在談一年之後他將創立的「主的晚餐」。當時「猶太人的逾越節」快到了(約6:4),所以在場的聽眾很可能會想到即將來臨的節日,也可能想到在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那個晚上,羊羔的血怎樣拯救了他們的生命(出12:24-27)。耶穌的話強調,他的血也同樣意義重大,可以讓門徒得到「永生」。
〈我們要奉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名而行〉
13 約翰記載,群眾一心追隨耶穌,發現他坐船到了對岸,也就跟著過去。既然耶穌不肯讓群眾擁立他作王,他們為什麼還要跟著耶穌呢?許多人顯露順應肉體的想法,特別提到耶和華曾在摩西的日子賜下食物,言外之意是耶穌應該繼續供應食物給他們。耶穌看出他們的錯誤動機,就用屬靈的真理教導他們,糾正他們的思想。(約翰福音6:17,24,25,30,31,35-40)於是有些人竊竊私議,批評耶穌。他們聽見耶穌說出以下比喻時,就更加不滿:「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要是你們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誰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誰就有永生。在最後的日子,我要叫他復活。」(約翰福音6:53,54)
14 耶穌所說的比喻往往令人顯露自己是否真心想與上帝同行,這次也不例外。耶穌的話引起了強烈的反應。聖經說:「他門徒中有很多人聽見就說:『這樣的話駭人聽聞,誰聽得進去呢?』」於是耶穌解釋,他們應該理解他話裡的屬靈意義,說:「聖靈才能給人生命,肉體毫無作用。我對你們所說的是屬靈的話,能給人生命。」很多人還是聽不進去。聖經說:「為了這一番話,他門徒中有很多人離開,耽於已經撇下的事,不再與他同行。」(約翰福音6:60,63,66)
挖掘屬靈寶石
(約翰福音6:44)要不是差我來的父親吸引人,就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人,我要在最後的日子叫他復活。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6:44
吸引人:雖然譯作「吸引」的希臘語動詞與捕魚時拖網的動作有關(約21:6,11),但這並不是說耶和華會違背人的意願,生拉硬拽,勉強人崇拜他。耶穌說「父親吸引人」,這句話可能跟耶31:3有關,耶和華曾對他古代的子民說:「我憑忠貞之愛吸引你。」(在翻譯這節經文時,《七十子譯本》使用的希臘語動詞與約6:44相同。)約12:32顯示,耶穌也用類似的方式吸引各樣的人歸向他。聖經表明耶和華賦予人自由意志,每個人都有權選擇是否崇拜他。(申30:19,20)上帝通過他的話語聖經和聖靈,一步一步地吸引「秉性適宜得永生的人」歸向他。(詩11:5;箴21:2;徒13:48)約6:45引用了賽54:13的預言,這個預言會應驗在那些受天父吸引的人身上。——另請參看約6:65
(約翰福音6:64)「可是你們有些人不相信。」耶穌從最初就知道哪些人不相信,哪個人要出賣他。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6:64
耶穌……知道……哪個人要出賣他:耶穌在這裡說的是加略人猶大。在揀選十二使徒前,耶穌整夜向天父禱告。(路6:12-16)因此,猶大最初肯定是忠於上帝的。不過,耶穌從希伯來語經卷的預言知道,他會被一位密友出賣。(詩41:9;109:8;約13:18,19)當猶大開始變壞時,能看透人心的耶穌必定察覺出了他的改變。(太9:4)的確,耶和華運用了預知能力,知道耶穌信任的一個朋友會變成叛徒。但如果認為這個叛徒必須是猶大,這樣的想法顯然不符合耶和華的品格和他的一貫作風,因為這就等於說上帝事先決定了要讓猶大失足。
從最初:這個短語說的不是猶大出生的時候,也不是耶穌整夜禱告後揀選猶大作使徒的時候(路6:12-16);這裡指的其實是猶大開始行事詭詐的時候,而那時耶穌立刻就察覺出了猶大的改變。(約6:70;13:11;參看約2:24,25;啟1:1;2:23)此外,這個短語也說明猶大的敗行是有計畫、有預謀的,並不是一時衝動的結果。在希臘語經卷中,「最初」(希臘語原文ar·kheʹ[阿凱])這個詞所指的時間概念是相對的,要根據語境來確定。例如,彼後3:4中「開頭」(ar·kheʹ)一詞指的是創世的開始。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詞所指的時間範圍較窄。例如,彼得在談到外邦人時曾說:「聖靈就臨到他們身上,正如當初(ar·kheʹ)臨到我們身上一樣。」(徒11:15)彼得指的不是他出生或蒙召成為使徒的時候,而是公元33年五旬節那一天,聖靈開始傾注在門徒身上的時候。(徒2:1-4)聖經中還有其他經文說明,「最初」這個詞的意思要按照上下文來理解,例如約15:27和約一2:7。
經文朗讀
(約翰福音6:41-59)於是猶太人因耶穌而竊竊私議,因為他說,「我是從天而降的食物」。42 他們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嗎?他的父母我們不都認識嗎?他現在怎麼說『我是從天而降的』呢?」43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再竊竊私議了。44 要不是差我來的父親吸引人,就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人,我要在最後的日子叫他復活。45 先知書上記著說:『他們全都要受耶和華教導。』誰聽見父親的話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裡來。46 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親,惟有從上帝那裡來的,他才看見過父親。47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相信的人有永生。48 我就是生命的食物。49 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50 這卻是從天而降的食物。誰吃了,誰就不死。51 我是從天而降、叫人得生命的食物。誰吃了這種食物,誰就永遠活著。我將要賜的食物就是我的肉,是為了世人的生命而賜的。」52 於是猶太人彼此爭辯起來,說:「這個人怎能把自己的肉給我們吃呢?」53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要是你們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54 誰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誰就有永生。在最後的日子,我要叫他復活。55 我的肉是真正的食物,我的血是真正的飲料。56 誰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誰就時刻跟我聯合,我也時刻跟他聯合。57 永活的父親差了我來,我也因父親而活;照樣,誰吃我,誰也要因我而活。58 這就是從天而降的食物,跟你們祖宗所吃的不一樣。他們吃過當時的食物,還是死了。誰吃我這食物,誰就永遠活著。」59 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的會堂裡教導人的時候說的。
9月24-30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約翰福音7-8章
〈耶穌榮耀了他的父親〉
(約翰福音7:15-18)猶太人就覺得奇怪,說:「這個人沒有上過學府求學,怎麼竟知書識字呢?」16 耶穌就回答他們說:「我所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於那位差我來的。17 誰想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會知道我所教的道理是出於上帝,還是我憑著自己的主意講的。18 誰憑著自己的主意講話,就是尋求自己的榮耀;誰尋求那位差他來者的榮耀,就是真誠的,在他裡面沒有不義。」
〈「經上記著說」〉
5 耶穌想讓人們知道他的信息來自誰。他說:「我所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於那位差我來的。」(約翰福音7:16)另一次,他說:「我做什麼事都不是自作主張的。我說的這些話,跟父親教導我的一樣。」(約翰福音8:28)還有一次,他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的主意說的,而是時刻跟我聯合的父親做他的事。」(約翰福音14:10)耶穌怎樣表明他上述這些話都是實情呢?他一次又一次地引用上帝啟示的話語。
6 只要你仔細考查聖經中耶穌說過的話就會發覺,他曾經直接引述或間接提到《希伯來語經卷》中超過半數的書卷。乍聽起來這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你可能會想:既然耶穌傳道和公開教導民眾達三年半之久,為什麼他不引用當時所有受啟示的經卷呢?其實耶穌很可能一一引用過,只不過聖經記下的,僅是耶穌所言所行的一小部分而已。(約翰福音21:25)事實上,如果你單單把聖經中耶穌說過的話都讀出來,大概只需幾小時。不過請想想,假如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但向人談論上帝和他的王國,還要引用《希伯來語經卷》中超過半數的書卷,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再說,在大多數情形下,耶穌手頭根本沒有聖經。他發表著名的「登山寶訓」時,曾直接和間接地引用了《希伯來語經卷》的許多經文,而且全都是憑記憶說的!
(約翰福音7:28,29)當時耶穌在聖殿裡教導人,高聲說:「你們既認識我,也知道我從哪裡來。我不是自作主張來的,但那位差我來的是真實的,你們並不認識他。」
(約翰福音8:29)「那位差我來的與我同在。他沒有捨棄我,沒有讓我獨自一人,因為我時刻做他喜悅的事。」
〈領受上帝的靈,抗拒世界的靈〉
19 毫無保留地服從耶和華。耶穌時刻都做他天父喜悅的事。有一次,耶穌的意願跟天父想他做的事不一樣,但耶穌卻語氣堅定地向天父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做,只要照你的意思行」。(路加福音22:42)不妨問問自己:「即使服從上帝有時不容易,我在這些時候也願意服從嗎?」我們能生存有賴於服從上帝。上帝是創造主,我們的生命是他賜的,也靠他來維持,我們絕對服從上帝是天經地義的。(詩篇95:6,7)我們對上帝的服從是沒有什麼可以替代的。我們不服從上帝,就不能蒙他悅納。
挖掘屬靈寶石
(約翰福音7:8-10)「你們上去過節吧。我現在不上去過這個節期,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到。」9 耶穌向他們說了這些話以後,仍舊留在加利利。10 可是,他的弟弟上去過節以後,他自己也上去,不是公開去的,而是暗中去的。
〈為什麼要說實話?〉
在這方面,耶穌基督樹立了什麼榜樣呢?有一次,耶穌跟一些不是信徒的人談話。他們對耶穌的行程感到興趣,向他提議:「不要留在這裡,到猶地亞去吧」。耶穌怎樣回答呢?「你們上去[耶路撒冷]過節吧。我現在不上去過這個節期,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不久之後,耶穌確實去了耶路撒冷過節。那他為什麼這樣回答呢?因為那些人無權知道他行程的一切具體細節。耶穌沒有說假話,但他沒有說出全部實情,好盡量減少那些人可能對他或他的門徒造成的傷害。耶穌說的話並不是謊言,因為使徒彼得談及基督說:「他從沒有犯罪,也沒有說過騙人的話。」(約翰福音7:1-13;彼得前書2:22)
(約翰福音8:12)耶穌又對他們講話,說:「我是世界的光。誰跟隨我,就絕不在黑暗裡行走,反而擁有生命的光。」
〈尋找「蘊藏在基督裡面」的珍寶〉
12 「我是世界的光。」(請讀約翰福音8:12;9:5)在耶穌降世之前很久,以賽亞先知早已預告:「在黑暗中行走的人民看見了大光。住在漆黑之地的人,有光照亮他們。」(以賽亞書9:2)耶穌來到地上,開始傳道說:「你們要悔改,因為天上的王國近了。」使徒馬太指出,那時候以賽亞的預言就在耶穌身上應驗了。(馬太福音4:16,17)耶穌的傳道工作為人帶來屬靈的啟迪之光,使人不再受錯誤的宗教道理束縛。耶穌說:「我是光,我來到世人當中,好叫凡信從我的,都不致留在黑暗裡。」(約翰福音1:3-5;12:46)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8:12
世界的光:耶穌把自己比作「世界的光」,這個比喻也許會讓當時的群眾想到女院裡四座巨型的燈台。這些燈台會在住棚節期間點亮,燈光能夠照亮很遠的地方。(約7:2;參看《參考手冊》單元15)「世界的光」這個短語可能會讓人想起以賽亞的預言。他曾預告說,「住在漆黑之地的人」會看見「大光」;他也說耶和華的一位「僕人」將成為「列國的光」,也就是「外邦人的光」。(賽9:1,2;42:1,6;49:6)此外,耶穌在登山寶訓中也用了相同的比喻,他對門徒說:「你們是世界的光。」(太5:14)在「世界的光」這個短語中,譯作「世界」的希臘語原文是koʹsmos(科斯莫斯),在這裡指全人類。賽49:6預告,彌賽亞會成為「外邦人的光」;在徒13:46,47中,保羅和巴拿巴也將這節經文應用在基督的門徒身上,敦促所有門徒要繼續做「外邦人的光」。由於彌賽亞和門徒不僅會光照以色列人,也會成為「外邦人的光」,因此把他們比作「世界的光」是很恰當的。的確,耶穌和門徒的傳道工作為全人類帶來了屬靈的啟迪之光,使人擺脫錯誤宗教道理的奴役。
經文朗讀
(約翰福音8:31-47)耶穌繼續對相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時刻遵守我的話語,就真是我的門徒了。32 你們會認識真理,真理會叫你們自由。」33 他們就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從來沒有做過人家的奴隸。你怎麼說『你們會自由』呢?」34 耶穌回答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是犯罪的人,就是罪的奴隸。35 奴隸不能永遠留在家裡,兒子卻永遠留在家裡。36 所以,要是兒子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的自由了。37 我知道你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可是你們要殺我,因為我的話在你們中間起不了什麼作用。38 我在我父親那裡看見什麼,就說出來;你們從你們的父那裡聽見什麼,就做出來。」39 他們就對耶穌說:「我們的父是亞伯拉罕。」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如果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就做亞伯拉罕所做的事吧。40 我從上帝那裡聽見的真理,我告訴了你們,現在你們竟然要殺我。亞伯拉罕沒有做過這種事。41 你們做的,正是你們的父所做的事。」他們對耶穌說:「我們不是因淫亂而生的民族。我們只有一位父,就是上帝。」42 耶穌對他們說:「如果上帝是你們的父,你們就會愛我了,因為我是從上帝那裡來的。我不是自作主張來的,而是他差我來的。43 你們為什麼不明白我說的是什麼呢?因為我的話你們聽不進去。44 你們是從你們的父魔鬼那裡來的,你們想照你們父的慾望行事。他從最初就是殺人凶手,沒有在真理中站穩,因為真理不在他裡面。他說謊,是按照自己的性情說的,因為他是說謊者,也是謊話之父。45 另一方面,因為我說真理,你們就不相信我。46 你們誰能證明我有罪呢?既然我說的是真理,你們為什麼不相信我呢?47 從上帝那裡來的,就聽上帝的話。你們不聽,因為你們不是從上帝那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