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能終止戰爭嗎?
引發戰爭和衝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政治目的、經濟因素、爭取權益、佔領土地、掠奪自然資源。另一些衝突則是長久以來的種族和宗教分歧導致的。為了促進和平,各國政府做了哪些事呢?這些努力真的能讓世界和平嗎?
Drazen_/E+ via Getty Images
經濟發展
理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縮小貧富差距,因為貧富懸殊往往是導致衝突的主要原因。
現實:各國政府很難調整財政支出的方向。2022年,全球用於改善民生的資金大約是341億美元,只佔軍事開銷的0.4%。
我們花在援助戰爭受害者上的費用,比花在建設和平、防止衝突上的錢多得多。——聯合國祕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聖經怎麼說:各國政府和組織可以幫助窮人,但無法徹底消滅貧窮。(申命記15:11;馬太福音26:11)
外交
理想: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爭端、避免衝突,達到互利共贏。
現實:一方或多方不願意協商、讓步或達成共識。和平協議就算達成,往往也沒有實際效力。
外交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停戰協議可能很不公平,結果導致更多的衝突。——美國外交官雷蒙德·史密斯
聖經怎麼說:聖經說我們應該「尋求和睦」。(詩篇34:14)但現在很多人都「不忠貞」「不願意達成協議」「出賣別人」。(提摩太後書3:1-4)所以,就算各國政府很想解決爭端,也難以達到目標。
削減軍備
理想:減少或不使用武器,特別是核彈和生化武器。
現實:各國不願意削減軍備,因為他們不想削弱自己的軍事力量和防禦能力,而且就算軍備削減了,引發戰爭的原因也沒有消除。
冷戰結束後,各國政府簽訂了很多削減軍備的協議,包括一些具體的措施,目標是降低戰爭風險、緩和國際局勢、建立一個更和平的世界。但大多數協議都沒有落實。——《削減軍備,共創安全的未來》(英語)
聖經怎麼說:人們應該放下武器,「把刀劍打成犁頭」。(以賽亞書2:4)但這樣做還不夠,因為暴力衝突的根源在於人心。(馬太福音15:19)
結盟
理想:國家之間聯合起來,可以共同抵抗侵略者。向聯盟中的一國宣戰,就等於向所有盟國宣戰,所以侵略者不敢輕舉妄動。
現實:結盟無法嚇阻侵略者,因為盟友往往背信棄義,對於怎樣援助盟國以及何時出兵,他們之間也不一定有共識。
儘管聯合國及其前身國際聯盟,盡力幫助各國結盟,卻還是無法阻止戰爭的發生。——《大英百科全書》(英語)
聖經怎麼說:互相合作往往能取得好成果。(傳道書4:12)不過,我們不能期望政府和國際組織帶來永久的和平安全。聖經說:「你們不要信賴領袖,不要倚靠世人,他們不能拯救你們。人一斷氣,就歸回塵土;他的思想,當天就消滅。」(詩篇146:3,4)
雖然各國政府努力維繫和平,世界依然戰火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