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6 11/8 17-20页
  • 访谢巴村之路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访谢巴村之路
  • 警醒!1976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开始徒步旅行
  • 令你毕生难忘的经验
  • 欢迎阁下光临欢乐的谢巴村!
  • 进入谢巴族人之家
  • 一大群友善的陌生面孔!
  • 热诚不拘礼的谢巴式慷慨
  • 曼尼廉道之舞
  • 再会吧!
  • 崇山峻岭——伟大的创造杰作
    警醒!1994年
  • 村
    洞悉圣经(上册)
  • 你能够移山!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7年
  • 活在九霄云外
    警醒!200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6
《警》76 11/8 17-20页

访谢巴村之路

《警醒!》杂志驻印度通讯员笔录

我名叫拿旺·范祖,是个谢巴族向导。你有听过谢巴族人吗?我以为你一定听过的。倘若你是个勇敢而又不怕尼泊尔喜马拉雅山的严寒与惊险的人,你就更一定听闻我们这族人。我们谢巴族人是喜马拉雅山的心腹密友。千百年来我们都以这群山积雪的环境为家。举世闻名的额菲尔士峰一向为我们把守前哨。它就屹立在眼前,高达29,028尺;它的确巍峨壮观,气派威严,傲视群山。

你若认为我们谢巴族人以自己的居处为荣,其实我们那些双颊红润的女儿和健硕粗豪的儿子更令我们感到自豪。我们的房舍相当宽敞,可以随时予人方便,我们也十分慷慨好客。你永不会忘怀谢巴族人的笑容。——是那么爽朗热情。足以令你忘记喜马拉雅山袭人的寒气。不如请来与我徒步前往我的庄拔山村,以便亲身尝尝谢巴族人的真挚喜客之情。

这时正是在尼泊尔徒步旅行的好季节,即十月至十二月的时间。一月和二月份的天气也算不错,只要你甘愿抵受严寒及不顾大风雪的话。

不过在动身之前,我们必须先获得中央移民局所签发的旅行许可证。至于担夫方面,我已雇了两名体格强健的小伙子。还有我的同乡苏南,他是个难得的好厨子;他会在途中料理膳食,好让我们大快朵颐。

一切已准备妥当吗?那么,我们现在可从加德满都启程,乘吉普车首途往七十二公里(约45英哩)外的南生谷。今晨有阵阵爽洁的清风吹拂——刚从老远的雪山上吹来。

开始徒步旅行

到了南生谷,我们便开始步行登山。午间微风清冽。这对你攀山越岭最适合不过。山径干旱、狭窄、多尘。你举目观看,见到蜿蜒曲折的山径。在你两旁均满布粟田麦田,向下蔓延与溪流汇合。你引颈极目而视,期望发现白雪皑皑的群峰。我却说:“你需要有耐性。我们仅行了三小时而已。也许到明晚,雄壮的喜马拉雅山才会让你一饱眼福。”现在已届黄昏,虽仅下午五时,却是扎营时分了。我们必须在天色未完全入黑之前便安顿好,然后进食。

我们已来到6,000尺上一处称为多罗百夏的地方,感到阵阵寒气。转眼间,苏南已为我们预备好一顿谢巴风味的晚餐——热腾腾的炒麦粉糊,蔬菜和辣得令我们面红耳赤的红椒,还有鸡块喂饱我们的辘辘饥肠。现在是休息的时候了。我知道刚下午七时而已,然而你若要抵达谢巴族地的我家,则必需有充分的休息才行。

第二天早晨,我们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有咖啡,鸡蛋和烘面包,然后我们继续攀山。三小时之后我们登临8,200尺的高度之上,在那里我们稍停一会吃午饭。该处称为茂地。看哪!你一直盼望的东西已部分出现了。你见到远处那些白皑皑的高山吗?那是7,937公尺(26,040尺)高的安那波拿山脉。这不过是序幕而已。我们越向前行,便越能饱览喜马拉雅山的全部壮丽景色。

令你毕生难忘的经验

现在终于结束了四天多采多姿的行程。回想过去四日来的经验,的确可说是趣味无穷!这也许是你以往仅凭梦想或阅读故事才领略到的经验。当一切仍历历犹新之际,让我们回顾其中一二。

第一天早晨的经历便已令你寒毛直竖!我们行过横架于喜马拉雅山波涛起伏的河流上的吊桥时,桥身摇晃不定,吱吱作响,险象横生。后来,我们几经艰辛才攀达风光如画的曼加迪阿那利山岭(7,800尺),这次经验令我们感觉飘飘然,宛如伟大的冒险家一般。在野草蔓生,景色撩人的智特山斜坡上(7,500尺)品茗小憩也堪称难忘的经验。然后我们漫步穿过长满灌木与奇形怪状的杜松的山地,抵达环境优美的格伦德合,在那里以一顿丰富午餐,结束早晨的旅程!在南道度过不寻常的一夜之后,翌日我们再攀越另一高达8,200尺的山岭。晚间我们抵达式利高那,在清澈的泉水旁边安营过夜。下面溪涧传来潺潺的水声,我们安然熟睡,进入梦乡。

如是又过了两夜。在诗情画意的卡恩玛谷的一夜,你最难忘,有一座雕刻精美的佛教哥登孤零零地在那里恭候我们。谢巴人称庄严壮丽的石塔为哥登,通常都筑得很高。它们以石块重叠筑成。最顶层置有一块拱形的大圆石。圆顶石上放个小人头雕像,通常头顶有只漂亮圆角。有时是个有四边平坦面孔的人头像,每边面上划着一对蒙古人的幼细眼睛。这些眼睛都栩栩如生。一般相信哥登是用来收藏德高望重的先人骨灰的。然而哥登最吸引人之处是它们筑在环境最优美的山坡上。这些地点非常适中,景色变化无穷,仰观有周围的崇山峻岭,俯览有山下乡景尽入眼帘。我们在哥登旁坐下,饱览四周的湖光山色,了无牵挂,毕生难忘。

欢迎阁下光临欢乐的谢巴村!

我们终于抵达巍峨的南祖拿山岭,此处海拔11,850尺。延展于眼前山下的正是风光如画的庄拔山谷。这就是我的家了,喜马拉雅山上快乐的谢巴族村!我们与梯田告别而前往我那可爱的家乡。这一带松林遍地,雄劲庄严,周团崇山峻岭,气候清爽宜人。

让我们在这小山稍歇一下才入村。你所见的谢巴族村与尼泊尔其他部族的村落不同。最大的分别是谢巴族总是在较高之处定居。我的庄拔山村位于海拔8,800尺之上,你也会发现有些较大的谢巴族村建于高达海拔一万至一万四千尺,陡峭险峻的山坡之上。

转眼已是黄昏,不如快点下山到我家为上。你听闻德苏的叫声吗?这是我们的牛,无疑和你所见过的大异其趣,因为它们是印度犁牛与喜马拉雅山犁牛交配而生的。乡村的大猛犬在苍茫暮色中狂吠。家家户户炊烟四起。使我们更感饥肠辘辘。有人说: “千日在家好”,我相当同意这句话。重返喜马拉雅山的怀抱令人多么称心满意。

进入谢巴族人之家

这是我的谢巴式房子,面积宽大,楼高两层,有倾斜的山形屋顶,盖以木瓦。多数谢巴人的房舍都像我的家一样,位置向南,镶上雕刻别致的窗棂。

我们沿着清洁的木梯而上,到达屋内擦亮的走廊,然后进入左边的起居室。室内地板一尘不染,光可鉴人。在朝东窗下有张长椅,椅上铺满西藏毡毯——灿烂夺目的毡子,描绘着东方的龙,耀目的太阳与花卉图案,全以鲜红,深蓝,橙黄,金黄及其他色泽调和羊毛编织而成。椅前放置一张相等长度的大台。每晨你会见到我的姊妹安金娣以剩余的黄油和林中采摘的苦叶来擦抹这张台。黄油使之光亮滑溜,而叶的气味则驱走苍蝇。

一大群友善的陌生面孔!

你还未坐定,成群热情的陌生面孔已把你围拢着。看看我族的妇女!个个都高健俊美。难怪我们为她们感到非常自豪。让我告诉你一点关于她们的衣着服式的资料。那件长及膝头,温暖的黑色羊毛外袍,我们称为安之。你见到有好几个女子穿着鲜艳的厚围裙,这表示她们已经出嫁。女子穿着美丽的厚布靴,保持她们双足温暖,不畏天气寒冷。她们长着一把乌润秀发,工作的时候以大花巾将其包扎在头上。她们的脸皙白带红,双颊圆润,乌溜溜的眼睛两侧向上斜倾。我们结实壮健的男儿汉也都加入这些女儿们毫无拘束地欢笑。谢巴族人与尼泊尔其他部族的人在社交生活上大有分别。我们的妇女并不躲在深闺里,却大方地出来交际。

热诚不拘礼的谢巴式慷慨

我的双亲来了。他们笑容可掬地请你在堆满毡毯的长椅就坐。安金娣在你面前摆上小巧的白色瓷杯,附有设计精致的杯盖和碟子。家母把热腾腾,浓郁的谢巴香茶注入杯中。你尝一尝!它立即使你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你从来未尝过这样的茶!当然啦,你可曾饮过以犁牛奶油,盐,糖和牛奶放入四尺高称为冬模的竹制搅拌器内调匀的茶么?

让我指点你在谢巴族家庭里坐位的先后次序。首先,长椅最接近火炉的末端是家父坐的。接着是你,贵宾上坐,然后其他人便可随意就坐。我的亲戚都来了,他们说想见见我。其实真正目的是要把你端详一下。他们极之渴望能以你的语言与你交谈及见到你经历过的事物。

在未进晚餐之前,先来一道开胃品!就是我们称为桀的东西。这是以谢巴族土法特制的啤酒。酒精成分很少,以玉蜀黍、麦和酵母制成,酒身呈乳白色,多泡,入口香滑。现在再把那些精致的杯子在你面前摆上。我的姊妹以特制镀银瓷壶盛着桀递给家父,然后依次倒满每人一杯。

桀是大众欢迎的饮品。晚餐过后,气氛仍然相当热闹。现在全体围着火光烘烘的壁炉坐下。妇女盘膝而坐,乳哺着她们那些脸蛋红润,胖白可爱的婴儿。谢巴式笑话连篇,滑稽诙谐,引得哄堂大笑。然后有人建议换换口味,说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当作宵夜!最后曲终人散,各自上床就寝。

曼尼廉道之舞

这是你与庄拔山村谢巴族人共处的翌晨,今天节目十分丰富。因为我们谢巴族开始庆祝曼尼廉道舞蹈节。连续三晚是我们的月圆之夜。舞蹈节目在慈宏寺举行,该寺院高踞于海拔9,700尺的悬崖上,气象庄严。曼尼廉道是谢巴族所独有的节日。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昔日的西藏剧院传统。

我们多数男子与男童特别穿起清洁的拉威达裤子,腰佩皮带,身穿西式外衣及头戴尼泊尔帽赴会。可是,与我们花枝招展的妇女比较,他们便显得平淡无奇了。女儿家都穿上婀娜多姿的宽阔上衣,外套名贵丝质的安姬斯。安姬斯多数是黑色,紫色,金黄色或红棕色,而上衣则是红色,橙色及奶白色。她们的胸前和耳朵都佩上大批金饰与巨型项圈。乌润秀发夹以深色丝带辫起。除此之外,她们还戴上优雅大方的毛皮高帽子,帽顶绣满金线。这与她们同样夺目的靴子甚为相称,靴子通常是黑色,红色及天蓝色。

早晨八时我们已可以起程。男男女女都携带大量黄油,乳酪,蛋和奉献与寺院主持高僧的金钱。经过两小时攀山越岭,我们抵达慈宏寺。你看见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挤满四周阳台,在正门内外熙来攘往。

舞蹈节目约于上午十一时开始,舞蹈者全属寺院僧侣,主持高僧则在场观赏。有些舞蹈者佩上样貌极其狰狞恐怖的面具。鼓乐喧天,夹杂着寺院巨鼓有节拍的隆隆响声。精力充沛的喇嘛僧侣一气呵成地演完整出戏剧。剧终已届下午六时。

日间舞蹈由喇嘛僧侣负责,而晚间安排则全由善男信女担任。不错,谢巴族的男男女女连续三晚竟夜不眠。月华如水,似乎谴责这般寻欢作乐有点荒唐。尖锐的女声与宏亮的男音清脆地高声合唱民谣。老人与小孩则整夜趁机打瞌睡。

再会吧!

你说你必须告辞了,我们也无法挽留。那么,请让我族的人与你作谢巴式道别:他们要以传统白领巾围在你的颈项上。这表示对你深深敬重。我会送你到加德满都。厨子苏南和两位忠心的担夫朋友也都随行。然后苏南、担夫与我不久也会返回本村,但愿你也能再来。请君勿忘重访喜马拉雅山谷的庄拔山村——欢乐长驻的谢巴村!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