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4 12/8 16-21页
  • 何以普世通货膨胀?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何以普世通货膨胀?
  • 警醒!1974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一个基本理由
  • 美国的纪录
  • 何以赤字如此之多?
  • 一个例证
  • 国家亦然
  • 对外援助
  • 黄金——它曾担任的角色
  • 最后的抑制撤除
  • 外国人也不得兑现
  • 金钱行将有什么遭遇
  • 何去何从
  • 金钱——是怎样制造的?
    警醒!1984年
  • 通胀压力日益严重
    警醒!1981年
  • 你的金钱有什么前途?
    警醒!1975
  • 现时的途径会导致什么结局?
    警醒!1974
查看更多
警醒!1974
《警》74 12/8 16-21页

何以普世通货膨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地上差不多每个国家都会遭遇过物价腾贵或所谓通货膨胀的难题。今日的独特现象便是,通货膨胀竟在全世界同时发生。这乃是前既未见的。

同时,通货膨胀的速度正在一国复一国日渐增加。何以会有普世的通货膨胀呢?物价有停止上升,甚或不降——和保持稳定的希望吗?

一个基本理由

通货膨胀可能来自几项理由。其中之——是物资豆豆缺。当人们抢购供应不足的物品时,他们遂要付出商人所要求的较高价钱。今日全世界有好些物品,例如粮食,已有供不应求之势。

可是,通货膨胀最基本的理由之一莫如政府的消费远超过从税收或其他方面所得。这项基本理由探究起来颇为耐人寻味,因为它在许多国家久已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关于这点,《世界书本百科全书》声称:

“自从200或300年前发展了银行制度或纸币制度以来,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国家政府预算案的赤字支出所造成的。而赤字状态的形成乃是由于政府入不敷出。”

在赤字状态之下,政府必须设法支付债务。付账的方法视政府的形式而定。西方许多国家所用的方法是借着发行公债来向国民举债。但此法通常未能完全清偿债务。

因此许多时政府要向本国的中央银行,或国家银行,举债。这些银行从那里获得金钱呢?当银行从政府获得授权时,于是发行债券或仅是多印纸币。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将款项“贷”给政府。结果,还债及支付利息的责任遂借着税收而落在纳税人身上。

有些政府索性不通过中央银行去弥补赤字。他们仅是吩咐印刷者多印点纸币。这些新的纸币遂被用来付账。

可是当政府将更多纸币投入国家经济中,但却没有任何具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加以支持时,这便意味到市面上有更多金钱去争取现有的产品,于是造成了物价上涨。这好比一项公开拍卖:在场竞投的人若有较多金钱,便会出价较高以获得货品。

关于通货膨胀,美国经济研究协会作了以下的声称:

“四份一世纪以来,世界主要通货信用机构已个别地使本身的购买媒介物(纸币)膨胀起来。美国在各工业先进国中带头如此行。

“事实上,美国不但在国内开滥发购买媒介的先河,而且借着援助、贷款和投资将膨胀中的购买媒介物向海外推出,结果许多外国人,包括各国的中央银行,都拥有大量美元。他们误以为纸币的价值与黄金相等。

美国的纪录

既然美国开了‘通货膨胀的先河,’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国家的用钱习惯有什么遭遇。

过去四十三年间,美国政府的收支预算中有三十六年出现赤字!不错,数十年来美国政府有百分之80的时间入不敷出。

结果,该国政府在1972会计年度的负债已达4,270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负债,而且债项有增无已。没有人认真地期望这些债务会清还。可是,这些债务仅是利息一项现已增至每年230亿美元之巨!

长时期的赤字支出当然会有不良的后果。后果便是,持续的通货膨胀。

何以赤字如此之多?

正如我们在以上见到,赤字会导至通货膨胀。而赤字则来自政府的入不敷出。可是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有这么多政府入不敷出呢?

主要理由之一是战争。在大多数政府的所有预算中,最大宗的支出往往是军费。美国每平消耗于军事上的金钱达750至800亿美元有奇!

但战争只能破坏;它并不会增加财富。即使在承平之世,军事装备也没有产生真正的价值。反之,它很快就变成陈旧而必须加以补充,通常是增加更昂贵的装备。诚然,这种消费使人有工可做,但它却同时制造大量的债务而对国家的真正财富毫无补益。

相反地,这好像吸血的寄生虫,吸尽了人的精力;这些精力用在其他方面会好得多。例如,请想想美国所消耗的750至800亿美元若用在和平用途上会获得多么有利的效果。对苏联或其他国家说来亦然。请想想这除了使许多人有工可做之外,还可以重建多少城市,建造多少新的房屋。试想想这在医疗、交通、公园和文娱设备及减少贫穷和染污方面能促成多大的进步。

一个例证

为了帮助你明白战争和大量军费对经济的影响,让我们以比邻而居的两个家庭为例。两个家庭都拥有精美的房屋和家私,收入也足以应付开销。

现在假设这两家人开始互不信任,于是一家人购枪自卫。其他一家亦然。他们开始争着购买更大、更昂贵的武器。当感觉力有不逮时,他们遂开始借债。

最后,这两家人真的“战争”起来,互相破坏对方的财产。这种破坏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标准吗?当然不能。

于是,他们在“战”后要重建家园。但彼此仍然互相猜忌,于是继续购买更多昂贵的武器。为了应付这一切和日常生活,他们的举债愈来愈多,以致双方陷入债务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那末,现在这两家人的生活标准有真正的改善吗?其实没有,因为他们并没有增加真正的财富。事实上,他们购买武器和重建“战争”的破毁之处已使生活标准蒙受不利影响,因为他们要挪移本应用在其他方面的金钱。同时,当他们大量举债以置备所需的东西时,看来他们的情况有所改善。可是在债主要求归还欠款时,他们的实际情况暴露无遗了。

国家亦然

在远较庞大的规模上,现时世界各国的遭遇正与此相同。他们倾家荡产以支持战神。

由于穷兵黩武,他们破坏了巨量资产和财富。甚至在和平时候,他们也要增加军费开支以维持昂贵的军备和军队。

为了支付这一切以及其他方面的开销,大多数国家均入不敷支。结果遂造成了通货膨胀。正如一位观察家在《纽约时报》写道:

“通货膨胀的基因主要在于税收不足以支付巨额的军费。……

“这巨量金钱和物资的大部分既对我们国家的经济毫无造益,以致政府没有财力应付国内民生的急需,通货膨胀遂有火上加油之势。”

除了各政府入不敷出之外,近年来许多平民也同样行。他们“大举”借债以满足他们的物欲。诚然,在短暂期间这种借钱和花钱使他们有较好的生活享受。但债权人催收欠胀的日子必然会来临。

同时,金融机构如银行等贷出的款项间接“制造”更多纸币。根据银行的性质,贷款额可以比存款额多出数倍。既然大部分金钱往来是以支票方式代替现金,因此在支票账目方面也制造了巨额的纸币。

这一切过量消费使人们以大量纸币追求现有的物资。此外再加上政府的挥霍,遂使通货膨张有如火如荼之势。

究竟美国朝野挥霍到什么程度?该国政府和私人负债总额现时已达二万亿美元($2,000,000,000,000)以上!这个数目远超过全国每年收入的总和!但债务仍在逐年激增中。

对外援助

事情并非至此为止。另一个使情势更加不稳的因素,便是对外援助。

在国际方面,许多年来美国在其他国家中所花的钱均多于所赚的钱。结果美国对外又增加了数百亿美元的负债。

《商业周刊》形容这种情况说:“太多的美元出笼,以致造成庞大而不消化的差额高悬在世界市场上。”有人估计这种不消化的差额远到一千亿美元之巨。

何以美国在海外累积了这么庞大的债务呢?《经济教育公报》的1972年五月刊回答说:

“首先,许多年来美国政府在海外所支出的美国通货和欠账超出从海外的收入。由于庞大和过度慷慨的援外计划及对其他国家的大量军事承担,美国已使外国政府、外国中央银行和外国人操有向之要求还债之权。……

“其次,美国任由通货膨胀处于延续状态……已逾三十年之久。这种发展……的结果使(美国产品)价格显著增加,以致不少美国厂商在世界市场失去竞争力量。”

当然,在海外的支出有时也几乎能和收入相抵。可是以往数十年来,美国在海外花钱的作风与在国内花钱的倾向如出一辙。它已经长时期入不敷出。

在国内与国外过度挥霍的结果使美国无论对内与对外都债台高筑。这些债务如何清偿呢?唯一的希望是趋势逆转,经常的收入多于支出。这样债务便会逐渐减少。但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事实上,情势反而每况愈下。因此,究竟这些债务如何偿还呢?

有一个时期的答案是——黄金。

黄金——它曾担任的角色

数千年来,购物的人都需要付出与货物有同等价值的东西。因此有一个时期人们会实行以物换物的方式。

后来,有一样被人发现比其他东西更受人珍视和更有价值,那便是黄金。黄金具有独特的性质。它能永远保存不变。它可以制成美丽的饰物,硬币或其他物品。

因此,黄金终于成为最佳的“通货”而到处通行。当纸币开始面世时,它背后的支持者往往是真正的金钱——黄金。只要纸币能换回黄金,人们便肯信任纸币。

美国有一个时期曾实行‘金本位制。’持有纸币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换回黄金。既然纸币在交收方面容易得多,人们遂乐于使用纸币。他们对使用纸币怀有信任感,因为它与“黄金的价值相同。”

后来在1929年开始大不景气。美国政府在收支上出现庞大亦字而显示入不敷出。于是在1933年,政府通令国人,他们的纸币不能换回黄金。同时,所有美国人奉命将金币和金货(金块或金条)交换纸币。政府借此保护国家所存的黄金,不致被对纸币失去信心而挤换黄金的人一扫而空。

可是,法律规定该国政府在国内流通的纸币中,每四美元的纸币必须有一美元的实际黄金作支持。这项规定具有抑制作用而可以防止政府滥发钞票达到所存黄金不及纸币面额四份之一的程度。

最后的抑制撤除

但在1968年,这项法例也更改了。政府通过新法例,解除了以四份一黄金支持通货的规定。美国经济研究协会叙述此项行动的结果之一,说:

“1968年初政府撤除了联邦储备券(美国纸币)的黄金储备规定将抑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及阻止美国通货和黄金之间断绝联系的最后障碍也撤去了。

“从那时起,美元的兑换价值遂受美国通货管理者的命令所控制而不再处于黄金的管制之下。”

随着抑制措施的消失,观察家注意到该国政府“不断向助长通货膨胀的政治压力屈服。

此外,所有硬币中的银质也都被剔除出来。因此,美国的整个货币制度已与任何有实际价值的支持物毫无关系了。

这一切措施意味到,人们必须以信任来接受美国的通货。但是《经济教育公报》指出:

“美国现行的货币信用制度是建于一个失信的诺言之上。”

“我们所提及的诺言便是一度曾作为联邦储备券的基础而现时已被收回的应许,它规定‘持有者若要求兑换’,可以用每安士三十五美元的官价买回纯金。

“一个失信的诺言并不宜于作为恒久通货信用制度的基础。”

纸币曾经一度在面额上保证美国会以实际价值的金钱(金或银)“付给要求兑换的持有人。”但现在它说:“纸币是一切公私债务的法定偿付物。”百多年来仅是作为代表赏际金钱(金或银)的纸币现在已被声称这便是金钱。但在面临危机时人们会信任那一样——片纸抑或黄金?

外国人也不得兑现

美国人虽然不能以纸币换回黄金,外国人却能。在各国政府与国际交付之间仍需以黄金偿还债务。这是西方各国在许久之前所同意的规定。

随着美国继续通货膨胀,外国人对手上持有的美元愈来愈不信任。因此,许多人开始兑换黄金。于是美国国库的资金遂日渐枯竭。情形变成有如下述:

年 美国黄金存量价值

1950 $22,820,000,000

1960 17,804,000,000

1970 11,072,000,000

至1971年美国的存金情况更大走下坡。外国人拥有的纸币达五百五十亿美元以上,但美国所存的黄金仅有百亿美元左右。拥有美元的外国人遂大感惊慌,纷纷抢购美国国库硕果仅存的黄金。

在1971年八月,美国采取了一项激烈措施。它关闭了黄金窗户,停止以黄金支付海外债务。美元在海外贸易方面可以兑换黄金的诺言遂不再履行了。这使其他国家大为震惊。

这意味到什么呢?有些观察家指出,美国此举不啻在国际收支上宣告破产。这是世界金融市场在近数年来日趋不稳的另一原因。这同时导致黄金价格在欧洲的“自由”市场上从每安士35美元跃升至100美元以上。

金钱行将有什么遭遇

被视为西方世界经济之锚的美国采取了经济学家们认为使其通货贬值的以下几项步骤:(1)禁止公民将国内流通的货币兑换黄金(或自银);(2)除饰物或罕有的硬币外,公民不许拥有黄金;(3)国内流通的货币撤除任何黄金支持;(4)拒绝外国人以美元换回黄金;(5)入不敷出以致债台高筑,遂发行更多纸币应急。

诚然,以借款为生可以刺激经济。一个人倘若每周收入100元,然后年复一年地每周另外借入100元,他当然会过着较好的生活——暂时地。国家亦然。不断入不敷出地挥霍金钱的确可以暂收刺激经济之效。但这会导致负债累累和恶性通货膨胀。

同时,在经济法则方面,个人与国家并无二致。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人若不断挥霍,算账的日子迟早会到来。超出自己力量而继续尽情挥霍的个人或国家终有一天宣告破产。这条法则谁也不能例外。

在另一方面,金、银或任何贵重金属也不能永远被用来支持纸币。由于人口的激增,通货流通量必然随之扩大。但是地球上可供开采的黄金很有限。因此产生了一项难题——人们对没有金或银去支持的纸币失了信心,但这些宝贵金属均无法支持一切发行的通货,这项难题显示金钱具有基本的不稳性存在。

何去何从

总而言之,由于抑制的力量日益减少,许多国家己债台商筑。他们的经济政策是滥发钞票去支付胀目。正如有些经济学家指出,任何个人若如此行便会被控以伪造纸币之罪了。

一个权威指出,印发钞票而没有实物支持,“其伪冒与毫无价值之处与歹徒私印钞票相若,其中的差别仅是[当局]拥有执照而歹徒却没有。很可悲地,在经济上所产生的后果却完全相同。”

关于这点,著名经济学家佛烈文在《新闻周刊》写道:

“有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时间,经济学家们——最低限度间歇地——巳确知两项事实:第一,借着印发足够的纸币,航可以促成任何极度的(经济]活动;第二,最终的结局便是通货的毁灭。”

“美国社会已获悉第一项事实,对于第二项事实虽曾一度知道,但现在却忘记了。祇有经验才能使其再度学得这个教训。”

许多年前汉美顿学会在它所发行的《银行业》一书中提出警告说:

“有些政府印发纸币来支付一切债项。政府虽没有为这些纸币作下任何承诺或计划换回黄金或任何实物,却将其称为法定的付账通货。”

“仅是政府单方面下令将其称为通货的纸币也称为不兑换纸币。……”

“每次尝试不兑换纸币的结果都导致灾祸,因为没有任何试行此法的政府能抗拒滥发的诱惑,结果通货的价值日走下坡,以致最后变成毫无价值。”

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证据显示,今日的事态也朝着同一方向进发。许多政府都在发行没有任何实物支持的纸币。既然“每次尝试[这种通货]的结果都导致灾祸,”我们实在没有理由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个例外。

[第16页的图片]

通货膨胀的理由之一是,当物资供应短缺时,人们遂不得不付出抬高了的物价。

[第19页的图片]

美国在1971年关闭黄金窗户,拒绝履行在国外交易上可用纸币兑换黄金的诺言。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