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高路湖赏鸟一日游
《儆醒!》杂志驻肯雅通讯员报导
“地球上最大的雀鸟奇观。”“鸟类学家的乐园。”“观鸟者的乐土”。我怎能错过探访这个地区的机会呢?这处地方便是尼高路湖,它位于东非的利芙谷;占地大约25方哩(65平方公里)。这个浅水的含碱湖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地方,那里的火鹤有时竟达数百万头之多。这的确是一个“奇观”!
住在肯雅首都内罗比的一位朋友仁慈地邀请我一家人到尼高路湖作一日的观鸟游。我们清晨起程,不久便行完100哩(161公里)的路程而抵达湖畔。雀鸟已在风和日丽的温暖气流中飞翔。
我们在湖的西岸找到一处居高临下的优势地点。我们从那里可以看到湖的全貌。看来难以置信,水深不及12尺(3.7公尺)的一个湖竟能养活这么大群雀鸟。
除了被人一次数过的1,125,000头火鹤(估计总数达2,000,000)之外,尼高路湖区还有数百种其他鸟类。利芙谷虽然有一连串的碱湖,但尼高略湖特别在化学和环境特征方面成为苍蓝海藻的理想生产地,这正是火鹤和鱼的食物。此外,盐分和碱分的复杂混合,水中的养分、淡水的注入,日晒和蒸发等因素使尼高路湖具备最合适的条件成为“鸟类学家的乐园”。这个湖也被认为从遥远的北冰洋沿岸而来候鸟所不可或缺的生存地。据报有些候鸟每年在湖上逗留的时间竟多过它们在远方的繁殖地所住的时间。
虽然我们不能自称为鸟类学家,要辨认栖在岸边的秃鹰却并非难事。从望远镜看出,它从冠至尾看来约有20寸(51公分)长。像鹰这样的猛禽自有其本身的魅力;它们不但样子美丽,高飞时的雄姿亦确然不凡。
我们逗留不久便继续驾车经过尼高路湖国立公园,看到鹰科中的另一种鸟。栖在一株枯树干上的是鱼鹰。它的头、胸、背和尾是白的,衬着栗色的腹部和黑色的翼,使它具王者的风度。鱼鹰的尖锐鸣声是尼高路湖区的特有声响之一。它的独特动作是鸣叫时将头向后摇,使鸣声添上几分野性。人们可以看到鱼鹰从30尺(9公尺)的高处俯冲入水觅食,或者追逐其他捕鱼鸟以期分惠一杯羹。在这件事上,鱼鹰可能在这含碱湖上转而捕取其他水鸟作为主要粮食之一,而火鹤亦相当容易攫取。但鱼鹰在基本上是以鱼为食的。它足上的爪使它能在水里捕捉滑溜的鱼。
我们从高处俯瞰湖上时看到多种水鸟在沿岸飞翔和涉水。例如,我们以肉眼就能认出“葬礼”大鹳鹤。他在大火鹤和小火鹤以及白色的塘鹅群中站立时好像殡葬者一般!
我们从望远镜望去可以看到湖中所常见的三十九种涉禽中的好几种。从腿部细长的千鸟类至身高5寸(13公分)的小型涉禽不等。这些小涉禽在斯干的纳维亚和西伯利亚繁殖。我们很愉快地听到这些细小的洲际旅行家在非洲阳光下取暖的啾啁鸣声。
我数过约有三十只成群的白色塘鹅在我们头上飞翔。它们当中有维利鄂士鹰,它的特征是飞时姿态优美,黑色羽毛衬着尾部和双翼的白色斑点。一位观看鸟类的同工指出,这种风度不凡的鸟的食物仅限于蹄兔,即圣经所称的沙番。(利未记11:5)蹄兔盛产于湖岸以西崛起的倾斜峭壁。我们对这种有翼猎者观察一番之后不久即有两只鹰出现,在斜坡的一株树上攻击兀鹰;它们无疑因兀鹰太近自己巢穴而感到危险。关于这种鹰,另一值得留意的特色是,据悉肯雅的这种鹰在11,000至13,500尺(3,353至4,114公尺)的高地上亦能繁殖。
日影渐高,我们急于前往湖岸对鸟类作就近观察。于是我们驱车前往西岸观察非洲的鸦类。这种鸟与鹭鹚的差别之处是颈部较长,其上有个特别的“纽结”。非洲的篦鹭也在附近周围出现。
塘鹅区一览
不久之后我们抵达塘鹅区。这个地方果然名不虚传!那里的白色塘鹅数以百计。看着它们成群结队以优美的姿势沿湖游泳是个令人愉快的经验。我们计算有一群包括十二只塘鹅。在这个“水上机场”,它们不断地起飞和降落。
塘鹅的外表虽然有点笨钝,起飞时却非常自然。这头笨重的鸟从水上猛拍大翼,有蹼的足在起飞之前仍在划水三、四、五或六次。它们飞行时头向后仰,显得优雅轩昂。降落时的姿势使我们想起多年之前的飞艇。
塘鹅有天生的捕鱼本领。它们成群出动,聚成半圆形,将鱼群驱到浅水处捕食。
我们在塘鹅区也很高兴见到数百头火鹤。小火鹤的数目较多,它们的羽毛是粉红色的。大火鹤站起来约有四尺(1.2公尺)高。它们大都是白色羽毛,双翼呈黑色和火红色。火鹤飞行时将长颈向前伸,高蹻式的腿向后伸。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矿泉水的藻类。火鹤的喙上有细而韧的网状刚毛,从其中排出由舌头所吐的水,海藻则留下备食。
火鹤的确使尼高路湖生色不少。它们聚集成群,幅度约达数百码宽和半哩(.8公里)长;这样,除了集体起飞之外,个别起飞是不可能的。在一处觅食终日之后,据说火鹤会在黄昏作集体飞行,向另一个湖或附近池塘飞去。这种奇景招引了世界各地的爱鸟者前来参观。
另有奇景在前头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塘鹅区,因为知道我们的环湖之游仅行了半程。沿着南岸过去,我们还有其他景色可看。我们见到一只草原大兀鹰立在树的高枝上。从望远镜看去,我们留意到大鹰的紫色的喙与环着眼下两旁的鲜黄色斑纹相映成趣。此外,鸟身是深棕色的。正如名字所暗示,草原大鹰繁殖于亚洲的草原上。
我们行近一头鹭鹰,但由于追不上它的长腿在草地上的快步,我拿起照相机去拍摄栖在树上的另一头。正在那时候,有两只黄喙鹳鸟飞到镜头之前,我遂转而为它们拍了一张照。这是尼高路湖区观鸟的常见现象。
当继续向湖东进发时,我们离开湖畔进入森林和灌木地带。我们在其间曾停下来让四只积克逊鹧鸪横过车路。在狮山附近的一个洞穴,我们看到一家三口的犀鸟。它们面上和喉部的红色皮肤看起来很像人们饲养的火鸡。美丽的戴鵀不时飞过,使我们想起摩西律法将它们称为不洁的鸟。——利未记11:13,19;申命记14:11,12,18。
雀鸟保护区若不设有隐蔽的观察地便未算完善。尼高路有这样的设备以便利游客。我们多么高兴看到可爱的鱼狗群集在仅是数码以外!鱼狗先在水上盘旋,然后像石头一般坠下捕鱼。那里也有称为“灵鸟”的朱鹭和埃及雁。我们在隐蔽处拍摄的画面由于一小群样子驯良的大羚羊出现而生色不少,它们正在水边一带啮草。
尼高路湖赏鸟的一日游现已接近尾声了。我们辨认了三十多种不同的鸟类。可是,据称鸟类学家在此地作一日畅游就不难认出大约120种的鸟。
我们的赏鸟之游虽然短暂,却使我们更加渴望见到在不久的将来,整个地球恢复为乐园的日子来临。届时造物主这些可爱的杰作便会在地上大量繁殖及翱翔于清洁、澄明及平静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