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85 9/1 8-9页
  • 真理和信心终于得胜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真理和信心终于得胜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5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信心化作行动
  • 真理和信心业已得胜
  • 他们以身殉道!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5年
  • 凶徒难逃法网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5年
  • 解开金比利吉提之谜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5年
  • 因宣讲真理而大受逼迫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5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5年
《守》85 9/1 8-9页

真理和信心终于得胜

耶和华见证人决心“用心灵按真理”敬拜上帝。(约翰福音4:23,24,《新译》)不错,他们所传讲的圣经信息的确揭破谬误的道理,但正如使徒保罗一样,他们问道:‘我们将真理告诉你们,就成了你们的仇敌么?’(加拉太书4:16)当然不是!这些基督徒深爱同胞,渴望他们也能够享有唯独真理才能予人的属灵自由。——约翰福音8:32。

见证人即使因宣讲真理而大受迫害,他们仍然决心紧守信仰。事实上,潘治村这群谦卑的基督徒所表现的信心证明,凭着耶和华的帮助,他的仆人能够保持忠贞直到末了。这可能意味到直至这个邪恶制度的末了,或者是在宗教人士所煽动的残酷逼迫下忠心至死。——马太福音24:13。

信心化作行动

并非唯独在基伏省被人杀害的爱好真理者才显出坚强的信心。例如,请考虑一位年长姊妹,边琴美莎·宾兰妮,的榜样。她的两个儿子,马拉拿·韦马山尼和阿基利马尼·华路加巴,在潘治村的屠杀事件中丧生。此外,族中父老说服她的丈夫与其他凶徒合力杀害了她的侄儿阿米斯,米兰迪。她的两个儿子和侄儿惨遭杀害之后,她更被整家人,包括丈夫在内,所唾弃。然而,她从诗篇执笔者的话获得安慰:“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诗篇27:10)她的属灵弟兄姊妹欢迎她,并且仁爱地以圣经中奇妙的复活希望去提醒和安慰她。

这位姊妹的丈夫韦马山尼·木桑巴由于涉嫌杀害侄儿被判监禁,但终于获得释放。此后,他承认妻子所紧守的忠贞立场以及见证人对她和痛失亲者的媳妇们所表现的爱心令他深受感动。现在,他表示十分懊悔,并且与妻子一同参加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由于他所作的彻底改变,他成为别人批评和嘲笑的对象,但他却决心在今后努力事奉耶和华。

其他所有痛失亲者的年轻寡妇均由于家人恐惧遭金比利吉提的毒手而大受反对。但这些年轻妇女全部紧守忠贞,拒绝放弃她们对耶和华的信仰。她们获得基督徒同工的收留而经历到耶稣所说的话:“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马可福音10:29,30。

真理和信心业已得胜

今日,潘治地区耶和华见证人的情况已恢复正常。所有曾一度被迫流亡的人,包括痛失亲者的人及感兴趣的人士,现已重返家园。见证人怀着坚决的精神再度热心地在当地宣扬王国的信息。虽然历尽艰辛,他们却好像古代罗马的‘弟兄,因保罗所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移,越发放胆传上帝的道,无所惧怕。’——腓立比书1:14。

当然,弟兄们都为潘治小组有八个忠心的基督徒男子被人残杀一事感到伤心。可是,现在有另一位先驱传道员在当地的小组作主持监督。耶和华在非洲内陆的百姓对上帝通过基督所表现的慈爱满怀信心,正如保罗所说一般:“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么,是困苦么,是逼迫么,是饥饿么,是赤身露体么,是危险么,是刀剑么?……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马书8:35-39。

然而,为何耶和华容许这些忠心的见证人被人杀害呢?在今日这个暴乱的世界里,有许多事例表明耶和华显然保护他的百姓。他借此表明他有能力保护他们安然渡过“大灾难”。(马太福音24:21;以赛亚书26:20)可是,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16:1-3指出,有时他会容许反对者达到实际杀害个别的耶和华见证人的地步。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紧守忠诚,正如我们在基伏省的忠心弟兄们所为一般,可以作一项见证,证明上帝的仆人决心要紧守忠诚,直至死而后已。——约伯记27:5;箴言27:11。

圣经的记载提醒我们,在第一世纪司提反以身殉道之后成就了一项伟大的见证。(使徒行传8:1-8)因此,这宗恐怖的残杀案也可能促使萨伊的许多利格族人及其他人士对圣经作一番认真的查考。耶和华见证人十分乐意帮助此等心地忠实的人摆脱与金比利吉提的宗教有关的种种恐惧和迷信!的确,一切接受上帝的奇妙真理的人可以享有多大的自由!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