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2 5/8 3-5页
  • 解雇——雇员的噩梦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解雇——雇员的噩梦
  • 警醒!1992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究竟有什么事发生?
  • 影响如何?
  • 失业——原因何在?
    警醒!1996年
  • 经济出了什么毛病?
    警醒!1983年
  • 为什么有生活费用危机发生?
    警醒!1989年
  • 你能在经济衰退中寻得安全吗?
    警醒!1976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5/8 3-5页

解雇——雇员的噩梦

“事情突如其来,好像晴天霹雳一般。我顿时目瞪口呆,惊惶失措。”——通讯部经理,44岁。

“这件事对人的自信心打击极大,使人感觉自己毫无用处。”——财务主任,38岁。

“人在壮年竟然就被淘汰了,我们所建立的经济制度究竟搞什么鬼?”——成衣业行政主管,47岁。

这些人有什么共通之处?他们都经历到给人辞退的痛苦打击。

再看看这些人的年纪。他们并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因此很可能感到自己的事业相当稳定。他们正处于很多人视为一生中赚钱的黄金时期,但他们的职位却出人意表地迅速失去。“他们吩咐我清理桌子,收拾好自己的物品,”上述的通讯部经理说。“我就这样一下子给解雇了。”

究竟有什么事发生?

经济不稳并不是新事。在很多国家里,繁荣过后,接踵而来的往往是经济衰退或不景。甚至在波斯湾战争爆发之前,全球各地已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从而显示现今的经济制度多么脆弱,即使经历过多年的繁荣也于事无补。有许多人——其中有些是首次——发现他们绝不能把享有职业和收入视作理所当然的事。

经济放缓对工人阶级影响极大。不少公司逼于无奈,只好大幅度裁员以求尽量减缩开支。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里,甚至较富裕和高度工业化的成员国也一度有2500万人同时失业。

“我差不多天天都接到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打来的电话,诉说他们给辞退了,”一位室内设计师说。“很多跟我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营业额仅及去年的一半。”

被雇主辞退一向是蓝领阶级的生活片段。但在近年来,经济衰退却使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失去职业。业务通讯《工场趋势》的编辑丹·莱西说:“这些职业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因为它们收入可观,足以让人在环境幽美的住宅区购置一幢房子,拥有两辆汽车。”

在过去几年间,有不少人失去了这类优薪职业。据《新闻周刊》报道,被解雇的工人发觉自己“要应付房屋按揭,照顾幼年儿女,支付许多开销,越来越感到前路茫茫”。

影响如何?

这一切造成了双重的影响:被解雇的人遭受经济和感情两方面的打击。经济压力是很显然的。收入既减少了,生活水平自然要调整。但失业对感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例如,青年人对职业稳定性的看法改变了。做散工成了人所接纳的正常生活方式。据《华尔街日报》说,由于屡次失业,不少英国青年“长留在不懂事的阶段”。

人若多年来均持有稳定职业,一旦遭辞退,他所受到的感情打击便会更深。工商管理心理学家尼尔·P.刘易斯说:“被解雇不仅意味到失去工资,更失去若干自信。”

事实上,心理学家指出,人被解雇时所受的创伤,与亲人死去或离婚时所经历的打击不相伯仲。起初震惊,继而恼怒,然后悲伤,最后只好接受现实。“有些人只需两天便看开了,”刘易斯说。“其他人则需要数周,以至数月不等。”

被解雇的人很容易会滥用酒精和麻醉剂,由此可见他们在感情上所遭受的冲击。绝望之感甚至可以导致家庭暴力或破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雇员援助主任斯蒂芬·皮尔斯特-皮尔逊说:“这些感情必须发泄出来,而家庭正好是发泄的地方之一。”

有时反应甚至更为悲惨。香港有一名大学毕业生,在失业五年后认为生无可恋,结果死于火车轮下。

因此,当人失业的时候,受到影响的不仅是收入而已。人的确需要看出经济以外的其他难题。既然事情涉及很大的感情冲击,受影响的家庭必须团结起来,合力谋求解决办法。

[第5页的附栏]

经济扩张已届尽头?

前年,金融界的波涛汹涌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不少恐慌。请考虑以下几个例子:

法国:“世界经历到有史以来最长期的经济扩张,但尽头已经近了。……倘若由于德国重新统一所带来的刺激,欧洲各国暂时还没有近忧,他们却无法期望能够彻底逃避灰暗的前景。……各市场已渐露危机。”——巴黎《世界报》。

巴西:美国所经历的经济衰退会“无可避免地扩散到别的工业化国家,结果会对较落后国家的出口增长造成更大限制。”——圣保罗《圣保罗报》。

英国:“英国的经济制度——连同它那根深蒂固的通货膨胀、高利率以及缓慢增长——也看来乏善可陈。”——伦敦《金融时报》。

加拿大:“就业机会已越来越少了。”——《多伦多明星日报》。

德国:“与1973年油价波动类似的情势已隐约可见……经济衰退的征象亦然。”——柏林《新德意志报》。

日本:“目前,地价像一枚一触即发的炸弹,对准世界经济的心脏。政府若容许这枚炸弹爆炸,让地价急泻,日本各银行就会纷纷倒闭,因为以日本地产作为抵押的债项会变成差不多不值一文。这必然会进一步引发普世的经济衰退。”——悉尼《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

不过,海湾战争在1991年初结束,令许多人再次希望全球的经济活动会因此复苏。即使如此,各国的经济情况显然十分脆弱,尤其是鉴于很多国家都负有巨额外债,被这个沉重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