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谁该立下榜样?
在耶稣基督吩咐手下跟从者去使人作他的门徒之前,其他宗教已展开各种各样的传教活动了。有些宗教的传教活动较多,其他则较小,因为并非所有宗教都认为信仰要普传天下,意即传讲一个适合所有民族的信息。
举个例说,据《宗教百科全书》所载,信仰要普传天下这种看法“并不是部落宗教和神道教教义的显著特色,也不是大多数儒家学派、犹太教和祆教的公开主张”。这些宗教所以传播开去,“主要是由于人民移居外地,或近邻渐渐采纳他们的信仰,而不是通过有组织的传教活动的”。
该百科全书补充说:“印度教是个既特殊又极其复杂的例子。它虽然在许多方面跟传统十分相似,并非借宣教活动而流传,”乃通过其他人改信印度教而逐步传播开去,但在另一方面,印度教“确曾在不同时期展开过强大的宣教活动”。
安多弗牛顿神学院的马克斯·L·斯塔克豪斯说:“不少现存宗教都宣称信仰要普传天下,并且在发源地境外积极展开广泛的传教活动,”伊斯兰教和佛教也包括在内。可是,对从事海外传教工作的基督徒来说,伊斯兰教的传教士绝不是他们效法的榜样,因为在基督发出使人作门徒的命令之后相距约590年,伊斯兰教才创立。另一方面,佛教则在基督教之前差不多590年就创立了。
自由开放的模式
据传统所称,佛陀发起了一项宣讲佛经的运动,他吩咐手下弟子说:“众僧徒,你们要四处弘扬佛法,……不可二人同路,要各走一方!”早在公元前第四世纪,佛教僧侣已在欧洲宣讲佛经。虽然这样,大规模的国外宣教运动始终很少。许多事例表明,佛教是靠商旅、香客或学者等各自传播开去的。举个例说,佛教是经由海上和陆上的贸易路线传入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
荷兰莱顿大学的埃里克·齐歇尔认为,佛教得以传播开去主要有三个因素。因素之一是佛教“对所有宗教都采取宽容态度”,“非佛教的道理”很轻易就被接纳为“初步或局部的真理启示”,甚至“非佛教的神祇”也能跻身于“佛教众神之列”。
第二个因素是,在国外宣教说法的僧侣已进入所谓“四海为家的境界”,意即他们撇弃了尘世间的名分地位。由于佛陀拒绝承认印度社会阶级制度的宗教意义,他们就不再受这种阶级观念所规限,可以随意与外国人来往而无需害怕在宗教礼仪上变成不洁。
第三个因素是,佛教经典并非仅以一种特定文字流传。这些经典很容易被译成其他文字。齐歇尔指出:“尤其在中国,最负盛名的外国僧侣无不积极从事翻译。”事实上,他们把大量经书译成汉文,如今汉文已成为佛经流传的三大文字之一,与巴利文和梵文并列。
在公元前第三世纪中期,印度帝国统治者阿育王大力推行佛教,使这种信仰深入民间,并且加强在国外宣讲佛经的活动。在基督之前的这段时期,宣讲佛经的活动一直主要集中在印度和现今称为斯里兰卡的地方。事实上,直至基督教时代开始以后,佛教才传入中国、印度尼西亚、伊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缅甸、越南以及其他地区。
显然,到中国说法的僧侣认为修改自己的信仰,以求使当地人民易于接受,此举并无不妥之处。《宗教百科全书》指出,他们“重新阐释佛经要义,出版维护佛教的典籍和新诗、颁布新的法则和规条、修订佛经的部分内容、甚至更改若干道理,务求使佛教能够跟当地固有的民间信仰、儒家和道教互相融合,并且在某个程度上使这些宗教得以复兴”。
正如本刊日后相继刊登的一系列文章表明,基督教国的传教士有时仿效宣讲佛经的前人。虽然他们把圣经译成其他文字,但正如历史家威尔·杜兰特所声称,他们往往过于宽容,甚或提倡“异教信仰和仪式,并且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宗教习俗当中。
仿效“传教导师”
《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一书解释,犹太教并没有像基督教一样大力推行海外传教活动,“相比之下,犹太教徒并没有积极参与使人归信的工作”。可是,这本书的作者塞缪尔·桑德梅尔却指出,“他们至少断断续续地一再恢复这项活动。”
桑德梅尔解释,“用拉比语写成的典籍往往把祖宗亚伯拉罕描述为传教导师”。他推断说,“若不是由于有少部分犹太人赞同积极寻找归信者,或至少接纳其他主动归信的人加入犹太教,他们根本不会把亚伯拉罕视为传教士。”a
公元前的两个世纪,由于异教的吸引力渐渐消减,犹太人显然加强了他们的海外传教活动,尤以在说希腊语的国家为然。这项活动继续伸展至公元时代。可是在公元第四世纪,罗马帝国采纳了一种混杂了的基督教作为国教,犹太人的传教活动就受到取缔。
立下模式
然而,对从事海外传教工作的基督徒来说,犹太传教士所立下的榜样却不是他们要跟从的。事实上,论到当时的犹太法利赛人,耶稣说:“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马太福音23:15)因此,虽然犹太传教士把亚伯拉罕视为“传教导师”,他们显然并没有使人归附耶和华上帝,也没有帮助别人培养像亚伯拉罕一样的信心。
对从事海外传教活动的基督徒来说,他们应该跟从的模式就是首要的传教导师,耶稣基督,所立下的完美榜样。在发出使人作门徒的命令之前,耶稣已开始训练早期的门徒去执行这项任务,因为使人作门徒的工作涉及一项国际的传教活动。由于这项计划会持续多个世纪,一个适切的问题是,基督的跟从者会紧紧跟从他所立下的榜样吗?
直至第一世纪末叶,答案尚未清楚可见。随着20世纪行将结束,现今答案就非常明显了。在过去约1900年,自称跟从基督的人所从事的海外传教活动可说人尽皆知。
基督教从发源地巴勒斯坦一直扩展到全世界,西面的马其顿仅是其中一站而已。你可以在下一期读到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为了举例说明基督教国传教士的所作所为,请留意多个世纪以来在墨西哥所发生的事。你阅读下一篇文章的时候,请问问自己:‘他们是光明的使者还是黑暗的使者呢?’
[脚注]
a 《犹太人宗教习俗指南》说:“一般认为亚伯拉罕是所有归信者的祖宗。……按照习俗,归信者会被称为我们祖宗亚伯拉罕的儿女。”
[第7页的图片]
耶稣带头发动基督徒的海外传教工作,他不但训练手下的跟从者,而且也立下榜样给他们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