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假期准备好了吗?
北半球的夏季即将来临。盈千累万的人不久就会出外度假。可是,夏天绝不是惟一的度假季节。旅游业一年四季都兴旺,每年赚取亿万钱财。大多数人都会利用假期游览本国胜地。以往惟独有钱人家才可到外地观光,但如今连平民百姓也可出国旅游了。
至于雇主会给员工多少假期,情况因国家而异。1979年,在德国的劳动大军当中,只有百分之2的工人可享受六周假期;到了今天,绝大多数工人都享有这样的长假。在西欧国家,工人阶级平均可休假五个多星期。
度假有益身心
度假一词的原义跟现时的意思迥然有别。《新大英百科全书》解释说:“现代的度假习惯……其实源自古罗马的宗教历法,但古今含义就截然不同了。古罗马每年有超过100天的宗教节日,通通都是献给男女众神的。每逢宗教节日,也就是圣日,罗马人就歇了自己的日常工作而休息。没有奉为圣日的日子就称为空闲日子,罗马人反而在这些日子干活。”到了近代,“空闲日子”这个短语所指的不再是工作天了,而是假日。
德国人喜欢把假期称为“全年最称心的日子”。另一方面,醉心工作的人却可能认为,当今的“空闲日子”简直毫无意义;他们一闲下来,就觉得百无聊赖。但这不过是极端的看法罢了。人要是观点平衡,就会劳逸兼顾;他们看出,偶尔改变一下日常生活的步调,参加不同活动,舒展身心是明智的。
1991年,调查过欧洲的工商管理人员后,一份报告证实,度假的确大有益处。有百分之78的行政人员指出,“管理阶层如果不想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放假休息是“绝对必需的”。有百分之75的调查对象觉得,休假可改善工作效率;逾三分之二的被访者认为,度假能增进创作能力。对于以下的生动描述,有百分之64的女子,另有百分之41的男子都心有同感:“要不是定期休假,我早就发疯了。”
旅行可增广见闻
在十七世纪,英国医生兼作家托马斯·富勒写道:“游历越多,见识越广。”通过旅行观光,我们可以结识其他地方的人,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到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游览,既可帮助我们学会知足,以自己所有的为乐,又可唤起我们的同情心,对境况较差的人表现怜悯。
我们要是虚怀若谷,出外阅历就能把错误的想法纠正过来,并且排除偏见。我们可趁机会,直接学习一两句当地的实用会话,品尝各种佳肴;此外,我们也可以把上帝的瑰丽创作摄录下来,然后用家庭相簿、幻灯片或录像带把影像一一保存,永留纪念。
当然,如果要充分得益,单是外游并不足够,我们还须做好准备。有的旅客走了半个地球,都不过是跟旅伴躲藏在旅馆里,而旅伴又大都是本国同胞。他们只在旅馆的私人游泳池游泳,天天吃自己的家乡菜。这样的旅客根本没有把握机会增广见闻。真可惜!据报道,不论对游览的国家,还是对当地的人民,大多数旅客都显然兴趣不大。
适当准备
在18世纪,英国散文家兼诗人塞缪尔·约翰生指出,旅客“如果想增多见闻,就先要掌握知识”。假如你有机会远行,就要为旅程做好准备了。你出发前,不妨阅读一些有关目的地的资料。先计划一下你想到哪儿观光,再决定行程,然后按预定计划做好准备。举例说,你如果打算沿海滩漫步,或登山远足,就要带备适当的鞋子和衣服了。
切勿把旅行日程排得满满的;要不然,你即使出外散心,也不能摆脱日常生活的紧张节奏。行程要从容不迫,好让自己有充裕时间处理料想不到的事情。度假的一个真正裨益就是,摆脱日常工作的紧张压力,随心所欲地沉思默想;你可以悠然自得,无需为了工作而废寝忘餐,争分夺秒。
你还可以在度假期间参与体力劳动,使假期过得饶有意义。一般说来,你如果想利用假期舒展身心,要诀就是改变生活步调,参加不同活动。举例说,美国一个称为志愿假期的非牟利组织,安排志愿人士在休假期间保养国家公园和森林。一位志愿者指出,他虽然要拼命工作,却乐此不疲,并打算一年后再次休假参加这样的活动。
耶和华见证人往往利用假期出外参加基督徒大会,推广传道工作。有些见证人各自利用假期,在耶和华见证人的总部或分社办事处工作,他们从中得到很大乐趣。许多见证人事后致信社方,为这样的服务特权表示感谢。
真的,假期可以是全年最愉快的日子,也可说是最称心的时间。难怪儿童会数算日子,盼望假期早日来临!可是,有些事情是你必需提防的。下篇文章会一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