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12/8 9-12页
  • 子女监护权——平衡的看法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子女监护权——平衡的看法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通情达理
  • 共同监护子女
  • 单方监护子女
  • 探视权
  • 你决不是孤立无援的
  • 别人也可以伸出援手
  • 家庭难题借着圣经劝告获得解决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7年
  • 子女监护权——宗教与法律同兼顾
    警醒!1997年
  • 行事以子女的最佳福利为念
    警醒!1989年
  • 怎样做对孩子最有利?
    警醒!199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12/8 9-12页

子女监护权——平衡的看法

夫妻离婚后,还有一大难关要冲破,就是得着儿女的爱,争取孩子的监护权。“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谚语是有例外的。离婚父母只要有一方态度强横、坚持己见,纷争就会持续不息。加拿大多伦多一个专门处理家庭纠纷的律师评论:“家庭法涉及的事项,通通都是令人情绪紧张、内心烦乱的。”

离婚父母有时非但没有替孩子设想,反而故意留难,就不相关的事项向法院提出请求,企图拖延审讯程序。举例说,有些家长企图证明,法官应该改判子女归自己照管,因为另一方是个耶和华见证人,孩子跟对方同住就不能过“正常生活”。

非见证人家长可能利用过生日、过年过节等事挑起争端。有的可能抱怨,子女要是决定不崇拜偶像,就可能受到同辈排挤,社交圈子也会变得狭窄。还有些家长暗示,让子女跟另一方向人传讲圣经,会妨害孩子的心理健康。非见证人家长甚至断言,见证人由于拒绝让子女接受输血,这样就会使孩子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

以上的论据很容易令人情绪激动,基督徒该怎样应付才好?逞一时之气,“以牙还牙”,其实无济于事。事情如果交由法院审理,父母双方都有机会陈词。务要记住圣经的劝告:“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扶持你;他永远不会让义人动摇。”(诗篇55:22,《新译》)基督徒家长要沉思这段经文,也要应用圣经原则。凭着耶和华的帮助,不管法院最后把子女判给谁照管,他们都能应付过来。——箴言15:28。

通情达理

事事以孩子的最佳福利为重。离婚父母要是诸多要求,就可能会失去子女的监护权,连探视权也受到限制。明理的家长总会待人和善,时刻铭记圣经的劝告:“不要以恶报恶。……要听凭上帝的烈怒;……不要让自己被恶所胜,倒要不断以善胜恶。”(罗马书12:17-21)不管在法庭上、在律师事务所,还是在评审顾问面前,争取子女监护权的父母“当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通情达理”。——腓立比书4:5。

在审讯期间,分居的配偶有时会耍弄骗人伎俩,故意提出一些令人误解、引起猜疑的问题。即使听到这样的抨击,明智的家长也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反应过激。在子女监护权的诉讼上,分居的配偶往往喜欢利用医疗保健、宗教信仰、世俗教育等问题挑起纠纷。——箴言14:22。

通情达理的家长懂得把事实归纳起来,通过谈判达成公平协议。做父母的不该忘记,夫妻离婚后,他们仍然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只是同配偶解除婚约,子女仍然是他们的骨肉。所以,除了极端的情况外,离婚夫妇个别跟子女共叙的时候,都有权尽父母的本分。父母双方都有自由谈论个人的观感和价值标准,也有权带孩子参加正当活动,不管是宗教崇拜还是别样活动。

让我们看看审讯可能产生的结果:(1)双方共同监护子女;(2)单方监护子女;(3)探视子女的权限。共同监护和单方监护有什么分别?子女要是判给另一方照管,你可以怎样应付呢?父母一方要是给会众开除了,那又怎么办?

共同监护子女

有些法官认为,孩子同双亲保持联系很重要。他们的观点是有根据的,因为不少研究报告都指出,离婚父母共同照管子女,有助缓和孩子的紧张情绪,减轻幼小心灵所受的痛苦。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被父母一方抛弃,反而感受到双亲的爱护、关怀,对父母双方的家庭都有归属感。一个精通家庭法的律师说:“共同监护子女的好处在于:父母双方都作出贡献。”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特马德拉镇,朱迪思·华伦斯坦博士是过渡家庭中心的总干事。她告诫离婚父母,子女要从共同监护得益,父母双方就必须通力合作,孩子也要随机应变,学会跟别人和睦相处。这些特质是不可少的;既然子女由双亲共同照管,父母就各有法定权利为孩子的医疗保健、世俗和宗教教育、社交生活等重要问题作出决定。除非父母双方通情达理,处处替孩子设想,而非单求自己的利益,否则共同监护子女是行不通的。

单方监护子女

法官可能按自己的意见,认为谁能尽力照顾孩子的需要,就把子女判给谁单独照管。关于孩子的切身福利等重要问题,法官可能裁定,负责照管的家长有全部决策权。法官作出这样的判决以前,都会先听评审顾问的意见。评审顾问通常包括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和社会服务人员。

评审顾问提议孩子由父母一方监护,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跟单亲同住,生活会较为安定。目睹离婚父母针锋相对、无法沟通,不少主审法官都情愿把子女判给单亲照管。这并不是说,没有监护权的家长从此跟子女隔绝。他们通常有探视子女的权利。父母双方仍可继续爱护孩子,关心孩子的福利,为孩子提供所需的指引。

探视权

离婚父母要是认为,争取子女监护权有“胜诉”、“败诉”之分,就不切实际了。他们看见子女长大成人,成熟能干、端正有礼,就知道自己的心血没有付之东流;这样,双方都可说是“胜诉”了。不管有没有法定监护权,离婚父母都可以各尽本分,把子女培育成材。在监护孩子的事上,即使法院的规定看来不公正,基督徒家长也要遵从,从而表明他们“[顺服]在上的当权者”。(罗马书13:1)离婚父母必须切记,千万不要为了赢得子女的爱戴、博取他们的好感,就恣意贬低另一方,破坏子女跟对方的关系。

圣经有不少事例表明,敬畏上帝的父母出于不同的理由,也曾跟子女分离。比方说,暗兰和约基别为了儿子的切身利益着想,把小摩西放在漂浮的箱子里,“搁在[尼罗]河边的芦荻中”。法老的女儿收养摩西后,摩西的父母就全心信赖耶和华。他们忠于上帝、行事明智,结果获准经常“探视”儿子。他们善用这些机会,按照耶和华的吩咐教导摩西。摩西长大后,成了真上帝的显要仆人。——出埃及记2:1-10;6:20。

父母一方要是给会众开除了,那又怎么样?基督徒家长应该让被开除的一方探视子女吗?开除处分所改变的,只是当事人和基督徒会众之间的属灵关系。当事人一经开除,同会众的属灵联系就断了。不过,被开除的父母跟子女的骨肉之亲却保持不变。负责照管子女的家长必须尊重被开除一方的探视权。没有监护权的家长要是对孩子的身心福利造成迫切而实在的危险,法院(而非负责照管的家长)可以安排第三者在场监督该家长探视孩子期间的行为。

你决不是孤立无援的

离婚及随后的子女监护权诉讼,给当事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几乎把他们压垮了。起初鸾凤和鸣,到头来却鸾凤分飞,夫妻共有的理想、计划、期望通通化作泡影。举例说,丈夫要是有外遇,或用残酷手段虐待妻儿,为了自己及子女的安全着想,忠贞的妻子不得不寻求法律保护。做妻子的可能反复思量,婚姻究竟出了什么岔子,又或者觉得事情本可以处理得更加妥当,结果时时深受良心谴责,不称职的感觉老在心头萦绕。不少离婚父母都担心,子女对家庭破裂会有怎样的反应。争取子女监护权的法律程序,有时会使当事人情绪极度波动、忽好忽坏。这样的诉讼不但考验家长是否克尽厥职,对子女关怀备至,同时也考验基督徒有没有全心信赖耶和华。——可参阅诗篇34:15,18,19,22。

不管是因为配偶淫虐子女、极端虐待自己,还是为了保护自身,以免从不忠的配偶染上性病,清白的一方一旦决定诉诸法律,就不必感到内疚,也无需认为耶和华已经舍弃了自己。(诗篇37:28)事实上,是那通奸、虐待配偶的一方蓄意背弃婚约,是他们“以诡诈待”配偶。——玛拉基书2:14。

基督徒家长要应用圣经原则,对离异的配偶开诚布公,也要灵活处理有关监管子女的事情,以求在世人和上帝面前“良心无愧”。“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要你们因行善受苦,就总比因行恶受苦好。”——彼得前书3:16,17。

离婚父母须要消除子女的疑虑,再三指出家庭破裂不是孩子的过错。有时,事态发展同当事人所筹算的大有出入。实践圣经原则,鼓励子女跟父母双方坦诚沟通,彼此了解对方的观点,就能缓和离婚对子女所造成的冲击。例如,为了鼓励子女表达个人感受,不妨让孩子参与安排父母离婚后的家庭生活。你只要对子女有耐心,体贴他们的感觉,倾听他们的心声,就能大大帮助子女适应单亲家庭的生活。

别人也可以伸出援手

除了父母本身,别人也能帮助孩子应付家庭破裂的打击。家属、亲友、教师都可以对离婚父母的子女多加扶助,尽量消解他们的愁烦。尤其是做祖父母的,他们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帮助孙子孙女培养稳定的性格,保持情绪平衡。

基督徒祖父母可以向孩子灌输圣经知识,安排有益身心的活动。他们倒要尊重离婚父母就孩子的宗教教育所作的决定。惟独孩子的父母,而不是祖父母,才有道义上和法律上的责任,为孩子作出这样的决定。——以弗所书6:2-4。

凭着祖父母和其他人的扶助,离婚父母的子女就能正视现实,从家庭破裂的困境中挺过来。与此同时,他们继续指望在上帝的新世界享受家庭幸福,届时所有家庭都“不再受腐坏所奴役,得享上帝孩子荣耀的自由”。——罗马书8:21;彼得后书3:13。

[第11页的附栏]

消除误会

“智慧人的舌善发知识”,基督徒家长往往可以把握良机消除误会,澄清半真半假的指控。(箴言15:2)比方说,关于子女的医疗保健,“耶和华见证人是接受医药和外科治疗的”。不过,子女要是由见证人家长负责照管的话,不管什么疗法,见证人都有知情同意的权利。a——《美国医学协会杂志》。

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以上帝的话语为依归。由于认真实践圣经的吩咐,他们都是尽责的父亲、慈爱的母亲、听话的儿女、真挚的朋友、和睦的邻居、守法的公民。基督徒父母本着爱心管教儿女,教导他们尊重权威,灌输健全的价值标准给孩子,好叫他们终生受用。b——箴言13:18。

世俗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举足轻重,耶和华见证人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c——箴言13:20。

[脚注]

a 见《血可以怎样拯救你的生命?》册子,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b 见《家庭幸福的秘诀》 5-7,9章,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c 见《耶和华见证人与教育》(英语)册子,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10页的图片]

负责抚养的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诉说自己跟非抚养一方相处的情况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