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起因何在
弗拉基米尔·哈臣斯基医生说:“脑是身体最精巧的器官。”他是加拿大伦敦市西安大略大学的神经病学家。脑不过是占总体重的百分之2,但竟然含有逾一百亿个神经细胞。我们的思想、动作、感觉,通通都是靠神经细胞不断传递信息而产生的。脑需要有氧和葡萄糖才能发挥功能,通过复杂的动脉系统,脑就能源源吸取所需的氧和葡萄糖了。
脑任何部位一旦缺氧,即使是短短几秒钟,也能损害神经元的灵敏机能。缺氧时间要是延续好几分钟,脑细胞就渐渐死去,结果造成脑损伤,受这些细胞控制的身体机能于是停止工作。这种情况称为局部缺血,起因主要在于动脉阻塞,脑细胞得不到血液所供应的氧。脑缺氧触发起一连串致命的化学反应,进一步破坏脑组织,最后导致中风。脑溢血也可以引起中风。脑血管破裂后,血液大量流出管壁,压着周围的脑细胞。既然通道受阻,肌肉就接收不到脑所传递的化学信息和电信号,脑组织也同时受到破坏。
中风后果
中风的后果因人而异,对病人所造成的影响数不胜数。中风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恶果,但不会全部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中风的后果有轻有重。患轻微中风的,几乎觉察不到任何迹象;至于病情严重的,症状就显而易见了,叫患者深受其苦。身体机能的受损程度,取决于脑子中风的部位,也视乎该部位遭到多少破坏而定。
一个常见的症状是,上下肢软弱无力或瘫痪。一般说来,这种情况只累及半边身体;身体受创的一侧跟脑子中风的部位是反方向的。换句话说,要是右脑受损,身体左侧就丧失活动能力;要是左脑受损,身体右侧就瘫痪了。有些人中风后,很庆幸双臂和双腿还能活动。他们到头来却发觉,肌肉不断颤动,四肢动作失调。病人看来像个滑冰新手,费很大的劲儿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纽约大学医疗中心的戴维·莱文医生说:“他们分不清自己的手脚是否在转动,也不能判断四肢和空间的相对位置,这方面的知觉麻木了。”
活下来的中风病人当中,有多达百分之15发生惊厥,身体不由自主地抽动,有时还会晕倒。病人的感觉常常有很大的变化,更不时感到阵阵刺痛。一个中风病人经常觉得手脚发麻,他说:“有时在夜里,我双腿仿佛触电似的,把我弄醒了。我觉得自己有如遭受电击一样。”
中风的症状可能包括:复视和进食困难。口腔和咽喉的感觉神经一旦受损,病人就会淌口水,仪容受损,自尊心也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中风也可以祸及五官的任何一种,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机能受到破坏。
沟通困难
你想象一下自己在昏暗的街上走,有两个彪形大汉跟在你后面。你回头一看,发觉他们正向着你直冲过来。你试图高呼救命,但怎么也喊不出声来!面对这样的困境,你感到万般无奈。你想得出这样的情景吗?中风病人一下子丧失说话能力,许多都有类似的感受。
他们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也不能诉说心中的希望和忧虑。比喻上说来,他们仿佛跟家人和朋友隔绝了。这种情况常常使当事人一蹶不振。一个中风病人形容自己的处境,说:“我很想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每次都是张着口说不出话来。我不得不保持沉默。我听不懂口头吩咐,也看不懂书面指示。身边的人所说的话,听起来……像是讲外语似的,叫我摸不着头脑。我不能用语言跟他们沟通。”
查尔斯听得懂别人所讲的每一句话,但作答就困难多了。他写道:“回应别人以前,我会先想清楚;尽管这样,我还是说话语句混乱、口齿不清,真叫人憋气。”在《中风病人手册》里,作者阿瑟·约瑟夫斯指出:“人说话的时候,脑子要控制并协调的肌肉有一百多块,而每块肌肉都是由一百多个运动单位控制的。……令人惊讶的是,单是一秒钟的谈话,神经肌肉的活动就有14万次。控制这些肌肉的脑细胞一旦遭受破坏,人就会变得语无伦次。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谈到言语困难,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都是由中风引起的。举例说,中风病人虽然不能讲话,但也许能够唱歌。另一些患者可能受冲动支配,说话不由自主,有时还说个不停。其他病人则不断重复同一的字音或片语。他们用词不当,说“是”的时候,原来是指“不是”,反过来也一样。有些患者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奈何脑子跟嘴巴不能协调,嘴唇和舌头也不听使唤,不能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由于控制言语的肌肉软弱无力,他们有时说话含糊不清。有些患者一字一字地吐出,字与字之间却夹杂着一连串难以辨别的声音。
中风的后果也包括:脑子控制声调、语气的部位受到损害,使病人说话单调平板。在另一方面,他们也许辨别不出别人说话的语气。像上文提到的沟通障碍,能挑起患者和家人之间的不和,破坏夫妻关系。格奥尔格说:“中风后,我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都不能控制自如,甚至性情大变。我和妻子蓦然发觉,大家相处已不像从前那么融洽了。在我看来,太太仿佛陌生人一样,我不得不重新认识她。”
情绪波动、性格反常
病人中风后,往往情绪不稳,时而痛哭、时而大笑。他们性情大变,不时大发脾气,疑神疑鬼的,终日郁郁不乐。患者固然不好受,家人也吃不少苦头。
患过中风的吉尔伯特说:“有时候,我会变得情绪激动,不是为区区小事痛哭流涕,就是无缘无故放声大笑。我发出笑声的时候,偶然有人会问:‘你在笑什么?’我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笑。”吉尔伯特走起路来,步履蹒跚,身体很难保持平衡。他禁不住说:“我觉得身不由己,仿佛另一个人似的,跟中风前判若两人。”
要忍受身心残障并不容易,几乎所有病人都会情绪波动。弘幸中风后,讲话口吃,身体局部瘫痪。他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的病况还是没有好转。我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工作后,绝望之感,油然而生。我开始发牢骚、埋怨别人。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哪里还像个男子汉。”
中风病人常常感到惶惶不安、忧心忡忡。爱伦说:“我每次觉得头脑昏沉,都心神不定,因为这可能是中风的先兆。我要是继续向坏处想,就会害得自己寝食不安。”罗因诉说自己的焦虑:“有时候,要作出正确的推断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两三个小问题需要同时解决,我就会感到不知所措。我记性不好,有时连几分钟以前所作的决定也记不起。我闯了好几次大祸,结果不但令自己尴尬,也叫别人难堪。再过几年,我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会变得语无伦次,无法同别人交谈吗?我可以继续开车往来各处吗?我会不会叫妻子吃不消?”
累及家人
由此可见,病人固然要勇于承担中风所造成的悲惨后果,但他们的家人也要一同努力。有些事例表明,病人的家属眼巴巴地看着一个口齿清楚、精明能干的人,霎时间变成像个不懂照料自己的幼儿一样,感情自然大受冲击。家人可能要肩负额外职责,彼此之间的关系因而变得紧张。
春子述说中风所造成的不幸:“我丈夫几乎什么都记不起。我们不得不匆匆把他经营多年的公司结束。房子、财产一下子就失去了。我再也不能随意和丈夫交谈,也不能听取他的意见,真叫我伤心欲绝。我丈夫分不清日夜,常常把夜用的防护尿布除掉。虽然我们早就知道他终会变成这个样子,但我们始终觉得很难接受现实。我们的处境跟以往截然相反,现在我和女儿得轮流侍候丈夫的起居饮食。”
伊莱恩·范特尔·希姆贝格在《中风病人家属须知》评论:“照顾中风病人是很吃力的,不管你多么爱对方,你有时也会感到受不了。你承受的压力、你肩负的重担从没减轻过。”有些事例表明,家属经年累月悉心照料病人,不但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还损害了自己的灵性健康。玛丽亚指出,照顾患中风的母亲,把她压得几乎透不过气来。她说:“我天天探望母亲,设法强化她的灵性。我把社方刊物的文章念给她听,同她一起祷告。接下来,我会亲吻妈妈,把她紧紧搂在怀里,对她侍候周到。每次回家后,我都觉得心力交瘁。有些日子,我累得差点儿呕吐出来。”
令照顾患者的家人最难受的,就是病人的行为变化无常。神经心理学家罗纳德·卡尔瓦尼奥医生向《儆醒!》指出:“疾病一旦破坏大脑皮层的功能,病人的思想能力、生活方式、情绪反应就会大受影响,这时我们要治疗的就是整个人最重要的部分了。病人所受的心理创伤,对整家人的生活圈子能起翻天覆地的变化。”淑子说:“我丈夫得病后,似乎整个人都变了。他动不动就发脾气,我心里委实很难受。”
病人的性格改变了,外人却往往觉察不到。所以,照料病人的家属有时会感到孤立无援,仿佛独自挑起重担似的。绿说:“我丈夫中风后,智力减弱,情绪不稳。他很需要鼓励,却不肯向别人直言,默默忍受挫折。我只好独力应付他的情绪。天天看着丈夫情绪波动,心里挺难过的,有时还真有点害怕。”
病人和家属怎样应付中风对他们的生活所起的变化?我们各人可以怎样对病人多加扶持,帮助他们应付中风所带来的残障?下篇文章会详细分析。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中风先兆
• 面部、胳膊、腿突然软弱无力、发麻或瘫痪,通常在身体的一侧
• 视线突然模糊不清,通常只是一只眼睛;短暂的复视现象
• 连简单的句子也说不出、听不懂
• 眩晕、身体失去平衡、四肢活动失调,通常跟另一症状同时发生
不常见的症状
• 突然莫名其妙地头痛,而且痛得很厉害——当事人常常说“从没有过这么剧烈的头痛”
• 突然呕吐、发热——跟病毒所引起的病征不同,这些症状很快就消失了(只是短短几分钟或几小时,而不是持续好几天)
• 短时间失去知觉或意识模糊(晕倒、神志不清、惊厥、昏迷)
千万不要忽略症状
戴维·莱文医生敦促病人,症状一出现,就要“马上到医院的急诊室去。证据表明,病人中风后,在头几小时内迅速求医能把损害减到最少”。
有时候,症状由出现至消失,不过是很短的时间。这种情况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也叫做短暂性缺血发作。千万不要对这些症状掉以轻心;这可能是严重中风的先兆,通知病人大中风可能即将来袭。要立即延医诊治,医生能确定起因,给予病人适当的治疗,从而减少日后中风的风险。
摘自美国科罗拉多州恩格尔伍德市全国中风协会所提供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