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丹麦的大海峡
《儆醒!》驻丹麦通讯员报道
如果你看看丹麦地图,就会了解为什么丹麦人一向擅于出海,精于建桥。丹麦是由483个岛屿构成的,还有一个半岛从欧陆延伸至海中。因此,到丹麦旅游,就总是离不开渡海。
丹麦人的祖先是维京人,他们懂得怎样建造坚固的船只。丹麦沿岸每个小镇都有船往返其他岛屿,看来这儿的渡船服务很久前已经有了。
横越大海峡
既然坐船出海总会带点危险,要坐船来往丹麦最大的两个岛,西兰岛和菲英岛,也不例外。大贝尔特海峡从北至南延伸,好像海中一条宽阔的带子,所以也称为大带。
如果要来往丹麦西部和西兰岛,也就是首都哥本哈根的所在地,你一定要横越大带。以前如果要横越大带,就得花好几天时间等风向改变、暴风止息、冰块融解,方能成行,而旅程是既漫长又惊险的。在16世纪,丹麦王室要渡海,因受冰块阻隔,中途要在斯普罗岛等上整整一个星期,才能继续前进。
难怪丹麦人一直想在这里建造一条大桥。然而人工建筑,能跨越像大带这么宽阔的海域吗?如果连斯普罗岛的部分都算在内,那桥起码会有18公里长,超过了肉眼在天气良好时的可见范围,这还要是条跨海大桥呢!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三藩市)的金门桥也没超过3公里长。
令当局伤透脑筋
其实,丹麦国会早在19世纪就开始辩论建桥的问题。从那时起,就不断有人问筹备当局这类问题:究竟是建桥好,还是凿隧道好呢?如果要建桥,那应该让火车跑,让汽车跑,还是让火车汽车一起跑呢?渡轮究竟有什么不好呢?
计划提出了成千份,议题辩论了上万回。在丹麦,“大带议案”一词,早已成为没完没了的讨论的同义词。结果在1987年,议案终于敲定。桥梁会连接两个最大的岛最接近的两点,并同时让火车和 汽车使用。这项工程包括了两条桥梁和一条隧道,全长18公里,称为大带干线。
西桥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是在菲英岛出生的,而菲英岛是桥的起点,这条钢筋混凝土桥会铺上铁路、修建车道,这是整项工程的第一阶段。到了1994年1月,干线西半段完成。到目前为止,这条铁轨公路双用桥是欧洲最长的。这条桥距海面18米,从菲英岛伸展至斯普罗岛,向东再延伸6公里。
这段西桥由混凝土桥墩所支撑,而桥墩则插入海中,并由许多路段所构成,大部分路段都有110米长。这些混凝土路段都是在岸上浇注完成的。那么,路段要怎样才能运进海中,跟前一段路段衔接呢?为了完成这项工程,要动用一部水上起重机,其体积之大,实为世间罕见。这部庞大的起重机,长逾90米,一次可吊起7100吨的物体,并运到海上。这可比一部载了1000辆汽车的大型汽车货轮还要重呢!
虽然把双线铁轨、四线公路建好,并通往了斯普罗岛一个有灯塔的小岛,工程却尚未完成,因为那里还要跟紧接着的两项工程连接起来。在西桥的终点,公路跟铁路分道扬镳,公路径自向东,连往另一条桥;至于铁路,在进入了海底的一条双管隧道后,就一直延伸到旅程的终点。
双管隧道
工程的第二阶段是建造隧道,这个工程十分浩大。为了让火车通过,要开凿孔径各宽8米的双管隧道。这条隧道要凿通7.4公里的路段,这一带布满黏土、岩石、海洋沉积物。不过,开凿隧道的工作人员在钻掘之前,却不能确定海底结构的一切细节。
隧道位于海床下10至40米的位置,实际深度要看海床地势而定,而海床最深的地方,离水面有75米。如果连支援的工程列车都计算在内,这项工程就要动用长近200米的隧道钻掘机。这条隧道是由6万块弧形混凝土衬砌连接而成,而每段衬砌重约8吨。
隧道工程人员分头从两端同时开工,并计划在中间合龙,技巧实在高超,而且误差小于4厘米。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到了!在1994年10月15日,丹麦王子约阿基姆从其中一部隧道钻掘机,走向另一部朝向他的隧道钻掘机,从而将两段隧道正式连接起来。完工后,两段隧道起于斯普罗岛,穿越大带,向东通行,迄于西兰岛海岸。高速火车从1997年年中起,就有固定班次穿越大带。
遇上难题
钻掘隧道的工程本来进展不错,不过没多久,隧道工人一直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水不断涌进隧道中,幸好隧道工作人员在千钧一发之际及时逃脱,两条隧道完全被海水淹没,所有器材全部泡汤。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钻掘机钻穿了一个隐藏在海床中的水穴,所以海水才灌了进来。这次痛苦的经历迫使专家要开发新技术,以应付同类的问题。
后来有一天,其中一条隧道发生爆炸,隧道内浓烟密布。一个管工形容当时的情形说:“当时浓烟密布,就连《小木偶奇遇记》中的小木偶也看不到自己的鼻子。”没多久火扑灭了,工地也清理了,不过工程就停顿下来,直到找出起火原因才能重新开工。原来是油压系统用油着火。这一连串的问题,令整个工程一拖再拖。
吊桥
大带干线第三项工程,也是整个工程最雄伟的部分,是壮观的自动吊桥,长达6.8公里,跨距1.5公里,长度在世界吊桥中可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带干线东段铁路,距海面67米。铁路这么高是必需的,因为大带是段繁忙得不得了的国际水域,所以要高得可让远洋货轮通过。
丹麦现在最高的建筑物是两座桥塔,这两座庞然大物各有254米高。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如果不算基座的话,也不过46米而已。这两座桥塔体积庞大,在海中自然需要坚固的基础。因此,要将海床小心铲平,再盖上一块“石垫”,作为沉箱的底部,而桥塔就会矗立在沉箱上。每个沉箱长78米、宽35米、高19米,重达3万5000吨。
为了兴建桥塔,要使用一种特别的移动建筑台。他们在横切面浇注混凝土,每次浇注4米。当一部分完成后,就将建筑台上移,最后还要加上一个14米的顶端结构。两个桥塔都要将建筑台上移58次,才能完成。
吊桥另一个触目的特色,就是坚固的双绞悬索,用以吊起整条桥。这些悬索是由169条较细的缆索捆成,每条缆索再由127条钢丝所构成,每条钢丝直径5毫米。这么重的双绞悬索要怎样才能搬到半空中呢?原来这些悬索不是整部分在半空悬放上去的,而是在建筑工地上预先装配好的。每一条钢丝都连接上一辆特别的轮车,轮车会将钢丝拉上桥塔的顶部,然后从桥塔的另一边拉下来,再拉到另一个桥塔,最后拉到桥基。每次这样拉完全程,都会令整条悬索粗一点。经过整年的努力,动用了2万个轮车,整条悬索终于完成了。
开幕典礼
1998年6月,整条大带干线终于准备就绪,可以正式通车。对丹麦这个小国来说,大带干线的构想实在大胆,造价也相当高昂,而丹麦人在干线动工期间,则兴致勃勃,密切留意着建筑动态。因此,当局将开幕典礼包装得像个隆重节庆似的,让参加的人尽欢。
在桥通车之前时,行人和脚踏车有一个特别的机会通过这条桥,这个机会以后是不会再有的。6月一个晴天,超过25万人,除了步行的以外,有的踩着滑板,有的穿上溜冰鞋,也有的骑着脚踏车,他们川流不息地穿过“开幕村”,那里有许多演奏台,也有卖热狗、纪念品的摊贩。他们也可以走到桥上,尽情欣赏辽阔的大海和海滨。
丹麦女王在开幕典礼演讲时指出,不论是谁,凡称得上是个不折不扣的“搭桥者”(指能够促进团结、消除隔阂的人),那么他的品格、修养一定很了不起。在典礼上,喷射机列队飞越大桥,而最新谱成的乐章《桥歌》也唱出,乐队则在一艘旧渡轮上演奏,告别仪式就在那艘渡轮上进行。乐队指挥在演奏时,将指挥棒指向一架电视摄影机,一艘在1公里外的渡轮接到这个信号后,顿时雾笛长鸣。
在开幕日的晚上,多艘渡轮聚集在吊桥下面,因为这些渡轮快要淘汰了,渡轮惟有鸣笛响号,“悲鸣不已”。
干线的意义
由成千上万的人夜以继日地筹备、施工的浩大工程终于完成了,成果是怎样呢?显然丹麦多了一个吸引观光客的地方,因为这条桥不论从陆地欣赏,还是从海上眺望,都是相当壮观的。对驾驶的人而言,开着车子驶过一条一望无际的桥,实在令人难忘。不过当然啰,跨越两地的时间自然节省了不少。以前渡轮要花一小时多的旅程,现在火车只消7分钟就到了!
新干线已经在好几方面改变了丹麦人的生活。不少丹麦人跨越彼岸访友、做生意、消遣,城市规划和商业发展也一同受惠。因为你可能在大带一端工作,而在另一端居住;货物在国内也比以前用更快的速度运送。
虽然新干线有这么多优点,却也不是全无遗憾。船只在当地负起了连系水面交通的责任,已有许多世纪之久,不少游人都喜欢在船上休息。一个商人叹道:“我会很怀念这些渡轮的。水花、巨轮令人心旷神怡。我很喜欢那种坐在甲板上,让海风吹抚的感觉。”尽管如此,新干线的确将丹麦这个岛国各地的距离拉近了,还令来往北欧的交通更为方便。
[第2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丹麦
菲英岛
西兰岛
菲英岛
西桥
斯普罗岛
隧道
吊桥
西兰岛
铁路
高速公路
[第26页的图片]
吊桥开幕日的晚上
[鸣谢]
Nordfoto, Liselotte Sab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