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之杖令人洗心革面
《儆醒!》雜誌駐日本通訊員報導
在250多位學生聚集起來預演畢業典禮之際,十多位男童突然離席行到禮堂前面。他們排成一行,轉身面向其餘的學生。由於這群人是校中出名的壞學生,以各種惡行和搗亂為人所知,因此每個人,包括教師在內,都感到不安。
這群人當中看來是惡徒領袖的15歲男童邁步向前,低下頭來,以沉鬱的聲調開始講話。
「我們為曾經使各位大感煩惱而道歉,」他說,「我們現在知道以前的所為是愚蠢的。我們從今以後要改過自新。我們並且要向各位教師道歉,因為教師沒有放棄我們,反而繼續勸戒我們,直至最後。請寬恕我們。我們曾經欺負過大家……。」
當他難為情地結結巴巴說話時,有些教師不禁流下淚來。其餘的壞學生也逐一上前宣布說:「我要改過自新,從今以後過正直的生活。」
普遍的難題
發生於東京南部工業市川崎一間中學的這個場面被日本的著名報章《讀賣新聞》稱為「改心宣言」。像日本的其他學校一樣,田島中學近年來飽受暴力行為所困擾。暴力的搗亂無日無之。學生踢破洗手間和課室的門,用地拖柄洞穿天花板,亂鳴警鐘,隨時破壞學校公物。一位教師為了學生的髮型向之提出忠告,結果被毆打而需要入院治療達兩星期之久。
在東京町田區的另一間中學,攪事的學生們嘲笑和欺負一位教師,這位教師由於在廣島受過原子彈所影響而健康不佳。「這人很易被嚇倒,」一位男童說,「我們推他一下,他就大驚失色了。」在飽受學生們追逐和拳打腳踢數週之後,教師的反應是用刀刺殺一名攻擊者。
學校之內的暴力問題已遍及全國,以致首相中曾根在不久之前把它列為首要的國內問題。文部省(教育部)設立了特別委員會加以研究。
原因何在?
正如所料,一般人對校內的暴力和不法事件感到震驚,一個必然發生的問題是,難題的原因何在?
據日本的國家警察廳調查所得,泰半的反應認為學校的暴力狂潮是家長的放任、縱容和沒有嚴格管教兒女所致。
同樣,在寫給(英文)《讀賣日報》編者的一封信中,東京一位74歲的主管人表示「在戰後長大的父母們應負大部分責任。」他解釋,那些父母長大之際正值日本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打擊掙扎著自力更生的時候。他們每日所面對的是生活艱難、物資短缺。現在他們變成富裕了,於是決心不讓兒女經歷同樣的艱辛。他們給予兒女想要的任何東西。「結果,」這位主管人寫道,「他們使兒女自信有求必應。」
有些人指出教育制度本身也應該分擔罪責。「高壓和填鴨式的教育乃是校內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任教育部長永井元說。學生們本身也表示同感。一位16歲的學童評論最近的學校醜聞說,「我並不感覺驚異,因為我和許多人都對制度和教師感到失望。」
可是,儘管各方紛紛提出指摘,少年犯罪和校內暴力的難題卻沒有迅速的解決方法。據日本全國中學校長協會所作的調查透露,不少學校當局早已預見難題會發生,並且看不出有什麼解決方法。
這一切使田島中學當日早上發生的事更令人感覺好奇。究竟什麼促使學校裡的全體搗亂分子挺身向所有同學道歉,而其他學校卻不得不要求警察保護呢?
對抗暴力
在報導田島中學所發生的「改心宣言」事件之後,《讀賣新聞》隨即詳述導致搗亂分子洗心革面的原因。文章的標題是「仁愛之杖令學校惡徒洗心革面。」文章在標題之下引述一句沒有註明出處的話:「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
「這些學生並非在一夜之間就改過自新的,」報導說。「兩年之前一位新來的教師下山進義,被委任為田島中學的訓導主任,他召集全體教師舉行會議。據報章所載,事情經過如下:
「下山先生……打開聖經讀出一節經文箴言13:24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下山先生於是建議各教師站在同一戰線,要嚴懲某些惡行,如嗅膠、吸煙、吐痰和破壞學校公物等。其他教師同意這項建議,並且說:「我們應該停止假借仁慈之名去助長惡行。我們不應再對惡行視若無睹,試圖以自稱具有仁慈、憐憫之心去逃避難題。」
值得指出的一點是,今日日本雖然罪行激增,一般教師依然受到高度尊重或甚至崇敬。大多數學校在開始上課和下課時師生依然互相鞠躬。嚴厲的管教,甚至體罰,受到接納,雖然很少執行。
這項措施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學生的反應是恐嚇或毆打教師嗎?令人驚異的是,「搗亂分子很快便承認下山比他們高強,」報導說。「『一位特別的教師來了,』他們說。『只有下山先生是不可輕侮的。』」
除了採取堅定態度之外,各教師決定致電或訪問受罰的學生,與他們作個人談話。這樣的訪問和個人關注使師生關係保持親密。
這時,搗亂分子們在旁觀察各事的發展。可是,師生之間的團結精神和顯然的滿足開始使他們感到不安。他們不久就意識到以欺負別人來表示自己重要其實是幼稚和愚昧的,這種領悟終於導致他們作出「改心宣言」。
成功的祕訣
這個無疑十分感人的故事在日本受到廣泛的報導。在當地獨特的文化和背境之下,下山先生的方法結果十分成功。同一方法在其他學校和其他國家是否有效則視乎許多因素而定。可是,田島中學發生的事表明,只要施行仁愛但卻堅定的管教,幼稚和頑強的心是可以感化的。
可以附帶一提的是,下山先生是一位耶和華見證人。他對其他教師讀出的聖經經文是箴言13:24,那節經文的全文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當然,經文所指的是在家中施行適當管教的重要性——運用父母的權威之「杖」。教師和別人雖能幫助,父母若把這項古今適用的聖經原則謹記在心而在家中實行無疑會好得多。
[第13頁的圖片]
歹徒領袖向同學和教師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