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需要從父母得到些什麼?
教育孩子的成功不應僅以所得的成績來衡量。較重要的是,孩子所養成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行為和思想方式。可是,孩子在這些方面的發展,誰應該負起主要責任呢?
『父母』,一位資深的學校訓導員說:『學校教育的首要目標是要協助父母去培養一些負責的青年,在智力、身體和感情方面均獲得良好的發展。』
這樣的學校導師時常憑經驗獲知,在養成品行端正的青年方面,什麼方法有效和什麼方法無效。另一位訓導員卡梅倫(Roddy Cameron),多年來曾經處理過數百宗個案。《儆醒!》雜誌代表問他:『兒童其實最需要什麼才能成功?』
他沉思了一會,然後答道:『每逢有一個問題兒童,就極可能同時有問題父母。』他憶述與這些父母所作的談話,並且指出:『父母們向我解釋何以他們要這麼辛苦工作和這麼頻常離家,但差不多總是說他們希望兒女享有他們所無的東西。』
可是,父母年幼時所缺乏的物質享受真的是兒女所需要的東西嗎?豪華汽車、高級服裝、往外地度假對於成為品行端正的成功學生是必需的嗎?『擁抱、親吻、愛護、關心有什麼不對?』卡梅倫反問。『這些都是不花錢的東西,但卻是孩子們最需要的。』
時間、愛護與關懷
慈愛的照顧乃是孩子的基本需要。父母能夠提供這種照顧的最有效方法是:不自私地獻出自己,撥出時間與兒女作伴,並且毫不拘束地對兒女表示真摯的疼愛和深切的關懷。一位作家指出,人能給予別人的最佳禮物便是『親自在場』。
美國國立心理衛生機構在它所出版的小冊《關於教養兒女的坦白談話》中報導對一組成功父母所作的調查結果。他們的兒女均達到21歲以上,『都是有為的青年人,看來很能夠適應我們的社會。』有人詢問這些才俊青年的父母說:『根據你們的個人經驗,你們能向其他父母提出什麼忠告?』大多數的回答是:『多表現愛心』,『施行有建設性的管教』,『要花時間大家在一起』,『教導兒女清楚認識是非標準』,『培養相互的尊重』,『留心傾聽他們說話』,『以身作則而非空談』和『切合實際』。
這些話聽起來豈不是過於平凡、老套?可是,父母們最好問問自己:『一個方法若是有效,又何必為了一些新奇卻無效的方法將之拋棄呢?』不錯,時間、愛護與關懷乃是使家庭關係鞏固的黏合劑。父母要做的家課就是為兒女提供這些基本的需要。做妥這些家課可以幫助兒女成為成功的學生,隨後成為成功的大人。其中並沒有捷徑,也沒有代用品;認為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取代這些東西是行不通的。
與植物相若
兒童的成長和發育在許多方面與植物相似。成功的農夫深知若要收穫豐盛,就必須具備些什麼因素——肥沃的泥土;溫暖的陽光;充足的水分;除去莠草和小心保護。在等待收穫之際時常會有艱難和傷心的時刻。但成功的農夫在看到艱辛所得的收穫時感覺多麼自豪!
人的生命無疑比農夫的收穫貴重得多!因此,我們應該期望以較少的努力去獲致理想的結果嗎?接受美國國立心理衛生機構調查的父母們不以為然,《儆醒!》代表在以往兩年間所訪問的數十位家長和學生也不以為然。
成功的父母深知教養孩子是需要作出承擔的。家庭環境必須適當,富於溫情和了解。父母要溫柔和堅毅地在兒女心中培養對學習和生活的賞識。他們要耐心地調整、留意和分擔兒女在人生路途上所遭遇的種種艱難和逆境。父母們若能這樣行,就有頗大機會可以栽培出成功的青年人。
[第6頁的精選語句]
『每逢有一個問題兒童,就極可能同時有問題父母』
[第6頁的精選語句]
時間、愛護與關懷乃是使家庭關係鞏固的黏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