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4 3/8 24-25頁
  • 察看孩子內心壓力的信號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察看孩子內心壓力的信號
  • 警醒!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身體「發言」
  • 行動比言詞更響亮
  • 從心裡說出來
  • 壓力的成因及影響
    警醒!2005年
  • 你能應付緊張——方法如何?
    警醒!1981年
  • 幫助兒女應付壓力
    警醒!1994年
  • 稱為「緊張」的東西是什麼?
    警醒!198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3/8 24-25頁

察看孩子內心壓力的信號

「受壓力的感覺很少是自發的:這種感覺通常是對某些事件或情況的反應。」——麗蓮·G·卡茨博士。

在一個濃霧的黑夜,飛機的駕駛員怎麼知道要朝什麼方向飛行呢?從起飛到降落,他都要倚靠信號。在大型的飛機上,駕駛室控制盤上有逾百種儀器之多,每種都傳達重要的訊息;一有問題,儀器便會向駕駛員發出警告。

在我們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裡,成長宛如在暴風雨中飛行一般。從嬰孩到成年的航程中,父母可以怎樣使一切都順利進行呢?既然許多孩童並不會談及自己所受的壓力,父母就必須學會察看信號。

身體「發言」

很多時,孩童會透過身體傳達緊張的信號。心理壓力所引起的各種反應,包括胃痛、頭痛、疲勞、失眠和排泄失調等,可能便是信號,顯示孩子有點不妥。a

極度的孤獨終於使莎倫失聰。由於害怕離開母親,艾美每逢上學就胃痛,約翰因為目睹雙親大打出手,心裡緊張,結果患便祕。

十歲的阿斯莉受到性侵犯,結果身體健康受到影響。她回憶說:「我記得[在被強姦之後]我有一個星期沒有上學,因為我病了。」《兒女若受人非禮》一書解釋說:「受到侵犯的孩童精神負擔很大,這種緊張可以引致身體不適。」可能發生的病徵包括機能障礙、如廁時疼痛、反覆胃痛、頭痛,以及沒有明顯成因的骨痛或肌肉酸痛等。

如果疾病看來是由心理壓力引致的,父母不應當把這種信號一笑置之。「重要的問題並不在於孩子是否假裝,」艾麗斯·S·霍尼希博士說,「重要的是促成難題的原因。」

行動比言詞更響亮

孩子行為上的驟變很多時是求助的呼喚。《訴說沮喪》一書指出:「一個向來品學兼優的學生若突然成績差了很多,就要小心留意;照樣,一個以往頑皮的學生若突然變得很乖,也值得留意。」

七歲大的提邁,由於母親完全埋首工作,便一反常態,撒謊起來。六歲大的亞當突然變得粗魯無禮,因為他感覺自己處處比不上同學。七歲大的卡爾故態復萌,在床上撒尿;這其實表示他渴望父母的關懷,因為在他看來,父母如今把注意力完全轉移到妹妹身上。

自我摧殘的行為尤其令人擔憂。十二歲大的莎拉時常遭遇意外,但事情並不能僅歸咎於她笨手笨腳。自從雙親離異以來,她便不自覺地利用自己的受傷去試圖復得離開了的父親的愛護。因此,不論事情相當輕微,只牽涉到自己故意造成的細小損傷,抑或嚴重到企圖自殺,這些都是兒童遭受重大壓力的信號。

從心裡說出來

耶穌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馬太福音12:34)因此,孩子的內心若充滿消極的感覺,就通常會由孩子的說話透露出來。

洛蘭·斯特恩指出,「孩子回家時若說,『沒有人喜歡我,』他其實正表示他不喜歡自己。」照樣,自吹自擂也顯示同一的心態。雖然在表面上看來,孩子的態度與自卑剛相反。但是,誇耀自己的成就,不論是真正的抑或假想的,都可能是為了壓抑內心愧不如人的感覺。

誠然,所有孩子都會生病,有時不守規矩,有時對自己失望。可是,這些難題若成為慣常的模式,而又沒有任何明顯的成因。父母就應當衡量一下這些信號有什麼含意了。

瑪麗·蘇珊·米勒曾詳細審查過六名青少年的童年行為模式,他們都是嚴重暴力襲擊的罪犯。事後,這位研究者評論說:「難題的跡象十分明顯,而且已經存在多年,只可惜沒有人加以留意。成年人見到,但卻只是聳聳肩而已。」

現在,父母比以往更需要提高警覺;一旦見到壓力的信號,就要迅速採取行動。

[腳注]

a 與假想自己有病的疑病症不同,心理壓力所引起的疾病是實在的。可是,病因卻屬於心理方面而非身體方面。

[第24頁的附欄]

腹中壓力?

甚至胎兒也能夠察覺出母親所感受的壓力、恐懼和憂慮,因為後者透過血液裡的化學作用把這些感覺傳達給胎兒。「孕婦所感受到的每一點壓力,胎兒都感受得到,」琳達·伯德·弗蘭克在《在分裂家庭裡成長》一書中寫道,「雖然胎兒和孕婦的神經系統並沒有直接連繫,可是卻有一種單程關係存在於兩者之間,而這是無法斷絕的。」這點也許可以解釋《時代》雜誌所作的發現。根據《時代》雜誌透露,18個月大或以下的嬰兒有大約百分之30遭受到與壓力有關的難題,由感情退縮至焦慮性神經症不等。弗蘭克的結論是:「苦惱不樂的婦人生下的嬰孩時常也是苦惱不樂的。」

[第25頁的附欄]

孩子企圖了結自己的生命

「要是我沉睡一百年,就會有什麼事發生呢?」萊蒂向父親問道。她父親以為這只是孩子的胡思亂想而已。但萊蒂卻不是說著玩的。數日之後,她吞掉了整瓶安眠藥而要入院急救。

要是你的孩子心想或實際企圖自殺,你應當怎麼辦呢?「要從速尋求專家的協助,」《抑鬱——家庭須知》一書敦促父母,「處理自殺傾向絕非業餘人士所能勝任;即使人對抑鬱者深感關注,也不應當擅自處理。你也許認為自己已經說服抑鬱者放棄自殺的念頭,但他其實只是默默不語,把心底的感覺隱藏起來而已,直至最後突然爆發而導致可怕的結果。」

憑著適當的治療,企圖輕生的孩子是有希望痊愈的。「企圖自殺的人大多數並非真正有意輕生,」以上引述的書刊評論說,「他們只不過希望痛苦終止而已。他們企圖輕生只是發出求助的呼喊而已。」在基督徒會眾裡,父母若不知道怎樣處理有自殺傾向的孩子,可以從長老獲得仁愛的幫助和優良的聖經勸告。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