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各答——生氣勃勃、豐富多采的城市
《儆醒!》駐印度通訊員報導
英國作家吉卜林認為,加爾各答「是個噩夢之城」、「極其擁擠、疫病流行」。著名的烏爾都詩人迦利布卻認為,「這個城市令人舒暢」、「此城只應天上有」。作家多米尼克·拉皮埃爾每次訪遊加爾各答,都會「有一種新鮮、興奮的感覺」。然而,在《全國地理雜誌》裡,彼得·懷特引述別人的評論,把該市描述為「陰森、可怖。世上最大的貧民窟」。毫無疑問,加爾各答(孟加拉語格利加塔)是個對比鮮明的城市。
加爾各答的建立
加爾各答位於西孟加拉邦,就在印度的東北岸。古時的印度並沒有這個地方。加爾各答的歷史比德里、坦賈武爾等城市短得多。城市的建立往往依靠河流,加爾各答也不例外,依靠浩瀚的恆河而誕生。在孟加拉灣附近,恆河分成兩條支流,然後細分更多支流,形成了世上最大的三角洲。三角洲西邊有一條河,以往稱為帕吉勒提-根加河,後來稱為胡格利河,向南流入大海。
公元15至16世紀期間,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商人航行到胡格利河,並得到當地統治者的批准,設立了一些貿易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職員喬布·查諾克把蘇坦努蒂村選為貿易中心。幾經波折,他的船終於駛到蘇坦努蒂,並且誘使戈溫德布爾村和格利加塔村也加入成為貿易點。這樣做不只是有利行商,也是為英國的新拓居地建立了根基。當時是1690年8月24日,加爾各答誕生了!
1698年,英國獲得當地的合法租賃權。直至1757年,英國向莫臥兒帝國的國王繳交租金。為了用軍力保衛發展中的城市,英國興建了威廉堡。在威廉堡的護衛下,商人感到十分安全,於是紛紛興建花園大宅。那時鎮內及一帶村落的人口多達40萬人,由於貿易興旺,每年都有差不多50艘船駛進胡格利河。
加爾各答黑牢事件
西拉吉-烏德-多拉是孟加拉一個性情急躁的年輕統治者,他在1756年攻擊加爾各答。大多數居民都逃離家園。可是,躲在威廉堡裡的部分歐洲人卻投降,被囚在一個細小侷促的監牢裡,受著6月天的炎熱所煎熬。過了一天,牢中許多人都窒息而死。這樁囚禁事件後來稱為加爾各答黑牢事件。
這件事觸怒了東印度公司。結果在1757年,克萊夫率領英兵奪回該市。據稱隨後爆發的普立西戰役,就是英國在印度施行統治的肇始。加爾各答結果怎樣?1773年,這個城市成了英屬印度的首府,直至1911年為止。
整修加爾各答
隨著加爾各答逐漸興盛繁榮,當地興建了不少美輪美奐的建築物,加爾各答因而贏得了宮殿之城的美名。那裡鋪築了許多寬闊的道路,博物館和圖書館也紛紛落成。迄今仍在的不少富麗堂皇的建築物正好證明這點。
英國在印度統治了190年以後,到1947年,在甘地和尼赫魯的領導下,印度脫離英國獨立,後來經歷分裂。在真納的領導下,由穆斯林組成的東、西巴基斯坦得以形成。後來在1971年,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成立孟加拉國。這些事件導致大量難民擁進加爾各答。現今這個大都會的人口估計超過1200萬人。
由於大量難民突然擁進,卻沒有維持生活的門路,結果造成嚴重的問題。由於房屋短缺,數百萬難民不得不住在環境惡劣的貧民窟裡,用薄紙板和黃麻搭成棲身之所。那裡的衛生非常惡劣,電力和食水供應不足,甚或毫無供應可言。此外,數千個難民淪落街頭。1967年,九個國際城市規劃組織就加爾各答的社會狀況報導,該市「無論在經濟、房屋、衛生、交通,以及生活的基本人道狀況方面,都正迅速走向崩潰的邊緣」。前景一片暗淡。
為了向居民——尤其是低收入階層——提供更多居住的地方,當局開拓廣大的鹽沼地區。藉著從河床挖取淤泥,以便用來填地,水上運輸因而有所改善。
90年代初,各國在印度大量投資,加爾各答自然不想錯過大好時機。因此,當局在該市展開大規模的環境淨化計劃。貧民窟的居民被遷徙到城外,垃圾不是用來生產電力,就是用來製造肥料。此外,造成污染的汽車和冒煙的露天烤爐也受到禁用。道路大大擴闊,購物中心紛紛落成。市民合力清除垃圾,把環境打掃乾淨,粉飾一番。加爾各答從災難的邊緣受到挽救,有機會復甦過來。一度「奄奄一息的頹城」再度活躍。據1997年一份報告透露,不論是為國家帶來利益方面,還是在公民的福利設施方面,加爾各答比印度其他大城市遠遠優勝。
貿易蓬勃的大都會
由於許多難民從鄰國擁入,加上人民從印度其他邦遷進,還有當地原住的孟加拉人,以及久居當地的中國人和亞美尼亞人,因此,加爾各答成了語言、文化、宗教和美食的大熔爐。什麼把千百萬人吸引到加爾各答呢?貿易!世界各地的船隻駛進這兒的港口,東西方於是有了交流。出口商品包括硝石、黃麻、茶葉、糖、靛藍染料、棉花和絲綢。通過陸路、鐵道和水路,大量貨物進出加爾各答。自印度獨立後,該國發展大規模的鋼鐵鑄造業,還開採各種寶貴的礦藏,以供應當地的需要或出口到外國去。
貿易的增長基本是由港口帶動的。起初英國的船隻在胡格利河較為深水的地方停泊,然後通過小艇把貨物運到上游去。1758年,貿易的核心設立在加爾各答,這個城市後來成了印度的重要港口。由於加爾各答不斷趨向現代化,加上恆河一個水壩增加了港口的水流,加爾各答在國際、沿岸和內陸方面的水路交通因而大大擴展。
古今的交通
在一個人口逾1200萬的城市裡,交通是個嚴重的問題。加爾各答擁有一般現代化城市的各種交通工具,甚至更多!矯捷的車夫拉著人力車,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往來,許多時比遇上堵車的公共汽車或計程車,更快把乘客帶到目的地,遊客往往為此驚嘆不已。人力車在1900年引入這裡的時候是用來運貨的,過了不久,這種工具也用來載客;據估計,當地大約有二萬五千輛人力車在城中的街上往來!雖然街上車輛因這些人力車而減低速度,但這種交通工具卻能為大約五萬人提供就業機會,而且也能為更多人提供交通服務。
數以千計的上下班者每天乘渡船,在加爾各答的主要火車站和中央商業區之間往來。豪拉橋是世上最多車輛使用的橋梁,每天都有五萬多輛汽車和幾千輛貨車在橋上駛過。為了疏導路面的交通,水路交通也繁忙多了。
加爾各答最吸引人的交通工具也許是電車。電車是十分優良的運輸系統,既不會污染環境,而且載客量多、能源效益大。雖然乘坐電車並非總是舒適,但每天卻有數十萬人搭乘這種交通工具來往市內。事實上,人要抓緊扶手在電車的邊緣站穩,沒有非凡的身手是不行的!最近,當地的地下鐵道系統落成,交通情況因而大有改善。地鐵每小時可載六萬多個乘客在市中心往來,而且還有空氣調節。
加爾各答豐富多采的文化
加爾各答的居民有許多接受教育的機會。不少人鑽研科學或投身法律界,美藝術也十分興旺,加爾各答因而成了次大陸地區的文化中心。加爾各答大學的規模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歷史長達140年之久,學生逾25萬人。
假如蒙拜是印度的商業影片中心,加爾各答無疑是該國的優質藝術影片生產地。蜚聲國際的薩蒂亞吉特·拉伊和姆里納爾·森,都對這種藝術有很大貢獻。此外,加爾各答人常常引以自豪的是,當地的詩人比羅馬和巴黎的詩人加起來還要多;當地的文學雜誌比紐約和倫敦的還多;此外,當地學院街的二手書市場的規模是世上少有的。
新奇事物
加爾各答有許多別具特色的地方,例如維多利亞紀念館。這座紀念館由大理石建成,富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色彩。紀念館在1921年開幕,地方寬敞,陳列英國統治印度期間許多歷史文物。加爾各答還有許多博物館,包括宏偉的印度博物館,以及其他三十多間博物館。印度植物公園有一棵樹齡達240年的榕樹,周長400多米,值得一看。當地的動物園同樣是個遊覽的好地方。梅登廣場幅員520公頃,是加爾各答的市肺,也是全印度最大的鄉村廣場。此外,加爾各答的伯爾拉天文館規模龐大,可跟世界其他龐大的天文館媲美。對於喜歡板球的人來說,伊甸園板球場是個好去處。這個板球場可以容納10萬觀眾,國際板球賽舉行的時候,那裡人聲鼎沸,氣氛熱鬧。
科學城的建築確實十分美麗。它是亞洲最大的互動科學中心,在那裡,遊客可以一嘗模擬地震的滋味,看看島嶼沉沒的情形,一睹龍捲風的形成過程,還可以認識到自然環境中一些有趣的事物,以及許多生物的生活習性。然而,對於印度教徒來說,加爾各答最吸引的地方,就是女神難近母的禮拜節期。節期一到,整個城市就會舉行一連五天的狂熱慶祝活動,大部分的日常活動也會暫時停止。
你在加爾各答購物可以看見什麼貨品呢?樣樣俱全!你也許要在喧囂的人群中擠擠插插,並留意到許多身穿漂亮莎麗的婦女。你可以買到價錢合理的皮具,例如在華人商店裡的優質皮鞋。在這個「購物樂園」裡,人只要在大型市場耐心逛逛,就會發現那裡的商品應有盡有:不鏽鋼物品、紡織品、精美的陶器,還有巧奪天工的珠寶首飾等。
美食樂園
加爾各答也被譽為美食家的樂園,我們在離開以前自然不會錯過那裡的美食。據說孟加拉人對於食物相當講究,還根據人的烹飪技術把他們劃分等級!在加爾各答的菜肴當中,魚類是少不了的。大型市場供應各種魚類、肉類和蔬菜。人只要把新鮮的香料小心調配,普通蔬菜的味道也會更為可口。那裡的中國食品非常充裕。在加爾各答林林總總的食品當中,有名的甜食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拉沙戈拉斯是象徵孟加拉的食品;這是一種去掉水分的球狀凝乳,吃之前要先調味和蘸糖漿。你也不要錯過品嘗米什蒂杜依——一種美味的甜酸乳,是大受歡迎的飯後甜食。你已垂涎三尺嗎?你聞到那些飯館傳來的美食芳香嗎?加爾各答確實是個生氣勃勃、豐富多采的城市!
[第15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斯里蘭卡
印度
加爾各答
孟加拉國
[地圖]
加爾各答
印度植物公園
梅登廣場
動物公園
伯爾拉天文館
維多利亞紀念館
印度博物館
胡格利河
鹽水湖
達姆達姆國際機場
[鳴謝]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15頁的圖片]
科學城
[第16頁的圖片]
維多利亞紀念館
[第17頁的圖片]
繁忙熱鬧的市場
[第17頁的圖片]
路旁的理髮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