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9/8 14-18頁
  • 別出心裁、發展迅速的新城市——巴西利亞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別出心裁、發展迅速的新城市——巴西利亞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漫長的序幕
  • 徵圖比賽
  • 塵土中的「飛機」
  • 從「帳篷」到「水泥」
  • 絕無僅有
  • 鳥瞰全城
  • 迷不了路
  • 成長期的苦惱
  • 「巴西心臟」?
  • 穿越森林直達巴薩利亞的新公路巡禮
    警醒!1971
  • 「多姿多采的美地」——引人入勝的歷史
    警醒!2000年
  • 引人注目的建築物——古與今
    警醒!1971
  • 在巴西作見證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9/8 14-18頁

別出心裁、發展迅速的新城市——巴西利亞

《儆醒!》駐巴西通訊員報導

試問,在世上哪個國家,你能跟首都藍圖設計師通話?又或者跟設計及監督首批市政府大樓興建工程的建築師一聚呢?你在世上哪個國都,大凡看見年齡40歲以下的,都可以肯定他不是土生土長的呢?答案是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巴西利亞這個非同凡響、朝氣勃勃的城市,值得我們細看一番。a

漫長的序幕

從聖保羅市乘飛機往巴西利亞需時約一個半小時。如果乘坐設備完善的公共汽車也不過12小時。我選擇了後者,好利用時間用功查閱一下巴西利亞的發展歷程。

自18世紀末,巴西人首次組織起來反抗葡萄牙人統治以後,另建國都一直是人民的心願。1822年,巴西宣布獨立,政治家若澤·博尼法西奧建議將新首都命名為巴西利亞;這個名字其實早被17世紀製圖家用來稱呼整個巴西。

1891年,巴西新憲法規定把中部高原的1萬4000平方公里稀樹林區預留下來。這塊距離海岸1000多公里的土地,被選定為巴西首都的新址。當局認為,把首都從里約熱內盧往內陸遷移,理應能夠帶動巴西中部廣大地區的發展。可是,建都大計一擱就是50年。1955年,漫長的序幕終告結束,巴西利亞勢如破竹的新一頁即將展開。

徵圖比賽

1955年,總統候選人儒塞利諾·庫比契克聲言一旦當選,新首都將在他五年的總統任期內落實完成。1956年4月,庫比契克果然獲選為巴西總統。

在此之前,政府已公布一項徵圖比賽:巴西全國的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城市規劃師均可參加新首都的設計圖比賽。數月間,26位參賽者提交了他們理想的新都圖樣。1957年3月,國際的評選團宣布賽果:城市規劃師盧西奧·科斯塔的作品獲選。

跟其他參賽作品不同,科斯塔提交的只有幾份草圖及手寫說明文字。一國之都就這樣巨細無遺的被放進一個紙皮封套裡去!首先,科斯塔就自己簡略的圖則向評選團致歉,然後補充說:「我認為如果圖則不合適,你們也大可隨意拋掉,而不致浪費大家的時間。」儘管這樣,評選團對他的設計情有獨鍾,認為他的「構思平實、設計簡潔」。究竟這是怎麼樣的設計?一座水泥城市怎樣從零開始?

塵土中的「飛機」

要一睹新首都風貌,最佳方法莫過於參觀建都工人博物館。由於博物館位於首都第一所醫院的故址,堪稱是巴西利亞的搖籃。四十年前,在新首都出生的嬰孩就在這裡展開他們人生的旅程。今天,這所昔日的醫院向我們闡述了巴西利亞的誕生與早期歷史。博物館內有這麼一個標題:「塵土、帳篷與水泥」的故事。

博物館職員勞莉蒂·馬沙多首先帶我參觀「塵土」時期。在一幀照片前,她停了下來。照片攝於1957年,畫面是稀樹草原內兩條交錯泥路的景象,四周盡是茫茫蠻荒。她解釋說:「這幀照片把新首都的雛形捕捉得極為傳神。」跟科斯塔的草圖對比之下,可以見到他把其中一條泥路稍作改動,再經建築工人(稱為康德戈b)築成弧形,一座從塵土中崛起,呈飛機形狀的城市遂活現眼前。

不錯,這就是巴西利亞獨一無二的設計:全城呈飛機形狀,座艙面東,拱形機翼向南北開展。座艙是三幢政府大樓,機身是商業區,機翼是住宅區。

從「帳篷」到「水泥」

博物館展出的「帳篷」時期與「水泥」時期,闡述巴西各地工人為前往建都工地,不惜變賣田產。一個在1957年8月抵達的工人憶述說:「家父買了一輛貨車,把我們一家二十多口放在車上,就這樣經過19天路程到達這裡。」其他人有的坐公共汽車,有的坐牛車和搭便車陸續到達,全部共6萬人。

由於新首都的啟用典禮已定為1960年4月21日,這支住在帳篷的工人大軍實在來得合時。換言之,所有工程師、技術人員,以及建築工人需合力於1000日內完成建都工程,可說任重道遠!然而,大日子來臨之時,建都大任終能如期完成。世上最年輕的首都驀然從茫茫荒野、滾滾黃土中拔地而起。

絕無僅有

對於新首都以及勞苦功高的建築工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教科文組織」)位於巴西利亞辦事處的人員至今依然無不讚嘆稱奇。該組織的文化部專員布賴茵·比卡博士說:「世上再沒有另一個首都的藍圖被人這麼忠實地演繹。這也就是巴西利亞被教科文組織列在世界文物榜c上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巴西利亞也是文物榜上惟一仍在興建中的城市。正如比卡博士指出,這也是困難所在,他說:「你怎樣能夠一面擴建,一面保留城市原貌呢?」盧西奧·科斯塔在生的時候,雖然年逾90,卻仍視建設國都為一己大任。對於任何新建設項目,他都密切監察,以確保首都原貌不受破壞。例如,他得知有人計劃在巴西利亞市中心興建鐵路時,立即堅持當局要將其改為地下鐵路。

鳥瞰全城

是時候繞城一周了。即使你首次踏足這個城市,也不會迷路。城中有兩條主要大道,公共汽車站就在兩者的交會處。一條大道由西往東(即由「機」尾到座艙),沿路是酒店、劇院、銀行,以及百貨公司。另一條由北往南(即由機翼一端到另一端),是住宅區。

要鳥瞰全城,最有利位置莫過於登上樓高224米的電視塔,位於機翼後面機身位置。不收費的電梯把你帶往75米高的樓層,巴西利亞市中心的風光可盡收眼底。當你極目四望,綠油油的草地是這麼的無邊無際,看上去彷彿天地相連。這時,你就能體驗到巴西利亞有多遼闊了。事實上,園藝設計師羅伯托·伯利-馬克斯為巴西利亞構思的綠化設計確實出色;據稱以人口平均計算,巴西利亞是世上最綠化的首都。

城東有座龐大的購物中心,四周綠草如茵,兩旁是公路。沿路是17幢樣式相同的大樓。每幢盒型建築物是各政府機關。購物中心盡頭是巴西利亞的標誌:兩座圓拱形屋頂,一垂直一倒置,坐落於28層高的巴西國會大樓旁。

也許國會大樓的形狀令你想起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這其實絕非巧合。有分參與設計聯合國大樓的巴西設計師奧斯卡·尼邁爾正是設計巴西利亞國會大樓,以及首都各主要建築物的同一人。他的傑作包括坐落於兩座聯合式國會大樓旁的外交及司法機關大樓。

迷不了路

然而,巴西利亞絕非僅是個別具匠心的公園城市而已。它也為成千上萬的居民提供了舒適的住宅。家住巴西利亞的律師保羅帶我參觀住宅區時說:「見慣雜亂無章城市的人遷到巴西利亞來,準覺得這個井然有序的城市令他們耳目一新。」

巴西利亞的樓房都是公寓式的設計。共同分用一個庭院的樓房則自成一區。城北與城南各有住宅區分布,地址簡明,一目了然。例如,北102L就是城北102號住宅區L幢。只要你記得區號是從小到大的(例如從102到116),如此類推,你駕車沿機翼一直走,準迷不了路。

樓高不超過六層的住宅除了外形整齊劃一外,還考慮到樓房之間距離適中。據森豪爾·科斯塔解釋,這種設計可讓在院子內玩耍的孩子清楚聽見母親的召喚,說:「曼努埃爾,你回家來吧!」

成長期的苦惱

儘管巴西利亞可說是演繹城市規劃的得意傑作,其中的設計卻並未考慮到建都工人的需要。當局假設建都工程一旦完成,工人將自動收拾行裝,歸家上路去。可是,返回沒有醫院、學校及就業機會的家鄉絕非工人所願,他們都寧願留在巴西利亞。可是,他們可在哪裡容身呢?

他們一手興建的樓房租金高昂,惟一選擇是到巴西利亞附近的綠化地帶居住。不久以後,比巴西利亞面積還要大的城市陸續出現。今天,住在經規劃的城市中人口只有40萬,其中不少住宅單位仍然空置;可是未經規劃的衛星城市人口卻高達200多萬。儘管當初城市規劃是本著人人平等的概念來設計的,生活水平懸殊卻令人口分散到不同的城市去。

此外,人口膨脹與階級懸殊的問題也是當局始料不及的,從而助長了都市常見的難題,如罪行以及社會經濟不穩等。不錯,這個年輕的首都正經歷成長期的苦惱。井然有序的街道,別出心裁的建築顯然都不足以改變人的內心和行為。

「巴西心臟」?

在巴西利亞的環形公路兩旁,顯眼的路標告訴旅客他們即將進入「巴西的心臟地帶」。這個路標頗耐人尋味。雖然巴西利亞地理上並非位於巴西中央,可是它跟各大城市距離倒是相若的。然而,這個路標還有深一層的含意嗎?骨子裡,巴西利亞真是不折不扣的巴西國都嗎?就此,各界意見紛紜。你若親自來訪,則自有分曉。要記住,不要匆匆妄下結論。要讓巴西利亞向你展現它的風采。有人說得好:「巴西利亞的魅力是點滴散發的,也點滴留痕。」

[腳注]

a 1998年6月,在這篇文章完成後不久,設計師盧西奧·科斯塔就去世了,死時96歲。

b 這個詞(以前是非洲人對葡萄牙人的稱呼)源自安哥拉,後來成了巴西利亞建都工人的暱稱。

c 由教科文組織編制的文物榜包括世上552個文物重點,它們因為擁有「獨特的天然景致,或珍貴的文化特色」而榜上有名。

[第15頁的圖片]

「塵土、帳篷與水泥」的故事

[鳴謝]

Arquivo Público do Distrito Federal

[第15頁的圖片]

「康德戈」整裝列隊

[鳴謝]

Arquivo Público do Distrito Federal

[第16,17頁的圖片]

巴西利亞全景

1.市府大樓

2.國民議會大廈

3.最高法院

4.三權廣場

5.行政機關大樓

[鳴謝]

Secretaria de Turismo,Brasília

[第18頁的圖片]

世上綠化比率最高的首都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