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8 9/1 4-7頁
  • 找尋優於財富的東西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找尋優於財富的東西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宗教能夠解答嗎?
  • 追求不同的目標
  • 成功地應付難題
  • 生活更充實、更愉快
  • 為什麼各種各式的人都成為耶和華見證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 親近上帝助我成功應付難題
    警醒!1993年
  • 我奮力爭勝——真正值得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 雖然殘廢,卻仍保持喜樂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守》78 9/1 4-7頁

找尋優於財富的東西

美馬勝三自述

1946年,我回到日本京都去,四年以來,我曾在中國東北部參與第二次大戰的戰事。其實我要算很僥倖了——去而不返的,有千千萬萬人。

我們的家鄉日本慘受蹂躪,許多城市完全成了廢墟。人民秩序大亂,食不果腹。很多母親四處找尋食物零碎來給肚餓的嬰兒吃。但是,當時有錢人家卻可以隨時在「黑市」上買到必需品。我知道貧窮是什麼意思,我永遠也不想再做窮人。於是,我的人生目標主要就是賺錢了。

不過,你們也許意料不到,我找到了比物質利益還好的東西。

我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我由祖母養大。我們住在京都附近的郊區,直到我十六歲中學畢業時為止。我不大喜歡上學讀書,所以決定幫父親的忙,經營小生意,售賣藤製品,諸如藤籃、麻繩、藤蓆等等。我在那裡做事,直到日本投入第二次大戰的時候。1941年,我滿了20歲,國家召我入伍。

那些日子,我常常幻想人死後到底怎麼樣。死亡常常盤據在我們青年人的心頭上,因為我們知道,上陣作戰的青年是極可能會戰死的。上了年紀的人大可以享受人生,而我倒要這麼年輕就死了,我覺得很是不平。雖然日本當時盛行神道教,可是神道教不曾給我什麼靈性上的幫助。

戰後歸來,我依著東方習俗,娶了哥哥的遺孀,他在大戰中戰死了。此後不久,她害了肺病也死了。父親墨守另一個日本習俗,聘了媒人,把我和內子——撮合成婚。

我受的教育很少,擔心要做什麼工作才能糊口。我們的財產多半在大戰中喪掉了,所以,我覺得最要緊的就是經濟上的安全;不錯,我可以賺多少錢,就要賺多少錢。我覺得,機智與辛勤才是獲致成功的條件,良好的教育倒不十分要緊。未幾,我做起生意來,工作就是把滿載新鮮蔬果的貨箱由田園運送到市場上去。

我夙夜不懈,辛勤勞碌,要把生意擴大起來。生意果然蒸蒸日上,不過想發達的希望可沒有實現。後來,我的野心勃勃,不合情理形成了很大的壓力,開始自食其果。我害了一場大病,需要留院治療。

一連許多個星期,內子要服侍我。我以為是患上了不治之症,快要死去。於是死亡再度盤據我的心頭,我又開始想到人死後到底怎麼樣了。

宗教能夠解答嗎?

我轉向宗教尋求答案。從前曾經學過一點神道佛教的知識,如今再次對它感到興趣。佛教主張有一個冥界,所有死者都成了冥界的一份子。佛教也主張某些人的幽靈會到地獄去受苦。

我對這個主張很有信心,於是相信人有一個不死的部份,這部份會越過死亡而到冥界去繼續生存。我渴望能夠肯定自己的所謂內在生命不會到受苦之地去,而會在死後享有一個快樂的前景。不過,教我相信神道佛教的那個人不幸逝世,令我十分失望。我始終不能夠得到問題的答案。

我仍舊不斷找尋得救之道,參加別的佛教集會,甚至上到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的教堂去。很有興趣的是,我發現這些宗教的主張也跟佛教的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這些宗教同樣主張人死後,或到烈火之地去受苦,或到天堂去享福,要視乎那人在世時怎樣生活而定。但是這些答案不能令我感到滿足。況且,我看出這些教會是如何自私,如何貪婪,於是索性不再上教堂去了。

我養病的期間,耶和華見證人的一位澳洲籍海外傳道員,羅綺·黛亞,來探訪我。她建議在我們家裡免費研究聖經,我欣然答允。但是研究不到多少,喜樂變成痛苦。

這特別是因為,聖經主張人的魂並非是不死的。羅綺讀出幾節經文來,比如以西結書18:4,那裡說:「犯罪的[魂]必死亡。我聽了極其惱怒,甚至想把研究輟止了。而且,有時候研究似乎是太辛苦了,我嘗自問:「為什麼要研究這樣艱深的東西方能得救?難道沒有捷徑嗎?」

羅綺解釋說,由於千多年來各宗教一直提倡謬誤的道理,所以錯誤的觀念已在人們心裡根深柢固。因此,需要作細心的研究來辨別真理與謬誤。她又說,只有真理才能帶人到永生裡去。

她給我解釋過之後,我開始認識到,如果要學習上帝的真理,就需要認真地作切實的研究才行。留給我深刻印象的經文是:「尋找它如尋找銀子,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上帝。」(箴言2:4,5)那時我開始從聖經得到快樂。我們小心地研究聖經的道理時,所學到的東西開始對我有意義了。

我看得出,人的確就是魂了,人死時魂也死去。死者是沒有知覺的。(傳道書9:5,10;詩篇146:4)可是,全能的上帝有能力使人復活過來,而且穩確地應許說他必定會這樣行。(約翰福音5:28,29;使徒行傳24:15)聖經也清楚地說,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將會改變成一個美麗的家鄉,給服從上帝的人居住。(啟示錄21:3,4)這些聖經教訓使我留下不能抹煞的印象,漸漸的影響到我的一生。

不久我康復過來,可以再次工作,搞好停滯不前的生意。但是對於賺錢的看法,及對於佛教的觀點,都改變了。我開始向佛教僧侶傳揚從聖經所學到的東西。這使父親光火起來,把我們逐出家庭之外。於是我們將辦公室改裝一番,搬進去住。

追求不同的目標

那些日子,耶和華見證人聚會的地方,要坐電車走一小時的路程。那是公眾地方,是一間租來的日本式的房子,闊四公尺,長七公尺(13呎乘23呎)。在隔壁的房間裡,有人玩日本圍棋,有人學珠算,其聲響甚大。參加聚會的人誠懇而熱心,令我難忘,其中還包括許多青年人,他們都不顧吵耳的噪音,集中精神在研讀的資料上。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在1955年參加的第一次基督受難紀念。你也許知道,這個紀念又叫做「主的晚餐」。(哥林多前書11:20)我並不知道那會是怎麼一個晚餐,於是穿起最畢挺的西裝,偕同另外一個聖經學生空著肚子去。我倆回家途中,餓得難抵!

後來我開始參加耶和華見證人半年一度舉行的環務大會,為期兩三天。參加大會的時候往往為生意掛心。然而跟大會中品行端正的人快快樂樂的交往,對我來說,比賺錢更為重要。

如果聖經含有得救之道的話,則唯一正當的事便是要將聖經的真理與人分享,這看來相當合理。我逐漸進步到幫人在家裡研究聖經的地步。我第一個經常的聖經研究是個畫家。一個下雪的晚上,回家途中,腦子裡引起了幾個問題:「為什麼要在這麼晚的時候仍然做著這件工作?何不只是自己得救就算了?我知道這件工作很重要,但為什麼……?」

於是我一邊在雪中跋涉,一邊向上帝禱告關乎這件事。這時,我記起當我向那個海外傳道員問及得救有何捷徑,她怎樣說。她說:「上帝就是愛,但自私與仇恨是從魔鬼來的。」真的,大部份人都忙於自私地追求財富。但我看出這件傳道工作是完全沒有自私的;這是上帝的工作。耶和華要藉著這件工作將願意聆聽的人召集起來,並且訓練他們準備得救。

這個時候,我對上帝的愛了解得更加透切,而且明白出於愛心的作為是如何需要。當晚我臨睡之前衷心感謝耶和華賜給我的瞭解。這次經驗至今記憶猶新。

成功地應付難題

如今,家人親屬開始反對得更厲害,其他同事也一樣。主要的原因是,我不肯參與常常帶有宗教色彩的活動,比如葬禮。

內子不喜歡我所作的改變,她要求離婚,我大吃一驚。不過,我可以跟她推理這個步驟是怎樣愚蠢。後來她開始研究聖經。當她獻身給耶和華而在1957年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的時候,我多麼快慰。

養育我們的兩個女兒而使他們行走真正基督教之路尤其困難,因為街坊鄰里對於非基督教的宗教節日都很熱心,況且兒童是十分嚮往這些節日的,我設法教女兒知道為什麼若干節日習俗都是上帝所不悅的。從聚會回家途中,我會同她們溫習一下從基督徒聚會所學到的東西;如果她們記性不錯,我往往讚許她們,這使她們集中精神聆聽。而且,我和內子都很著意要過一種與我們的教育相符的生活,處處給兒女立好榜樣。

生活更充實、更愉快

1957年在大阪舉行的一個大會中,社方宣布京都的海外傳道員要到其他委派的地區去。在大會期間,節目討論到需要許多全職的「先驅」傳道員。於是我們開始思考是否可以明智地編排時間,做一個先驅。

我回家之後,嘗試暫時的先驅工作,用部份時間來料理生意。後來我雇了一名助手,在我出去做傳道工作的時候替我料理生意。一年之後,生意已有前一年那樣興旺。於是我成為了經常的先驅傳道員。後來,在1964年,我決定把生意變賣出去。靠著變賣生意得來的錢,又用部份時間在一家漁業公司工作,方能夠維持家計,繼續從事先驅工作直到今天。

我從耶穌以下的勸告得到許多裨益,『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馬太福音6:19,20)裨益的一端是,社方在1965年在我的土地上興建了一幢王國聚會所。

當我最初接觸耶和華見證人的時候,京都只有10個王國傳道員在那間細小的租來的房間裡聚會。但如今在京都有九個欣欣向榮的小組,共有700個以上的傳道員和96個先驅!還有六座可觀的聚會所。耶和華的崇拜的這一切增長,我都曾親眼目擊,而且在過去23年來曾親自參與。

令我得益不淺而沒齒難忘的,就是參加1958年在紐約市楊基運動場及馬球會場舉行的國際大會。大會的第一天,我看見180,000人赴會,這使我了解到,耶和華上帝的確正在召集所有語言、國籍的人,成為他的真正敬拜者。

使我格外高興的,就是見到我曾與之研究過聖經的人在靈性上成長起來。有些如今是先驅傳道員,正在幫助更多的人認識得救之道。這許多年來,內子一直是我忠心耿耿的助手,我們常常一起從傳道工作得到樂趣。我們兩個女兒如今都已嫁,她們曾用全部時間來做先驅工作。

每當我回想到已往的人生目標原是要發財的時候,這和我改變了目標以來所得嘗的快樂無法比較。真的,一個人用一生來事奉我們偉大的創造主所帶來的滿足感,是沒有什麼可與比擬的。

[第4頁美馬勝三的圖片]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