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何以如此難尋?
「我要有百萬良朋。」巴西的一首流行歌曲這樣說。但朋友究竟是什麼?有時「朋友」一詞被人用得如此隨便,以致可以指任何相識而不懷有敵意的人。可是,真正的朋友並非僅是泛泛之交而已。論到友誼,培根(Francis Bacon)寫道:「友誼使喜樂加倍,使憂傷減半。」
不錯,真正的朋友可以增加你的快樂,在有需要時則幫助你應付憂傷。因此,沒有朋友的人就無法完全快樂。可是,今日世上有千百萬人埋怨很難尋得真正的朋友。
何以真正的朋友如此難尋
聖經預言今日一般人會「專愛自己、……自誇、高傲、……忘恩負義、不[忠]、沒有親情、不肯和解、惡言中傷、不能自律、橫蠻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容易衝動、傲慢自大。」(提摩太後書3:1-4,《新譯》)因此,難怪忠貞的朋友如此難尋!一般人的環境妨礙他們養成作真正的朋友所需的各種品德。
但還有其他的因素。有些人很膚淺,他們所關心的只是生活上外表的事物。其他的人則不願意作出友誼所要求的犧牲。現今我們時常聽見的勸告是「不要惹麻煩!」世人對物質的重視也使友誼大受影響。人們時常寧願擁有東西——甚至貓和狗——過於與人交往。他們對人所表現的愛意時常是浮面的。正如一位年長的婦人評論說:「他們的愛是保持相當距離的。」甚至在人們慣於擁抱和接吻的文化中,人在有真正需要時也可能發覺缺乏來自朋友的真誠支持。
缺乏時間也是友誼時常遭遇的另一個障礙。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時常忙到沒有時間或精神去培養友誼。或者有些人覺得朋友必須受到隆重的款待,因此認為自己沒有經濟能力去培養友誼!
膚淺的友誼
可是有些人聲稱他們的確有朋友。但這種關係究竟有多深呢?人們對別人發生興趣時常是因為對方能夠提供的東西而非由於對方的為人。這樣的友誼可能頗為短暫,因為「朋友」一旦不再有用,就隨即被人拋棄了。
甚至具有共同的興趣亦不一定足以維持長久的友誼。《巴西先驅報》有一次報導兩個「密友」喜歡一同上酒吧買醉及在週末開懷痛飲。可是有一次他們為了兩人中誰更具有男子氣概的問題發生爭執。為了證明自己的聲稱,其中一個對另一個連發數槍。殺人者後來說他殺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可是,雖然友誼遭遇這麼多困難和障礙,事實仍然是:人人都生來便需要有朋友。那麼,我們可以從何處及如何尋得真正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