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新世界秩序
「我們要去的地方、所要創建的新世界,並沒有任何地圖指示我們。世界回顧過去九十年來充滿了戰爭、衝突和猜疑,讓我們也同時展望未來——一個新世紀,一個和平、自由和繁榮的新千禧年。」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於1990年1月1日的演詞中發表了上述一段話。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則在一項類似的演說中建議,列國應當在1990年代通力合作以消除「世界的恐懼和不信任、不必要的武器、落伍的政治理念和軍事主義,以及人與人之間和國與國之間種種人為藩籬。」日本的《每日新聞》於1990年1月3日作出以上報導。
顯然,當時人人都滿懷希望。過了一年之後,情況仍不相上下。1991年1月29日,布殊總統在國情諮文中提及波斯灣戰役,說:「這不僅是一個小國[科威特]的利害關係而已,反之,事情關乎新世界秩序的遠大理想——彼此迥異的列國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團結起來,努力達成人類的普遍願望:和平、安全、自由和法治。」
絕非一帆風順
人類在尋求新世界秩序方面的確困難重重。各國之間的武裝衝突無疑從中作梗。1991年1月28日,《時代》週刊論及當時在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業已爆發的衝突說:「隨著炮彈急射,導彈猛發,新世界秩序的希望復化為我們所熟識的動盪不安。」該刊補充說:「我們絕不應當妄以為大吹大擂的新世界秩序已部署就緒,甚或近在眼前了。」
國際間的通力合作從未實現過,這種情形無疑妨礙了人在建立一個新世界秩序方面所作的一切努力。《世界與我》(1991年1月份)所發表的一項報告說,學者們分析「超級強國新釐定的外交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新世界秩序可能造成的衝擊」。上述刊物的編輯在結論中說:「歷史表明,戰爭與和平之間的分野即使在形勢最佳的時候也間不容髮。國際間的合作——尤其是列強之間的合作——對於從冷戰成功地轉入新世界秩序,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環境方面的難題也妨礙了許多人所預見的新世界秩序實現。萊斯特·R·布朗在《1991年世界動態》(世情觀察研究所的報告書)中說:「沒有人能夠肯確地說出新秩序是什麼模樣。但我們若要為下一代創建美好的前途,就需要作出極大的努力去扭轉地球所遭受的環境破壞。這將會是未來數十年支配世界事務的方針。」該報告指出,空氣污染「在數以百計的城市裡已達到危害健康的程度,在數十個國家中已達到傷害農作物的水平」。該報告進一步說:「隨著地上人口與日俱增,動植物的種類卻日益減少。自然環境遭受破壞和污染正逐漸減少地上生物的多元化。氣溫日漸升高以及臭氧層的損耗都足以加添地球的損失。」
有鑑於此,人類在尋求新世界秩序方面顯然障礙重重。事情有成功的希望嗎?人能夠說新世界近了嗎?若然,這件事會怎樣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