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第7章注釋
不要再妄自審判人 又譯「不要再妄自批評人」或「不要再定別人有罪」。耶穌知道,不完美的人往往會動不動就批評別人,而且當時很多法利賽派的人都在這方面立下了壞榜樣。任何人如果不遵守摩西法典,或者不跟從法利賽派提倡的那些沒有聖經根據的傳統,就會受到他們的嚴厲批評。耶穌吩咐那些經常批評別人的人不要再這樣做。耶穌的門徒不應該總是挑剔別人,而應該持續不斷地「寬恕人」,原諒別人的過失。他們這樣做就可以鼓勵其他人也樂於寬恕別人。(另見路6:37的注釋)
弟兄 在本節經文裡,譯作「弟兄」的希臘語詞a·del·phosʹ指有相同信仰的人,也就是一起崇拜上帝的人。這個詞也可以泛指其他人。(另見太5:23的注釋)
刺……梁木 耶穌在這裡用了誇張的措辭,生動地描述一個愛挑剔弟兄的人。耶穌把輕微的過失比作一根小小的「刺」。希臘語詞karʹphos不但可以指一根「刺」,也可以指木頭的一片碎屑,所以有聖經譯本把這個詞譯作「木屑」。愛挑剔的人提出要「除掉弟兄眼中的刺」,這樣說是暗示他的弟兄「視力」不好,也就是在道德觀念和判斷力等方面都有問題。他這樣說也是高傲地聲稱,自己有資格幫助弟兄看清事實並作出正確的判斷。但耶穌說,出了問題的其實是這個人自己的「視力」或判斷力,因為他的眼中有「梁木」,也就是一根用來支撐屋頂的長木。(太7:4,5)有些人認為,從這個反差很大甚至有點幽默的對比可以看出,耶穌很熟悉木匠的工作。
看! 見太1:23的注釋。
虛偽的人! 在馬太福音6:2,5,16中,耶穌用這個詞來形容猶太宗教領袖。但在這裡,耶穌用「虛偽的人」來稱呼任何一個只留意別人的過失卻無視自己過失的門徒。
把聖物給狗……把你們的珍珠扔到豬面前 根據摩西法典,豬和狗都是不潔的動物。(利11:7,27)如果一隻動物被野獸殺死,牠的肉可以扔給狗吃。(出22:31)可是猶太人的傳統禁止人給狗吃「聖肉」,也就是用來獻祭的動物的肉。在馬太福音7:6,「狗」和「豬」用來比喻那些看不出真理多麼寶貴的人。正如豬看不出珍珠的價值,甚至可能會傷害給牠珍珠的人,看不出真理多麼寶貴的人也可能會侮辱跟他們分享真理的人。
不斷懇求……尋找……敲門 意思是禱告要堅持不懈。在希臘語原文中,這裡的動詞形態都顯示這些行動是持續不斷的,因此譯文用了「不斷」這個詞。連續使用三個動詞還有強調的作用。耶穌在路加福音11:5-8的比喻裡也說明了類似的要點。
餅……石頭 耶穌拿餅跟石頭做對比,可能是因為餅是猶太人和鄰近民族的主食,而餅的形狀和大小可能會讓人想到石頭。耶穌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做父親的絕對不會這樣做。(另見太7:10的注釋)
魚……蛇 魚是加利利海一帶的人常吃的食物。有些小蛇可能看起來很像人們拿來跟餅一起吃的魚。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仁愛的父親絕對不會這樣做。
你們雖然是罪人 罪人,直譯「邪惡的人」。由於遺傳的罪,所有人都不完美,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都是邪惡的。
尚且……何況…… 耶穌經常用這樣的推理方式,從簡單的事實推論出重要的結論。他首先會陳述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或人們熟知的道理,然後根據提到的事實作出一個更加無可反駁的結論。(太10:25;12:12;路11:13;12:28)
法典和先知書 見太5:17的注釋。
你們要進窄門 在古代,人們需要沿著通往城門的路才能進入建有圍牆的城。聖經用「路」或「道路」來比喻人生的旅程和人的行為。這裡描述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分別代表不同的人生方向,一種是上帝認可的,一種是上帝不認可的,人選擇走哪條路決定了他能否進入上帝的王國。(詩1:1,6;耶21:8;太7:21)
門是寬的,路是廣闊的 有些抄本寫的是「路又寬又闊」,但現在這個較長的譯法是根據一些最早期的抄本,也跟馬太福音7:14的結構更對稱。(另見附錄A3)
外面披著羊皮 意思是假扮成綿羊一樣,顯出像綿羊那樣溫馴的特質,讓自己看起來是崇拜上帝的「羊群」的一分子。
貪婪的狼 比喻那些貪得無厭、為了私利而剝削別人的人。
果實 這裡用來比喻人的言行或說話做事的結果。
不守上帝法律 又譯「行事不法」。(另見太24:12的注釋)
睿智 見太24:45的注釋。
大雨……洪水……暴風 在以色列,突如其來的冬季風暴並不罕見,尤其是在猶太曆提別月(大概相當於公曆12月中到1月中)期間,這樣的風暴會帶來狂風暴雨,以及極具破壞力的突發洪水。(另見附錄B15)
他的教導方式 又譯「他的教導」。這裡不但指耶穌怎樣教導人,也指他教導的內容,也就是他通過登山寶訓讓人學到的一切。
感到驚訝 這裡的希臘語動詞也有「感到驚嘆不已」的意思。在原文裡,這個動詞是進行時,表示耶穌的話對民眾有持久的影響。
不像他們的抄經士 抄經士習慣引述受人尊崇的拉比的話作為權威,但耶穌跟他們不一樣,他總是根據上帝的話語教導人,代表耶和華發言,說話「很有權威」。(約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