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第8章注釋
那時 希臘語是i·douʹ。(另見太1:23的注釋)
痲瘋 指一種嚴重的皮膚病。聖經提到的「痲瘋」不僅僅指今天人們所知的痲瘋病。任何人被診斷患上痲瘋病,就必須跟別人隔離,直到痊癒。(利13:2及腳注,45,46;另見詞語解釋)
向他下拜 又譯「向他表示敬意」。在《希伯來語經卷》裡,人們在見到先知、君王或上帝的其他代表時,也會向對方下拜。(撒上25:23,24;撒下14:4-7;王上1:16;王下4:36,37)這個人顯然看出,他說話的對象不但有能力治病,也是上帝的代表。耶穌是耶和華委任的未來君王,通過下拜來向他表示敬意是非常合適的。(太9:18;關於譯作「下拜」的希臘語詞的更多資料,另見太2:2的注釋)
摸他 摩西法典規定,痲瘋病人必須被隔離,以防傳染給其他人。(利13:45,46;民5:1-4)不過,猶太宗教領袖卻定出許多額外的規條。例如,任何人都要跟痲瘋病人保持至少4肘尺的距離,也就是大約1.8米。在刮風的日子,則要保持至少100肘尺的距離,也就是大約45米。這些規定令痲瘋病人受到無情的對待。古代的猶太著作曾用積極的口吻描述:一個拉比看見痲瘋病人就躲起來,另一個則為了跟痲瘋病人保持距離而向他們扔石頭。耶穌的做法卻截然不同,他十分同情那個痲瘋病人的苦況,於是做了一件其他猶太人難以想像的事——伸出手來摸了那個痲瘋病人。儘管耶穌本可以只說一句話就治好那個人,他還是伸手摸了對方。(太8:5-13)
我很願意 耶穌不僅表示他已經聽到對方的請求,還表達出強烈的願望要答應他的要求。這表明耶穌這麼做不是僅出於責任感。
不要告訴任何人 見可1:44的注釋。
讓祭司查看 根據摩西法典,祭司要查看痲瘋病人是否已經痊癒。之後,那個已經痊癒的人要去聖殿,獻上規定的祭物。(利14:2-32)
迦百農 見太4:13的注釋。
軍官 又譯「百夫長」,也就是羅馬軍隊中統領大約100個士兵的人。
我的僕人 譯作「僕人」的希臘語詞的字面意思是「孩子」或「年輕人」。這個詞可以用來指主人喜愛的奴隸,也許是他的貼身僕人。
很多人從東方、西方來到 這表明非猶太人也會跟基督一起成為王國的君王。
享用宴席 又譯「斜靠在桌前」。在聖經時代,人們舉行宴席時會圍著桌子擺幾個床榻。用餐的人會側臥在床榻上,頭朝向桌子,左肘枕著靠墊。他們通常會用右手拿食物吃。跟別人一起「斜靠在桌前」是一種近距離交流的方式。一般來說,那個時代的猶太人不會跟非猶太人這樣做。
咬牙切齒 形容痛苦、絕望或憤怒的樣子。人咬牙切齒時,也許還會有罵人、打人等粗魯的行為。
彼得的岳母 見路4:38的注釋。
發燒 見路4:38的注釋。
到了晚上 根據平行記載馬可福音1:21-32以及路加福音4:31-40,這指的是安息日結束之後。
這是要實現先知以賽亞說的話 見太1:22的注釋。
背負 又譯「帶走」或「除去」。馬太在上帝的指引下表明,耶穌施行奇跡治病這件事應驗了以賽亞書53:4的話。將來,以賽亞書53:4還會有更大規模的應驗。到時,耶穌會把人類的罪徹底「帶走」,就像「阿撒謝勒羊」在贖罪日把以色列人的罪帶到曠野一樣。(利16:10,20-22)通過把罪「帶走」,耶穌會除去疾病的根源,從而造福所有對他犧牲生命所成就的事表現信心的人。
對岸 指加利利海東岸。
人子 又譯「人的兒子」。這個稱呼在 福音書裡出現約80次。耶穌自稱「人子」,顯然是為了強調他是一個由女子所生、有血有肉的人,也強調他跟亞當完全對等,因此能救贖人類擺脫罪和死。(羅5:12,14-15)此外,這個稱呼能讓人看出耶穌就是彌賽亞,也就是基督。(但7:13,14;另見詞語解釋)
沒有枕頭的地方 意思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家。
埋葬父親 見路9:59的注釋。
讓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好了 見路9:60的注釋。
風浪大作 加利利海常常會發生這種情況。由於加利利海的水面低於海平面大約210米,而且水面的氣溫比周圍高地和山上的氣溫都高,結果很容易引起大氣擾動和強風,在短時間內就能掀起大浪。
信心不足的人 耶穌的意思不是說他們完全沒有信心,而是說他們沒有足夠的信心。(太14:31;16:8;路12:28;另見太6:30的注釋)
加大拉人的地區 指加利利海「對岸」(東岸)的一個地區。加大拉城距離加利利海約10公里。「加大拉人的地區」可能指從加利利海到加大拉城之間的區域。跟這個理解一致的是,加大拉的錢幣上常有船的圖形。馬可和路加把耶穌來到的那一帶稱為「格拉森人的地區」。(另見可5:1的注釋)看來,這兩個地區有些部分是重疊的。(另見附錄A7的地圖3B「在加利利海一帶的活動」以及附錄B10)
兩個 馬可福音5:2以及路加福音8:27只提到有一個受邪靈操縱的人。(另見可5:2的注釋)
墓地 又譯「紀念墓一帶」。(另見詞語解釋「紀念墓」)墓地通常位於城外,其中的墳墓有的是天然的洞穴,有的是在岩石中鑿出來的洞窟。根據法典,人如果觸碰到墳墓就會被視為不潔,因此猶太人會儘量避免到墓地去。結果,墓地就成了精神失常或受邪靈操縱的人經常出沒的地方。
你來這裡做什麼? 又譯:「我們跟你有什麼相干?」「我們和你有什麼共同之處?」這是一個反問句,字面意思是:「對我們和對你是什麼?」這個閃米特慣用語在《希伯來語經卷》出現過(書22:24;士11:12;撒下16:10;19:22;王上17:18;王下3:13;代下35:21;何14:8),對應的希臘語說法也出現在《希臘語經卷》裡(太8:29;可1:24;5:7;路4:34;8:28;約2:4)。根據上下文,這個問題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在這節經文中,這樣說顯然帶有敵意和強烈的反感。有些人把這個反問句譯作:「別管我們!」「別來煩我們!」在其他經文裡,這個問題也用來表示不同意對方的觀點或意見,或者表示拒絕按照對方的建議去做,但沒有輕蔑、傲慢或敵對的意味。(另見約2:4的注釋)
使我們受苦 譯作「使……受苦」的希臘語詞,跟馬太福音18:34中譯作「獄吏」的詞語有關。因此,這節經文中的「受苦」看來是指一種被囚禁或行動受到限制的狀態,也就是平行記載路加福音8:31提到的「到無底深淵去」。
豬 根據法典,豬是不潔的動物,不過在那一帶還是有人養豬。經文沒有說明,「放豬的人」是不是一些違反法典的猶太人。(太8:33)但在德卡波利斯地區的非猶太人社區中,確實有一個販賣豬肉的市場,因為希臘人和羅馬人都把豬肉視為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