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精讀本》
  • 馬太福音第13章注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馬太福音第13章注釋
  •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相似資料
  • 馬太福音第24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馬可福音第13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馬可福音第1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路加福音第20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查看更多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馬太福音第13章注釋

馬太福音

第13章注釋

13:2

坐下來 坐下來施行教導是猶太宗教導師的習慣。(太5:1,2)

海灘 在迦百農附近的加利利海岸,有一處海灘呈馬蹄形,周圍的地勢緩緩上升,形成一個天然劇場。由於這個地點具有良好的擴音效果,就算是一大群人也能聽見耶穌從船上對他們說的話。

13:3

比喻 希臘語是pa·ra·bo·leʹ,字面意思是「並排放在一起」,可以指比喻、俗語或寓言故事。耶穌在解釋某件事時,常常會把這件事跟另一件相似的事「並排放在一起」,也就是把它比作那件事。(可4:30)耶穌的比喻都很簡短,他也常用虛構的故事來闡述一個道德或宗教方面的道理。

13:5

岩石地 不是指散布著一些岩石的土地,而是指表面覆蓋著一些泥土的岩石。這節經文的平行記載路加福音8:6也說,有些種子落在「岩石」上。種子如果落在這樣的地方,它的根就扎不到足夠的深度,無法吸收所需的水分。

13:7

在荊棘裡 耶穌說的「荊棘」顯然不是指已經長成的荊棘叢,而是指翻鬆的土壤中未被清除的帶刺的雜草。這些雜草不斷生長,就會把剛剛撒下的種子擠死。

13:11

神聖祕密 希臘語詞my·steʹri·on在聖經原文中出現了28次,在中文版的《新世界譯本》中大多數都譯作「神聖祕密」。在這裡,原文用的詞是my·steʹri·on的複數形式,指的是跟上帝旨意有關的某些方面,而這些內容一直祕而不宣。到了上帝定下的時候,他才把祕密徹底揭示出來,而且唯獨讓他選擇的人清楚明白。(西1:25,26)上帝的神聖祕密一旦揭示出來,就會在最大程度上廣傳開去。這一點從聖經本身就可以看出來,因為跟「神聖祕密」搭配的詞包括「宣揚」「啟示」「傳揚」「傳講」「揭示」。(林前2:1;弗3:3;6:19;西1:25,26;4:3)最主要的「神聖祕密」以耶穌的身分為焦點:他就是上帝承諾要賜下的那個「後代」,也就是彌賽亞。(西2:2;創3:15)這個神聖祕密也包含許多方面,其中一個是耶穌受委任在上帝的旨意中擔任的角色。(西4:3)在這節經文中,耶穌表明「神聖祕密」跟「天上王國」有關,而這個王國就是上帝的王國,也就是以耶穌為君王的天上政府。(可4:11;路8:10;另見太3:2的注釋)公元1世紀一些神祕宗教使用my·steʹri·on一詞的方式跟《希臘語經卷》截然不同。那些宗教往往基於當時盛行的生殖崇拜,聲稱一些神祕儀式能讓虔誠的信徒永生不死、直接得到神明的啟示以及親近神明。那些宗教的祕密顯然不是以真理為基礎的。獲准加入神祕宗教的人都會發誓保守祕密,因此更增添了神祕的色彩,這跟基督教公開傳揚神聖祕密的做法恰恰相反。當聖經用my·steʹri·on一詞談論跟錯誤崇拜有關的事時,中文版的《新世界譯本》譯作「隱祕的」「隱含奧祕的」「奧祕」。(關於my·steʹri·on一詞的這三個譯法,另見帖後2:7和啟17:5,7的注釋)

13:17

實在 見太5:18的注釋。

13:22

制度 譯作「制度」的希臘語詞ai·onʹ的基本意思是「時代」,可以指把某個年代、時期或時代區分開來的情勢或特徵。這節經文顯示,目前制度的一個特徵是生活充滿憂慮和難題。(另見詞語解釋)

13:25

在小麥當中另外撒下毒麥的種子 在古代的中東地區,這種居心不良的做法並不出奇。一般認為,譯作「毒麥」的希臘語原文指一種有毒的禾本科植物(學名:Lolium temulentum)。毒麥的外形跟成長初期的小麥非常相似。

13:28

奴隸……說 儘管少數抄本寫的是「他們……說」,但更多最早期的抄本支持現在這個譯法。

13:29

把小麥也一起連根拔起 毒麥和小麥的根通常會纏在一起,因此就算能辨認出毒麥,把它們拔出來也會讓小麥受損。

13:30

把毒麥收集起來 毒麥(見太13:25的注釋)成熟以後,就很容易跟小麥區別開來。

13:31

芥籽 以色列有幾種野生的芥類植物,而黑芥(學名:Brassica nigra)是人們普遍種植的一種。它的種子直徑為1-1.6毫米,重約1毫克。芥籽雖然這麼小,長出的植物卻可以像樹一樣。有些芥類植物的高度甚至能達到4.5米。

13:32

所有種子中最小的 在古代的猶太著作中,芥籽常用來比喻非常微小的東西。今天人們知道有更小的種子,但在耶穌的時代,芥籽顯然是加利利一帶的農夫採集和撒播的最小的種子。

13:33

酵 這裡指上一次揉麵後留下的一小塊已經發酵的麵團,用來加在新的麵團裡,使麵團發起來。耶穌在這裡提到的是烤餅的一般做法。雖然聖經常常用酵代表罪和腐敗(見太16:6的注釋),但酵並不總是代表不好的事物(利7:11-15)。在這節經文裡,發酵的過程顯然比喻某種良好事物或情況的擴展。

三大份 直譯「3細亞」。「細亞」是一個容量單位。「3細亞」相當於21.99升或約10公斤。(另見創18:6及腳注、詞語解釋「細亞」以及附錄B14)

13:35

實現先知所說的話 這裡引用的是詩篇78:2。在詩篇78篇裡,執筆者(這裡稱為「先知」)用包含比喻的措辭回顧了以色列國族的一段歷史,生動地敘述上帝怎樣眷顧他們。耶穌在教導門徒以及跟隨他的民眾時,也用了很多生動的比喻。(另見太1:22的注釋)

從最初 直譯「從奠基」,也可譯作「從世界奠基」。較長的譯法是根據一些古老的抄本,這些抄本加了一個意思為「世界」的希臘語詞。(參看太25:34的注釋)正文裡較短的譯法有其他古老的抄本作為根據。

13:37

人子 見太8:20的注釋。

13:38

世界 指人類世界。

13:39

制度 又譯「時代」。(另見太13:22和24:3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這個制度的末期」「制度」)

末期 譯作「末期」的希臘語詞syn·teʹlei·a也出現在以下經文裡:馬太福音13:40,49;24:3;28:20;希伯來書9:26。(另見太24:3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這個制度的末期」)

13:41

不守上帝法律 又譯「做不法的事」。(另見太24:12的注釋)

13:42

咬牙切齒 見太8:12的注釋。

13:44

一切 雖然在一份早期抄本中,這節經文沒有包含希臘語詞panʹta(意思是「所有」「一切」),但其他早期和後期的抄本都支持現在這個譯法。

13:46

珍珠 在聖經時代,人們會到紅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去採集上好的珍珠。難怪耶穌說,那個商人要四處尋找、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找到貴重的珍珠。

13:48

不合用的 可能指無鰭無鱗的魚。根據摩西法典,這樣的魚是不潔的,不可以吃。「不合用的」也可能指捕獲的魚中其他不能食用的魚。(利11:9-12;申14:9,10)

13:49

這個制度的末期 見太13:39和24:3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這個制度的末期」「制度」。

13:52

導師 又譯「有學識的人」。這裡的希臘語詞gram·ma·teusʹ在其他經文裡通常譯作「抄經士」,指一群精通摩西法典的猶太導師。不過在這節經文裡,這個詞指的是耶穌的門徒,他們受到培訓去教導民眾。

13:54

家鄉 直譯「父親的地方」,即一個人的直系親屬來自的地方。耶穌的家鄉是拿撒勒。

13:55

木匠的兒子 譯作「木匠」的希臘語詞teʹkton泛指任何工匠或從事建築工作的人。這個詞用來指木匠時,可以指參與建築工作的木工,也可以指製造家具和其他木製品的工匠。公元2世紀的殉道者查斯丁在著作中提到,耶穌「在世人當中的時候做過木匠,製造犁和軛」。譯成古代語言的一些早期聖經譯本也說耶穌是個木匠。耶穌既被稱為「木匠的兒子」,也被稱為「木匠」。(可6:3)耶穌顯然是從養父約瑟那裡學到木匠手藝的。一般來說,學木工的男孩會在12到15歲期間開始做學徒,而且要學習很多年。

弟弟 直譯「兄弟」。在聖經裡,希臘語詞a·del·phosʹ可以指有相同信仰的人,但在這裡指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也就是約瑟和馬利亞的其他兒子。有些人相信馬利亞在生下耶穌之後繼續保持處女之身,他們聲稱a·del·phosʹ在這裡指的是表兄弟或堂兄弟。可是,《希臘語經卷》提到表兄弟或堂兄弟時,使用的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詞(希臘語詞a·ne·psi·osʹ,出現在歌羅西書4:10)。此外,路加福音21:16用了兩個不同的希臘語詞a·del·phosʹ和syg·ge·nesʹ分別去指「兄弟」和「親戚」。這些例子說明,在《希臘語經卷》裡,表示親屬關係的詞的用法並不是寬泛籠統的。

雅各 耶穌這個同母異父的弟弟,顯然跟使徒行傳12:17(見注釋)和加拉太書1:19提到的雅各是同一個人。這個雅各顯然就是雅各書的執筆者。(雅1:1)

猶大 耶穌這個同母異父的弟弟,顯然就是猶大書的執筆者。(猶1)

13:57

他們就因此不肯相信耶穌 又譯「他們就因為耶穌而跌倒」。在這節經文裡,希臘語詞skan·da·liʹzo是指在比喻意義上跌倒,意思是遇到信心上的障礙。這句話也可以譯作「他們就對耶穌很反感」。在其他經文裡,這個希臘語詞的意思包括自己犯罪或使別人犯罪。(另見太5:29的注釋)

13:58

耶穌就沒有在那裡施行很多奇跡 耶穌沒有在拿撒勒施行很多奇跡,不是因為缺乏力量,而是因為情況不合適。拿撒勒的人缺乏信心。(另見可6:5的注釋)來自上帝的力量絕不該浪費在這種持懷疑態度、不肯接受真理的人身上。(參看太10:14;路16:29-31)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