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第15章注釋
洗手 這裡指舉行洗手的儀式。這樣做是為了遵循傳統,而不是出於衛生的考慮。後來寫成的《巴比倫塔木德》說,飯前不洗手就等同於跟娼妓發生關係,還說輕看洗手的人會「從世上被連根拔起」。
奉獻給上帝做禮物 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人主張,一個人如果把金錢、產業等東西預留出來,作為奉獻給上帝的禮物,這些東西就屬於聖殿了。按照這個傳統,做兒子的只要聲稱某個東西是為聖殿預留的,就可以把這份要奉獻給上帝的禮物留為己用。看來有些人為了逃避贍養父母的責任,就用這種方式奉獻自己的財產。(太15:6)
虛偽的人 見太6:2的注釋。
比喻 見太13:3的注釋。
通姦 這裡的原文是複數。(另見詞語解釋)
淫亂 又譯「不道德的性行為」,這裡的原文是複數。(另見太5:32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
腓尼基 又譯「迦南」。在耶穌的時代,稱為「腓尼基」的地區也叫做「迦南」,因為腓尼基的早期居民是挪亞的孫子迦南的後代。(創9:18;10:6;另見可7:26的注釋,這節經文說這個女人出生於「敘利亞的腓尼基」)
向他下拜 又譯「向他表示敬意」。這個外族婦女把耶穌稱為「大衛的子孫」(太15:22),顯然是因為她看出耶穌就是上帝承諾賜下的彌賽亞。她向耶穌下拜,不是把他看作一個神,而是把他視為上帝的代表。(另見太2:2;8:2;14:33;18:26的注釋)
兒女……小狗 根據摩西法典,狗是不潔的動物,因此在聖經中「狗」這個詞常常帶有貶義。(利11:27;太7:6;腓3:2;啟22:15)不過,馬可(可7:27)和馬太在記載耶穌這段對話時都用了一個指小形式的詞,意思是「小狗」或「家養的狗」。這也許顯示,耶穌當時用的詞是外族人對家養寵物的暱稱,這樣的用詞讓耶穌所作的對比沒有那麼尖銳。他把以色列人比作「兒女」,把外族人比作「小狗」,顯然是想說明一個優先次序。在既有孩子又有小狗的人家,食物通常會先給孩子。
傷殘的康復 雖然一些抄本沒有這句話,但大多數早期抄本以及許多後期抄本都有。
我覺得這群人很可憐 又譯「我憐憫這群人」或「我同情這群人」。(另見太9:36的注釋)
籮筐 這裡的希臘語詞sphy·risʹ看來指一種比較大的籃子,比先前那次用的籃子大;那一次耶穌使大約5000個男人吃飽。(另見太14:20的注釋)同一個希臘語詞也用來描述,保羅在大馬士革被人從城牆上的窗口放到地面時使用的那種籃子。(另見徒9:25的注釋)
另外還有婦女和小孩 關於這個奇跡,只有馬太提到在場的還有婦女和小孩。當時因耶穌施行奇跡而得到食物的人數,可能超過1萬2000。
馬加丹 今天,加利利海一帶沒有一個地區叫馬加丹。不過有些學者認為,馬加丹和末大拉其實是同一個地方,而末大拉很可能位於提比里亞城西北偏北約6公里處,即現今的米格達勒的所在地。在平行記載馬可福音8:10裡,這個地區稱為達瑪努他。(另見附錄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