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第20章注釋
雇用工人 當時,有些人會在整個收割時期都受雇用,另一些人則只在有需要的時候受雇用,每次工作一天。
銀元 直譯「第納流斯」,指的是羅馬銀元,每個重約3.85克,一面有凱撒的像。正如本節經文顯示,在耶穌的時代,工人每天做農業工作12個小時的工資通常是一銀元。(另見詞語解釋「第納流斯」以及附錄B14)
上午9點左右 「上午9點」,直譯「第三個小時」。公元1世紀的猶太人認為,白天有12個小時,從大約早上6點日出的時候開始計算。(約11:9)這樣算來,「第三個小時」大約是上午9點,「第六個小時」大約是中午12點,「第九個小時」大約是下午3點。由於當時並沒有準確的計時工具,人們在記述事情時,通常只會給出事件發生的大概時間。(約1:39;4:6;19:14;徒10:3,9)
中午12點 直譯「第六個小時」。(另見太20:3的注釋)
下午3點 直譯「第九個小時」。(另見太20:3的注釋)
下午5點 直譯「第十一個小時」。(另見太20:3的注釋)
做好人 又譯「慷慨」。在這裡,「做好人」跟慷慨待人有關。
眼紅 直譯「眼睛不好」或「眼睛邪惡」。(另見太6:23的注釋)在這裡,希臘語原文「眼睛」代表人的意圖、傾向和感情。(參看可7:22的注釋「眼紅別人」)
在上……途中 儘管少數抄本表達的意思是「即將上……」,但更多抄本支持現在這個譯法。
上耶路撒冷 由於耶路撒冷城位於海平面以上約750米,聖經常常說上帝的子民「上耶路撒冷去」崇拜。(可10:32;路2:22;約2:13)在這個記載裡,耶穌和門徒出發的地方是約旦河谷(另見太19:1的注釋),而這個地區的最低點位於海平面以下400米。他們從約旦河谷上耶路撒冷的這段旅程,海拔上升了1000多米。
人子 見太8:20的注釋。
在木柱上處決 又譯「掛在木柱上」。在《希臘語經卷》中,希臘語動詞stau·roʹo(斯陶羅奧)出現了40多次,這裡是第一次。相關的希臘語名詞是stau·rosʹ(斯陶羅斯),中文譯作「苦刑柱」。(另見太10:38;16:24;27:32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木柱」「苦刑柱」)以斯帖記7:9記載,國王下令把哈曼掛在一根20多米高的木柱上,《七十子譯本》在翻譯這個命令時就使用了希臘語動詞stau·roʹo。在古典希臘語裡,這個詞的意思是「用木樁圍起來」或「築起柵欄」。
西庇太的妻子 又譯「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她是使徒雅各和使徒約翰的母親。馬可的記載說,來找耶穌的是雅各和約翰。(可10:35)想要提出請求的看來是他們兩人,不過他們是通過母親這樣做的。他們的母親可能是撒羅米,而撒羅米看來是耶穌母親的姐妹。(太27:55,56;可15:40,41;約19:25)
下拜 又譯「尊敬地跪下」。(另見太8:2;18:26的注釋)
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見可10:37的注釋。
你們不知道自己請求的是什麼 原文使用的希臘語動詞以及上下文都表明,耶穌說話的對象不是這個婦人,而是她的兩個兒子。(可10:35-38)
將要喝的杯 在聖經裡,「杯」常常用來比喻上帝對一個人所定的旨意。(詩11:6;16:5;23:5)耶穌在這裡說他會喝下這「杯」,意思是他會順從上帝的旨意。這裡說的「杯」,不單單指耶穌會因褻瀆上帝的罪名受苦並死亡,也指他會復活去天上享有不死的生命。
轄制百姓 見可10:42的注釋。
僕人 聖經常常用希臘語詞di·aʹko·nos指那些不斷謙卑地為別人服務的人。聖經曾用這個詞來指基督(羅15:8)、基督的僕人(林前3:5-7;西1:23)、助理僕人(腓1:1;提前3:8),以及家裡的僕人(約2:5,9)和政府官員(羅13:4)。
不是要人為他服務,而是要為人服務 見太20:26的注釋。
生命 希臘語是psy·kheʹ(普緒克)。(另見詞語解釋「尼發希;普緒克」)
作為救贖許多人的代價 譯作「救贖……的代價」或「贖價」的希臘語詞是lyʹtron(源自意思為「解開」或「釋放」的動詞lyʹo),這個詞在古希臘的世俗著作中,常用來指為了救贖奴隸或戰俘而付出的代價。這個詞在《希臘語經卷》中出現過兩次,一次在這裡,另一次在馬可福音10:45。一個相關的詞是an·tiʹly·tron,出現在提摩太前書2:6,中文譯作「對應的贖價」。另外兩個相關的詞是ly·troʹo·mai和a·po·lyʹtro·sis,前者的意思是「釋放」「救贖」「使……得到自由」(多2:14及腳注;彼前1:18及腳注),後者則通常譯作「憑……贖價獲得釋放」(弗1:7;西1:14;來9:15;11:35及腳注;羅3:24;8:23)。(另見詞語解釋「贖價」)
耶利哥城 這是以色列人在約旦河西岸征服的第一個迦南人的城市。(民22:1;書6:1,24,25)到了耶穌的時代,羅馬人已經在猶太舊城以南約2公里處建了一座新城。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路加福音18:35在敘述同一事件時說,耶穌當時正「走近耶利哥」。耶穌可能是在從猶太舊城「出來」前往羅馬新城的路上,施行了這個奇跡,但也可能是在從新城前往舊城的路上。(另見路18:35的注釋,以及附錄B4和B10)
兩個盲人 馬可和路加的記載只提到一個盲人,馬可還提到他的名字叫巴提邁,看來這個人是他們敘述的焦點。(可10:46;路18:35)馬太則更留意當時在場的盲人的數目。
大衛的子孫 這兩個盲人稱呼耶穌為「大衛的子孫」,這等於公開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另見太1:1,6;15:25的注釋)
可憐他們 又譯「憐憫他們」。(另見太9:36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