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第15章注釋
我是真葡萄樹 耶穌的這個比喻跟《希伯來語經卷》中的一些比喻很相似。在以賽亞的預言裡,「以色列國民」被稱為「天軍的統帥耶和華的葡萄園」。(賽5:1-7)耶和華也把不忠的以色列稱為長出壞枝子的「野葡萄樹」和「腐壞了的葡萄樹」。(耶2:21;何10:1,2)耶穌卻跟那個不忠的國族不同,他是「真葡萄樹」,而他的天父是「培植的人」。在把門徒比作「枝子」之後,耶穌勉勵他們要時刻跟他聯合。正如葡萄樹的枝子必須留在主幹上才能保持生機並結出果實,門徒也必須時刻跟耶穌聯合才能在崇拜方面生機勃勃、多結果實。這個比喻也表明,就像培植的人期望葡萄樹結出果實,耶和華也期望那些跟基督聯合的人結出神聖力量的果實。這個比喻不僅強調耶穌的真門徒跟耶穌團結合一,也強調他們跟耶穌的父親團結合一。(約15:2-8)
修整乾淨 直譯「潔淨」。這裡譯作「修整乾淨」的希臘語詞,是約翰福音15:3裡譯作「潔淨」的詞的動詞形式。
生命 直譯「普緒克」。希臘語詞psy·kheʹ(普緒克,有些中文譯本譯作「靈魂」)的意思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在本節經文,這個詞指的是一個人的生命。(另見詞語解釋「尼發希;普緒克」)
我不再把你們叫做奴隸 譯作「奴隸」的希臘語詞是douʹlos,通常指屬於某個人的奴僕。(太8:9;10:24,25;13:27)這個詞用於比喻意義時,可以指忠心為上帝和他兒子耶穌基督服務的人(徒2:18;4:29;羅1:1;加1:10)或天使(啟19:10,其中出現了希臘語詞synʹdou·los,意思是「一同做奴隸的」)。另外,「奴隸」也用來比喻被罪或腐敗奴役的人。(約8:34;羅6:16-20;彼後2:19)耶穌犧牲完美的生命,用他流出的寶血買了所有跟從他的人的生命。因此,基督徒不再屬於自己,而是成了「基督的奴隸」。(弗6:6;林前6:19,20;7:23;加3:13)雖然使徒被耶穌稱為朋友,但他們也是耶穌的奴隸,因為耶穌救贖他們脫離了罪的奴役。有時候,耶穌用「奴隸」一詞來指跟從他的人。(約15:20)
世界……世人 在本節經文,譯作「世界」和「世人」的都是希臘語詞koʹsmos,指的是上帝忠僕以外的世人,也就是跟上帝疏遠、不正義的人類社會。在福音書的執筆者中,只有約翰提到,耶穌說他的門徒「不屬於世界」。在最後一次跟忠心的使徒一起禱告時,耶穌又兩次提到這一點。(約17:14,16)
因我的名 在聖經裡,「名」這個詞可以代表擁有這個名字的個體、他的名聲以及他代表的一切。(另見太6:9的注釋)至於耶穌的名,則還代表天父賜給他的權力和地位。(太28:18;腓2:9,10;來1:3,4)耶穌在這裡指出,世人之所以會想盡辦法來「對付」他的門徒,是「因為他們不認識那位派[他]來的」。只有認識上帝,他們才會明白和承認耶穌的名代表的一切(徒4:12),包括耶穌是上帝任命的統治者,是萬王之王,是所有想要得到生命的人都必須臣服的那一位。(約17:3;啟19:11-16;參看詩2:7-12)
在他們法典上 這裡說的是整部《希伯來語經卷》。接下來的經文引自詩篇35:19;69:4。在約翰福音10:34;12:34,「法典」指的也是《希伯來語經卷》。
幫助者 見約14:16的注釋。
他 原文在這裡用的是希臘語陽性代詞e·keiʹnos,指的是「幫助者」,後者在希臘語中也是陽性詞。(另見約14:16;16:13的注釋)
從最初 指的是耶穌開始傳道工作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