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精讀本》
  • 使徒行傳第1章注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使徒行傳第1章注釋
  •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相似資料
  • 使徒行傳第15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使徒行傳第2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使徒行傳第20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使徒行傳第4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查看更多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使徒行傳第1章注釋

使徒行傳

第1章注釋

卷名

使徒行傳 希臘語是Praʹxeis A·po·stoʹlon。這個卷名出現在公元2世紀的一些抄本裡,但沒有證據顯示這卷書最初是有卷名的。使徒行傳是路加福音的續篇。(另見徒1:1的注釋)書中記述的主要是彼得和保羅的活動,而不是所有使徒做過的事。對於基督徒會眾怎樣以非同尋常的方式建立起來並迅速擴展,這卷書提供了可靠而全面的歷史記錄,敘述了基督徒會眾怎樣在不同種族當中逐步建立起來,先是猶太人,然後是撒馬利亞人,最後是各國各族的人。(另見太16:19的注釋)這卷書的內容也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希臘語經卷》中各封書信的歷史背景。

1:1

提阿非羅 路加的福音書和使徒行傳都是寫給這個人的。在路加福音1:1,這個人的名字前面有「尊敬的」一詞。(關於這個尊稱的用法以及提阿非羅的背景,另見路1:1的注釋)

第一卷書 路加在這裡指的是他寫的關於耶穌生平事跡的福音書,書中記錄了「耶穌做過和教導過的一切」。在使徒行傳,路加接續自己寫的福音書,記錄耶穌的門徒說過和做過的事。兩卷書在風格和遣詞造句上都很相似,而且都是寫給「提阿非羅」的。至於提阿非羅是不是基督的門徒,路加並沒有說明。(另見路1:1的注釋)在使徒行傳的開頭,路加再次提到他在福音書末尾記錄的許多事件,這清楚表明他寫的這卷書是第一卷的續篇。不過,他在這段記載中的用詞跟福音書稍有不同,並且補充了一些細節。(比較路24:49和徒1:1-12)

1:2

使徒 見詞語解釋。

1:3

上帝的王國 使徒行傳圍繞著整本聖經的主題發展,這個主題就是耶和華的王國。(徒8:12;14:22;19:8;20:25;28:31)書中多次提到,使徒們為王國作「徹底的見證」,完成了交給他們的傳道職務。(徒2:40;5:42;8:25;10:42;20:21,24;23:11;26:22;28:23)

1:7

時候……時期 這裡提到跟時間有關的兩個概念。譯作「時候」的是希臘語詞khroʹnos的複數形式,可以用來指一段可長可短的不確定的時間。希臘語詞kai·rosʹ(有的時候譯作「既定時期」,在這裡譯作「時期」的是它的複數形式)常常用來指在上帝的安排或時間表裡某個未來的時期,特別跟基督回到我們這裡的時候以及他的王國有關。(徒3:19;帖前5:1;另見可1:15;路21:24的注釋)

只有我父親才有權決定 又譯「是我父親憑著自己的權柄定下的」。這句話表明,耶和華保留了決定時間的權力,只有他才有權決定在「什麼時候、什麼時期」實現他的旨意。他是制定並緊守時間安排的上帝。耶穌在犧牲前曾提到,就連身為兒子的他當時也不知道末日會在哪個「日子」和「時刻」來臨,「只有[他的]父親知道」。(太24:36;可13:32)

1:8

神聖力量 在使徒行傳的原文裡,希臘語詞pneuʹma(普紐馬)出現時,有50多次指的是上帝發出的神聖力量。(另見詞語解釋「魯阿;普紐馬」和「神聖力量」)這卷書一再表明,只有在神聖力量的幫助下,耶穌的門徒才能在世界各地完成傳道教人的工作。(參看可1:12的注釋)

一直到地上最遙遠的地方 又譯「到大地的盡頭」。這個希臘語詞組也出現在使徒行傳13:47,那節經文引用了以賽亞書49:6的預言,而《七十子譯本》在翻譯以賽亞書49:6時也用了同一個詞組。耶穌在說使徒行傳1:8記載的話時也許想到了以賽亞的那個預言,其中提到耶和華的一個僕人會做「列國的光」,要把救恩帶到「大地的盡頭」。這跟耶穌先前說過的話是一致的,他曾預告傳道工作會擴展到世界各地,而跟隨他的人做的會比他做的「更大」。(另見太24:14;26:13;28:19;約14:12的注釋)

我的見證人 耶穌的早期門徒都是忠心的猶太人,他們已經是耶和華的見證人,為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這件事作證。(賽43:10-12;44:8)但現在,這些門徒不單要為耶和華作見證,也要為耶穌作見證。他們要告訴人,現在耶和華讓耶穌擔任一個重要的角色:耶穌會成為上帝王國的君王,並且會使耶和華的名彰顯為聖。在使徒行傳,希臘語詞marʹtys(「見證人」)、mar·ty·reʹo(「作證」)、di·a·mar·tyʹro·mai(「作徹底的見證」)以及相關的詞出現的次數雖然比不上約翰福音,但比其他任何經卷都要多。(另見約1:7的注釋)貫穿使徒行傳的一個主題就是為上帝的旨意做見證人,包括為上帝的王國和耶穌擔任的角色作徹底的見證。(徒2:32,40;3:15;4:33;5:32;8:25;10:39;13:31;18:5;20:21,24;22:20;23:11;26:16;28:23)有些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作證耶穌在地上的一生、死亡和復活都是歷史事實。(徒1:21,22;10:40,41)後來信從耶穌的人則宣揚耶穌在地上的一生、死亡和復活包含什麼重大的意義,以這種方式為他作見證。(徒22:15;另見約18:37的注釋)

1:10

穿白衣的人 這裡指的是天使。(參看路24:4,23)在使徒行傳的原文裡,希臘語詞agʹge·los(「天使」)出現了21次,第一次是在使徒行傳5:19。

1:11

天空……天上……天上 原文是同一個希臘語詞ou·ra·nosʹ,可以指實際的天空,也可以指耶和華居住的地方。

他也會怎樣來 又譯「他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在聖經裡,譯作「來」「來到」或「來臨」的希臘語詞erʹkho·mai(埃科邁)常常有不同的含意。在有些經文裡,這個詞指耶穌以審判官的身分來宣布並執行判決。(太24:30;可13:26;路21:27)但當聖經描述耶穌在其他情況下來到時,也用過這個詞。(太16:28-17:2;21:5,9;23:39;路19:38)因此,「來」在本節經文的意思要根據上下文判斷。天使說耶穌怎樣離去,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希臘語是troʹpos)「來」或回來。希臘語詞troʹpos指的不是同樣的形態或身體,而是同樣的方式。從上下文可以看出,耶穌不是以人人都能看到的方式離開的。只有使徒們知道耶穌離開了地上,回到天上他父親身邊。耶穌之前也說過,他以上帝王國君王的身分回來時,不會以人人都能清楚看到的方式來到,只有他的門徒才會知道他已經回來了。(路17:20;另見注釋)啟示錄1:7提到的「來臨」卻不一樣。那件事發生時,「每個人都會看見他」。(啟1:7)因此,根據上下文,使徒行傳1:11中的「來」看來是指,耶穌在「回到我們這裡」的時代開始時,以肉眼看不到的方式,帶著王權來到。(另見太24:3的注釋)

1:12

大約1公里 直譯「一個安息日的路程」,也就是猶太人可以在安息日走的路程。在這裡,「一個安息日的路程」是指橄欖山和耶路撒冷城之間的距離。雖然摩西法典對於人在安息日出行有所限制,但並沒有具體規定人在當天最多可以走多遠。(出16:29)後來,拉比的著作規定,猶太人在安息日最多可以走大約2000肘尺(890米)。他們這個解讀的根據之一是民數記35:5,經文說:「你們在城外要量的範圍是……2000肘尺。」另一個依據是約書亞記3:3,4,經文提到以色列人「要跟約櫃保持約2000肘尺的距離」。拉比認為,這表明法典至少允許以色列人在安息日走那麼遠的路程去聖幕崇拜上帝。(民28:9,10)約瑟夫斯曾兩次提到耶路撒冷和橄欖山之間的距離,一次說是5斯塔迪安(925米),另一次說是6斯塔迪安(1110米),兩次有所差異也許是因為估算的起點不同。無論如何,他兩次提到的距離都很接近拉比規定的一個安息日的路程,也跟路加在本節經文記載的一致。

1:13

熱心人 使徒西門的外號,用來區別他和使徒西門·彼得。(路6:14,15)在本節經文和路加福音6:15,譯作「熱心人」的希臘語詞ze·lo·tesʹ的意思是「激進派」或「熱心的人」。在馬太福音10:4以及馬可福音3:18的記載中,譯作「熱心人」的是另一個希臘語詞,那個詞看來源自一個希伯來語詞或阿拉米語詞,意思也是「激進派」或「熱心的人」。西門有這個外號,可能是因為他曾經屬於激進派(一個反抗羅馬政府的猶太黨派),也可能是因為他十分熱心、充滿熱誠。

1:14

耶穌的弟弟們 指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們。四福音書、使徒行傳和保羅寫的兩封書信都提過「主的弟弟們」「主的弟弟」「他的……弟弟們」「他的妹妹」,並指名提到他的四個「弟弟」,也就是雅各、約瑟、西門和猶大。(林前9:5;加1:19;太12:46;13:55,56;可3:31;路8:19;約2:12)這些弟弟妹妹都是在耶穌因上帝施行奇跡而降生後才出生的。大多數聖經學者都同意,證據表明耶穌至少有四個弟弟和兩個妹妹,而他們都是馬利亞跟約瑟生的。(另見太13:55的注釋)

1:15

弟兄 有時,聖經會把男性基督徒稱為「弟兄」,女性基督徒稱為「姐妹」。(林前7:14,15)另外一些時候,例如在本節經文,「弟兄」既指男信徒也指女信徒。(徒1:13,14)一般來說,在問候一群基督徒時,「弟兄們」一詞不限於指男信徒。(羅1:13;帖前1:4)在《希臘語經卷》的大多數書信裡,「弟兄們」指的都是會眾的所有人。在前一節經文(徒1:14),同一個希臘語詞a·del·phosʹ的複數形式用來指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們,也就是馬利亞後來跟約瑟生的兒子。(另見太13:55;徒1:14的注釋)

1:16

各位弟兄 跟前一節經文不同,在本節經文的原文裡,譯作「弟兄」的希臘語詞前面,還有一個意思為「男人」或「男性」的希臘語詞a·nerʹ。這裡談的是該由誰取代加略人猶大做使徒,在這個語境下,原文同時用了這兩個希臘語詞也許表明,當時彼得說話的對象僅是會眾裡的男信徒。

1:18

他掉了下去,肚子爆裂 馬太的記載說猶大是「上吊自盡」的,描述的是他自殺的方式。(太27:5)但在本節經文,路加描述的是猶大自殺的結果。對比兩個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的情形看來是:猶大上吊自盡的地方是個懸崖,但後來繩子或樹枝斷了,他就摔到下面的岩石上,身體爆裂。耶路撒冷一帶山坡陡峭,布滿岩石,所以上述推論是可以成立的。

1:20

他的監督職位 這裡譯作「監督職位」的希臘語詞是e·pi·sko·peʹ,與之相關的是希臘語名詞e·piʹsko·pos(「監督」)以及動詞e·pi·sko·peʹo(意思是「察看」,在希伯來書12:15譯作「小心」)。彼得引用詩篇109:8作為依據,建議選出一個人來取代不忠的使徒猶大,填補他的空缺。在那節經文裡,原文用了希伯來語詞pequd·dahʹ,這個詞可以翻譯為「監督職位」「管理」「監督」。(民4:16;賽60:17)《七十子譯本》在翻譯詩篇109:8(在《七十子譯本》裡是108:8)中的這個希伯來語詞時,採用的希臘語詞就是路加在使徒行傳1:20用的詞。從彼得在上帝指引下說的話可以看出,使徒們都有監督的職位,而他們是直接被耶穌委任的。(可3:14)因此,在公元33年五旬節那天,基督徒會眾一開始就有十二位監督,而這群會眾在一天之內從大約120人增長到了3000多人。(徒1:15;2:41)之後,其他人也受委任做監督,協助照顧不斷壯大的會眾。不過,使徒們的監督職位仍然很特別,因為耶和華看來定意要讓十二使徒成為將來新耶路撒冷的「12塊基石」。(啟21:14;另見徒20:28的注釋)

1:21

跟我們一起生活和工作 直譯「在我們當中出入」,這跟一個閃米特慣用語相對應。那個慣用語的意思是跟其他人來往,一起生活和工作。這句話也可以翻譯為「住在我們當中」。(參看申28:6,19;詩121:8)

1:23

馬提亞 希臘語是Math·thiʹas,這個名字是Mat·ta·thiʹas的簡稱,源自一個譯作「瑪他提雅」的希伯來語名字(代上15:18),而「瑪他提雅」的意思是「耶和華的禮物」。根據彼得說的話(徒1:21,22),馬提亞在耶穌執行傳道職務的三年半裡都一直跟隨耶穌。他跟使徒們密切來往,也很可能是耶穌派出去傳道的70個門徒之一。(路10:1)馬提亞被選中後,就「跟那11個人一樣,被公認為使徒」。(徒1:26)此後,使徒行傳提到的「使徒們」或「十二使徒」都包括馬提亞。(徒2:37,43;4:33,36;5:12,29;6:2,6;8:1,14)

1:24

耶和華 儘管現存的希臘語抄本在這裡寫的是「主」(希臘語Kyʹri·os),但正如附錄C解釋的,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這節經文原本用的是上帝的名字,後來卻被人用「主」這個頭銜取代了。所以,這個譯本在本節經文的正文裡使用了「耶和華」這個名字。

你了解所有人的心 《希伯來語經卷》常常說耶和華上帝能洞察人心。(申8:2;撒上16:7;王上8:39;代上28:9;詩44:21;耶11:20;17:10)因此在本節經文,那些說希伯來語的猶太人在向上帝禱告時使用「耶和華」這個名字是很自然的。譯作「了解……人的心」的希臘語詞kar·di·o·gnoʹstes(直譯「了解人心者」)只出現在這裡和使徒行傳15:8,而後一節經文直接說「上帝」是洞察人心的。(另見附錄C3的簡介和徒1:24)

1:26

抽籤 在基督教以前的時代,上帝的僕人在決定一些事情時,會通過抽籤來確定耶和華的旨意是什麼。(利16:8;民33:54;代上25:8;箴16:33;18:18;另見詞語解釋)《希臘語經卷》只有這一次提到耶穌的門徒採用了這個做法。當時,門徒通過抽籤來決定,該在兩個受推薦的人當中選哪一個去取代加略人猶大。門徒清楚知道,他們需要耶和華的指引。當年,十二使徒中的每一個都由耶穌親自委任,而且耶穌是在整晚向天父禱告後才委任他們的。(路6:12,13)因此值得留意的是,在馬提亞被抽中之前,門徒先考慮過一些經文,並且具體地求耶和華表明他挑選的是哪一個。(徒1:20,23,24)沒有任何聖經記載顯示,在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門徒用過抽籤的方法來挑選監督及其助手,或者決定一些重要的事。隨著上帝的神聖力量在基督徒會眾發揮作用,抽籤這個做法就不再有必要了。(徒6:2-6;13:2;20:28;提後3:16,17)弟兄受委任做監督,不是因為抽籤被抽中,而是因為在生活各方面都結出神聖力量的果實,表現美好的特質。(提前3:1-13;多1:5-9)其他民族的人也會採用抽籤這種做法。(斯3:7;珥3:3;俄11)一個例子是羅馬士兵為耶穌的衣裳抽籤,就像詩篇22:18預告的那樣。但很明顯,士兵們這樣做不是為了應驗聖經的預言,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約19:24;另見太27:35的注釋)

他就跟……一樣,被公認為 由於馬提亞跟那11個人一樣被視為使徒,所以當五旬節來到時,「上帝的以色列」就有十二位使徒作為基石。(加6:16)後來,幫助那些說希臘語的門徒解決問題的「十二使徒」,應該也包括馬提亞。(徒6:1,2)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