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精讀本》
  • 使徒行傳第11章注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使徒行傳第11章注釋
  •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相似資料
  • 使徒行傳第6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使徒行傳第13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安提阿
    洞悉聖經(上冊)
  • 使徒行傳第15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查看更多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使徒行傳第11章注釋

使徒行傳

第11章注釋

11:20

安提阿 這座城位於敘利亞,坐落在奧龍特斯河畔,順流往下約32公里就是地中海東岸的塞琉西亞港。到了公元1世紀,敘利亞的安提阿已發展為羅馬帝國第三大城,僅次於羅馬和亞歷山大。這座城裡有個古老而龐大的猶太社區,而當時猶太人和外族人之間沒有什麼重大衝突。敘利亞的安提阿具備的這些條件,看來確實有利於傳道工作的一個新發展:從此基督的門徒不再僅向猶太人傳道,也開始向沒受過割禮的外族人傳道。(另見本節經文的注釋:說希臘語的人)這個安提阿跟使徒行傳13:14提到的「皮西迪亞的安提阿」並不是同一個地方。(另見徒6:5;13:14的注釋以及附錄B13)

說希臘語的人 直譯「希臘化的人」,希臘語是Hel·le·ni·stesʹ。這個希臘語詞的意思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斷。在使徒行傳6:1,這個詞指的很可能是「說希臘語的猶太人」。(另見徒6:1的注釋)有些學者因此認為,在敘利亞的安提阿,門徒傳道的對象必然也是說希臘語而有猶太背景的人,包括受過割禮的猶太人或歸信猶太教的人。不過,本節經文記載的看來是開始於安提阿的一個新發展。正如使徒行傳11:19提到的,此前在安提阿,門徒只向猶太人傳講上帝的話語。但現在,好消息看來也在安提阿的外族人當中傳揚開去。後來,巴拿巴被派到安提阿,可能就是為了鼓勵這些說希臘語的新門徒。(徒11:22,23)有些古老的抄本在這裡寫的不是Hel·le·ni·stesʹ,而是Helʹle·nas(意思是「希臘人」;參看徒16:3)。因此,不少譯本在這裡用的是「希臘人」或「外族人」這樣的譯法,而這些譯法讓人覺得,門徒在安提阿的傳道對象完全不包括猶太教的信徒。但另一種可能是,這裡談到的傳道對象同時包括兩類人,即熟悉希臘語的猶太人和外族人。由於這個緣故,《新世界譯本》採用了「說希臘語的人」這個譯法。這些說希臘語的人可能來自不同的國族,但他們都會用希臘語溝通,也許還採納了希臘人的習俗。

11:21

耶和華支持他們 又譯「耶和華的手與他們同在」。「耶和華的手」這個詞組在《希伯來語經卷》的原文中常常出現,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意思為「手」的希伯來語詞,另一個是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一些例子包括:出9:3;民11:23及腳注;得1:13;撒上5:6,9;7:13;12:15;拉7:6;伯12:9;賽19:16;40:2;結1:3及腳注)在聖經裡,「手」常用作比喻,指「力量」。意思為「耶和華的手」的希臘語詞組,也出現在路加福音1:66和使徒行傳13:11的原文裡。(另見路1:6,66的注釋;​附錄C3的簡介和徒11:21)

11:26

在上帝指引下……被稱為 譯自一個希臘語詞khre·ma·tiʹzo。大多數聖經譯本都把這個詞簡單地翻譯為「稱為」。不過,這裡用的希臘語詞其實並不是通常譯作「稱為」或「叫做」的詞。(太1:16;2:23;可11:17;路1:32,60;徒1:12,19)本節經文用的希臘語詞khre·ma·tiʹzo在《希臘語經卷》中出現了9次,在大多數經文裡,這個詞都明顯跟源自上帝的事物有關。(太2:12,22;路2:26;徒10:22;11:26;羅7:3;來8:5;11:7;12:25)例如,在使徒行傳10:22,這個動詞跟譯作「從一個聖潔的天使那裡」的詞組一起使用。在馬太福音2:12,22,這個詞跟來自上帝的夢有關。相關的名詞khre·ma·ti·smosʹ出現在羅馬書11:4,大多數辭典和譯本採用的譯法包括「上帝的回答」「上帝的回話」「上帝的聖言」「上帝的回諭」。看來,耶和華指引了掃羅和巴拿巴使用「基督徒」這個名稱。有人認為「基督徒」是安提阿的外族人給基督門徒起的綽號,以示對他們的譏嘲和蔑視。但經文使用的希臘語詞khre·ma·tiʹzo表明,「基督徒」這個名稱其實是來自上帝的。此外,這個名稱也不可能是猶太人給耶穌門徒的。既然猶太人否認耶穌是基督(源自希臘語)或彌賽亞(源自希伯來語),要是他們把跟隨耶穌的人稱為「基督徒」或「彌賽亞門徒」,就等於間接承認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了。

基督徒 希臘語是Khri·sti·a·nosʹ,意思是「跟隨基督的人」,這個詞在《希臘語經卷》的原文中只出現過三次。(徒11:26;26:28;彼前4:16)這個詞源自希臘語詞Khri·stosʹ,後者的意思是「基督」或「受任命的人」(「受膏者」)。基督徒既跟隨耶穌的榜樣也聽從耶穌的教導,而耶穌就是「基督」,是耶和華任命的領袖。(路2:26;4:18)可能早在公元44年,即本節經文提到的事發生的那一年,門徒就「在上帝的指引下」被稱為「基督徒」了。公元58年,當保羅在希律·亞基帕王二世面前申辯時,甚至連亞基帕也知道基督徒是什麼人。(徒26:28)看來,這個名稱在當時已經為人所知。根據歷史學家塔西佗的記載,到了公元64年左右,羅馬的一般民眾已經熟悉「基督徒」一詞。此外,大約在公元62~64年間,彼得給散居在羅馬帝國各地的基督徒寫了第一封信。看來到那個時候,「基督徒」一詞已廣為人知,人們一聽到這個詞就知道指的是哪一群人。(彼前1:1,2;4:16)有了上帝賜下的這個名稱,耶穌的門徒再也不會被誤認為是猶太教的一個派別了。

11:28

嚴重的饑荒 這裡提到的饑荒發生於公元46年左右。歷史學家約瑟夫斯的記載也證實,在羅馬皇帝克勞狄執政期間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饑荒」。對於沒有積蓄或存糧的窮人來說,饑荒是特別重大的打擊。安提阿的基督徒很同情猶地亞貧窮的弟兄姐妹,於是決定捐出物資救濟他們。

在克勞狄執政期間 羅馬皇帝克勞狄於公元41~54年在位。他在執政初期對猶太人很友善,但到了後期,他和猶太人的關係惡化,甚至下令趕走所有住在羅馬的猶太人。(徒18:2)據說,克勞狄後來因為吃了第四任妻子給他的蘑菇而中毒身亡。之後,尼祿接替他成為皇帝。

11:29

捐出救援物資 又譯「執行救濟職務」。這是聖經第一次提到基督徒捐出物資救濟其他地方的信徒。這裡又譯「救濟職務」的希臘語詞是di·a·ko·niʹa,儘管這個詞通常譯作「職務」,但有時也包含救濟的意思,例如在使徒行傳12:25譯作「救濟的任務」,在哥林多後書8:4譯作「救濟的職務」。從希臘語詞di·a·ko·niʹa在《希臘語經卷》裡的用法可以看出,基督徒的職務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勸人跟上帝和好的「職務」[原文是di·a·ko·niʹa的一個詞形],也就是傳道教人的工作(林後5:18-20;提前2:3-6);另一個方面是為了幫助其他信徒而執行的職務,也就是本節經文提到的救濟職務。保羅曾說:「大家的職務不同[職務,原文是di·a·ko·niʹa的複數形式],主卻是相同的。」(林前12:4-6,11)他也曾表明,基督徒職務的不同方面都是「敬奉上帝」的活動。(羅12:1,6-8)

11:30

長老們 直譯「較年長的男子」,希臘語是pre·sbyʹte·ros。在聖經裡,這個希臘語詞有時指年紀較長的人,但主要指那些在社區和國族裡擁有權力和職責的人。(另見太16:21的注釋)在古代的以色列國,長老們分擔帶領和管理民眾的職責,職權範圍不僅包括各自的城鎮(申25:7-9;書20:4;得4:1-12),也包括整個國家(士21:16;撒上4:3;8:4;王上20:7)。在本節經文,這個希臘語詞第一次用來指基督徒會眾裡帶頭的人。跟以色列國的情況類似,基督徒會眾裡的長老負責督導會眾。本節經文提到,接收救濟物資的就是長老,把物資分發給猶地亞各群會眾的工作也由他們督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