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2 7/8 28-29頁
  • 如何處理膽石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如何處理膽石
  • 警醒!1972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膽石的成因何在?
  • 施手術抑或不施手術?
  • 膽汁
    洞悉聖經(上冊)
  • 『死者之國』
    警醒!1989年
  • 你吃下去的食物發生什麼變化?
    警醒!1985年
  • 世聞點滴
    警醒!199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7/8 28-29頁

如何處理膽石

在美國的外科手術之中,愈來愈普遍的一種是因膽石而切除膽囊。事實上,膽石在美國人入院治療的理由上位列第五。膽石在某些西歐國家中也頗為普遍。可是,在其他地方,倒如印尼,卻幾乎不為人所知。

膽石結成的所在地,膽囊,是肝臟之下一個梨形小袋狀的器官。成年男子的膽囊在膨脹時約有五吋長和三吋闊。若干條從肝臟透出的小導管組成了「總膽管」,通到稱為十二指腸的小腸上部。總膽管又透出膽囊管,與膽囊連接起來。肝臟所分泌的膽汁通過這些導管達到小腸以協助消化脂肪。既然肝臟不斷分泌膽汁,而膽汁只有在消化食物時才用得著,因此膽囊遂成為兩餐之間膽汁的貯藏器;它平均可容一品脫膽汁。當食物到達小腸時,膽囊管的瓣膜遂張開讓膽汁進入小腸。

膽囊的機能若發生障礙,結果便往往形成膽石。膽石或在膽囊本身,或在與之相連的任何導管中。它們也許細如沙粒,數以百計,或大到僅是一顆膽石便充滿膽囊。化學分析表明膽石主要含有膽固醇、膽汁色素和鈣質鹽。需要急救的主要併發症之一便是輸膽汁管被石所阻而引起的任何障礙。

你怎麼知道是否患有膽石呢?最確切的方法是X光檢查。外科醫生在為病人施行腹部其他器官手術時往往發現它們。可是,通常膽石被人發覺是腹部右上端發生劇痛。它多數是在飽吃之後發作,隨之而來的也許有膨脹、打噎等不快之感。它或者使人噁心、嘔吐或甚至患黃疸病。可是,膽石通常是「沉默」的,患者並不察覺。

膽石的成因何在?

關於膽石的成因,雖然現代研究已稍見端倪,還是惹起不少爭論。有人發現若吃下太多肉食便會助長膽石。一星期只吃一兩次肉的歐洲人很少患有膽石的;但他們若移居澳洲而每天吃一兩次肉,他們便會很快患上膽石像經常吃肉的澳洲人一樣。

利用大鼠(一種鼠類動物)所作的實驗也表明含有高度蔗糖的膳食易於結成膽石。證據指出大量攝取動物性脂肪也有同樣效果,因為膽石發作往往是在吃過大量甘肥食物之後。因此難怪極少患膽石的印尼人一旦移居西方國家並採納西方的飲食習慣之後,他們患膽石的頻常程度與西方國家的本地人無異。

可是還有其他因素。在中年之前,女性患有此種病痛的最低限度比男性多兩倍。實際上,以往醫生們會將最典型的膽石患者調侃為「蒼白、肥胖、四十歲、多患氣脹和多產。」不錯,在五十歲以下因膽石施手術的婦女體重平均比沒有施膽石手術的婦女多二十五磅。生育年齡的婦女比生育年齡前後的女子更易患上膽石也是真確的,而實際有生兒育女的婦人尤其易患膽石。膽石的病徵之一是氣脹或打噎。可是在上了年紀後,男性卻比女性易患膽石。

統計透露膽石的另一因素與體力活動或運動有關。從事久坐職業者如文員、教授、教師和律師患上膽石的多於那些體力勞動者如農夫、泥水匠和木匠等。

據發現還有另一種情況可以直接促成膽石,便是所謂壅滯。這意味到膽囊不能將膽汁全部注入小腸。膽汁中可以構成膽石的質素長時間留在膽囊裡,於是結成膽石。

施手術抑或不施手術?

有若干方法可以減少結成膽石的可能性,這件事實表明在初次發現膽石時並非一定要切除膽囊。可是,一個人若在六十五歲以上才因膽石施行急救手術,則他也許耽延太久了,因為統計指出這時所施的手術比起那些在較早施行的手術,其死亡率達十至二十倍之高。

以往有些著名外科醫生推薦只除去膽石而不切除膽囊。可是,這往往需要第二次手術,因此今日的外科醫生在病人有膽石為患時通常都將膽囊切除以避免後來的併發症,包括膽石貫穿膽囊等。

顯而易見地,預防勝於手術。鑑於對膽石研究所得,留意、膳食可以大大減少結成膽石的可能性。最好是避免吃太肥膩的食物,特別是甜品、肉類和動物脂肪。多點攝取維他命A和多吃新鮮蔬菜是值得推薦的方法。證據表明蛋黃素可以制止膽石的結成。富於蛋黃素的食物是蛋黃(雖然它們含有高度膽固醇)、大豆、蔬菜、欖油、牛的嘌呤產品(肝、心、腎),小麥、穀類胚芽和堅果。從事久坐的人也要留意做多點運動。

倘若現在就考慮一下這種種因素,你便可以為自己省卻許多後患。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