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選擇電視節目
「人所發明的最令人嘆為觀止的通訊武器。」這句話多麼恰當!它出自一位電視記錄片著名製作家之口,所描述的是電視的奇妙。而電視亦的確是一項奇妙的工具!
正如你的眼光或前或後地審視四十六次才讀完這本雜誌的一欄文字,美國所用的電視攝影機用525條線掃視一個畫面或形象。既然電視每秒鐘拍攝三十個完全的畫面,這意味到掃視一條線所用的時間僅是一萬五千份之一秒而已。這是何等驚人的閱讀速度!不但如此,攝形機首先掃視奇數的線,如1,3,5,7等,然後返回畫面的左上角掃視所有偶數線,如2,4,6等。電視攝影機的彩色拍攝和電視機將畫面播出的過程(雖然實際播出時沒有顏色)尤其令人驚異。
美國擁有930個電視台和超過九千三百萬副電視機,其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是彩色磯。以往五年內每年售出一千萬副電視機。據說一般家庭每日使用電視機平均達六小時。
在利用畫面和音響來傳播消息方面,人類的確征服了空間。可是這些媒介物怎樣投入運用呢?人有將它撥作最佳用途嗎?
許多人對電視節目大感不滿
對電視節目最普遍的不滿是關於廣告。差不多所有觀眾都認為廣告應該減少、減短和減低妨礙程度。美國政府官員也有其不滿之處。一位官員指責電視台有政治偏見的嫌疑。另一位官員則非難它們產生一個文化「沙漠」。還有一位聲稱:「我們已將人所發明,在教訓和感化方面最有力的媒介物——像耶穌時代的聖殿一樣——變成了買賣和兌換錢銀的地方。」
報界的批評家說「商業電視枯燥無味」,而且輕蔑地將重播節目稱為「廢物的重複」。他們抱怨說:「難怪電視台聲稱沒有人理會他們的嚴肅節目。他們還未開始使人發生興趣。」美國的著名電視評論家,已故的梅爾路,有一次描述電現節目「充分表現頹廢主義、逃避主義及與我們所居的現實世界隔離的證據。」有許多批評都針對為兒童而設或供兒童觀看的節目而言。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為什麼電視廣播節目,特別在美國,引起這麼多的不滿呢?(在大多數其他國家中,電視大部分或全部由政府經營;民眾所看的均由政府決定。)一位內幕中人,美國最忙碌的廣告代理公司主管人員,在一篇題名為「電視的真正主人」的文章中解答了一個「為什麼?」的問題。他在文中指出1959年兩個最大的電視網映出「第一流的節目」。然後一個居於第三位的電視網開始「播出大批新影片,以暴力和流血為特色。」這個電視網立刻躍升到第二位,以致其他兩個電視網的節目不得不向它看齊,以求抓住觀眾自保。a
什麼決定影片的「質素」呢?便是大眾的反應。根據這位廣告主管人所說,「在以觀眾為對象的事業中,經營者不能決定自己或觀眾的標準。反之,觀眾卻能以競爭者的相對成功來為你決定標準。」
這不僅是一個人的意見。在1970-1971之冬,觀眾人數最多的五個電視節目被一位批評家形容為「低級、令人作嘔、無味、沉悶和毫無思想」。觀眾的喜好無疑是電視節目許多時令人感覺失望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為什麼」是電視網映出論及當前問題的挑戰性節目時所引起的反應。有些記錄片如「五角大廈的宣傳」論及美國國防部怎樣試圖使人對其活動和政策產生好感。它雖然被某些方面列為該年最佳的記錄片之一,但卻激怒了許多政治家。同時,許多電臺也恐怕失去牌照而對此不大熱心。
有一部記錄片報導銀行如何歧視黑人和窮人,結果最低限度有一間播出它的電視臺收入減少。暴露當地染污來源的節目也造成電視臺當事人與當地商業社會的緊張關係,結果電臺被迫將編製節目的記者解雇。由於電臺恐懼經濟或政治的報復,這也是難於有較佳節目播出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為什麼」
上述的「為什麼」並未解釋詳盡;還有另外的因素。電視網和廣播臺並不能將咎責全部推在別人身上。事實上有些節目的確是十分上乘的,特別是出現在稱為教育性或「公眾」電臺上的節目。大受歡迎和獲致好評的傑出節目之一是「芝麻街」。對於這項節目,聯合國教育文化組織的《信使報》大加讚賞,譽之為「機智和幽默的連播,避免任何暴力,表明合作可以解決任何難題的積極旨趣。其次,它教導孩子學會文字、數字和簡單算術,增加他們的字彙和刺激他們的推理能力,開啟他們的眼睛去觀察廣大的世界。」例如1971年五月播出的一項節目論及12這個數字、大楷和小楷的E,大猩猩遊戲,用跳舞次序來說明三角形和四方形的分別等。這種節目確是成年人的娛樂和小孩子的教育。
這一切說明什麼呢?若有高超的技術和優良的質素,富於造就性和教育性的節目是可以成功的;製作家們若是真正獻身工作而不是孳孳為利或敷衍了事的話。難怪有時晚間電視節目的一分鐘宣傳廣播劇可能是當晚最有趣味的節目。
選擇的必要
電視節目反映出標準的普遍低落。可是你還能期望什麼呢?我們有什麼理由期望電視業比今日的其他事業更有理想呢?一切行業的目的無非是利潤而已。
當然,作為本刊的讀者,都無法改善電視節目的質素。可是你能改善自己的觀看習慣。你可以選擇你所看的節目。你若是身為父母,便應該關心兒女觀看那一種節目。要確知他們所看的節目是富於造就性而不是精神垃圾。特別是不要讓他們觀看暴力影片,觀看這等電視可使兒童對暴力的感覺麻木。這項難題已非常嚴重,因為每14分鐘便有一場暴力插曲,每45分鐘便有一次謀殺播出。據格拉因博士說,「我們正在製造暴力中毒者。」暴力場面成了兒童將來真實生活的行為規範。
有些人曾提倡減少暴力場面,但色情的電視場面卻從未減少過。一個人無法不斷觀看描述放蕩行為的節目而可以避免在道德上麻木。因此,正如暴力一樣,這些放蕩行為也成了觀眾在真實生活上的行為規範。聖經說:「不要自欺。不良交往會破壞有用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3,《新世》)你自然不會選擇與不道德的人為伍,對嗎?那末何必從電視中與這類人交往呢?有所選擇意味到你在觀看電視時要小心揀選。
選擇也意味到控制你花在觀看電視上的時間。正如史天拿在他所著的《看電視的人》一書中表示,許多人對於電視抱著雙重的愛憎態度;那便是,他們在態度上發生矛盾,一方面說喜歡看電視,同時卻對於看得過度表示憂慮。
你可以從電視獲得娛樂和益處,但也會嗜之成癖。當你容許電視節目使你忽略責任、忽略必需的睡眠、忽略有益的運動和新鮮空氣時,你便不是有所選擇而是沉迷於電視了。你若是個基督徒傳道員,你更加要仔細選擇,切勿為了觀看電視節目而怠慢了任何傳道義務。
電視誠然是一種令人驚訝的通訊武器,的確是一件奇妙的東西。可是你要控制它;千萬不要讓它控制了你。
[腳注]
a 頗有趣地,在1969年這個電視台對其優勢過度自信。有一項節目由於太過粗俗而惹起多方面抗議,以致播放一次便取消了,而它那成本最貴的連播節目則在數週後因「完全失敗」而終止。——1970年《美國年鑑》,671,6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