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的建築材料
這豈不是鬆弛身心的方法嗎?坐在白色沙灘上,巨大的陽傘擋住陽光,看著海浪前後相繼地捲上沙灘。
這時候,你知道在海浪湧出白沫的地方,有一項龐大的建築計劃正在進行嗎?不,那裡沒有沉重的建造機器,沒有鋼筋、水泥堆或磚瓦。可是外面正生產著奇妙的建築材料——珊瑚。
珊瑚的海底世界是個出奇和美麗的世界——出奇的是形狀和樣式,美麗的是顏色種類。那裡有各種大小的腦珊瑚,它們是以象形得名的。星珊瑚美麗如花,有些看起來像鹿角。還有生菜珊瑚、有刺珊瑚及許多奇形怪狀的珊瑚。它們的顏色繽紛——有棕、黃、橙、粉紅、紫和紅色等。
建築材料所在地
你去那裡可以研究到這種奇妙的建築材料,珊瑚,呢?許多地方都有。你可以去牙買加北岸孟提哥灣欣賞那波浪不興的蔚藍海水,或到大西洋西面從百慕達至巴西的海岸。另一參觀地方是印度-太平洋一帶,從非洲東岸經西太平洋諸島至夏威夷。在這些地方可以看到大堡礁,那是一團巨大的珊瑚礁,在澳洲東北岸蜿蜒1,250哩(2000公里)。
在許多地方,人們能從玻璃底的小船看到那奇異的海中建築材料。另一方法是穿上鰭足、戴上面罩和背著氧氣筒下海去就近觀看。可是入到水中時必需使自己習慣於四周的動盪,因為海底景色看來好像隨著海水起伏不定。同時應該小心從事,因為被珊瑚所刺的傷口痊癒得很慢。
珊瑚如何產生
造成珊瑚的動物稱為珊瑚螅。牠們與水母及花一般的海白頭翁同類。在幼蟲時期經過短時間的浮游生活後,這些極其細小的生物遂緊附於其他珊瑚動物的骨骼之上,固定下來過著完全靜止的生活。
一經固定之後,這些珊瑚螅遂長成為直徑從一吋至一呎以上。(3-30公分)的多肉質小管。牠們的口在上端,口的周圍有細小觸鬚。一到晚上,觸鬚遂伸出來捕捉浮游生物為食。
在同一時候,這些小動物正忙於建築工作。牠們從水中攝取鈣質及分泌碳酸鈣(石灰石)。牠們利用分泌物在本身周圍建造一些堅硬、杯形的構成物。築成一所珊瑚屋或骨酪之後,牠們遂可以縮入其中獲得庇護。
當許多珊瑚螅建造牠們的珊瑚屋之際,這些屋子融合起來成為彩色、堅硬的一團。珊瑚螅死了之後,又有其他的附著在骨骼上繼續建築。結果令人難以置信地,組成巨大的建築物,比任何人造的建築物還大。
建成了什麼
珊瑚礁便是這些細小的珊瑚螅所產生的。有些從岸邊伸入海中,稱為繸狀礁。在另一方面,堡礁與岸分開,為水所隔,但沿著海岸線伸展。
在澳洲的大堡礁之後,世界第二大珊瑚礁沿著英屬洪都拉斯海岸蜿蜒130哩(210公里)礁與岸之間的水深從三至十五呎(1至4.5公尺)不等。
珊瑚建築家也組成環礁。這些環狀珊瑚島在海中圍成一池水稱為礁瑚。環礁的組成也許是由珊瑚沿著下沉火山的火山口邊緣建築而致。有些環礁是有人居住的。印度洋有一個環礁成了噴射機緊急降落的機場。
因此對這些細小的珊瑚螅說來,建築島嶼並不是過於野心而無法成功的計劃。例如,加勒比海的巴佩道斯群島便是主要由珊瑚組成。藉著海水和天氣的分解作用,島上的珊瑚被一片紅色黏性土壤所覆蓋著。
珊瑚也許在任何海洋都能組成,但築礁珊瑚螅僅限於在溫度最低不過華氏650(攝氏180)的水中。因此遺留在北極海的古代珊瑚礁證明北方諸海曾經一度是熱帶氣候的。
當珊瑚製造者在海中勤奮地建造之際,其他生物和鸚鵡魚和天使魚等卻鑽入構造物裡或咬它一口使之軟弱粉碎。可是海綿動物、海草和藻類卻前來救助,將碎片融合一起以免全體分解。結果造成了多孔的石灰石,有很多孔道,岩穴和角落。
珊瑚的歷史和用途
腓尼基人的海港推羅曾經一度以珊瑚貿易著名。地中海由古至今都出產昂貴的紅色珊瑚。這種珊瑚長成細小樹技狀,中心堅硬,一經磨琢便呈紅色、玫瑰色或粉紅色。可以造成項圈、手鐲或其他飾物。
在巴佩道斯和百慕達,珊瑚被用來建造房屋。它容易切斷,與空氣接觸之後變成堅硬而耐用。
可是,珊瑚的最重要功能還是保護海岸線不致受巨浪、海嘯和暴風雨所侵蝕。不少航海者於暴風雨中在珊瑚礁後面發現安全的下碇之處。
這種微不足道的細小生物所做的奇妙建築工作反映上帝的造物之工,無法不令人嘆為觀止。——詩篇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