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4 3/8 13-15頁
  • 晚年可以成為有用的時期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晚年可以成為有用的時期
  • 警醒!1974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富於生產力的晚年
  • 樂享遐齡
  • 長壽祕訣
  • 衰老及其原因
  • 幫助老人享受晚年的樂趣
  • 關於人的壽命我們知道些什麼?
    警醒!1971
  • 年邁意味著什麼?
    警醒!1995年
  • 奇妙的構造是要人活下去,而非死亡
    警醒!1989年
  • 老年的難題
    警醒!198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4
《警》74 3/8 13-15頁

晚年可以成為有用的時期

《儆醒!》雜誌駐巴西通訊員報導

我們的年齡逐日老邁。衰老過程是我們無法阻止的。可是正如黃昏是一日之中一段平靜而有用的時刻,人生的風燭殘年亦能成為平穩而有用。

你僅是想到白髮、皺紋、緩慢的步履和親人的喪失嗎?抑或你會為與年俱增的豐富經驗和成熟思想而感覺欣慰?你認為學力和能力在早年達到巔峰,然後便迅速走下坡嗎?

富於生產力的晚年

《讀者文摘》(英文)引述布西和皮爾法兩博士所蒐集的資料,並評論說:「富於創作性的生產力在晚年仍然留在高峰時期,特別在某些方面如數學,發明,植物學和人文學科等為然。政治手腕和能力亦有與年俱增的傾向,在抽象思想如邏輯和哲學等方面,最高能力的發揮往往在45歲和83歲之間。智力在老年走下坡絕不是無可避免的。」

巴利爾教授對此表示同感說。「80歲時的智力標準仍然會像35歲時一般良好」他寫道。「青年的思想趨向創作新概念和觀念,而老年的思想……則遠較穩定,周詳和經驗豐富。」

證據顯示智力並不隨體力的比率衰退。在四百位著名的政治家、畫家、軍人、詩人和作家中,有百分之35的人,其最高成就是在六十和七十歲時獲致的;百分之35的人在七十和八十歲時獲得最高成就,有百分之8的人甚至在八十歲以上才達到成就的巔峰!合計起來,有三份之二是六十歲以上的人。

樂享遐齡

自古以來,有些人活得比平均壽命更長久,且能保持驚人的體力和智力。以色列的先知摩西寫道:「我們一生的年齡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篇90:10)可是摩西在八十歲時卻精壯非常而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四十年之後聖經論及他說:「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申命記34:7。

今日也有人活到百歲以上,不久之前美國華盛頓的一位通訊員巴奧薩寫道:「大概有15,000名美國人已活到100歲或以上,這是一項驚人的數目。……現存的百歲老人中,約有三份之一靠社會福利過活。」巴奧薩說有250,000名左右的美國人已超過九十歲,平均每800人中便有一個。

其他地方有百分比更高的老人,特別以蘇聯西南部黑海和裡海之間高加索山區的喬治亞共和國為然。在1971年,紐約市肯特學院人類學女教授班納曾訪問該處的杜斯格達村。她說:「那裡有71名男子和110名女子的年齡在81和90歲之間,有19人已超過91歲——佔全村人口1,200名的百分之15。」

厄瓜多爾維卡班巴谷的人在長壽紀錄上堪與蘇聯南部相埒。巴西亦以多百齡人瑞著名。在哥阿斯省的高原,有一個名叫施佛的女人據說已達155歲。她仍然能以咖啡饗客這乃是巴西人的慷慨象徵。

有些美國人也長壽得驚人。查爾士·史密夫在1967年七月四日慶祝他的125歲生辰。

關於這件事,《時代雜誌》評論說:「史密夫的高齡比別人有較多的文件為證,但證據還未充分。這些『證據』中沒有一件特別提及他或證明他在何處及何時出生,像他所說的一般。……直至現在為止,沒有一項記錄證明有任何在生的美國公民已超過111歲。」但儘管特別高齡的人未有充分的證據,事實顯明有些人,尤其是在某些地方,可以過著較長的健康生活。為什麼呢?

長壽祕訣

高地的新鮮空氣,平淡而富於營養的食物,繁重的體力工作是使蘇聯南部的人獲致高壽的因素。「你永不會見到老人坐在椅上太久」班納報導說。他們認為肥胖是疾病,每看見肥人便會詢問其健康情形。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老人感覺自己有用。在蘇聯出生的柏利醫生論及高加索山區的鄉村生活說:「家庭和社會使老人感覺自己的重要,最低限度有人前來向他們請教。」

因此這些老人都十分樂觀而以活下去為樂事。正如阿肯特拉村一位九十九歲老人說:「我的子孫需要我,活在這個世界裡也不壞——只可惜我已不能耕田及很難爬樹了。」

令人滿意的工作和感覺有用之成為長壽要素是有稽可考的。例如在美國,公爵大學衰老和人類發展中心的研究家們報導說,樂天知命和以自己工作為樂的人可以活得較久。有人觀察到長壽往往與家族有關,因此遺傳也是高壽的重要因素。

衰老及其原因

可是,不論人設盡什麼方法,人還是會衰老和死亡。事實上,能活到八十或九十歲以上的人已是少數的例外了。正如巴西的《環球報》指出:「即使內科醫術和外科手術能成就我們所期望的一切奇跡,也無法希望能把人壽大幅度延長。這便是說,即使人能受到保護,避免一切可能和想像得到的意外和疾病,我們的壽命也不能超過平均的八十歲。」

何以如此呢?何以美洲杉活了幾千年仍然欣欣向榮,而人類卻日漸衰弱、萎縮以致普遍不能渡過百歲大關呢?

科學告訴我們,人能否繼續活下去視乎人體細胞的更新力量。可是,達到某個年齡細胞的更新能力便逐漸衰退了。結果器官逐漸緩慢下來,最後更完全停頓。阿斯莫夫醫生下結論說:「我們的細胞看來早已被遺傳因子所『擬定』,隨著時間的過去逐漸發生變化,這便是我們所謂的衰老。」

現代科學對細胞發生變化、衰老和終於死亡的原因從未能提出令人滿意的解答。許多醫生認為衰老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它不會置人於死地。聖保羅市的巴瑪克醫生解釋說:「死亡證上常將年老列為致死原因,但這是不足為證的。沒有人會因老年而死去。」但人還是會死。何以故呢?聖經解釋:「罪是從一人[亞當]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顯而易見的事實便是;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都會死。——羅馬書5:12。

幫助老人享受晚年的樂趣

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否過得愉快有賴於他們本身的思想。兒女的態度也對之有所影響。

一個人若有人生的真正目的,即使要與痛苦或衰弱掙扎,仍可以天天都過得心滿意足。許多上了年紀的人讓自己的心和腦充滿上帝之道的美事,並且以與別人分享為樂。其中有些人有氣力到別人家裡探訪;有些則利用電話或書信與別人接觸;或在醫院病房和療養院中與四週的人談論。他們感謝別人為他們所作的服務,也盡力照料自己的生活。但他們得以享受人生樂趣的最大因素之一是能為別人做點事;這些事是重要的,因為能夠幫助別人認識上帝和他慈愛的旨意。上帝的旨意是要使這個地球成為一個沒有衰老的痛苦,沒有死亡,甚至連死者也能復活的樂土。參加這樣的活動比任何事情更能令暮年生活富於意義。——啟示錄21:3,4;使徒行傳24:15。

可是,不論上了年紀的人是否懷有此等希望,他們都需要一處地方居住。有些人喜歡有自己的住宅——或者與兒女的住宅相近;這樣他們遂可以自由來往而不打擾別人。

在許多時候,意外或疾病使寡居的母親或鰥居的父親在晚年不能照顧自己。那又如何呢?有些兒女深感父母之恩,留父母在自己家裡,而老人的人生經驗亦反過來也對家庭有不少造益。在其他事例上,兒女也許會安排父母住在療養院裡以獲得必需的照顧。有時這種安排是出於對一切有關的人的真正關懷,有時則並非因為這是最好的安排,也不是因為兒女希望在本身暮年時有人對他們這樣行,而是因為它看來是最方便的安排。

康復中心及療養院的數目正在大為增加,僅在美國便有25,000間。但能提供熟練照顧的卻不及半數。其中有些看來對賺錢比供應良好的照顧更有興趣。可是,有些卻真正努力幫助老年人享受桑榆暮境。

聖保羅市大約有100,000人超過七十歲。該市已採取步驟改善老人的景況。從市中心駛車約半小時便到達一處園林地方。在美麗的環境中有一間老人院,裡面住著大約900名老人。

這裡是男女分居的,屋內十分清潔,空氣流通,光線充足。住客約有百分之65無力繳費而能免費入住;收費的房間也分幾等。繳付最低費用的人可住三十張床的大房;付出最高代價的人可享受私家房。

有醫生,社會工作者和護士長駐院內。芬蘭浴和蒸氣浴是保健設備的一部分。園裡種養新鮮蔬菜和生果可供食用。

為了幫助老人過有意義的生活,他們有工作可做,並可以從工作獲得工資。他們的工作包括製袋子、補鞋和養兔。再者,住客可以出外及在院裡的商店購物。

其他國家的政府則供給老人廉價住屋。這些房子使人有較多的私生活,但是以個人能照顧自己為限。

誠然,隨著年齡的老邁,人的精力便會減少,身體亦漸衰弱。但智力、經驗、智慧、工作和創作能力是仍然存在的,有時甚至比年輕時更高超。藉著保持活躍,經常運動和從事建設性的工作,晚年可以成為真正有用的一段時期。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