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過往的夏威夷音樂
《儆醒!》雜誌駐夏威夷通訊員報導。
請閉上眼睛,聽聽夏威夷歌曲的可愛音調。也許你腦中會浮現出一輻畫圖,在蔚藍海水上的南海諸島、風中搖曳的棕櫚樹、潔白的珊瑚海灘、沖激的浪花和溫文的玻里尼西亞人。但對於土著的夏威夷人,音樂所引起的反應會更加深刻。他們的音樂乃是諸島歷史的反映。
古代夏威夷人在有話要說而沒有其他適當表達方法的場合便會出之以「歌唱」或吟詠。他歌詠祈禱文,對愛人唱小夜曲及為兒女唱催眠曲。有些歌曲吟詠英雄,戰爭悲劇或甚至作預言。實際上,差不多每種日常生活都有歌可詠。藉著背誦這些歌曲,歷史或其他大事便浮現腦海而藉此世代相傳。往昔的夏威夷酋長都設有特別的歌手去詠唱他們的名字和宣告他們的家譜。
那末古代的音樂是怎樣的呢?它們並非全都像現代的夏威夷音樂。在歐、美人聽起來頗為單調,因為它的音調有限——許多時祗有兩、三個音調。
夏威夷人談到歌詠時所用的字是「美利」,原意是「詩」。但由於外來的影響和交往,「美利」已變成「歌」的同義字。因此夏威夷歌具有古詩的特色,使用高度象徵性的言語。例如,許多歌曲寄意於花草或地方來吟詠人物及抒情。
歌詠形式
歌詠或詩歌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美利阿拉」(無伴奏之歌)和「美利呼拉」(以節奏為伴之歌)。
無伴奏的歌除通常是民歌、禱文、預言、輓歌和較不重要的俗世歌曲。這種歌詠需要由丹田透氣,天生的歌喉和極好的呼吸控制才能唱出那長得異常的歌詞。歌曲的音調除了在自然呼吸的地方之外沒有多大變化,在一句既終時通常有輕輕的顫音。「美利阿拉」或無伴奏的歌詠在今日已很少聽到;這種沒落的藝術僅有少數人知曉。
在另一方面,「美利呼拉」是以強烈的節奏為特色。有時歌唱者會以手舞足蹈來表達詩中的感情。有時更會用別種節奏樂器為伴。這種節奏明朗的歌詠是現代「呼拉」草裙舞曲的先祖。
古代的「呼拉」歌曲被認為是一種上流的藝衡,因此訂有許多禁忌以免被人褻瀆。希望成為「呼拉」協會成員的人需要進入「呼拉」學校按照嚴格的規則,接受嚴格的訓練直至畢業才能加入協會。
古代樂器
古代夏威夷有些樂器在今日仍然受人使用。現在僅有一種主要的弦樂器——「尤基基」——現在已進至有兩種型式。
長長的尤基基是一條扁平細長,容易轉動的板,上有兩條椰子纖維弦線,栓在釘上可以調和聲調,以每二度或每四度為一音程。另一種則有第三條弦線可以奏出第三度音程。兩種樂器都是以弦的上端抵住口部,向著樂器歌唱或哼吟,同時手指撥動弦線。
古代管弦樂隊的另一種奇怪樂器是鼻笛。它用一節竹管造成,在一邊開個鼻孔,另一邊的末端開兩個手指孔。有一種木管樂器頗像原始的陶製吹奏樂器。製法是在葫蘆上鑽三個孔;一孔以鼻來吹,其他二孔用指頭按出音調。
敲擊樂器的種類卻很多!各種各色的鼓用椰子殼、木或瓢製成。鼓面通常張著鯊魚皮。其中最特出的是『巴胡』鼓,這種鼓在十二至十三世紀從大溪地傳入。鼓身是中空的椰子樹或麵包樹木材。基部有美麗的雕刻,上部的空穴張著鯊魚皮。它在今日仍與椰子殼小鼓一同流行。
可是這種特出的歌詠和舞蹈既然音調有限,它們又怎會變成今日悅耳、輕快的夏威夷音樂呢?
外國音樂的影響
由古老音樂轉變為近代音樂的過渡時期是在1778年歐洲人首次探訪諸島之後。來自捕鯨船和傳教隊的人對夏威夷文化有極大影響。水手們所奏的音樂與他們的國籍一樣繁多。而愛好音樂的夏威夷人很快便接納了這些歌曲,並將其變為己有。今日許多受人歡迎的南海之歌其實都是以早期遊客的歌調為根據的。
同時,早期遊客們也採納了不少古老的夏威夷歌詠。例如,膾炙人口的夏威夷歌曲『荷利·威美亞』便是以古歌配以現代音樂而成的。以美麗山谷為名的一首令人難忘的名曲『維爾披奧』前身原是非常古老的歌詠。
在1820年代,傳教士們將沒有文字的夏威夷語組成字母,不久更向他們介紹八音音階和教導熱心的學生們唱聖歌及簡單的民歌。那時的夏威夷人雖然未識和音,卻進步得很快和很好。夏威夷人擅長於次中音部分,這正是許多作曲家所認為最難的。
十九世紀時德國青年音樂家巴格應卡美哈美哈五世之請來到夏威夷,成為宮廷音樂家及王族音樂教師。他組成了現在世界聞名的夏威夷皇家樂隊,今日還經常在碼頭奏夏威夷歌曲歡迎客船抵埗。輪船離港時他們會對乘客唱一曲「阿羅哈,」意即再見,歡迎或愛。
在受到巴格影響的時代和以後,島民產生了大量夏威夷歌曲,成為今日馳名的夏威夷音樂。在巴格時代,富於音樂天才的帝王輩出,其中之一是最後一位夏威夷女王莉莉奧卡蘭尼。最受歡迎和最著名的夏威夷歌曲『阿羅哈·奧』(別矣故人)便是她的作品。
這首歌的音樂是受古老民歌所感示的。可是莉莉奧卡蘭尼所作的鄉愁濃重的抒情詩則是由於目擊御林軍的一位青年軍官於1878年在歐胡島維瑪拉魯的繆那威利牧場與一名土生少女傷感話別而作。女王親自為全曲編出樂譜。巴格加以改編,並指揮夏威夷皇家樂隊於1883年在三藩市演奏。它立即成為名曲。
現代樂器與流行程度
但在十九世紀後半葉,夏威夷人對給他顯出特別的喜愛。在1886年,一項報導說:「他們將其用作獨奏樂器,以溫文、柔和的音調細訴心曲。」除此之外,在1879年登陸的葡萄牙移民傳入的小型四弦琴也深為夏威夷人所喜愛。
葡萄牙人稱四弦琴為「卡華昆荷斯」意即「小木板」。由於它在彈奏時有反彈作用,想像力豐富的夏威夷人遂將其改名為「尤高里里」,意即「跳著的蝨子」。雖然它本來僅是伴奏樂器,但今日不少音樂名手將『尤高里里』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彈奏的樂曲廣泛到從草裙舞曲到古典音樂。它在夏威夷流行的程度,從學童在街上邊行邊彈四弦琴可以見之。
有一種樂器純粹是夏威夷人的天才創作——斜結他。在1890年代,卡美哈美哈學校的學生基古古在彈奏舊式結他時用鋼梳壓住弦背,彈起來時首次聽到那美到無可形容的鋼結他音色,此後即成為夏威夷人的特有音響。
夏威夷音樂流行全世界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留聲機唱片是夏威夷音樂的最佳宣傳之一。誰未從唱片聽過哀怨的夏威夷名曲,拿利奧夏威夷、夏威夷怨曲、小草屋、甜密的莉蘭尼或美妙的夏威夷結婚歌曲呢?
夏威夷人的歷史——他們的專業、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感情——留傳下來供全世界欣賞。音樂使我們在今日能追憶過往,夏威夷音樂正是其中的皎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