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4 7/8 16-20頁
  • 你能救人一命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能救人一命嗎?
  • 警醒!1974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緊急事件並非罕見
  • 救生技術再次發現
  • 醫學界改變意見
  • 間接的心臟按摩
  • 易學的技術
  • 貫通氣管
  • 口對口急救法
  • 可厭的方法嗎?
  • 心臟病的應付方法
    警醒!1980年
  • 肺——設計精妙,無與倫比
    警醒!1992年
  • 你的肺若能言!
    警醒!1972
  • 認清徵狀防患未然
    警醒!199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4
《警》74 7/8 16-20頁

你能救人一命嗎?

你能在緊急關頭救人一命嗎?一位住在杜明尼加共和國的美國人不久之前突然面對這項難題。生死間不容髮的人乃是他所最愛的人——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患上感冒已經臥床數天。但他以為她的病並不嚴重;她的年紀尚未滿三十,健康相當良好。可是有一天他回家午膳時大吃一驚地發現她不省人事。近前探察一下,他找不到她有呼吸的證據。『她死了,』這個念頭立即在他的腦中浮現。他可以怎麼辦辦呢?

他記得以前曾讀過關於人工呼吸的文章,但不是舉手向後壓的方法而是口對口的急救方法。他立刻用口對著妻子的口作人工呼吸,憑著記憶盡量施行。但效果均不如理想,因為吹在她口裡的氣卻從鼻孔泄出,於是他記起必需捏著病人的鼻才能使空氣進入肺內。他試用這個方法,發現果然奏效。

這時鄰人恰好入來,見到這種情景,立即跑出街上趕到醫生家裡。醫生正在診病,遲遲不願動身。鄰人極力聲稱這是急症,他終於與之向往。後來醫生發現這位太太的性命因她丈夫的迅速行動而挽救過來。

緊急事件並非罕見

可能你也會面對類似的緊急情況。據估計,僅是美國一地每年就有350,000人突然死去。其中大多數是由於心臟病猝發,此外不少是由於煤氣中毒,觸電,遇溺,窒息及其他意外。專家們相信這些人若立時獲得幫助,則數以千計的人不必死去。

例證之一是前年春天有一位五十四歲的航空公司主管人在華盛頓州西雅圖高爾夫球場因心臟病猝發昏倒地上。附近的幾位青年飛奔前來救他。他已沒有呼吸和脈博;面色因缺氧而變成深藍。通常一個人停止呼吸之後只能生存四至六分鐘,在此之後頭腦便會因缺氧而遭受永久損壞了。

於是一位青年立刻開始口對口呼吸,另一人雙手交疊在這位男子胸前開始作大力的律動壓迫,大約每秒鐘一次。他在每次壓下時,他擠壓心臟,迫使含氧的血液向數吋外的腦部流去。重複的壓迫也可能刺激心臟再行自力跳動。

不久,這人臉上的藍色漸褪。他得到了救生的氧氣!隨後消防員抵達,用氣袋機器代替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幸得這幾位青年的迅速行動,此人得以生還。三星期後,他在四月中旬病癒出院,心或腦都沒有受到永久損壞!

這幾位青年與西雅圖及其他城市盈千累萬的人一樣受過急救方法訓練。事實上,這種方法在大多數人看來還是一件新事,在1960年之前甚至許多醫生也對此未有所知。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到1950年代末葉才發明。而這件事一部分是由1957年六月在紐約州哈得孫市一次後院野餐中發生的緊急事情而促成的。

救生技術再次發現

那個星期日的下午屋主人的兩歲半男孩突然失蹤。不久有人發現他浮在游泳池上。拉上來時孩子已身體浮腫,皮膚呈灰藍色,於是他們將其放在草地上。孩子的心跳和脈博都已察不到跡象。父親施行舉臂壓後的人工呼吸法,但均不見生效。他不禁憂心如焚。他後來在一份流行雜誌的文章裡解釋說:

「後來所發生的事連我自己也大惑不解,因為在我記憶中我從未聽過或讀過有任何人像我這樣行。

「我看見祖佛烈的口裡和喉間塞滿看來像食物微粒的液體混合物,我認為空氣若要進入他肺內,我必須先將這些東西清除,我伏在兒子上面,用左手打開他的口,將我的口送上去。於是我用口吸出液體和物質,吐了再吸,直至他口裡乾掙為止。

「然後,不知怎樣,我想到我也許可以將空氣從他喉間迫入肺裡。我於是深深吸一口氣,緩緩地吹入他口裡。……繼續反覆地吹。……突然孩子的喉間發出咯咯之聲,胸部也微微起伏。我用頰貼近他口部,我感到好像有點氣呼出呼入。」

孩子立刻被送往醫院用氧氣急救。幾日後他出院回家,並且完全康復而沒有遭受任何不良後果。

兩位醫生聽到這項經驗時對此深感興趣。不久之後這位父親受到邀請前往紐約州布法羅市演講,在座約有200名醫生,醫科學生和職業救生員代表。他向他們解釋挽救兒子的經過及回答問題。可是有一個問題他無法回答,那便是:「你從那裡學到這種方法?」

因為早在1957年,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法還是一種未知的技術。這種方法顯然在許多世紀之前已有人用過,但均早已被人遺忘,以致在任何地方都很少有人談及。

例如,1950年版的《英國百科全書》和《美國百科全書》在「人工呼吸」的標題下僅描述將遇事者俯放在地上,將他的兩臂向後提高以迫使空氣進入肺部。美國紅十字會在1957年出版的《急救手冊》也推薦這種提臂壓後的方法。

醫學界改變意見

由於有愈來愈多人報導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的成功,醫學界遂開始改變主張了。上述的《救急手冊》開始在第242頁的遺補欄中解釋說:「這是取代第117-125頁的資料[這幾頁推薦和描述提臂壓後急敘法]的附錄。」附錄說:

「美國醫學院及全美人工呼吸研究特別委員會在1958年十一月三日的會議重新檢討人工呼吸的方法。……

「在場委員一致認為口對口(或口對鼻)的人工呼吸是最切合實際的方法,可以為已經停止呼吸的任何年齡的人施行緊急通氣。」

口對口的方法可以供應大量空氣給遇事者,達到此專家所用的其他方法多十二倍的程度。同時,遇事者接受口對口人工呼吸時所處的位置,——仰臥,將其頭部盡量向後仰——也有助於呼吸,因為這種位置能打開自口至肺的氣管。

因此對於挽回一個已經停止呼吸的人的生命,醫學界轉而推薦口對口的新方法。1959年八月的《讀者文摘》(英文)指出:「1959年是人工呼吸法發生革命性改變的年度。……國內各大救急組織都重新出版指導手冊,推薦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普通稱為『救急呼吸』為最佳的急救方法。」

間接的心臟按摩

還有一項較新的救生技術便是用手力壓迫胸部以擠壓心臟。據報這是約翰鶴健士大學醫療隊在1960年所發明的。可是,從心臟擠出的血液若要含有氧氣,肺部必需有空氣供應才行。因此口對口人工呼吸與這種方法相輔而行有很大的價值——前年春天在哥爾夫球場的幾位青年救活航空公司主管人可為一例。

倘若遇事者的心臟已經停止了五分鐘或以上,情況便無望了,因為腦部已受到無可挽回的損失。可是,有些看來無望的病人均在經過一小時的心臟按摩之後復元過來,因為心臟也許還在跳動,但心跳的程度卻非用聽診器察不出。若發覺其心臟突然停止,無論是真正停止抑或看似停止,你也許可以用以下方法挽救遇事者:

將右手肘放在遇事者胸骨的下半部,左手疊在右手上。然後用力將胸骨向內推前一吋半至二吋(4-5公分)之間每分鐘約重複六十次。同時應由別人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可是有些人認為間接心臟按摩除了受過特別訓練的人之外不應隨便施行。即使方法正確,也可能導致肋骨折斷。手法若有錯誤,則肝或肺可能被折斷的肋骨戮破。然而,由於此法證明有效,擁有20,000個成員的美國醫學院建議實施一項全國教育計劃,將按摩方法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普遍地教授民眾。

易學的技術

口對口人工呼吸是一項簡單的救急技術,任何成年人或較年長的兒童都可以學習。既然此法可以挽救別人的生命,你若對此未有所知,想學習一下是合理的。許多以前未有經驗或未受過特別訓練的人都會用此法救生。

既然不省人事的人可能僅是昏了過去,第一件事應該是察看他有沒有呼吸。方法是將你的耳朵貼住他的口,面孔向著他的胸部。他若仍有呼吸,你可以感到他呼氣入你耳裡,同時也可能見到胸部起伏。

他若沒有呼吸的跡象,便要察看氣管是否張開。昏迷了的人的舌頭有時會向後塞住喉嚨,以致阻塞了通往肺部的重要氣管。同時血液、嘔吐物、痰涎或吞入的東西也可以塞住氣管。

貫通氣管

因此,貫通透入肺部的氣管是幫助遇事者恢復呼吸的最重要步驟;事實上,這是恢復呼吸所必需的。貫通一條塞住的氣管通常並不困難。

將昏迷了的人仰面放下,先將頸提起。這樣會使頭部向後傾斜而伸長頸部。將他的頭盡量向後仰,直至無法再後為止。盡量將頸伸長時頭部能仰得多麼後也許會令你感到驚異。這時他的下頷可能畢直向上,頭頂差不多與地面接觸。這種姿勢使腮頰和舌頭都拉向前方,喉間的氣管亦張開。

可是,有時也許先要清除口裡和喉間的血液、嘔吐物、食物碎屑或其他障礙物。方法是用你的手指捲起一條清潔手帕或紙巾來挖出障礙物。倘若沒有帶備手帕或類似的東西,可用手指挖出。你也許記得那位挽救兒子的父親用口吸出這些碎屑而將其吐出。

口對口急救法

倘若迅速清理氣管還未能使遇事者恢復呼吸,便要立刻施行人工呼吸了。動作迅速至為重要。請記得,昏迷了的人沒有呼吸最多只能活四分至六分鐘。因此你的目的是要迫使空氣在他肺裡進出而以代替正常的呼吸。

將你的口張大,直接對著遇事者的口至密不透風的程度。然後捏住他的鼻,大力吹氣入他口裡。直至看到他胸部漲起和感到他的肺部膨大為止。或者捏實他的口而吹氣在他的鼻孔裡也行。遇事者若是個幼兒,可將口蓋住他的口和鼻而吹入空氣。

在你吹氣時,此人的肺應該充氣而胸部漲起。若非如此,也許還有些東西塞住氣管。若遇到這種情形,可將這人轉過一邊,將頭俯下,在肩胛之間用力猛拍,這樣可使他將障礙物吐出。若是小孩,可以提起足踝將其倒轉,在肩胛之間拍打,用力大小視小孩的身量而定。

使氣管張聞和吹入空氣之後,下一步驟又如何呢?當你細聽空氣從遇事者的肺呼出之際,你可將自己的口移開以便吸氣;同時留意他的胸部平伏下去。於是再行吹氣,使他的肺反覆充氣,成年人每分鐘充氣十至十二次,小孩則最低限度每分鐘二十次為合。對成年人吹氣應該強一點;對小孩子可以較輕一點。一件重要的事是在施行人工呼吸時使遇事者的頭保持適當的傾斜,使氣管繼續張開。

遇事者可以自行呼吸時,他的氣息也許很微弱。有時還要與他的微弱呼吸一致地繼續吹氣,直至認為他的呼吸令人滿意為止。

倘若過了一會,你發覺人工呼吸還未能成功地使遇事者自行呼吸,你可以在每兩次呼吸加上五至六次間接的心臟按摩。不可放棄得太快。曾有人在一小時或以上的努力急救之後才恢復呼吸。

可厭的方法嗎?

有些人以不雅觀的理由反對口對口急救法。例如,英國一位外科醫生說「當你面對著一個可能已死去的人時」這種方法是令人厭惡的。

誠然,有些人也許會這樣想。但許多人均會與一位毫不遲疑地去拯救心臟病猝發者的婦人有同感。她說,「在這樣的緊急關頭,你不會想到這個方法是否雅觀。你心裡所想到的僅是怎樣盡力挽救垂危的人而已。」一個人若喜歡,他可以在自己的口和遇事者的口之開放一條清潔的手拍。

悲劇往往在預料不到的時候發生。我們不知道什麼時誤會遇上親人或別人突然因心臟病猝發或其他意外而停止呼吸。我們若懂得急救方法而能夠教回別人的性命那會是多麼好的事!

[第18頁的圖片]

在施行口對口急救之前,先將遇事者的頸提高,盡量將頭向後仰以張開氣管。捏住他的鼻以免漏氣,從他口中吹入空氣,直到你可以看到他胸部隆起,肺部膨大。以每分鐘十二次的程度使肺部反覆充氣。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