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8 1/8 28-29頁
  • 萊茵河滄桑?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萊茵河滄桑?
  • 警醒!1978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破壞自然的循環
  • 若干清除污物的努力
  • 妨礙進步的障礙
  • 細菌——有益抑有害?
    警醒!1979
  • 到處都是水,但純淨到什麼程度呢?
    警醒!1971
  • 純淨的水——大自然的奇跡
    警醒!1982年
  • 工業化學品醜惡的一面
    警醒!198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1/8 28-29頁

萊茵河滄桑?

《儆醒!》雜誌駐西德通訊員報導

我上次在萊茵河游泳是在1949年。當時我由水中上來時費了很大氣力才能將黏在身上的骯髒洗淨。由那時起,27年來我常常站在這條偉大的河流岸邊回憶我在童年當學校放暑假時怎樣在河濱上追逐和遊戲。

但是現在情形已今非昔比了。今日有些人說,萊茵河是「歐洲的污水渠」。在我追憶往事時,我記得這條河是在1930年代開始被染污的。當時德國的工業化正在迅速發展中。雖然大部分德國人從工業得到若干程度的益處,但是工業化對萊茵河和其他水域的影響卻是可悲的。

破壞自然的循環

究竟什麼造成這種情形呢?基本說來原因相當簡單。在正常的情形之下,神奇的自然循環可以使河流「自潔」。這個循環是:好氧性的細菌在水中用氧將有機的廢物分解為可作海藻飼料的化學品。一種屬於浮游生物的細小動物靠海藻來養生。但小魚又藉這種浮游生物來養生,而大魚又食小魚。當然,大魚死時,好氧性細菌又重新開始這個循環。這種過程不但可以處理自然的廢物如死魚等,而且亦可以處理大部分傾入河中的廢物。

但是,如果工業的大工廠傾倒過量的廢物入河中又如何呢?這時好氧性的細菌便不得不格外費力去分解廢物。使之變成飼料或其他對生命無害的物質。由於這個緣故,這些細菌便大量使用水中氧氣,以致所消耗的氧氣超過藉著自然方法所能補充的。更糟的就是,萊茵河每日吞下數以千噸計的廢物是細菌所不能分解的。由於這些因素,河水自潔的自然循環便被破壞無遺了。於是水便一天比一天污穢,同時動物和植物也隨之死去。

說來傷心,萊茵河陷入這種命運已經超過40年了。例如,位於萊茵河岸的盧特撒克斯哈芬城便設有歐洲最大的化學工廠。根據廠方自己公布的數字,在1973年這間工廠排出了三億一千四百萬立方碼的污物。現在,這個數字已增加到差不多三億三千四百萬立方碼。此外,萊茵河每天將三噸砷,992磅水銀,六萬噸來自碳酸鉀礦場的鹽和其他有毒的物質送進海洋中。

若干清除污物的努力

如何消解萊茵河的污染實在是急不容緩的大事。每年有差不多二千萬人飲萊茵河的水(經過濾清之後),同時工業方面每年亦使用萊茵河的水達三百億立方碼之巨。有沒有方法使這條河的水的純潔度有所改善呢?

對此,有些處理下水道廢物的工廠已有若干良好結果。這些工廠在未將廢物傾落河中之前先加以處理。其中一個程序就是將廢物先帶到「砂石渠」使沉重的無機物質,如砂和石,從渠中排出。

然後,廢物被帶到一個加了空氣的大槽,這樣行會幫助好氧性細菌繁殖。其次將其帶到一個通氣大槽將更多壓縮空氣泵入,至是又加入一種淨化了的泥污沉澱物,即由先前的處理餘剩下來的固體渣滓。這些物體含有更大量的好氧性細菌,可以「消化」留在污水中的固體廢物。

下一個步驟是將混合物帶到淨化槽,使消化了的固體廢物沉到槽底。這些充滿好氧性細菌的固體便是淨化了的泥污沉澱物。這些固體會從槽底被移去。這時從這個槽流出的液體要受一次化學的處理,藉以消滅污水內的所有有毒細菌。經過消毒之後,它們就可以流入河中不致污染河水了。正如上文提及過,有些由淨化槽移走的淨化泥污沉澱物被帶進通氣槽,目的在使它們可以加速分解繼續流入的污物。

另一個處理下水道廢物的程序是有些人所謂的「徐徐過濾」法。這個方法是使液體的廢物徐徐流入一個含有石或礦渣的過濾器。這個過濾器所做的不是濾清的工作而只是提供一個「表面」,使好氧性細菌可以在其上繁殖。當下水道的污物移動,徐徐流入過濾器的表面時,細菌便可以有機會將有機的廢物加以分解。

妨礙進步的障礙

沒有人期望這些處理下水道廢物的方法可以恢復萊茵河原來的潔淨。將廢物淨化到百分之百會花費太大,所以根本無需考慮。以上述在盧特撒克斯哈芬城的大化學工廠處理下水道廢物的經驗為例,它只是部分地淨化廢物而已,但單是這項設備的建設費已達四億五千萬馬克之巨a。此外,每年尚要負擔七千萬馬克的維持費。若以所消費的能來說,這等於一個有居民五萬人的城市所消費的。

雖然餘剩下來的淨化泥污沉澱物可以作肥田料用。但是再加以處理又需要費用。所以,贊成大規模處理下水道廢物的人看來甚少。

那麼,關於每日傾倒在萊茵河中數以千噸計,細菌不能分解的化學廢物又怎樣呢?某些清潔劑特別麻煩。它們築起山一樣高的泡沫,懸浮在水面一段很長的時間。雖然它最後會消散,但是這些清潔劑留下來會變成有毒的污染物。油亦是一種污染物。它一旦侵入水中便不容易清除。有時甚至會滲入食水之中,使食水變成不宜於飲用。

由於花費太大和其他難題,許多人覺得若想減低萊茵河的污染,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投入河中的污染物。但是這方面似乎看不見有顯著進步的希望。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方法要求許多人降低他們的生活標準。不幸的是,許多人寧願忍受水的污染而不願放棄現代工業所供應的舒適生活。還有,視商業利益為生活上最高目標的商人必然會反對減低他們工業上的產量。

污染,其實只是人類自私和貪婪的另一個證據而已。這個問題和其他世界性難題的解決只有靠全能的上帝在他「敗壞那些敗壞[地球]的人」時才會實現。——啟示錄11:18。

[腳注]

a 西德一馬克現約著於美金三角九仙。

[第29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荷蘭

比利時

西德

萊茵河

列支敦士登

瑞士

法國

義大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