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高路湖賞鳥一日遊
《儆醒!》雜誌駐肯雅通訊員報導
「地球上最大的雀鳥奇觀。」「鳥類學家的樂園。」「觀鳥者的樂土」。我怎能錯過探訪這個地區的機會呢?這處地方便是尼高路湖,它位於東非的利芙谷;佔地大約25方哩(65平方公里)。這個淺水的含鹼湖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地方,那裡的火鶴有時竟達數百萬頭之多。這的確是一個「奇觀」!
住在肯雅首都內羅比的一位朋友仁慈地邀請我一家人到尼高路湖作一日的觀鳥遊。我們清晨起程,不久便行完100哩(161公里)的路程而抵達湖畔。雀鳥已在風和日麗的溫暖氣流中飛翔。
我們在湖的西岸找到一處居高臨下的優勢地點。我們從那裡可以看到湖的全貌。看來難以置信,水深不及12呎(3.7公尺)的一個湖竟能養活這麼大群雀鳥。
除了被人一次數過的1,125,000頭火鶴(估計總數達2,000,000)之外,尼高路湖區還有數百種其他鳥類。利芙谷雖然有一連串的鹼湖,但尼高略湖特別在化學和環境特徵方面成為蒼藍海藻的理想生產地,這正是火鶴和魚的食物。此外,鹽分和鹼分的複雜混合,水中的養分、淡水的注入,日曬和蒸發等因素使尼高路湖具備最合適的條件成為「鳥類學家的樂園」。這個湖也被認為從遙遠的北冰洋沿岸而來候鳥所不可或缺的生存地。據報有些候鳥每年在湖上逗留的時間竟多過牠們在遠方的繁殖地所住的時間。
雖然我們不能自稱為鳥類學家,要辨認棲在岸邊的禿鷹卻並非難事。從望遠鏡看出,牠從冠至尾看來約有20吋(51公分)長。像鷹這樣的猛禽自有其本身的魅力;牠們不但樣子美麗,高飛時的雄姿亦確然不凡。
我們逗留不久便繼續駕車經過尼高路湖國立公園,看到鷹科中的另一種鳥。棲在一株枯樹幹上的是魚鷹。牠的頭、胸、背和尾是白的,襯著栗色的腹部和黑色的翼,使牠具王者的風度。魚鷹的尖銳鳴聲是尼高路湖區的特有聲響之一。牠的獨特動作是鳴叫時將頭向後搖,使鳴聲添上幾分野性。人們可以看到魚鷹從30呎(9公尺)的高處俯衝入水覓食,或者追逐其他捕魚鳥以期分惠一杯羹。在這件事上,魚鷹可能在這含鹼湖上轉而捕取其他水鳥作為主要糧食之一,而火鶴亦相當容易攫取。但魚鷹在基本上是以魚為食的。牠足上的爪使牠能在水裡捕捉滑溜的魚。
我們從高處俯瞰湖上時看到多種水鳥在沿岸飛翔和涉水。例如,我們以肉眼就能認出「葬禮」大鸛鶴。他在大火鶴和小火鶴以及白色的塘鵝群中站立時好像殯葬者一般!
我們從望遠鏡望去可以看到湖中所常見的三十九種涉禽中的好幾種。從腿部細長的千鳥類至身高5吋(13公分)的小型涉禽不等。這些小涉禽在斯干的納維亞和西伯利亞繁殖。我們很愉快地聽到這些細小的洲際旅行家在非洲陽光下取暖的啾啁鳴聲。
我數過約有三十隻成群的白色塘鵝在我們頭上飛翔。牠們當中有維利鄂士鷹,牠的特徵是飛時姿態優美,黑色羽毛襯著尾部和雙翼的白色斑點。一位觀看鳥類的同工指出,這種風度不凡的鳥的食物僅限於蹄兔,即聖經所稱的沙番。(利未記11:5)蹄兔盛產於湖岸以西崛起的傾斜峭壁。我們對這種有翼獵者觀察一番之後不久即有兩隻鷹出現,在斜坡的一株樹上攻擊兀鷹;牠們無疑因兀鷹太近自己巢穴而感到危險。關於這種鷹,另一值得留意的特色是,據悉肯雅的這種鷹在11,000至13,500呎(3,353至4,114公尺)的高地上亦能繁殖。
日影漸高,我們急於前往湖岸對鳥類作就近觀察。於是我們驅車前往西岸觀察非洲的鴉類。這種鳥與鷺鶿的差別之處是頸部較長,其上有個特別的「紐結」。非洲的篦鷺也在附近周圍出現。
塘鵝區一覽
不久之後我們抵達塘鵝區。這個地方果然名不虛傳!那裡的白色塘鵝數以百計。看著牠們成群結隊以優美的姿勢沿湖游泳是個令人愉快的經驗。我們計算有一群包括十二隻塘鵝。在這個「水上機場」,牠們不斷地起飛和降落。
塘鵝的外表雖然有點笨鈍,起飛時卻非常自然。這頭笨重的鳥從水上猛拍大翼,有蹼的足在起飛之前仍在划水三、四、五或六次。牠們飛行時頭向後仰,顯得優雅軒昂。降落時的姿勢使我們想起多年之前的飛艇。
塘鵝有天生的捕魚本領。牠們成群出動,聚成半圓形,將魚群驅到淺水處捕食。
我們在塘鵝區也很高興見到數百頭火鶴。小火鶴的數目較多,牠們的羽毛是粉紅色的。大火鶴站起來約有四呎(1.2公尺)高。牠們大都是白色羽毛,雙翼呈黑色和火紅色。火鶴飛行時將長頸向前伸,高蹻式的腿向後伸。牠們的食物主要是礦泉水的藻類。火鶴的喙上有細而韌的網狀剛毛,從其中排出由舌頭所吐的水,海藻則留下備食。
火鶴的確使尼高路湖生色不少。牠們聚集成群,幅度約達數百碼寬和半哩(.8公里)長;這樣,除了集體起飛之外,個別起飛是不可能的。在一處覓食終日之後,據說火鶴會在黃昏作集體飛行,向另一個湖或附近池塘飛去。這種奇景招引了世界各地的愛鳥者前來參觀。
另有奇景在前頭
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塘鵝區,因為知道我們的環湖之遊僅行了半程。沿著南岸過去,我們還有其他景色可看。我們見到一隻草原大兀鷹立在樹的高枝上。從望遠鏡看去,我們留意到大鷹的紫色的喙與環著眼下兩旁的鮮黃色斑紋相映成趣。此外,鳥身是深棕色的。正如名字所暗示,草原大鷹繁殖於亞洲的草原上。
我們行近一頭鷺鷹,但由於追不上牠的長腿在草地上的快步,我拿起照相機去拍攝棲在樹上的另一頭。正在那時候,有兩隻黃喙鸛鳥飛到鏡頭之前,我遂轉而為牠們拍了一張照。這是尼高路湖區觀鳥的常見現象。
當繼續向湖東進發時,我們離開湖畔進入森林和灌木地帶。我們在其間曾停下來讓四隻積克遜鷓鴣橫過車路。在獅山附近的一個洞穴,我們看到一家三口的犀鳥。牠們面上和喉部的紅色皮膚看起來很像人們飼養的火雞。美麗的戴鵀不時飛過,使我們想起摩西律法將牠們稱為不潔的鳥。——利未記11:13,19;申命記14:11,12,18。
雀鳥保護區若不設有隱蔽的觀察地便未算完善。尼高路有這樣的設備以便利遊客。我們多麼高興看到可愛的魚狗群集在僅是數碼以外!魚狗先在水上盤旋,然後像石頭一般墜下捕魚。那裡也有稱為「靈鳥」的朱鷺和埃及雁。我們在隱蔽處拍攝的畫面由於一小群樣子馴良的大羚羊出現而生色不少,牠們正在水邊一帶齧草。
尼高路湖賞鳥的一日遊現已接近尾聲了。我們辨認了三十多種不同的鳥類。可是,據稱鳥類學家在此地作一日暢遊就不難認出大約120種的鳥。
我們的賞鳥之遊雖然短暫,卻使我們更加渴望見到在不久的將來,整個地球恢復為樂園的日子來臨。屆時造物主這些可愛的傑作便會在地上大量繁殖及翱翔於清潔、澄明及平靜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