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宜於鑽孔的奇妙設計
你在林中漫步時,一陣急速的輕輕敲打之聲吸引了你的注意。不錯,一頭啄木鳥正在敲啄樹幹,可能是要尋找昆蟲或昆蟲的幼蟲。或者,啄木鳥正打算開個樹穴營巢。這是世上多處地方所熟悉的景象和聲音,因為除了馬達加斯加和澳洲某些地方之外,啄木鳥到處可見。
一頭啄木鳥可以在不及三秒鐘之內將牠那鑿子般的長喙敲啄樹幹或樹枝四十四次。牠怎能有力量繼續這般敲啄而不弄得頭昏腦脹呢?
答案看來在啄木鳥的頭的奇妙設計上。在鳥腦和堅韌的腦外膜之間的空隙非常狹窄,因此比同類而不啄木的鳥的較闊空隙含有較少液體。這項特色看來可以減少從打擊和震動而產生的液體衝擊波。同時,密度較高和海綿質的腦蓋骨使這個重要器官不能動彈。此外,將頭骨和喙連結起來的海綿質彈性組織有吸震能力;伸展在啄木鳥頭部和耳後的大塊肌肉也有類似的作用。這些肌肉除了控制舌的動作之外也能發揮吸震功用,墊著頭部和阻止頭部轉動。
啄木鳥身體的其他部份也同樣地設計奇妙,宜於這種活動,例如腿、足、尾和舌等。
請察看一下啄木鳥的腿。牠的雙腿短小強壯,對於從垂直的位置攀緣十分理想。足有四趾,第二和第三趾向前,其他二趾向後。第四趾也能向橫和向前。每趾有銳利的彎爪。因此每足均能發揮鉗子般的功用,使啄木鳥在攀緣樹幹、樹枝、懸崖甚或建築物牆壁時能緊抓不墜。
啄木鳥的尾對牠的生存也有所貢獻。它在啄木鳥連連敲啄時作為身體的支柱或支撐物。構成鳥尾的十二根堅硬羽毛排列得像蓋瓦一般,一根疊在另一根的頂上。在換毛時,中央兩根特別堅強的羽毛要等到新羽毛長成和能夠支撐鳥體時才脫落。
啄木鳥的舌頭是另一項值得留意的特色。它與舌骨相連,舌骨是圍著頭骨環,因而能把舌頭伸出喙外相當距離。以綠色啄木鳥而言,舌頭可以伸至喙外四吋(10公分)。長舌上面蓋著一層厚厚的黏液,把舌頭從喙中彈出彈入,便可以捕捉匿在隱密處的昆蟲或幼蟲。有多種啄木鳥舌端堅硬如角,長著剛毛。幼蟲一遇這些剛毛便被刺死。有些啄木鳥的舌作調羹狀舌端的剛毛叢設計成好將蟻群和白蟻一氣舀盡。
啄木鳥怎能確定樹皮之下是否有美食藏匿呢?通常是倚靠敏銳的聽覺。牠啄了一會,然後停下來一會,可能是探察下面有任何昆蟲騷動的聲音。同時,昆蟲所挖的通路無疑會在啄木鳥敲下去時聲音有異。
不錯,啄木鳥的構造的確設計奇妙!鳥頭的內部構造可能使人領悟到在將來製造較安全的護頭器。但對於啄木鳥,這種優良設備是生存所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