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8 9/8 16-19頁
  • 保持清潔,保持健康!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保持清潔,保持健康!
  • 警醒!1978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藉接觸而傳播
  • 食物和水
  • 昆蟲和害蟲
  • 藉空氣傳播
  • 疾病——會有終止的一天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 保健六法
    警醒!2003年
  • 保健六法
    警醒!1997年
  • 二十世紀的瘟疫
    警醒!199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9/8 16-19頁

保持清潔,保持健康!

《儆醒!》雜誌駐菲律賓通訊員報導

人類努力保持健康差不多在歷史初期已經開始。但在抵抗疾病、瘟疫和流行症方面卻打了一場『敗仗』。儘管科學和醫學日益昌明,人們依然染病和死去。

有一個時期,疾病曾被認為是惡靈作祟所致,醫生遂以畫符、念咒,甚至放血來對抗惡靈的影響。他們有時使用草藥,這無疑有較大益處。可是,細菌被人發現之後,醫師在治病方面更加成功。這使人人更明白良好健康與清潔的關係。

如所週知,今日有許多疾病——可傳染的疾病——是由三種因素促成的:媒介、環境和寄主。媒介是致病的基因。疾病媒介包括細菌(造成傷寒症和霍亂),原生動物(導致變形蟲痢疾),病毒(導致小兒麻痺症、傳染性肝炎等),寄生蟲(造成瘧疾等),和黴菌(造成難題如香港腳等)。此外,非微菌性的媒介如鉛和水銀,也能造成中毒。

疾病媒介停留於所謂儲藏者中。儲藏者也許已經是個病人、帶菌者(攜帶疾病媒介,但沒有出現病徵)、動物、甚至是無生命的環境。當媒介從儲藏之處被驅出時——由於咳嗽、噴嚏或其他方式——被碰著就傳播到潛在的寄主身上,於是,這人便可能染上這種病。媒介若從適合牠們的途徑進入寄主體內,結果就會造成疾病。媒介進入寄主體內的途徑的重要性從破傷風病例可以見之。病菌若是從口進入,便不會為患。可是,它若從肌膚的深割裂痕進入體內,寄主就會患上這種病。

今日的人正努力以衛生方法打破疾病的連鎖傳播。人們企圖藉這種方法控制環境以期阻遏疾病媒介進入新寄主身上。這種方法相當成功,因為在許多國家中,垃圾已處理得當,下水道已有裝設,政府亦能夠供應清潔食水。在這些地方,例如傷寒、霍亂、瘟疫等已幾乎絕跡。可是,甚至在發展較佳的國家中,仍有人死於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尤其是在發生危機時,公眾服務若中斷,疾病便會乘機蔓延。這些因素強調衛生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我們大家均應明白疾病如何傳播以及個人的預防方法。

藉接觸而傳播

今日性病在世界各地大為流行,它差不多完全是從性交的接觸而傳播的。各種性病乃是藉接觸傳播的主要疾病。

控制性病大部份有賴於道德清潔,雖然身體清潔也許有助於防止其他疾病的傳播。(哥林多前書6:9,10)關於後者,一位醫生說:「如廁後和進食前洗手應該自動到有如呼吸一般。」就事論事,因接觸而傳播的疾病在個人方面應該是較易避免的。

食物和水

人類使用汽車或巴士作為交通工具。同樣地,疾病媒介也有交通工具——水,奶甚或食物。這稱為工具傳播。牛奶對兒童發育非常有益,但若來自污穢或患上傳染病的動物,便可能成為帶病的工具。因此在西方各地,牛奶必須以高溫殺菌。不少人在對牛奶的清潔有懷疑時會煮沸飲用。人準備食物時若未淨手,或食物曾接觸過齧齒動物或昆蟲,食物便會成為帶病的工具。但最普通的染污物也許是水。我們若缺水四、五天以上便不能活,可是飲料水若受了染污,億萬疾病媒介便會以之為進入人體的工具。什麼疾病媒介能從食水進入人身呢?細菌、原生動物、蠕蟲、病毒和非微菌的毒素。

在目前,不少現代城市都供應經過化學處理的食水;但我們絕不應將食水的清潔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尤其是在水災、地震或類似的危機發生時為然。在有懷疑的場合,用石灰氯化物處理食水是明智的,缺少此類物質時則可用碘酒。若完全缺乏這些東西,則將水煮沸至少十分鐘亦可以消毒。請記得,水在煮沸後也可以和煮沸前一樣受染污的。因此消過毒的水在使用之前應該放在清潔和受保護的地方。

在郊區,特別是發展中的地方,屋主人依賴不同的水源,這些水源應妥為保護,勿讓染污。例如,使用雨水的人應該肯定沒有污物隨雨水沖入貯水器裡。同時,貯水器應妥為保護,遠離昆蟲、齧齒類和其他動物。以地面水,例如河流溪澗,為食的人差不多可以肯定是用染污了的水。要保護這些水流不受動物或流水(如雨水從地面流入土地)的染污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事。唯一例外的是附近沒有人家潑水染污和清澈急流的泉水。

天然泉水較為清潔,雖然大多數住戶均喜歡在其上建造三合土蓋以防動物或地面水流將其染污。可是,最佳的水源卻是水井,特別是深井。淺井需要驗過是否有被附近的廁所染污。甚至深井也會被地面的水流污染。因此,有些水井主人沿著井旁建造小台以防地面水流沖入。

請記得,清潔的水也很易染污。即使從清潔的井取水,若是用不潔的容器裝載或被骯髒的手觸過,也會變成不宜飲用。

另一種傳播細菌的工具稱為污染物。這些物體(如毛巾或茶杯)被病人用過後再為別人所用。新的持有者或使用者承受了前人留下的大批疾病媒介。污染物應用沸水煮洗過將其消毒。

昆蟲和害蟲

在1347和1350年之間,全歐洲居民有四份之一至半數死於黑死病。這種病稱為腺鼠疫,是所謂帶菌者傳染病之一。在衛生學上,「帶菌者」意味到由動物或昆蟲把疾病媒介傳到新的寄主身上。帶菌者大多數是昆蟲。例如鼠蚤傳播腺鼠疫和蚊蟲攜帶瘧疾,以嘴咬或刺戮皮膚的方式把疾病注入新寄主身上。其他如蒼蠅和蟑螂,在爬過染污地方,特別是人的糞便,之後又爬在食物或烹調物之處。霍亂和傷寒等病可以這樣傳播。

熱帶居民為了保護自己不致染到瘧疾,多數在蚊帳內睡眠。政府也設法限制蚊蟲滋生,例如消除牠們的繁殖地。住戶可以和政府合作,方法是除去屋內或屋外附近蚊蟲可能繁殖的地方,如貯水的瓶子、污水坑或掩蓋不周的排水道等。

某些昆蟲造成較大的難題。在若干地方,蟑螂和蒼蠅等生物被人視為討厭物而非仇敵。但牠們的確能夠危害健康,因此應該盡量防止牠們在屋內活動。可是,污穢的廚房,可藏昆蟲的裂縫或孔穴,不啻是昆蟲的遊樂場,掩蓋不周的垃圾無疑是招惹蒼蠅、蟑螂和蠕蟲的所在。同時,在住宅附近養豬等於鼓勵蒼蠅飛集。你應當盡可能將昆蟲和齧齒動物趕離家人和食物。你永不知道牠們曾到過什麼地方!

清潔習慣對遏止傳染病蔓延很有幫助。另一減少帶菌者造成禍害的方法是適當處理人類排泄物。居住在城市的人有適當的下水道設備,因此在這方面不成問題。但在世上許多地方,霍亂、傷寒和痢疾等病的蔓延往往是廢物處理不當所致。關於這點,在曠野流浪的以色列人受命要在營外僻靜地方,用鍬鏟土,掩蓋糞便。(申命記23:12-14)值得留意的是,在地面數呎之下的土壤充滿微生物,可以迅速將排泄物分解和變成無害。可是,廢物若留在地面,昆蟲便會爬行其上而將疾病帶回屋內。同時,廢物若未經處理便當作肥料使用,有些疾病媒介如變形蟲和蠕蟲就會在施肥時將疾病傳到農作物裡。

因此,在沒有下水道設備的地方,掩埋糞便是處理這項難題的最佳方法。當然,倘若一家人定居在一處而非像以色列人一般流浪,則需要比掘個地穴較複雜的設施!可是,令人驚異地,造一個衛生廁所竟是這麼簡單。掘一個穴約六呎(2公尺)深,三呎(1公尺)平方,在頂部築一圍基以防地面水流沖入,在四週造個地板,以有蓋廁盆防止昆蟲和齧齒動物進入,這樣便可供一家人安心地使用數年。當然,有經濟力量的人可造個較完善的廁所。但要留意一件事。這些設備應該遠離任何水源。

藉空氣傳播

第一次世界大戰兵燹之後,在1918年世界遭遇另一項可怕的經驗。在這一年之內,死於西班牙流行性感冒的人數比戰爭死難者的總數多一千萬人。死者大多數是從呼吸的空氣中致病的。感冒是所謂空氣傳播的多種疾病之一。一個染了病的人在噴嚏或咳嗽時把無數小水點噴在空氣中,它們充滿病菌而等待著進入新的寄主體內。很慶幸地,陽光和乾燥會殺死大多數病菌。可是,病菌若仍然生存,人便可從空氣中吸入。除了感冒之外,其他疾病如結核病、痲疹、肺炎、猩紅熱和百日咳等也可以藉此法傳染。可是,個人的清潔習慣,如在噴嚏時用紙巾或手帕掩口(並用衛生方法處理紙巾)和不隨便吐痰等均可以大大減少疾病的蔓延。

不錯,衛生或清潔習慣對保持健康有極大關係。當然,在許多場合,我們的良好習慣也許使我們的疾病不致傳播給別人,但別人也許並沒有這麼體貼。可是,「愛人如己」的原則在這方面使基督徒獲得指導。(馬太福音22:39)誠然,有些人在清潔和衛生方面達到狂熱的程度;因此頭腦健全的精神也是必需的。我們可以講究衛生,但我們不能住在完全消毒的環境中。此外,耶和華上帝已在我們體內配備奇妙的能力,足以克服大多數疾病的進侵。可是,合理程度的清潔和衛生乃是明智和仁愛之舉,這樣行便不致使病菌作不必要的傳播。

留意清潔和衛生會對我們大有幫助,雖然這並不會將疾病從地上消除。因此,基督徒會耐心等候上帝的新規制來臨,屆時耶和華會除去一切為禍人間的疾病和苦難。那時人們便會見到聖經的應許完全實現,「城內居民必不說:『我病了』」。(以賽亞書33:24)最後,人在保持健康方面的努力將會大獲全勝。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