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些什麼去應付通脹?
要遏止世界通脹,你個人也許無能為力,你不能左右政府的預算、別人的負債或國家經濟政策。但有些事情是你可以做得到,而且對應付經濟壓力頗為有效的。
例如,你若住在較先進的國家裡,這樣行意味到要定下較低的生活水準。那便是,要免卻若干你曾經視為當然的東西,這些東西是較貧窮國家大多數人所無的。這種計劃也許令人頗覺為難,但我們要加以正視才能避免更大的挫折。
同時,由於金錢價值緊縮,夫婦們需要開誠布公和冷靜他討論收入的運用方法。在妻子也出外做事的場合,對家庭收入的運用方面,夫婦更要溝通意見。倘若丈夫或妻子用錢不和對方商討,難題就可能增加。
若不許孩子隨便購買食品,家庭糧食費用可能減少百分之20
食品價格日趨上漲,漲勢有增無已。有些家庭除了減少昂貴的食物之外,在這方面還可以怎樣節約呢?《儆醒!》雜誌駐日本的一位通訊員說:
「在日本家庭的生活費中,糧食是最大的消費。因此在購物之日要留意報章的減價廣告以期從中得益。
「同時,許多超級市場在將近收市時把若干種貨物削價,希望在當日售出。或者同一的貨品在翌晨開市時即先行減價以期在變壞之前脫手。有些家庭主婦選擇在這時購物,使家人以低廉的價格獲得合理的食物。」
美國新聞食品欄編輯約瑟·蓋爾聲稱倘若留意糧食特賣日的廣告,然後列出購物單,便可以在購物方面節省百分之20至40。有些地方的『簡樸』商店由於消費較低而取價較廉。
近年來,美國食品製造商發出620億張減價優待券,平均每券價值15美仙。這些優待券附在雜誌、報紙和價目小冊上。利用優待券的祕訣不是要買宣傳減價的東西而是購買你所需要的,屬於這等價錢的產品。
《新聞周刊》評論說:「孩子若不許隨便購買食品,也不許哀求父母給他們購買額外東西,家庭糧食費用可能減少百分之20。」同時,準備一張必需品(不是單單想要的)購物單是重要的,這樣可以避免在商店『衝動購買』。購物時要留意沒有牌子的產品,它可能和名牌產品有同樣的營養價值,但價錢較平。
巴西一個受通脹打擊的家庭的家主說:「我們要減省奢侈品,我的妻子盡可能和我合作。她從不拋棄任何殘羹冷飯。」有些人的節約方法是丈夫帶備午餐返工以代替在外邊進食。
不買非必需品以節省金錢是明智之舉
當經濟緊縮時,減少購買或完全不買非必需品是合理的。其中之一是香煙。吸煙不但花錢,而且是致命的,因為百分之90的肺癌和許多疾病都是從吸煙而來,這種習慣的確是「身體的污穢」。(哥林多後書7:1)那些藉著運用自制力而戒除吸煙的人每年可省數百元之多。
同樣,酒精飲品是昂貴的,過量使用能損壞健康,甚至損壞家庭生活。聖經雖不禁人適量飲酒,但禁人飲酒過量。(箴言23:29-35;哥林多前書6:9,10)在這方面留意,每年也可省數百元。
另一節約來源與娛樂有關。花費數百或數千元去改換一下生活步調未必是真正需要的。商業廣告家宣傳遠方旅行,居住在一流旅館也許頗為動人,但未必非去不可。到附近地方尋幽探勝,和家人一起遠足,探訪朋友或從事所費不多的消遣可能有極大樂趣。不上昂貴的電影院和劇院可用適當的電視節目補充。
往昔的家庭並沒有收音機、身歷聲唱機、電視機、電影或其他現代方式娛樂。當時一般家庭若有也很少去飯店作『外食』。但他們卻以有益的娛樂方式來享受生活樂趣——也許比我們在今日的複雜世界更多樂趣——不錯,時代不同,但人類卻沒有很大差別。人們依然可以享受簡單、不甚奢侈的娛樂。
不少婦女親自縫製衣服而節省很多金錢,在這方面發揮獨創性和練習是富於酬報的。例如,一位主婦在百貨公司看見一件式樣簡單的外衣,她頗為喜歡,但衣服標價是50美元。她沒有購買成衣,卻去買類似的衣料親自縫製一件,所費不及5美元。
有些商店售賣與新衣差不多的二手衣服,購買這類衣服可以節省不少錢。有人為了節約而自己洗濯衣物。例如毛衣可以用溫水洗濯而不需乾洗,只有自己無法洗濯的衣物才拿去乾洗。
在衣物方面節約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不必太注重款式。許多人只為了轉換款式而拋棄好衣服。一位男子指出現時甚至男士的服裝款式也變換得很快,說:「這次我不上當了!我再不做服裝設計家的奴隸,把我的錢都用掉。我現有的衣服只要整齊、清潔和雅觀就可以穿著,不管別人說這是什麼款式。」
可以大量節省金錢的另一方面是學習簡單的家庭修理工作。這樣行不但省卻修理費用,而且使電器用具、傢私和其他物品耐用得多。
一位家主聲稱他在理髮方面每年可省200美元。他的妻子同意學習為他理髮,隨著經驗較多而更加熟手。在髮型多樣化的今天,理髮技術是不求十分完美的。
在醫藥方面,把醫生診費、療法和藥費比較一下也可以節省費用。一隊電視新聞人員去訪問彼此距離幾個街口的多間藥店,他們發現同一處方的藥物價格彼此相差2至5倍之多。
當然,省錢的方法不勝枚舉。但這些例證表明,倘若稍用心思和計劃,在這個經濟壓力時代就很有幫助。
物慾太強毀了不少家庭
今日最大的煩惱來源之一是物慾太強。太多家庭已因此而經濟崩潰和家庭破裂。
有些人想要更多物質東西僅是為了『人有我有』。但這種虛榮的代價十分昂貴。很適切地,一位智士指出『花費自己所沒有的錢,購買並非必需的東西去硬充排場』是不合理的。
關於控制物慾的必要,有一家人投書《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如下:
「我們一家人靠之快樂度日的收入與夫婦出外工作而付給日間託兒所的金額相等。我們藉著控制物慾以抵抗通脹。
「我們親自教養兒女而享有和平,由於是個『傳統家庭』而感到安全。以全部時間從事家務是永不可廢棄的,因為這是上帝給予婦人履行的職責。『對婚姻生活的期望』與收入無關。婚姻生活是由兩人而不是出兩人的收入組成。組織家庭的是人而非物質東西。」
抑制物慾尤其有助於避免令人不快的主要因素:沉重負債。借錢太多以及籌措還債的挫折的確是煩惱之途。聖經適切地說:「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箴言22:7。
據訪問某些被債務纏繞的家庭所得,他們所購的物品多數是不必要的。一對結婚僅兩年的青年夫婦已經債台高築。他們非但沒有首先清還舊債,反而繼續借錢花用。他們在物質方面缺乏自制不久就陷於破產。可是他們告訴債務律師說金錢都是花在「必需品」之上。詢問一下,發現這些所謂「必需品」包括豪華的度假和高價的服裝,這些東西當然不是必需的。
錢債顧問建議分析你實得的工資,看看要用百分之幾去還債。倘若除了住宅的分期付款之外還要付百分之10以上,那便是瀕於危險了。有些信用卡(卡)經理聲稱,當他們的顧客在使用信用卡(卡)方面失去控制時,他們便會索回信用卡(卡)當面撕毀。頗有趣地,他們留意到此舉使某些人的「感情受到傷害」,因為這些人把信用卡(卡)看作朋友,但看不出信用卡(卡)對用之不當的人是個潛在的破壞者。
聖經聲稱:「貪財是萬惡之根」,它補充說,「有人貪戀錢財,就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10)這項真理隨著時間過去而日益明顯。
那些把物質東西看作生活主要力量的人又怎樣呢?我們駐日本的通訊員指出:
「在日本,一般家庭都從事更多工作,丈夫和妻子以全時間工作甚至加班。他們雖然感到已能應付通脹,但家人卻因缺乏互相造就的交往而感到不安。
「這種作法是十分短視的。它只集中於目前,今日。他們在視野上看不到將來,『希望』也不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由於缺乏富於造就的交往,對前途沒有真正希望,倘若妻子或丈夫或夫婦雙方都失去收入來源又如何?倘若世界經濟制度毀滅,那些以取得物質為人生主要目的的人又如何?
這件事真的會發生嗎?是的,絕不落空!這使你對通脹、金錢和物質東西的看法不僅是暫時應付經濟困難而已。你需要為之準備的卻是今日經濟制度將臨的消滅。
[第11頁的圖片]
拒絕過度追求物質有助於避免嚴重難題